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便说一句,对于大方向非常清楚的问题,我常用的工作模式是:定义一个清晰的目标→对比各种可能的策略→落实详细的行动计划→寻求合适的资源完成→监督和验证计划效果并动态调整。

    下面以建设“秋夜青语”微信账户的过程为例,说明一下这个思路。准备运营微信时,我的微博已经玩得不错,粉丝不少,那么如何在最短时间内让微信公众账户拥有一定规模的粉丝呢?

    【分析背景】:能复制微博的加粉方法吗?

    我的微博是通过分享干货、有奖转发等方式加粉的。我仔细研究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后,发现这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微信没有传播性,如果通过微博的加粉策略玩微信,只怕是事倍功半。

    微博的缺点是信息刷屏量大。比如我给大学生做的分享,经常在很短时间内就被刷屏秒杀了,所以,定位明确、内容专注、为某一类特定人群提供服务,让大家需要这种服务才愿意关注你的微信是可行的。
第五章 学会自学才算读过大学(2)
    【找准问题】:我能提供什么服务内容?

    经过分析后,在推广微信时我给自己提出问题是:我能提供的什么服务是大学生们需要的?是别人无法复制的?

    【提出对策】:用什么策略推广最有效?

    一旦能够找准问题,找到成本最低或者最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就非常关键,这就是提出对策。

    推广微信,普通人的做法是,推出有吸引力的核心服务,然后不断宣传吸引粉丝关注。但是微信一天只能发一条信息,如果大家进来发现没有什么内容可以读,也许很快就会取消关注。

    特别是对于没有品牌没有影响力的微信,靠宣传一个所谓的好服务就想吸引人大量关注是很难的。所以,我这个“秋夜青语”微信一开始的推广策略是不着急加粉,只发展一批核心粉丝关注,然后先推送一批文章,这样新粉丝关注后就可以按提示,利用智能检索阅读更多内容。一个微信能吸引别人停留的时间越长,就越可能吸引他们留下来关注。~米~花~书~库~ ;__

    你看微信推广至少有两种策略:一种是先宣传再推出服务;一种先贮备内容再宣传推广。其他的工作也一样,绝对不会只有一条路可以走。

    【建立行动】:马上把想法变成行动计划

    我的微信2013年计划是分三个阶段:

    准备期:贮备一批可以发布的高质量原创文章。我找了一位大学生培训,负责账户的日常维护,使我能集中精力回复问题。

    预热期:利用3个月时间通过博文推广和高校讲座吸引一批粉丝互动,了解粉丝的喜好,慢慢找到粉丝最喜欢的互动形式。

    推广期:结合2013年下半年这本书的发行,响应读者的问题,借助书籍发行渠道推广。

    【效果评估】:我的行动真的符合预期结果吗?

    想知道你的计划是否有效,得设置一些检查的标准。到了约定的时间点,对照检查标准,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

    我的微信就是提前设置好发布的文章,然后每天按计划时间发布,发布后第二天评估微信的粉丝留言和退订的情况,不断调整推送策略。

    每隔半个月,我会总体评估一下,想想哪里做得好或者不好,能否有更好的方法?如果有更好的想法,我会调整计划,甚至是策略和目标。

    让人遗憾的是,很多大学生朋友书读了不少,但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解决问题的通用框架,结果到了工作中的表现就是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部分人的思维方式是“出现问题→参考教科书或规定→依据规定办事”,如果问题超出学过的知识,就会陷入束手无策的困境。

    我之所以啰嗦半天,其实是希望大家将“分析背景→找准问题→提出对策→落实行动→评估效果”这种思维移植到学习上,慢慢变成自己的能力。

    下面以自学一门课程的思考框架为例(见表二)。

    很多人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半途而废,就是因为迟迟看不见效果。考研至少复习半年,如何检测复习是否有效?每周做一套试题,看看成绩有无长进,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掌握情况。有了进展的自学,往往更能激发人坚持到底。

    学会“思考的方法”远远不够,还要动手。一些好方法,好技巧,还得加以反复实践训练。

    许多人学习都需要借助各种工具,擅长利用这些工具的能力我称之为“通用的能力”。比如,外语就是一种通用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软件、收发电子邮件等等都是通用的能力。

    如果通用能力差,很多工作你无法胜任。前面提到的快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也是一种高级的通用能力,甚至是最高级的一种能力。如果掌握这种能力,其他通用能力的短板都可以自我弥补。

    关于学习的方法,推荐一本书给大家,维茨金的《学习之道》。

    实操训练:试试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我的另外一个微信账户“秋叶PPT”(微信找朋友中搜“PPT”或“秋叶”即可找到)就是想帮助有兴趣利用碎片时间的朋友学习。目前已经有超过30000人在这里学习各种职场技能,其中很多是大学生。

    大家有兴趣可以关注微信后搜索“一起来拆书”,看看我们是如何利用碎片时间读书的。
第六章 为什么有些人学习效率高?
    我很认同一个观点:天才=科学训练10000个小时,谁也别想偷懒。

    不过,当具备一定自学基础后,有多种方法能让你的学习更有效率。比方说,10000个小时如何合理分配,才能让学习变得更有效率,这个很值得探讨。

    很多专业有大量的共性知识,如果你真正吃透、摸透一门学科,再转移去了解另一门学科,学到精髓只需要这10000个小时里面5000个小时,甚至1000个小时;而没有真正吃透一门学科的人,再去学习一门新学科,就好像是要继续花费另一个10000小时。

    所以,研究如何快速学习,不如认真研究如何才能快速吃透一门专业。

    如果你开始构建解决问题的专业体系,那你就形成自己的深度思考力,这种思考力我把它称为一门学科的元知识。这种知识的学习特点需要连续地深入思考,有些问题可能需要你连续思考好几个月才能找到答案。^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所以,我给每个专业的元知识分配500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要下苦功才能掌握。

    每个学科知识体系里有大量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需要你花费大量记忆。很遗憾,在大学学习中这些知识往往成为我们学习的重点,给记忆造成大量的负担,又耗费大量的时间,我把这一类知识叫硬知识。

    硬知识很适合用前面我介绍的思维导图软件来组织,思维导图在组织这一类需要大量记忆的信息方面优势明显。

    大学里有实习、课程实践、社会考察、毕业设计、社团活动等等教学环节。只有把元知识和硬知识通过实践,才会让你获得大量关于知识的经验值,并加深你对元知识和硬知识的记忆,我把这一类经验知识叫软知识。

    我建议在大学一开始就应该分配大量时间放到元知识学习上,而不是看各种速成的快餐书。比如,你要对心理学感兴趣,不要去读太多《好玩的心理学》《色彩心理学》这样的畅销书,应该老老实实读几本诸如引进的外文中译版的《心理学导论》《心理学的邀请》《自我?群体?社会》等入门经典书。

    读完这些经典书,你对各种畅销书会有更好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将来就能看得出来,哪些书是东拼西凑的,这样就不至于浪费大量的时间。

    元知识需要专注学习,除了天赋极高的人,大家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下苦功。

    很多人没有学好元知识就去大量记硬知识、去实践,看起来积累很多知识或经历,但是因为知识框架不完备,始终没有建立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不具备连续思考问题的能力。

    现在大学的学生,我个人认为投入到英语学习的时间太多。英语是一门很有用的硬知识,但是大学生投入时间太多了,还不如把一些背单词时间去理解专业知识,积累实践应用的经验。假如这其中需要英文的帮助,可以选择需要时自学,借助各种翻译工具,请教高手来解决问题,你并不需要自己变成一本词典。

    硬知识可以借助元知识的帮助有效梳理各种信息,从而极大节约今后的学习时间成本。

    软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反复尝试、调整,直到理论知识和自己的经验相匹配,才能让元知识和硬知识成为自己随机应变的软能力。比如,在某个方向,你学到一套做事的流程(掌握流程还不是高手,高手是知道流程为什么如此设计),光做过也不够,得反复训练。

    好的技能或方法,你得找不同场合用不同的事情反复练习,记住是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事情用同样的方法反复练习。把一件事情反复做一百遍和用一个方法反复用在一百件事情上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元知识的学习能让你知道世界是如何运行的,实践经历能让你验证世界是不是如此运行的。

    特别要指出失败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

    在大学阶段多尝试多经历挫折也是一种财富,因为大学时犯错的成本很低,等你进入职场,能力越强,犯错的成本也越高,代价可能也越大。

    如果每次都倒在同一个地方,那可能是你的元知识结构出了问题。如果你没有学会结构化思考,那么错了也不知道从哪里纠正,这种思维的缺陷靠记忆再多硬知识也补救不了。

    反过来,如果元知识特别发达,可以直接通过分析别人的失败改进自己的行为模式,从而更快获得硬知识和软知识。

    我比较了解图书营销的流程(这算一种元知识),所以我会观察同类题材图书的销量,系统考察一本同类书的市场定位、内容结构、写作风格、书名策划、封面设计、排版特点、定价策略、发行渠道、促销手段等等,丰富自己写书的套路和营销的思路。通过详细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劣,可以规避很多错误,不必等自己的书投入市场后才发现问题。

    这种对比分析多了,我就积累了很多关于图书命名的套路(这是可以结构化的硬知识),也积累了很多图书发行的经验(这是软知识)。

    这种从过去的经历、别人的错误中观察对比分析学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职场学习能力,这需要你平时养成注意观察问题的习惯。

    读到这里,不妨去微信里回复“快速学习”四个字,会看到萧秋水老师写的一篇“陌生领域快速学习四大技巧”文章,希望对你们有启发。

    实操训练:分析你的专业课程背后的三种知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