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牛十年-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话打到内蒙,可以明显感觉到电话另一端的不满,对方马上要求报纸不许再炒作此事。而呼市和伊利方面也立即否认此说。
  孙先红的说法的确存在许多匪夷所思。百年不遇的奥运会正是地方政府和企业品牌营销千载难逢之际,多少企业求之而不得,自己主动放弃,将机会拱手于人,实有违常理。
  那么,究竟是呼市政府丢卒保车,避免两强相争而出的偏招,还是伊利自己背信弃义,“赞助门”事件成为了“罗生门”。
  虽然在争夺奥运赞助商一战失利,但蒙牛决不会放弃奥运营销这个机会。2006年6月,蒙牛在与央视体育频道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并独家冠名《城市之间》趣味体育比赛后,开始推出其酝酿已久的“蒙牛《城市之间》”,在全国80城市举行全民健身展示活动。紧接着,又发起了“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免费送奶大型公益活动,向全国500所小学的孩子们,每人每天捐助一斤牛奶,并请来奥运跳水冠军肖海亮担任“送奶大使”。虽然蒙牛没有直接将自己的品牌与奥运挂钩,但却通过推广“全民健身”、“全*动”等概念和组织,并邀请奥运明星参与大型公益活动,为自己赚回了不少分。借船出海固然能顺风造势,但游走于法规边缘,多迈出一步就可能走向事情的反面,企业品牌极可能给公众留下企业规模不大、钻法规漏洞等不良的印象。
  由于蒙牛在“蒙牛城市之间”广告中使用了类似奥运五环的图案等,被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市场开发部警告。2006年9月18日,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给蒙牛集团发出了一份名为“关于内蒙古蒙牛集团违反奥林匹克知识产权规定的函”。在该函中,明确写道:“经查,我部发现贵公司在‘蒙牛城市之间’广告中使用了类似奥运五环的图案(各环颜色相同)、‘激情08现在出发’及‘老百姓的奥运会’等字样。上述行为构成了隐性市场并干扰了国际奥委会与我委的市场开发工作以及奥运会赞助企业的市场营销权益。”奥组委市场开发部认为:“防范隐性市场是企业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筹办工作支持的体现,请贵公司停止该广告的制作及使用,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保护。”所谓隐性奥运营销是指由个人或实体所进行的,可能明示或暗示其与承办国奥组委、国际奥委会等之间,或者与上述机构的任何活动之间具有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商业性关联的,或虽具有一定的关联但未经上述机构授权的广告、宣传、商业识别或其他活动。
  一个日渐成熟的市场,单纯依赖广告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就中国本土企业来说,中国的品牌媒介战略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勇敢投入阶段”,企业相信只要投入就能够取得良好的业绩;第二个阶段叫做“策略投入阶段”,企业在央视投入巨资争取“标王”地位,主要是为了从垄断某种媒体资源;从2003年开始后第三个阶段是“理性投入阶段”,即在充分考虑整合营销的背景之下,从构建品牌和赢得品牌战略优势的角度出发进行了投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营销的力量(5)
从2003年以后,在娃哈哈、蒙牛等企业身上已经看到了第四代营销的影子,即不仅关注单一营销手段的创新,也不仅是整体营销手段同步创新,而是更多地关注消费者,关注市场需求。根据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征与其接受信息的方式方法选择有效的媒介平台。
  面对中国奶业利润增长的强大压力,如何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包括蒙牛在内的诸多奶业厂家的必然选择。
  但外部者来热热闹闹的乳业营销,却存在着隐忧。在看到竞争对手伊利奶片连连脱销,市场反映异常热烈的情况下,蒙牛也下定决心进军奶片市场。进入后,蒙牛几乎毫无创意地延续了在液态奶领域的市场策略,央视传播制高点广告开道,航天员专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运动员专用两大公关利器保驾护航……强势进入,使蒙牛一度扮演了奶片市场教育者的形象。
  但这种液态奶的成功模式,并不一定能保证奶片的成功,尤其是2004年的“阜阳大头娃娃”造成的奶粉危机,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作为奶粉另一种产品形式的奶片在媒体的质疑声中,刚刚建立的产品概念迅速土崩瓦解。而当初高举高打的蒙牛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变得安静了许多,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个局外人,对于这个市场的未来,激情不再。
  奶片,又名干吃奶粉,不用冲泡或稀释,直接干吃或口含,其营养、方便的产品形态自2003年秋引起市场关注,在当年秋季糖酒会初露锋芒。伊利、蒙牛等乳业巨头纷纷下注。和其他厂家的命名为奶片、鲜奶片不一样,蒙牛将自己的产品命名为“鲜奶干吃片”,突出强化了其产品以鲜牛奶为原料,同时在无形之中将牛奶的营养价值延续到奶片产品上。
  在这种产品定位策略下,蒙牛奶片的《天上航天员,地上运动员》版本广告中向消费者表达的主题思想就是,奶片就是鲜奶。
  但是,这种承诺广告的致命命门在于,承诺必须经得起质疑和衡量。因此,当奶片只由奶粉做成并非鲜奶的议论四起时,使这个本身就没有标准的奶片市场很快就遭到了质疑。承诺如果无法被证实,承诺者自己也只能深陷质疑。
  在奶片市场上,蒙牛与伊利的“世仇”也在延续,双方在液态奶、冰激凌领域的恩怨情仇顺延到奶片市场,明处、暗处的绊子不断。
  在口味上,两家更是穷追不舍,你出什么产品,我马上跟进并强行超越,使得一个小小的奶片产品在短短几个月中出了数十种口味,消费者通常是对一种口味还没完全熟悉,马上又有新口味奶片等着他们品尝了。
  在价格策略上,二者更是互不承让,最终使这个本来就混乱的市场提前火拼,令业内危机提前爆发,最终两败俱伤。
  多口味加“一窝蜂”式的抢市策略,使蒙牛总是处于教育者的地位,一些中小企业只等蒙牛出来了什么,自己就上什么,进入门槛过低也是造成市场瓦解的主要原因。
  蒙牛在这个没有标准的“乱世”市场,在高举高打的营销策略冲击下,短短数月内完成市场教育,迅速催熟,完成了从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过渡,但是把本来能在成长期可能获得的超额利润丧失殆尽。
  蒙牛正在营销领域越来越“野蛮成长”。
  养好牛,产好奶。这本是乳业最原初,最简单的价值观,现在,这个价值观被颠覆了。
  “在整个奶业产业链中,奶牛养殖生产、奶品加工、奶品销售三个环节利润比为1∶35∶55,这个数据是我在几年前算出来的。但从今天的趋势来看,这个比例还在恶化,分配比例大概在08∶3∶62!”。 最好的txt下载网

营销的力量(6)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给出了一个“倒金字塔”模式。王是广东奶业协会会长。近些年,他一直是现有乳业发展模式的批判者。他说,与此相反,奶牛养殖生产、奶品加工、奶品销售三个环的成本比例正好相反,为6∶3∶1。
  以一个日产量为100吨的中型乳品工厂进行计算,如果奶源自给率为100%,则至少需要7000头牛,按照每头牛15万元的投资(每头牛成本为1万元,各种分摊5000元)来计算,总投资大概为1亿元以上。但是工厂的设备投资,只要5000万元,仅为养殖生产的一半左右,销售环节的投入则更低,大约仅为设备投资的1/3。
  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中国乳品企业自然把目光瞄准了回报率相对更高的中下游,放弃了“奶牛养殖生产”这个上游环节。
  过去10年内,蒙牛、伊利等乳制品企业,在奶源建设的投入上最多在3亿元左右,而在营销和生产基地的投入上,两家企业均达到了百亿以上。
  以整个产业链仅一成多的费用,就能撬动整个价值链当中收益最为丰厚的一块蛋糕,乳品企业正是借助这种极高的“杠杆率”,实现了跳跃,也许说是飞跃式的发展更合适。这样的好事不做才是脑筋进水。
  2008年蒙牛中期报告显示,上半年,蒙牛实现销售收入13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67%。短短9年内,蒙牛从一家销售只有4000万元的乳品企业,迅速成长为一个销售超过200亿元的乳业巨头。而伊利,也在2008年上半年实现了111亿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
  根据蒙牛2008年中期报告显示,蒙牛的“市场销售及经销费用”达到了229亿,占集团销售收入的167%,而“广告费用”则占到了销售收入的92%。
  与此同时蒙牛在牧场建设上的投资却微乎其微。
  “蒙牛澳亚国际牧场”一直是蒙牛引以为傲的一个窗口,是蒙牛与AustDairy Limited合资成立,双方分别占股30%和70%。根据蒙牛介绍,该牧场为国内第一个万头奶牛牧场,从多个发达国家引进了良种奶牛和养殖技术,被称为“牧场联合国”。
  后来蒙牛宣布以8966万元的价格收购AustDairy Limited持有的70%股权,成为牧场的控制人。但是根据交易价格计算,该牧场的价值最多不过1亿多元。
  虽然该牧场在整个蒙牛的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极小,但是在蒙牛的各种宣传中却被频频提及。业内人士认为,蒙牛此举是想掩饰其奶源控制力严重不足的现状。
  “实际上,在蒙牛全面收购该牧场之前,一头自己能完全控制的奶牛都没有。”王丁棉表示,即便获得了牧场的实际控制权,“蒙牛所能控制的奶牛也最多只有1万头,其实,产奶的奶牛最多只有6000头”。
  “除了这个牧场以外,蒙牛其他的所有奶牛都不是自己的,并且也就是在这两年才增加了与农户合作上的投入。”王丁棉表示,在马鞍山牧场项目上,蒙牛只是建立了一个基地,而奶牛则全部是当地农民自己的。
  王丁棉估计,蒙牛多年来在牧场建设和奶源的投资上最多不过三亿元。
  而截至2008年6月,蒙牛在全国已拥有23个生产基地,产能达到了550万吨。如果要完全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奶源基地,蒙牛将至少需要投入150亿元的资金,即便按照国家要求的30%的奶源自有率,蒙牛的投入比例也将超过50亿元。
  而50亿,已经是蒙牛目前固定资产的总和,也是目前蒙牛流动资金的2倍多。
  实际上,中国乳企并非没有意识到奶源的重要性,但是奶源成本高、利润低、风险也大,且投资回报周期长。与之相比,乳品企业更愿意将资金和资源投入到高利润的产品的开发当中。
  近两年来,蒙牛、伊利纷纷推出了高端的乳制品,其中以蒙牛的特仑苏最具成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特仑苏成为了高端乳品市场的代名词,其2007年销售额更是突破了30亿。蒙牛宣称,特仑苏奶源均来自自有牧场,为蒙牛精选的上等奶源。
  但王丁棉计算了一下,根据“蒙牛澳亚国际牧场”的产奶数量,即便该牧场全天候运转,也最多只能生产3万吨牛奶,即12亿盒,按照市场价计算不过6个亿,仅仅只达到了特仑苏年销售额的1/5。
  根据蒙牛年报显示,其2004年的广告宣传费用占销售收入的63%(45亿元),2007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7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