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蒙牛十年-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利乐进入之前,中国很多地方的乳制品市场都处在原始的零散加工状态,利乐进入之后,才慢慢地出现了工业化的生产。当时的利乐不仅以很低的价格向伊利和蒙牛出售设备和技术,还为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了全程的营销策划和市场调研。从这个角度来说,利乐实际上推动了中国乳业的现代工业化生产的进程。当然,从利乐的角度来看,利乐的主要利润来源来自于包材的销售,利乐自己也很清楚只有把市场做起来了,包材的销售才会越来越好。
  光明、王老吉、蒙牛、旺旺以及伊利在内的利乐在华的5个大客户,均已参与到了这种合作模式当中。而具体的操作方式就是,利乐与这些客户共享媒体购买计划,在电视广告方面,利乐在其主题电视广告后增补5秒品牌跟贴形式,以此来告知消费者该产品采用的是利乐六层无菌纸包装。这与英特尔公司与PC生产厂家的合作极为相似。
  国际包装公司在行业标准的制订中也发挥着外人想象不到的作用。在“禁鲜令”等看似国标的发布背后,实际上掺杂着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从2004年到2006年,一场禁鲜令把乳业两大阵营搅动的天翻地覆。
  2004年8月1日,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出版发行了《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对将于2005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做解释。按照《指南》的规定,中国奶制品的外包装上不能再使用鲜牛奶等名称,而必须要使用灭菌奶(乳)和巴氏杀菌奶(乳)等标准名称。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在国标委出台的数以千计的标准中也许并不起眼,外界很难想象,其中竟然牵扯到国内奶业几乎所有企业,甚至国际食品包装巨头的切身利益,同样也无法想象围绕这个《指南》所发生的种种博弈。《指南》发布后,各方矛盾立即被激化。此后一年中,围绕禁鲜的斗争前赴后继。最后,原定于2005年10月1日之后必须停止使用的带鲜字包装被允许延期使用至2009年6月1日,直至继续延期。
  反对禁鲜令的一方认为,以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为代表的禁鲜令支持者之所以呼吁禁鲜推粉,是因为后面有以蒙牛和伊利为代表的常温奶生产企业为之撑腰。
  如果不是这场风波,国内的消费者可能直到现在也无法弄清巴氏奶和常温奶的真正区别。由于奶源的缺乏和分布不平衡,中国乳业分成以蒙牛和伊利为代表的基地型生产企业,和以三元和光明为代表的城市型生产企业两大不同阵营。
  城市型乳企一般奶源不充足,缺乏奶牛饲养的发展空间。但因靠近城市消费市场,因此以生产巴氏消毒奶、保鲜奶为主,在营销策划上主打鲜奶牌,以鲜取胜。而基地型乳业则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质低价奶源,以生产超高温灭菌奶和奶粉为主,因超高温奶保质期为180天左右,被称为常温奶,在营销上突出方便和无污染,并且以价取胜。

军火商利乐(4)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认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从未允许巴氏杀菌乳使用纯鲜牛奶的名称,传统的巴氏奶企业为了保住自己的市场,寻求与常温奶的差异,才故意把产品名称变成鲜奶。因此,为了不让消费者感到迷惑从而造成市场混乱,应该禁止标鲜。
  反对方则称,巴氏奶称鲜是国际惯例,中国现行的所有法律及技术标准也从来没有一条明文规定巴氏奶不准称鲜。一旦禁鲜成功,许多乳品企业将可以光明正大地用还原奶来生产巴氏奶或者少收奶农的鲜奶,与此同时,一些从事奶粉买卖的利益团体的日子也将从此红火起来。
  一场禁鲜与保鲜的争吵乃至争斗就此展开。
  保鲜派指出,常温奶只是一个过渡产品,而巴氏奶才是趋势。
  保鲜派指证《指南》出台背后有阴谋。有关部门先是将国家原出台的GB19301…2003的《鲜乳卫生标准》作了修改,将原来的生鲜乳改为鲜乳,同时在标准中增设了一条可致奶牛场和奶农于死地且根本无法执行的条款——不得检出致病菌。接下来,《指南》又规定巴氏奶不准标鲜,而且规定还原奶可作巴氏奶原料。事实上这是为大量合法使用还原奶扫清障碍而铺路。这样连环布阵,环节相连,环环紧扣。
  2005年1月19日,五位院士专家联名上书保鲜,关于鲜奶的争执由此惊动了中央,*副总理做出批示:质检总局和国标委就院士专家所反映和提出的有关《指南》的禁鲜问题,广泛听取专家和中国奶协的意见。
  2005年2月2日下午,在国务院的督办下,国标委组织召开了一场有卫生部、农业部、质检总局、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奶业协会、三元、蒙牛、伊利、黑龙江乳业集团以及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约40名代表参加的研讨会,遵照*副总理的批示就院士们的上书进行讨论。
  虽然地方奶业协会负责人一直指控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与常温奶企业勾结,但却一直没有有力的证据。实际上,在禁鲜令争论的两年里,巴氏奶阵营已经受到了不小冲击。巴氏奶所占的市场份额下降到不足30%。2005年后一年半时间里,除了蒙牛和伊利有增长外,巴氏奶阵营里几乎没有一家企业有好的增长业绩。
  就在禁鲜与保鲜两派打得不可开交之时,一个更大的阴谋论的说法开始流传开来。
  2004年12月下旬,北京、广州、上海的三家报纸相继刊出了题为《喝奶莫被“鲜”所惑》的一篇文章,未署名的这篇文章称:“鲜”字是不能表明牛奶的营养品质和安全的。
  有中国奶业大炮之称的广东奶业协会的王丁棉愤而追查——十余年前多个权威机构就有巴氏杀菌乳营养价值高于超高温瞬时灭菌乳(也就是常温奶)的论断,他本想了解是谁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发出误导言论,却发现此文正是出自利乐的软文广告。
  光明是与利乐最早合作者之一,但王佳芬对光明重要的供应商和“战略合作伙伴”也颇有微词,“我们无法容忍利乐把‘新鲜’和‘常温’奶混淆起来,我们也抵制他们的行业垄断和不负责任的产品倾销。”
  曾任中国奶牛协会繁殖专业委员会主任的魏荣禄记得,在2005年2月2日一次关于国家标准的闭门会议上,对于诸多抱着科学探讨解决问题的老专家来说,这次会议让他们非常不解的是,他们的资料袋中包含了一份以利乐高管个人名义撰写的文字材料。
  利乐完全有能力影响中国的常温奶阵营。利乐已经在中国各主要牛奶及液体饮料厂家布局了1000余条灌装机生产线,最要命的是,这些生产线只能识别利乐专供的包装纸,而无法兼容其他厂家的包装耗材。雷认为,正是这种强制性的垄断行为,让利乐对中国的常温奶企业有很大的话语权。
  而作为巴氏奶包装的主要提供者,美国国际纸业公司(IP)1994年才来到中国,在利乐无菌包的绝对优势下,该公司将常温包装业务卖掉,专注于为纯鲜液态产品提供新鲜屋包装。
  禁鲜令一旦实施,售价一直较高的巴氏奶将失去卖点,因此,IP被认为是王丁棉等禁鲜令反对者的背后黑手。实际上,IP先后与光明、新希望、燕塘和三元等巴氏奶生产企业结盟。其触角已经逐步伸到利乐包装的心脏地带。
  战争还会持续下去。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一个男人和女人的战争(1)
有一个关于三个火枪手的寓言:甲的首发命中率999%,乙的首发命中率95%,丙的首发命中率70%。如果甲乙丙相互对射,问那一个火枪手活下来的可能最大?
  一般来说,很多人认为甲会活下来。错了;正确答案是丙活下来的可能最大。
  出于本能,甲会认为乙的威胁比丙大,甲首先要干掉乙。乙会认为甲的威胁比丙大,乙首先要干掉甲。甲乙的首发命中率都很高,甲乙必有一死,丙被甲乙忽视而侥幸活下来。甲乙要想活下来,双方就必须要保持克制,把枪口一致对准丙。
  在业内,三个火枪手的故事似乎也适用。在权力斗争中,郑俊怀相当于火枪手甲,牛根生相当火枪手乙,二者相斗,让火枪手丙潘刚捡了个大便宜。
  在牛奶大战中,也有三个火枪手:第一名伊利的潘刚,第二名蒙牛的牛根生,第三名包括光明的王佳芬以及众多的地方乳企。但问题是,潘刚与牛根生互视为最大挑战者,频频发难,损失了大量的资源和利润的时候,就一定是王佳芬和地方乳企的机会吗?
  其实与探讨三个火枪手的故事,倒不如对比一下蒙牛和光明的发展路径更有代表性。在过去的三十年间,中国的成功企业带有强烈的领导人个性色彩,出身、教育、成长环境、体制特征,甚至地域文化,都对他们领导企业的方式和发展路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德鲁克曾经说过,一个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之内成长,一个企业的成长被其经营者所能达到的思维空间所限制。
  古典和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马歇尔说,企业家是“产业这个车轮的轴心”,这个轴心承担着市场结构活动的全部负荷。
  牛根生领导的蒙牛和王佳芬领导的光明,各自代表了资源型企业和城市消费型企业的特征,而他们所处的体制因素,让他们的行为方式有着泾渭分明的特质。
  毫无疑问,在精彩纷呈的乳品行业中,牛根生和王佳芬是最具有企业家魅力的两个人。个性鲜明、雄心勃勃、坚毅、铁腕、大格局、精明,热情。但他们又有如此多的差异。
  1968年,17岁的上海中学生王佳芬来到了上海奉贤县星火农场,那时候,她还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期待着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如果不是六十年代那场运动,这个住在典型的上海弄堂,典型上海产业工人家庭的女孩子,可能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
  王佳芬把父母作为终生的榜样,他们不屈从于命运,从“打工妹”、“打公仔”,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打拼成为万人大厂的厂级和中层干部。可以想见,一个幸福和睦、乐观向上的家庭,带给王佳芬的是什么。而在农场6年“修理地球”的劳动中,王佳芬每每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这为日后她以坚强的体魄领导光明乳业打下了基础。
  牛根生刚刚出生就被以50块钱的价钱卖给别人家。他从小不知自己本来姓什么,因为养父一生养牛,便姓了牛。于是这半生与牛打交道,似乎成了牛根生的宿命。牛根生养母是个国民党将级军官的偏房。牛根生从小就跟着养母向所谓亲朋好友讨要曾寄存的金银细软,期间饱受羞辱,尝尽事态炎凉,从太原到侯马到运城无一例外……
  牛根生早慧,对金钱早早就洞穿。
  少年坎坷,没有家庭的管教束缚,牛根生不免年轻气盛。他还因为在街头群殴被拘留过。

一个男人和女人的战争(2)
牛根生说,“反正是当时所有的社会的小混混干过的事情,我基本上都干过。”牛根生从不忌讳他的草根出身,这甚至成为青年创业励志最好的榜样。
  这段浑然无知的青春岁月让牛根生历练了生存智慧。“当你打了好几年,打的和骂的过程都经历了以后,就会知道怎么样不打能赢,怎么样不战能胜。怎么样挨了骂以后会有更大的长进。我觉得还是从那个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