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杨斌调查:中国黑马富豪浮沉录-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化桥未有进一步评论,综合上述因素能否合理解释欧亚农业(0932)每年每公顷土地的产值高英豪科教5倍的现象。
也就是在这时候,香港的财经媒体才开始关注欧亚农业()与英豪科教()的历史渊源。在13:49的另一条消息中,这样写道——
英豪科教…欧亚农业本是同根生
据资料显示,四川英豪科教(600672)的前名为“四川欧亚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直至1999年10月才正式改名。
张化桥指出,欧亚农业(09320大股东杨斌曾持有“四川欧亚农业股份有限公司”25%的股份,但后来却退股拆伙,另成立欧亚集团。直至数年前,欧亚集团仍向英豪科教买兰花种子。
英豪科教与欧亚农业种植的兰花类同。张化桥指出,从“行外人”的看法,现时英豪科教的兰花素质并不及欧亚农业;英豪科教四川温室的管理亦不及欧亚农业。他假设与英豪科教拆伙后,欧亚成功提升兰花素质和温室管理。
从新闻业务的角度讲,作为网络媒体在进行紧张的即时跟踪报道。从其每条消息间隔不超过一个小时甚至同时就出现两条消息来看,《明报财经频道》的工作人员们也是在即时的跟踪着每一个细微的变动,而他们的记者,此时想必也正与张化桥、四川英豪科教、欧亚农业在紧张地联络。
越是突发的新闻,越能体现出一家媒体、一名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接近第一现场或接近第一新闻源,永远是新闻从业者无止境的追求。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联想到那些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新闻的诞生——在战地,那些可敬的新闻人们曾经在敌人的枪口前按下快门,甚至在一些政要(譬如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杀的一瞬间,记者都不忘举起他们的照相机。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无休止地列举下去。譬如2001年“”事件爆发后的几分钟,就有多家媒体打断正常节目播出,而他们前方的记者,早已将摄象机架在了世贸中心的大楼前。记者还要说的一个故事是,也恰恰在“”事件的现场,《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王尔山就在那个街区,而她,也在最短的时间内为本报发回了现场报道。
似乎由此还可以引申出一个问题:那些守候在明星家门口搭起宿营的帐篷、被人们鄙视的“帕帕拉奇”们(新闻俗称,也叫“狗仔队”),他们是可耻的吗?抛开追车逼死戴安娜王妃这样极端的例子,从接近现场和接近新闻源的角度讲,他们至少是敬业的。而敬业,是一名记者起码的职业道德。
还是回到杨斌和欧亚农业身上来。敬业的香港媒体在事件爆发的那一个上午,至少在第一时间告诉了读者这样的一系列信息:股价大跌——《远东经济评论》要发表批评文章——张化桥报的料——与欧亚农业租赁母公司的土地、购买资产有关——欧亚农业的产值要高出同行5倍——欧亚农业与A股的英豪科教有关联。
而在突发事件中,这每一条信息都至关重要。因为这些信息构成了所谓的新闻要素:谁(WHO)?什么时间(WHEN)?在哪里(WHERE)?怎么了(WHAT或者HOW)?为什么(WHY)?
而正是上述信息,也显示着欧亚农业的如下的新闻疑点:有人在打压股价?关联交易?利润可疑?还是历史问题?
既然记者也是第一时间看到了股价的雪崩,那么接下来,就是要接近第一现场了。2002年1月2日的中午13:00左右,也就是发现上述信息的第一时间,记者就试图拨打杨斌的手机。
但是接不通。而荷兰村的其他记者知道的电话也一律占线。
直到下午6:00,杨斌的手机终于通了。“杨总,怎么啦?怎么会这样?”记者尽量使语气充满关心和急切。注意,采访紧急事件尤其是负面新闻的时候,抱着同情、理解采访对象的态度,往往比较容易使对方打开心扉。
“有些基金对国内民营企业有偏见,这是冲着所有香港上市的内地民营企业来的,”杨斌显然比记者还急切,“这显然是有人试图打压股价,想低进高出。”
“您现在在沈阳吗?”
“对,我们正在研究对策。”
“我明天赶过去,您也一起向跟我谈一下事实吧。”记者随即发出了要求采访的信号。请注意,这是委婉的邀约。
对方没置可否:“明天再说吧。”
事已至此,还只能先扑过去再说了。随即定机票。北京——沈阳的航班,大概是9:30。
前面似乎已经提到,就在1月2日当天,记者还有另外一篇要重写的总共6000多字的大稿。题材是世界第三大远洋航运集团——中远集团的重组。为了这篇报道,为了这一进行了3年却从未接受过采访的重大事件,记者邀约该集团的董事长魏家福花掉了至少3个月的时间。而发表的时间,也将是在杨斌事件的同一期报纸,1月7号。
又几乎是一个通宵。记者清晰记得,当时熬夜的时间到了晚上2:00以后。 
                  
 5。第二次采访
 这次的采访算是顺利。杨斌安排记者采访阎闯,而阎闯在三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向记者出示了足够多的第一手资料,甚至包括他女儿给他画的“阎闯工作图”——
简单地休息四五个小时。9:30的飞机,6:30就应该起床。
一路无话。2002年1月3日中午12:00左右,记者再次出现在了荷兰村。
此时,杨斌已经搬迁了办公室,从原来的“阿姆斯特丹火车站”搬到了“王宫”的三楼。而搬迁的原因,就是香港媒体报道中的那条信息:2001年12月27日,欧亚农业()发布公告,公司已经以7000万元的代价买下了欧亚实业的办公大楼。
在这里,有必要厘清一下杨斌旗下资产和企业的构架。
根据杨斌的描述,他旗下的企业构成应该是这样的——
最高的一层是总部设在荷兰莱顿市的欧亚集团(或者说是荷兰欧亚国际贸易公司),该集团在全世界各大洲设有10多个从事花卉贸易的分支机构;
在中国内地,其大本营是沈阳,当地设有数间杨斌独资或者合资的公司,这些公司包括后来成为杨斌案焦点沈阳欧亚实业有限公司、沈阳欧亚农业有限公司以及沈阳海牙国际大酒店有限公司;
沈阳之外,是杨斌对外宣称的其1994年回国投资的10多间花卉、温室、冷库子公司,这些公司当然包括了他所谓的“7大基地”;
而欧亚农业(),则是为了上市在百慕大群岛新注册的控股公司,由该控股公司收购杨斌旗下的花卉、农业资产,这些资产包括了沈阳欧亚实业、欧亚农业的资产,也包括了“7大基地”的资产。杨斌甚至还曾说过,上市公司的资产包括了他全球的贸易机构。
由此,可以画出清晰的杨斌资产的结构图。当然,这要不排除其虚构的成分。(杨斌及其下属公司构成见附图、附资料02)
2001年12月27日欧亚农业()发布的公告中,除了7000万收购办公楼外,还有另一条信息:上市公司以亿元向大股东杨斌收购10公顷的温室。
而这卖出办公楼和温室的企业主体,则分别是荷兰村和欧亚农业()的运营主体——沈阳欧亚实业和沈阳欧亚农业。
前者是1998年注册成立,合资方包括了荷兰村所在地小韩屯的集体企业“靓马集团”和“中国农房东北公司”(简称“中农房”),后来合资方退出,欧亚实业成为杨斌的外商独资企业。
后者由杨斌在荷兰村中的花卉种苗种植、温室、蔬菜等农业项目演化而来,是杨斌的独资公司。
明晰了这样的结构后,香港投资者的置疑就不难理解:三个公司同一个老板,打个比方说,小儿子从父亲手中买下两个哥哥的资产,父亲又能拿卖资产的钱做什么?只能是去建设他的家园——荷兰村。
这就是投资者最担心的关联交易——透过购买资产,将上市公司的钱、或者说是投资者的投资套现,用于不属于上市公司经营范围的其他项目的经营。而其结果将是,如果该项目能够赢利,投资者无法取得分红;如果项目失败,上市公司的钱将白白丧失。更何况,杨斌是要用套现来的钱建设风险巨大的荷兰村。
在杨斌“王宫”的新办公室,记者见到了欧亚实业的副总裁边守捷。
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位可爱的朋友。因为最初袁一泓带有负面色彩的那篇报道,这位曾经留学日本的三十五六岁的副总裁一直对《21世纪经济报道》保持着警惕。在2001年记者邀约采访时,主管荷兰村的宣传的他就选择了婉言谢绝,而2001年10月25日采访完毕,记者回到杨斌的办公室时,坐在那里的边只能显得无可奈何:“你们《21世纪》的记者真是贼!”
在以后直到2003年6月13日杨斌案开庭结束后,边总与记者之间更是发生过不少的故事——在新闻之外,彼此是互相尊重的朋友和兄弟,而在新闻之内,彼此间也有过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摩擦和争执。
而此时,2002年1月3日,边对记者的来意依然是谨慎和怀疑:“杨总怎么跟你说的?他正在开紧急电话会议呢!”
12:30左右,杨斌办公室的门打开了。记者走进去,秘书们已经算是熟人了,杨斌虽然显得焦急,但是依然豪气的握一下记者的手:“没什么,我们正在准备应对措施。”
杨斌跟记者的交谈大约只断断续续地进行了15分钟。他那里透露出来的信息是:张化桥其人一直是追捧内地的民营企业的,而不久前,却突然写起了褒贬“民营股”的分析,其目的是什么?值得深思。最后杨斌说,刚才他已经与香港的基金经理们开过电话会议,而明天他还要飞到香港去开专门澄清会议,目前,他正在联系格林柯尔、超大农业等10多家香港上市的民营企业,准备采取相应的措施。
“具体的问题让阎闯跟你谈吧,这次你要替我们好好澄清。”杨斌最后将记者交给了一直在现场的阎闯。
面色憔悴的阎闯显然也是一天一夜没有好好休息。在他那里,已经有人从香港发回了从2日上午直到3日上午的所有报道,还有3日上午才出版的《远东经济评论》。
3日出版的香港报纸显然已经更加深入和详细。这一点,从新闻的标题就可以看得很清晰:“基金突狂沽欧亚农业暴跌”,“民企新晋手考验异类起哄度烽烟”,“欧亚股价暴跌拟追究责任”,“民企上市热势降温”。。。。。。置疑的焦点正如记者所料,就是关联交易、利润可疑及杨斌本人的历史问题。
除了主稿之外,这些报道无一例外地配发了生动的材料,有欧亚农业()1月2日的K线图,有杨斌的照片,有荷兰村的资料,更有市场不利传闻及阎闯的一一回应。(见附图)
一夜之间,阎闯显然做了详细的准备。在他向记者提供的有关报道的边白处,阎亲笔一一标明了应对之词:
两项收购未明示——“因为当时土地出让证明尚未办妥,
如加入进来有法律问题无法解决”
杨斌除做花卉以外,还从事旅游及贸易,信息披露不透明
——“鸡蛋为什么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购买温室、办公楼及租赁土地
——“已公告”,“有律师证实”
张化桥指比招股书多收购了10公顷温室地
——“扩建温室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而在另外两份指欧亚农业产值“高同行5倍”及英豪科教与欧亚农业“本是同根生”的报道边,阎闯这样批注:
张化桥与英豪科教管理层会面
——“是否知晓公司管理机构在什么地方?”
“根本未见过管理层”
欧亚农业农业每公顷是英豪科教的5倍
——“18%自产,82%贸易,5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