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谁来拯救美国-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交易所各自为战的状态。也正是受此影响,美国早期的资本市场便出现了无数“坐庄”丑闻,而当时的纽约州大部分官员也都很容易被金钱买通,*现象层出不穷。
  不妨看看下面这段话:“……政府*,公共诚信缺失,各种纸面富贵。人们疯狂地抢占西部的土地、城镇和城市。数以百万的美元,不管是赚来的还是借来的,都花在豪华的住宅和高档的家具上;为了一时的攀比,女暴发户把成千上万的钱花在丝绸、鞋带、钻石和所有昂贵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东西上——而这些只是当时太多罪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这是当时美国最大也是最有影响的报纸——《纽约先驱报》的创建者和出版商詹姆斯·戈登·贝纳特对当时华尔街的另一种记录。
  这里有必要提到一个具有某种标志性的人物——投机家海因兹。20世纪之初,海因兹在加拿大暴富,随后便来到了他所认为的投机乐园——华尔街,很快就控制了几家银行,开始了对铜矿股票的投机操纵。只是,他此次投机却因为原来对手的清算而最终赔了个干干净净,个人的投机生涯也就此了结。但是,华尔街却因为海因兹事件,引发了银行挤兑风潮,进而导致了1907年的华尔街金融大恐慌。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一、华尔街的前世成长(5)
直到此时,被继任者抛弃的汉密尔顿金融理念才又被美国人重新拾了起来。首先行动起来的就是所有的经纪人,他们团结起来一致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真实的信息。为了保证所公布的信息真实性,公认会计准则和注册会计师(CPA)也设计成形。从此,上市公司开始遵守会计准则并公开披露信息,华乐街的资本市场亦开始走向规范。这不仅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更成为华尔街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不久后的1913年,美国政府也主导建立起了被称为联邦储备体系的美国中央银行框架。
  所以,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早期,也可以算作是华尔街的青春期。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个时期的华尔街特点,那便是“不可抑制”。这是因为,这一时期的美国资本市场经过了调整之后,开始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随着美国“西进运动”的完成,美国的工业迅速崛起,国家总体实力也首次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大英帝国,在世界舞台上掀开了美利坚时代。关于详细内容,后文中将予以专门交待。
  在美国的工业化进程中,华尔街可谓是陪同着一路成长,从而迅速扩大了自身的规模和影响的。在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便是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正是这次人类历史上的首次人为浩劫,让美利坚民族的实用主义和资本的贪婪本性暴露无遗,美国的实体经济和所谓的虚拟经济,都因这场人类大浩劫而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所以,后来的史学家们才说,美国无疑是这场发生在大洋彼岸战争的最大受惠者。
  美国老牌的著名政治家基辛格博士在其名著《大外交》(Diplomacy)一书中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着这样的评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令人惊讶之处,并不是其爆发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一件与以前其他危机相比显得无足轻重的事件,而是因为它(战争)拖了这样久才爆发。”基辛格的如此评论令人印象深刻。
  其实,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一件看起原本简单而孤立的事件:1914年6月28日,欧洲正统王室哈布斯堡王朝的王储斐迪南大公来到1908年奥地利并吞的波斯尼亚视察,被一位年轻的塞尔维亚刺客刺杀。正是这一性质原本单纯的复仇行为,成为了这场涉及30多个国家、卷入了15亿人口、伤亡高达3000多万人的世界性战争的导火索。
  谁都知道,一场战争中实际上消耗的是钱粮。而在20世纪初一战爆发前,欧洲的主要国家要负担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实际上都很吃力。尽管它们拥有庞大的常备军,普及的军事动员体制,但是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依然无力支撑巨额的战争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以英德两国为代表的战争双方都很明白,真正要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战争还是需要左思右想的。于是,开战的时间也就在双方不稳定、昂贵的和平模式中拖延着,直至美联储的成立。
  战争之前,美国虽然已是世界上第一的工业强国,拥有庞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丰富的资源,但是,直到1913年以前仍是一个依赖外债的国家,很少能向国外提供信贷。有人将此归因于美国缺少一个“中央银行”,使得纽约的银行家们难以集中调动全国的金融资源。尽管如此,靠钱生钱的银行家天性使得他们依然对大规模的战争兴奋不已,因为战争无疑能够为他们带来不可估量的利润。

一、华尔街的前世成长(6)
战争之初,当时的德国与美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素无过节,美国政府却几度与英国交战,所以美国政府对英法与德国之间的这场战争抱着事不关己的观望态度,严守所谓的“中立”。但美国的银行家们却早已按捺不住了。
  1913年12月23日,美联储法案通过,“爆发世界级别战争的条件终于成熟了”。这是因为有了一个叫做本杰明·斯特朗的人物。
  1904年,斯特朗成为银行家信托(Bankers Trust)董事长。当时,摩根①的亲信戴维森对日益崛起的信托公司越来越担心,这些信托公司业务范围比商业银行更加广泛,所受的政府监管却更少,因此能够以更高的利息吸引资金。为了应付这种新的竞争,戴维森在得到摩根的授意后,于1903年也干起了信托的买卖,斯特朗即是戴维森的具体执行人。在随后的1907年风暴中,银行家信托加入了拯救其他金融机构的行动,斯特朗因此名声大噪。1913年美联储成立之后,斯特朗出任美联储纽约银行董事长这一关键职位。从此,斯特朗也就成了美联储系统实质上的首脑人物,而摩根、保罗、谢夫等华尔街金融巨擎的意图便顺理成章地在美联储得到了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
  1914年8月3日,罗斯切尔德在法国的银行就给摩根发报,建议立即组织1亿美元的信贷用于法国向美国购买物资。1914年11月16日,美联储正式运作。12月16日,摩根的左右手戴维森就来到英国,与当时的英国首相赫伯特·阿斯奎斯商谈美国提供信贷一事。1915年1月15日,摩根银行与英国达成信贷协议,数额为1000万英镑,但后来总额竟出人意料地达到了令人震惊的30亿美元!交易中摩根银行收取了1%的手续费,首次就轻松地将3000万美元装入了自己的腰包。到一战结束时,摩根已经“吃得钵满盆满”。尝到了如此甜头的摩根,在同年春天又与法国政府签订了类似的信贷协议,继续充盈着自己的战争之财。
  此时的斯特朗也迅速地成立了非正式的美联储董事论坛的组织,定期聚会商讨战争时期的美联储行动准则。他以非常巧妙的手法操纵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并将分散于12个美联储地区银行的权力集中到美联储纽约银行手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美国一开始并未参加的战争中,正是斯特朗控制下的“公开市场操作”,美联储纽约银行事实上也只将迅速增加的国债作为了抵押票据,很快就将美联储其他地区银行的票据抵押政策边缘化,从而全面控制了整个美联储系统。
  1915年9月,一次空前规模的债券出售正式拉开了序幕。高达5亿美元的“盎格鲁…法兰西”贷款,在威尔逊总统和国务卿罗伯特·蓝辛的支持下得以实施。对于这次规模空前的债券出售,华尔街的银行家们使出了浑身解数,61家债券承销商和1570家金融机构加入了发售业务。
  在一战进入到关键之时,英国政府为了得到更多的金钱,宣布将对英国国民所持有的美国债券的利息收入征税,这使得英国人立刻贱价出售手中所持有的债券。于是英国政府的美国代理——摩根公司——就将这些美国债券在华尔街足额出售,很快30亿美元的债券就变了现,英国再次得到了一笔巨款来支撑这场代价越来越高的战事。再此,英美之间的债权关系也开始发生变化,并最终导致了英国对美国原本积累了一百多年的债权人地位不复存在。随着战火的继续蔓延,战争惨烈程度急剧上升,物资消耗速度变得空前,交战国的不惜代价也似乎进入了疯狂状态,向银行的借贷行为也变得越来越不计条件了。但这却是美国华尔街银行家们极为乐见的。

一、华尔街的前世成长(7)
所不同的是,资助欧洲战争的大规模债券发售,使得美国货币流通量巨减,中央银行的威力开始显现出来。于是,美国政府开始大规模增加国债,美联储也以惊人的胃口吃进。巨额的国债弥补了欧洲战争债券所导致的货币紧缩,代价则是美国国债的直线上升。据相关统计数据,到1920年左右,美国的国债就由几年前的10亿美元暴涨到了250亿美元之巨。有一点必须指出,这些数额已然十分庞大的国债,都是用美国百姓的未来纳税作为抵押的,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却在此期间一个个爆赚得喜笑颜开。
  此时,一战中的交战双方不仅国力消耗殆尽,而且债台高筑,但双方也都更加明白,谁也输不起了。于是,早已将商战游戏融汇贯通了的美国人,缍等到了不可抗拒的渔翁之利。
  4.“滴血”式的本性成长
  1917年3月5日,美国驻英国大使佩杰在给当时的威尔逊总统密信中说:“我认为正在到来的危机的压力已经超越了摩根公司提供给英国和法国贷款的承受能力。我们能够提供给盟国最大的帮助是信用。除非我们与德国开战,我国政府将无法(向盟国)提供直接信用。”精明的美国人其实已为此刻的到来准备一年多的时间了。美国陆军和海军部门从1916年起就开始了大量采购军事装备。
  为了迎合政界,准确地说更是为了迎合那些喜欢玩弄金融游戏的银行家们,1917年10月13日,威尔逊总统发表了讲话,他说:“迫在眉睫的任务是必须使美国的银行资源彻底动员起来。对盟国贷款的压力和权利必须由这个国家的每一个银行机构来承担。我相信这样的银行合作在此刻是一种爱国责任,美联储的成员银行就是这样独特和重要的爱国主义的证明。”正是这位倡导*的美国总统,后来自己也承认“世界大战为的是经济竞争”。这似乎也为之后的海湾、阿富汗之战,批下了某种脚注吧。
  1918年11月11日,血腥残酷的第一次人类大浩劫终于落下了帷幕。德国成为战败国,美国尽管直到战争快要结束之时才加入,但却无疑地成为最大赢家。
  很快,主要交战国的首脑们经过约定便坐在了一起,开始了所谓的战果分割。如同当时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所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而陪同美国总统威尔逊来到巴黎分割现场的银行家则有:首席金融顾问保罗·沃伯格、摩根和他的律师弗兰克、摩根公司的高级合伙人托马斯·莱蒙、战时工业委员会主席巴鲁、杜勒斯兄弟(一个是后来的CIA的头头,一个是艾森豪威尔的国务卿)等。而战败国德国的谈判代表则是保罗的大哥麦克斯·沃伯格。所以,当这些国际银行家们齐集巴黎的时候,后来的史学家就有了“巴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