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芳泽很生气,刚想追过去再训孩子,妈妈对芳泽说:“你别骂孩子了,这是孩子给我买的,他说怕我在家寂寞,买了几只小鸭子来陪我。孩子都是出于好心,你要是觉得不喜欢,可以好好和孩子说,把这些小东西送给别人就可以了,不要再骂孩子了。”
芳泽很后悔地推开孩子的房门,看到孩子正趴在床上哭。她拍着孩子的肩膀说:“妈妈错了,妈妈不该不听你的解释,以后妈妈会改的。”
一所教育咨询机构曾经对两千名在校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住口!”两个字,是孩子们最不愿意听到父母说的话之一。
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孩子犯了一个小错,父母单凭自己了解的情况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价和责备,当孩子申辩和解释的时候,父母就会气上加气,心想:“你犯了错还狡辩?”于是,对孩子大喊一声:“住口!”你能想像孩子这个时候该有多么委屈吗?即使事后你为冤枉了孩子而向他道歉,但对他的伤害仍然无法弥补。
经常被喝令“你不用解释”的孩子,渐渐放弃了为自己辩解的权利。他们背负着很多的委屈,一个人默默承受,而这样的负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多听听孩子的解释,让孩子有辩解和申诉的机会,不仅仅是父母赏识孩子的体现,更是孩子应得的基本权利,也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当父母认为孩子做错了事情,不要急于做出判断和结论,而要首先倾听孩子的解释。你可以说:“好吧,和妈妈说说当时的情况。”
当孩子对一件你曾经认为错误的事情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时,你应该说:“原来你有自己的想法,妈妈明白了!”
。 想看书来
细节30 宽容氛围益于改正错误
一次,妈妈因为办事不利而受到了领导的批评,正坐在沙发上生闷气的时候,小科走过来,问妈妈:“妈妈,你怎么了,是谁惹你不高兴了?”
“是我自己!”妈妈没好气地对小科说。
小科感到非常好奇,又问:“你怎么会自己生自己的气呢?”
妈妈看着小科惊奇的样子,就问他:“难道你犯了错误的时候,不生自己的气吗?”
“我做坏事的时候你不是骂我就是打我,我已经受到惩罚了,为什么还要生自己的气?”小科毫不在乎地说。
“那你知道你错在哪里了吗?”妈妈接着问。
“你不是骂我,就是打我,根本没告诉我错在哪里。”小科说。
怪不得小科每次挨打之后都说“下次不敢了”,但是以后还是犯同样的错误。妈妈这才意识到自己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有一些问题。
每个人在儿童时代都很容易犯错,有时是因为能力不济,有时是无意失误,而有时是故意捣乱。面对孩子的一次次犯错,大多数父母采取的手段往往是轻则言语斥责,重则棍棒侍候。“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之类的话在民间颇为流行。如今这样的教育方式在城市中也许不太多见了,但在比较落后的农村,却还是司空见惯。被父母打骂后的孩子也许会慑于父母的威严,短时间里变得循规蹈矩起来;但对一些脾气犟、个性强的孩子来说,打骂却往往会激起他们的对抗心理:父母越是打得凶,骂得狠,他越是我行我素。
在对待孩子错误的问题上,家长不能简单粗暴。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毕竟是有限的,犯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当孩子犯错之后,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会做错以及应该如何改正,然后在赏识中鼓励孩子改正错误。
一天,小坤的爸爸接到班主任老师打来的电话,老师说他发现小坤在学校花钱请同学吃饭,让他问问是怎么回事。
等小坤放学回来,爸爸问他:“你是不是请同学吃饭了?”
小坤吓了一跳,支支吾吾地说:“是这样的,我前几天刚当上中队长,同学们让我请客。”
“他们让你请你就请了?你这么听他们的话?”爸爸问。
“他们也请过我,我不好意思不请人家。”小坤回答。
“那你请客的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是我从您钱包里拿的。”小坤的声音小得像蚊子。
“我钱包?你怎么找到我的钱包的?”
“趁您洗澡的时候,从上衣口袋里拿的,拿了100块。”
爸爸想发火,可是忍住了,对小坤说:“你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吗?”
“我,我不该拿爸爸的钱。”
“可是同学让你请客,你没有钱怎么请呢?”爸爸问小坤。
“这,我也不知道。”
“孩子,你们还小,在学校里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要学社会上互相请客的坏习气。再说,虽然你拿的是爸爸的钱,可是这也是小偷的行为,这些你知道吗?” 爸爸语重心长地说。
“我知道了。”小坤真诚地对爸爸说。
“还有,以后碰到这种事情应该诚实地告诉爸爸妈妈,不应该瞒着我们去请同学吃饭,更不应该偷偷从我钱包里拿钱。如果你事先告诉了我们,我们会帮你一起想办法的,这样不是更好吗?”
“我以后一定会改的。”
“好吧,爸爸相信你,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你看这样好吗?以后爸爸会每天给你三块钱的零花钱,但是你需要花钱的时候,一定要取得我和妈妈的同意;然后你要把花钱的情况做好记录,我们每周都要检查一次,如果发现你忘记记录了或者记得不清楚,就要取消你一周的零花钱,可以吗?”
“真的吗?我以后可以有零花钱了!我保证一定不会乱花钱,并且会做好记录的。”
后来,小坤每次花钱都会告诉爸爸妈妈,每周都会把花钱的记录给爸爸妈妈看。果然,小坤没有乱花一分钱,真正成为了一个节约的好孩子。
这个案例中的爸爸非常好地用宽容和赏识的方法让孩子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他的教育方式无疑是成功的。宽容孩子,可以让孩子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孩子的行为中找到孩子犯错误的根源所在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帮助孩子尽快地改正错误。
孩子是稚嫩的,不成熟的,他们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也正是不断改正错误、掌握方法的过程。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请父母们记住:犯错误是上帝给孩子们的权利。正像曾经迷过路的孩子再也不敢忘记回家的路一样,往往只有犯过错误然后改正错误的人才能不断走向成熟,迈向成功。
当孩子犯了错误,首先要宽容孩子,让孩子搞清楚犯错误的原因。应该对他们说:“你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吗?”
当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有改正的意图时,你应该说:“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
阅读心得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细节31 赏识孩子的善良
天已经黑了,小萍还没有回家,爸爸妈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快8点了,小萍终于回来了。
“你到哪里去了,怎么这么晚才回来,不知道爸爸妈妈担心吗?”妈妈生气地说。
“是这样的,我在放学的路上碰到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婆婆在路口边蹲着,看起来很可怜,于是我就带她过马路。”
“过马路要这么长时间吗?一看就是在撒谎!”妈妈还是很生气。
“我还没有说完呢!我扶老婆婆过马路的时候,她说她和女儿走散了,回不了家。然后我就问她家住在哪里,她说住在铁路小区。我又问她知道家里的电话吗,她说记不清楚了。没办法,我只好送她回家了,所以才回来这么晚。”
“是吗?可是她为什么不找别人呢,偏偏找你这个小孩子?”妈妈还是有点怀疑。
“她说她之前已经问了好几个人了,但是没有人愿意帮她,一看到她是盲人就转身走了。后来我就带着老婆婆坐公交车,把她送到家了。她女儿都急坏了,正打算报警呢。”
小萍正说着,家里的电话响了,爸爸接完电话,高兴地对小萍和妈妈说:“刚才老婆婆的女儿来电话了,说谢谢小萍把她妈妈送回家,还说改天要上门来当面感谢呢。”
善良作为一种美德,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可以说,缺乏善良品质的人,同时也是个道德上有缺陷的人,最终很难有所作为。
能拥有一个善良的孩子,应该是父母的骄傲。当孩子表现出这种善良的品质时,要赏识和赞扬孩子。
虽然孩子可能为此而付出一定的代价,或者为此而违背了父母的规定,甚至因此被别人误解和嘲笑,但是父母首先应该肯定孩子所做的事,对孩子的正义感给予赏识。
孩子的本质都是善良和真诚的。如果父母对他们的善良给予支持和赏识,那他们这种善良的行为就会强化;如果父母误解了他们的善良,那他们的善良行为就有可能弱化。因此,赏识孩子的善良、肯定他们正确的行为,有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孩子的善良品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这是毋庸置疑的。天真纯洁的孩子本来就有一颗善良的心,培养孩子的善良品质,更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善良。
一个冬天的寒冷下午,一家三口正围坐在火炉前烤火。门口走来母子俩,衣着单薄,嘴唇冻得紫黑,牙齿咯咯响,问能不能进屋烤烤火。
五岁的小亮亮听了,不等父母开口,急急地说:“行,行,快进来!快进来!”母子俩看大人未表态,犹豫不决。
小亮亮立即扭回头看父母,两口子微笑着说:“怎么不行,快进来吧!”母子俩进来了,小亮亮把自己坐的椅子让给和他年龄相仿的孩子,又去搬了张凳子给孩子的母亲坐。
孩子的母亲边烤火边说了来历:他们是外地人,来投亲戚,没想到亲戚搬家了,他们问清楚了亲戚的新址,要继续找亲戚,路过这里,便进来想烤烤火暖暖身子再赶路。
母子俩烤了好一阵,仍颤颤发抖。小亮亮对妈妈说:“妈妈,你去泡两杯热茶给他们喝好吗?喝了热茶就会暖和起来。”妈妈很爽快地答应了,起身忙碌了一阵,端来两杯热气腾腾的茶。
小亮亮看母子俩喝完,又“咚咚咚”跑进房间,拿了件自己穿的毛衣出来:“妈妈,爸爸,把我这件毛衣送给这个小朋友穿好吗?”父母很意外,但还是高兴地点头同意了。
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智慧的父母!我们应该为孩子鼓掌,更应该为孩子的父母鼓掌!和孩子一起善良,就是对孩子善良的最大赏识和支持。
一个健康的孩子就好比一棵树,必须以善良为根,正直为干,丰富的情感为蓬勃的枝丫,这样才能结出美丽善良的果子。善良的情感及修养是人道精神的核心,它必须在童年时细心培养,否则难有效果。因此,父母对周围人应表现出真挚的感情,并帮助身边正遭受痛苦和不幸的人。如果父母都能以自己的善良感染和陶冶孩子,在孩子的心中撒播善良的种子,那么孩子就能成长为一个健康、善良和正直的孩子。
理解、支持并赏识孩子的善良,让孩子在父母的赏识声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同时,这也将换回每一个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