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高风险投资中获得可靠的高收益是一对矛盾,但人们有时会忽视这些警告而过分安于风险,从而导致证券价格中包含的风险承担溢价不足以补偿所承担的风险。
总的来说,当投资者风险容忍过度时,证券价格体现的是更高的风险而不是收益。当投资者过度规避风险时,价格体现出来的收益高于风险。
《中庸之道》,2004年7月21日对待风险的态度是所有钟摆式摆动中最强劲的一个。事实上,最近我将投资的主要风险归结为两个:亏损的风险和错失机会的风险。大幅消除其中任何一个都是有可能的,但二者是不可能被同时消除的。理想状态下,投资者会使两者达到平衡。但当钟摆摆动到最高点时,一种风险或另一种风险一次又一次地占据上风。举例来说:
在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年初,随着一切进展顺利、资本市场洞开,很少有人预料到损失可能就在眼前。许多必然存在的风险被抛诸脑后。投资者唯一担心的是自己可能会错失机会;当华尔街推出新的金融神话,当其他投资者买了而他们没有买—再假如这个神话的确成真了—那么他们可能就会失去先机。既然没有亏损的担忧,他们也就不再看重低价买进、适当的风险溢价或投资者保护。简而言之,他们当时的表现过于积极。
随后的2007年年末及2008年,随着信贷危机全面展开,人们开始担心世界金融体系彻底崩溃。没有人再为错失机会而忧心忡忡;钟摆已经摆动到人们只怕赔钱的位置。于是人们规避所有哪怕有一点点风险的证券—无论它的潜在收益如何—并转向收益率几乎为零的政府证券。因此在这个阶段,投资者又恐惧过甚、卖出过急,投资组合的建仓也过于保守。
因此,过去几年所发生的一切为我们提供了见证钟摆式摆动……以及大众如何在错误时间做错误事情的清晰机会。当形势大好、价格高企时,投资者迫不及待地买进,把所有谨慎忘在脑后。随后,当四周一片混乱、资产廉价待沽时,他们又完全丧失了承担风险的意愿,迫不及待地卖出。永远如此。
………在我的职业生涯之初,一位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告诉过我,牛市有三个阶段。在此和读者分享。
第一阶段,少数有远见的人开始相信一切会更好。
第二阶段,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进步的确已经发生。
第三阶段,人人断言一切永远会更好。
不必再浪费时间搜肠刮肚了,他已经说得非常全面了。关键是领悟其中的含义。
市场有自身的规律,由投资者心理改变(而不是基本面改变)所致的市场评估指标的改变,是引起大多数证券价格短期变化的原因。投资者心理的变化也呈钟摆式摆动。
形势严峻时股票最便宜。沮丧的前景令投资者裹足不前,只有少数精明勇敢的便宜货猎手愿意建立新的仓位。或许他们的购买行为吸引了某些注意,又或许前景变得不再那么令人沮丧,无论如何,市场开始有了起色。
随后,前景似乎变得逐渐明朗起来。人们开始意识到正在发生的进步,成为买家不再是那么难以想象的一件事。当然,随着经济与市场脱离危险,人们买进股票的价格逐渐反映股票的公允价值。
最后,人们开始被胜利冲昏头脑。受到经济以及企业表现进步的鼓舞,人们开始踊跃地推测未来。人群激动(并且嫉妒)于早期投资者斩获的利润,迫切希望分一杯羹。他们无视事物的周期性,断言收益将永远存在。这就是我为何喜欢“智者始而愚者终”这句古老谚语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在大牛市的最后一个阶段,人们开始假设繁荣期将永远存在,并愿以在此基础上确立的价格买进股票。
《你不能预测,但你可以准备》,2001年11月20日在我初次了解牛市三阶段的35年之后,在次贷的缺陷已经暴露、人们担心危机将会蔓延全球之后,我总结出了它的对立面—熊市的三个阶段:
少数善于思考的投资者意识到,尽管形势一片大好,但不可能永远称心如意。
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势态的恶化。
人人相信形势只会更糟。
毫无疑问,我们正在迈入这三个阶段中的第二阶段。到处都是坏消息和坏账冲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新产品、杠杆、衍生品、交易对手风险以及盯市会计准则的内在危害。无法解决的问题似乎越来越多。
总有一天我们会达到第三阶段,人们对解决问题不再抱任何希望。不过,除非金融世界真的就此结束,否则我们仍然有希望遇到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重大底部出现在人人都忘记潮水仍会上涨的时候。那就是我们期望的时机。
《潮退了》,2008年3月18日就在我写下这段话的6个月之后,市场已经按部就班地迈入第三阶段。人们认为世界金融体系有彻底崩溃的可能;事实上,崩溃的第一步—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对贝尔斯登、美林银行、美国国际集团、房利美、房地美、美联银行和华盛顿互惠银行的合并或援助—已经发生了。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因此投资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认同“人人相信形势只会更糟”的第三阶段。与此同时,许多资产类别的钟摆式摆动—从2008年下跌到最低点投资机会出现,再到2009年获利—也是有史以来我见过的幅度最大的摆动。
这一阶段的意义在于为已经认识到正在发生的事件及其影响的人提供了机会。在钟摆的一个极端—最黑暗的极端—人们需要强大的分析力、客观性、决断力乃至想象力,才能相信一切将会更好。少数具备这些能力的人能够在极低风险的基础上获得高额利润。但在另一个极端,当人人开始推测未来、价格永远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上涨时—痛苦损失的基础已悄然奠定。
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事件都不是孤立的或偶然的。相反,它们都是一定的循环模式的组成部分,是可以掌握并从中获利的。
………投资者的钟摆式摆动在性质上与第8章所描述的经济与市场周期的上下波动极为相似。出于某种原因,我对二者作了区分,并以不同的术语称呼它们,但事实上它们同样重要,主要的经验教训也是一样的。得益于我在1991年写下第一篇关于钟摆的备忘录后近20年的经验积累,我想在这里重新表述一下我对于钟摆的认识:
理论上,恐惧与贪婪是两个极端,多数时候钟摆应处于两极之间,但它在中点停留的时间并不长。
投资者心理是主要因素,在它的影响下,钟摆通常处于摆向端点或从端点摆回的过程中。
钟摆不可能永远朝向某个端点摆动,或永远停留在端点处(尽管摆幅越接近最大时,人们越倾向于将之视为永恒状态)。
与钟摆类似,投资者心理朝向某个极端的摆动,最终会成为促进反方向回摆的力量。有时,积聚的能量本身就是回摆的原因—也就是说,钟摆朝向端点摆动时,会受到自身重力的修正。
自端点摆回的速度通常更快—因此,比朝向端点摆动的时间要短得多。(或者像我的合伙人谢尔顿·斯通常说的:“气球泄气比进气快得多。”)在多数市场现象中,类钟摆模式是明确存在的。不过,正像周期的波动一样,我们永远不会知道—钟摆摆动的幅度。
令摆动停止并回摆的原因。
回摆的时机。
随后朝反方向摆动的幅度。
在牛市阶段……为了维持统治地位,环境必须具备贪婪、乐观、繁荣、自信、轻信、大胆、风险容忍和积极的特征,但是这些特质不会永远统治市场。最终,它们会让位于恐惧、悲观、谨慎、疑惑、怀疑、警惕、风险规避和保守……崩溃是繁荣的产物。我相信,把崩溃归因为过度繁荣而不是引发市场回落的特殊事件,通常来说更为合适。
《现在又如何》,2008年1月10日我们能够肯定的事情之一是,极端市场行为会发生逆转。相信钟摆将朝着一个方向永远摆动—或永远停留在端点的人,最终将损失惨重;了解钟摆行为的人则将受益无穷。
第 10 章 抵御消极影响得到更多的渴望、担心错过的恐惧、与他人比较的倾向、群体的影响以及对胜利的期望—这些因素几乎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它们对大多数投资者和市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结果就是错误—频繁的、普遍的、不断重复发生的错误。
无效性—错误定价、错误认知以及他人犯下的过错—为优异表现创造了机会。事实上,利用无效性是持久卓越的唯一方法。为使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你应该站在与那些错误相反的一边。
为什么会产生错误?因为投资是一种人类行为,而人类是受心理和情感支配的。许多人具有分析数据所需的才智,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更加深刻地看待事物并承受巨大的心理影响。换句话说,很多人会通过分析得出相似的认知结论,但是,因为各自所受心理的影响不同,他们在这些结论的基础上所采取的行动各不相同。最大的投资错误不是来自信息因素或分析因素,而是来自心理因素。投资心理包括许多独立因素,本章将一一进行探讨,但要记住的关键一点是,这些因素往往会导致错误决策。它们大多归属“人性”之列。
第一种侵蚀投资者成就的情感是对金钱的渴望,尤其是当这种渴望演变成贪婪的时候。
大多数人投资的目的就是赚钱。(有些人将投资视为一种智力训练,或将投资视为显示自身竞争力的手段,而对他们来说,金钱也是衡量成功的标准。金钱本身可能不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标,但它是人们财富的计量单位。不在乎钱的人通常是不会进行投资的。)努力赚钱并没有错。事实上,对利润的渴望是驱动市场及整体经济运转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危险产生于渴望变成贪婪的时候。对于贪婪,韦氏词典将其定义为“对财富或利润过度的或无节制的、通常应受谴责的占有欲”。
贪婪是一股极其强大的力量。它强大到可以压倒常识、风险规避、谨慎、逻辑、对过去教训的痛苦记忆、决心、恐惧以及其他所有可能令投资者远离困境的要素。反之,贪婪时常驱使投资者加入逐利的人群,并最终付出代价。
贪婪与乐观相结合,令投资者一次又一次地追求低风险高收益策略,高价购进热门股票,并在价格已经过高时抱着增值期望继续持股不放。事后人们才发现问题所在:期望是不切实际的,风险被忽略了。
《化后知后觉为先见之明(即,他们在想什么)》,2005年10月17日与贪婪相对应的是恐惧—我们必须考虑的第二个心理因素。在投资领域,这个词并不代表理性的、明智的风险规避。相反,恐惧就像贪婪一样,意味着过度。因此恐惧更像恐慌。恐惧是一种过度忧虑,妨碍了投资者采取本应采取的积极行动。
在职业生涯的很多时候,我一直惊讶于人们为何那么轻易就自愿终止怀疑。因此,我要讨论的第三个因素就是人们容易放弃逻辑、历史和规范的倾向。这种倾向使得人们愿意接受任何能让他们致富的可疑建议……只要说得通就行。对此查理·芒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