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去读书、当官,靠权力而达到顶峰的。了解晋商如何挖到第一桶金,是对历史和先人的负责,也可以启示今天希望成功的创业者。
美国社会学家乔治·吉尔德在《财富与贫困》一书中指出,“财富大半是思想的产物,而不是金钱的产物。”这就是说,人之所以穷,主要是自己安贫乐道。一个人只要想富,总可以通过奋斗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晋商最集中的晋中这一带,自然条件恶劣,人多地少,生活相当艰难。那些安于贫穷的人,就一代一代地在这块土地上自生自灭。但少数不甘贫穷的人却在寻找并尝试不同的脱贫之道。
在封建社会,穷人的脱贫之道一是“造反”,二是经商。山西民风纯朴,没有造反的传统。历史上,没有一次农民起义发生在山西,也没有一个农民起义的领袖或重要将领是山西人。于是,那些不甘贫穷的人,就走上了外出寻找脱贫之道的漫长而艰难的旅程。明代王家兄弟王瑶、王现走遍了大江南北;明末范家的范永斗奔波于张家口和辽东之间;清初曹家的曹三喜来到了辽宁朝阳;乔家的乔贵发来到了内蒙古包头;常家的先人来到张家口这一带;侯家的侯万瞻父子从南到北贩运丝绸,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渠家先祖渠济是走乡串户的货郎,以后又到包头。这些今天如雷贯耳的晋商名家,哪一家不是不甘贫穷,走上了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创业之路?没有改变贫穷的决心,他们如何能走上这一步?
外出经商其艰苦自不必说,关键是要能经得起惨败的考验。当年乔家的广盛公在包头从事“买树梢”的投机买卖。“买树梢”相当于买青苗,在春天把农民未长成的庄稼买下,到秋后按预定的价格收购。未来是不确定的,“买树梢”是大收益与大风险并存。乔家有一次“买树梢”失败,濒临破产,幸亏有同仁相助才渡过难关。以后,乔家用三年的时间还清旧债,才有了新起步,并把广盛公改为复盛公。如果面临破产、债权人讨债,乔贵发一死了之,以后还有乔家吗?晋商中这种从困境中求生存与发展的例子不少。那个时候,支撑他们的不是财产,而是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信念,正是这种信念在以后变成巨大的物质财富。
第一桶金由何而来(2)
与成功的晋商同时出去闯天下的人当然不止我们今天知道的这几家,但为什么只有他们成功了,而失败的是绝大多数呢?我想这有一个眼光的问题。换句话说,成功的人不仅要有艰苦奋斗、不怕挫折的精神,还要有超出别人的眼光,能抓住商机。仅仅能吃苦、勤劳、坚强,还不能保证成功,还需要有能力。有眼光和能力,才能抓住别人看不到或抓不住的商机。
张、王两家抓住了“开中制”后的盐业贸易,侯家抓住了丝绸贸易,常家抓住了与俄罗斯的茶叶贸易,范家抓住了与尚未执掌中原的女真人的贸易,日升昌抓住了票号业,这些我们都已熟悉。这里,再讲一个并非晋商著名大户的例子。
明代嘉靖年间,山西蒲州(今永济市)商人王海峰从事盐业贸易。当时长芦盐场官僚显贵与地方豪绅上下勾结,制造土盐和走私的人相当多,销售量锐减,许多盐商纷纷离去。王海峰想,长芦盐区是当年齐国管仲靠鱼盐之利起家的地方,现在的状况只是暂时的,别人走了,这不正是自己的机会吗?他上书政府整顿盐业,增加税收,这当然与政府的想法一致。长芦盐区整顿后,生产和运销再一次繁荣,王海峰的盐业生意由此做大了,他也成为当时颇有名气的富商。
还有一位更不出名的山西交城县农民王权,家境贫困又遇大灾,投奔兄长当伙计的店,照顾有病的东家。东家被他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动,给他 500 两银子开店。王权回乡时认识了一位在李自成军中管后勤的小官,知道他们正进军北京,而且势不可挡。王权注意到义军带的是一种陕西米脂一带的凉帽(李自成进北京油画和昌平李自成塑像上的那一种),估计他们到京后凉帽都坏了,必定要换。于是,他便到陕西大量收购。凉帽从 3 个铜钱涨到 18 个,他仍然收购,以后李自成部队进京,以每顶 两银子的高价收购凉帽。王权大赚一把,被称为“凉帽王”。市场上机会常有,但能看准并抓住的人并不多,成功的晋商就是这为数不多的智者。
我们常讲“小富靠智,大富靠德”。这就是说,成大事者不会去玩弄那些权术,而在于有做人的大德。许多人在开始创业时往往饥不择食,什么缺德事也干。晋商中这样的人当初肯定也不少,但他们以后无一成大事,赚几个小钱后就销声匿迹了。所以,留下的都是做成大事者的成功事例。
电视剧《乔家大院》中乔致庸坚决制止往胡麻油中掺假一事,历史上确有其事。当时,许多商人普遍的做法是把小米粥的汤用搅拌法掺入油中,短期内从颜色上看不出来,也不致毒死人,或者吃下去后有不良后果。乔致庸反对的正是这种做法,要卖就卖货真价实的油。还有一件发生在乔家复字号的事是,当时许多商号卖面时缺斤短两,但复字号卖的一斤面实际是一斤一两。表面看去,乔家是傻子,实际上消费者并不傻。他们以后都到乔家买面,把其他商号都挤跨了。我想,《乔家大院》中每块 1 斤的茶叶实际上是 1 斤 1 两,应该是根据这件事的艺术创造。那些自以为聪明的商号总以为自己比消费者精明,就用了各种方法蒙骗消费者,实际上消费者什么不明白?经济学告诉人们的一个真理是:人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千万别以为自己比别人精明。把别人看成傻子的人自己才真傻。当年那些卖掺假的麻油、缺斤短两的面粉的人,哪一个以后成了大家?骗得几个小钱回去,又能过几天日子,遑论大院?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桶金由何而来(3)
许多人都关心如何创业,如何致富。其实,这里并没有什么“葵花宝典”,道理简单得很。当年晋商是这样走过来的,市场经济各国的企业家是这样走过来的,今天的人仍然要这样走。道理并不难,无非是有人不愿意这样走,总想找一条捷径而已。
对于“原罪”说,我是不相信的。我想那不过是想当然,不过是对成功者的一种敌视。那些有“原罪”的创业者,即使当时看去无限风光,但很快就会受到惩罚。赖昌星、顾雏军之类当年靠骗术上过“福布斯”排行榜的人,倒台不也就在几年之间吗?只有那些靠勤奋、才智、人品致富者才是大将之才。
看晋商,想现在。学晋商,先学晋商的品德,才没有白来一趟山西。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现代银行乡下祖父的祖父(1)
票号出现在山西,由晋商首创,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山西票号被称为“现代银行的乡下祖父”。这位“祖父”来自乡下,“土”是“土”了点,但与如今拥有高楼大厦的银行却有剪不断的联系。不过,这位“乡下祖父”还有更“土”的“祖父”,这“祖父”就是票号之前的金融业。只有了解票号之前的金融业,才能了解票号;只有了解山西票号出现之前山西金融业的发展,才能了解为什么票号最早出现在山西,以及为什么那么成功。
只要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会有为之服务的金融业。从历史的顺序来看,货币的出现晚于交易。作为最早的生息资本,高利贷与商业资本是一对孪生兄弟,同时产生于商品交换已相当发达的奴隶社会。金融业正是由这种生息资本发展而来的。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金融业的业态包括典当、印局、钱庄、账局和票号。晋商早就进入这些行业,并颇有成就。
金融业的前身是高利贷的生息资本。高利贷通常采用了三种形式:放贷获得利息、用钱买青苗,以及以高于市价的价格赊销商品。在晋商中,高利贷资本存在的时间相当长,而且也相当广泛。向高利贷者借钱的不仅有急需资金的百姓,也有商人或官员。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当人们资金周转有困难,或者急于扩大业务时,获得资金的方式之一就是向高利贷者借贷。晋商中采用过的“买树梢”实际上就是买青苗。历史上有许多山西人放高利贷,甚至引起借贷者家破人亡的记载。
把高利贷活动企业化,这种企业就是典当或称当铺。当铺是专门收取抵押品而放款的特殊金融机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典当行” 的解释是:“接受家庭用具或个人财物作抵押贷款给顾客的行业。典当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行业之一,在中国二三千年前即已存在;西方典当业可以上溯到中世纪。”对中国典当业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但有历史文献记载的是起源于南北朝时的佛寺中。最早的两家典当铺都是寺庙:一家是南齐的招提寺,另一家是南梁的长沙寺。
山西人何时进入典当业已不可考,但最晚在明代山西人已在经营当铺,因为历史上有明天启七年( 1627 年),大同城内当铺被官军抢劫的记载。因此,山西人进入当铺行业肯定要早于这个年份。明清时代,山西典当业相当发达, 典当也是晋商多元化经营的主要行业之一。清康熙年间,全国有当铺二万二千多家,其中山西境内就有四千七百家,约占五分之一。其他省份的当铺中,有五分之四由山西人开设并经营。当时的说法是,南方当铺的经营者主要为徽州人(尤其是休宁人),而北方的当铺主要是山西人。
与典当相关的高利贷是印局。印局是从事短期高利贷活动的商号,它们所借出的钱被称为“印子钱”,其对象主要是急需用钱的城市贫民和小商贩。印子钱不要抵押品,全凭借贷者的信用,而且期限短。典当通常为三个月、半年或一年以上,印子钱则是一天、十天或三十天。所以, 印子钱的利率也远远高于典当。甚至还有一种称为“扣头”的做法,如借银 700 两,按“四扣三分行息”,就是借约上写 700 两,实际上贷款人只能拿到 4 折 280 两,偿还时要按700 两再加三分利计算。印局是随着城市发展、大量贫民进入城市和小商贩的资金需求而出现的,最早产生于明末清初,清末民初之后消失。
现代银行乡下祖父的祖父(2)
山西人是最早从事印局的商人之一,所以有“印子钱者,晋人放债之名目也”的说法。山西寿阳的清代内阁大学士祁隽藻(人称“寿阳相国”)在咸丰三年(1853 年)的一份奏折中指出:“窃闻京城内外,现有山西等省民人开设铺面,名曰印局,所有大小铺户及军民人等,俱向其借用钱文。”他还肯定了印局的作用,“京师地方,五方杂处,商贾云集,各铺户籍资余利,买卖可以流通。军民偶有匮乏日用以资按济,是全赖印局的周转,实为不可少之事。”而且,一旦印局歇业,则“旗民无处通融,生计攸关,竭蹶者居多”。由此可看出,当时山西人在印局中也相当重要,而且在经济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典当与印局都属于高利贷资本,严格来说还不属于金融业。钱庄和账局则属于金融业了。
钱庄又称钱铺、钱店、钱局或钱号,产生于明代嘉靖年间。当时流通中使用的货币有银子与铜钱。通常,大额交易用银子,民间的日常小额交易用铜钱。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