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科学的精神,就不可能认识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就不可能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而对事物发展的规律性缺乏认识,我们就不能利用规律来改变世界,实现自己的目标。
来自商务部的消息说,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有10000多家老字号企业,到1993年商务部确认的只有1600多家;到2004年,老字号企业中70%只能勉强维持,有20%面临倒闭破产,只有10%的老字号通过改制焕发了青春。科学管理就是力图使每一个管理环节数据化。尽可能多地使用数据就是精确化的表现形式。而数据从何而来?就是要从我们重视每一个细节、从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中来,通过实际考察,积累数据,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办法。
据来自商务部的消息说,2004年中国1600多家老字号企业,300多家面临长期亏损的困境,有的甚至已经被市场淘汰;70%的老字号勉强维持现状。虽然出现这种情况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们许多老字号的产品,规范性差,不精确,凭经验难以复制,应该是他们难以维系的很重要的原因。
与追求科学精神相应的,就是认真的态度。认真是强调严肃对待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绝不马虎。毛泽东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有了认真的态度,世界上任何事情都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
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意义上说,细节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但并不是每一个细节都对我们有意义。细节只有将其纳入到某一个目的性的系统当中,才能显示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细节是客观存在的,但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它,而目标就是放大镜,借助它你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其应有的细节。
在实际管理中,每一个组织、每一个成员都要围绕着自己的目标,系统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以免细节上出现漏洞,从而影响目标的达成。
在一家羽绒制品公司总经理办公会上,我曾见到这样的场景,先是总经理训话,责问在场的干部该发的货为什么发不出?生产部说原材料总是不到位;供应部说资金跟不上,没法拿到原材料和配套半成品;财务部气呼呼地说,钱又不是她家印的,那么多应收款没收回,资金怎么会够用;销售部更加受不了,说货没发出去,怎么去收款……我对总经理说,这么多干部只有你一个人成了傻瓜,谁都没有责任。实际上,显然是总经理的系统思考和系统组织有问题。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二、老议题,新热点——细节不是新发现(2)
对所有企业来说,产品结构及产品质量、技术含量或工艺标准以及技术创新、企业形象及品牌建设、广告和公共关系、价格政策和盈利模式、渠道建设及终端促销、客户关系及客户服务、供应链及物流管理、资金筹措及资金调度、会计和财务、组织结构及员工素质、员工福利和培训、环保和安全生产、决策层的眼光和洞察力、危机处理等都好比是木桶上的一块块木板,任何一块缺损都会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甚至导致企业“心肌梗死”。以细节为表现形式的要素,便构成了企业的整个系统。在这里,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到系统输出的结果。
我们在做企业咨询和管理顾问活动中深知,我们作为顾问,并非有惊人之处,更无绝妙之策,不过是借助系统科学的方法和企业管理者一起把事情厘清,并以自己的专业之长指导企业点滴落实而已。因此,我们的咨询团队就在整理自己的咨询体会的基础上,写了名为《落实要到位关键看结果》的书,很受欢迎,其原因就在于,揭示了很多企业管理中应该关注的细节。
在西方,“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的认识,让他们做任何事情都非常注重细节。而注重细节的管理行动,也让他们在实践层面对细节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就说:“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麦当劳创始人克洛克说:“我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如果你想经营出色,就必须使每一项最基本的工作都尽善尽美。”
麦当劳前总裁弗雷德·特纳也说:“我们的成功表明,我们竞争者的管理层对下层的介入未能坚持下去,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对细节的深层关注。”
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强调“不放过任何细节”,并说:“无视细节的企业,它的发展必定在粗糙的砾石中停滞。”
在西方有“商业教皇”之称的布鲁诺·蒂茨提出:“一个企业家要有明确的经营理念和对细节无限的爱。”
德国连锁超市DM的总裁格茨·维尔纳也说:“奥秘全在细微处。”
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在回答其成就是如何产生的提问时,说:“魔鬼在细节。”
可以说,细节是一个古今中外都有过深入论述的老话题,《细节决定成败》不过是旧戏新唱。
三、见一叶落而知天下之秋(1)
——细节的预测功能作为反映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的细节,本身有诸多功能。我在《细节决定成败》中已经对细节的功能有所论述,这里仅对细节的预测功能加以说明。
细节的定义告诉我们,通过细节可以窥见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即细节的预测功能。“见一叶落而知天下之秋”、“一滴水可以映照太阳的光辉”,都是这种功能的体现。
抗日战争期间,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到国内访问,他先到国统区,国民党用一顿800元大洋的盛宴来款待;他后到延安,毛泽东则用几元钱的家常便饭为他接风。一奢一简,使他看清了国民党“前方吃紧,后方紧吃”不可挽回的腐败堕落,看清了共产党同仇敌忾、艰苦抗战的高昂斗志。从此,他认定中国的前途就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于是,就坚定不移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朋友和中国革命胜利的见证者。与国与民,同心若此,如何不胜,何事不成?
太平天国的失败可以列出十几条原因,但只要看到如下细节,人们也会认定天国必败。洪秀全有妻妾88人,加上各类妃嫔、女官、女司等总计有2300多名妇女在天王府陪侍。因妻妾太多,洪秀全连姓名都记不住,干脆一概编号。杨秀清至少也有老婆60余人,却仍不满足,四处搜集佳丽。1856年,北王杀掉东王之时,杀尽后宫有孕美女,单单殉夫而死的美人就有54人。荒淫至此,焉能不败?
中日甲午海战前,东京湾防卫司令官东乡平八郎应邀上中国“定远”舰参观。当时,中国的军舰在吨位、数量等很多指标上都胜于日本。甲午战前,中国位列世界第七大海军强国,“北洋水师”号称“东方无敌舰队”;而日本海军则极为勉强地位居第12位。这给人们一种印象,以为中日海战,中方必胜无疑。可是当见到中国军舰的炮塔上居然横七竖八地晾着短裤、袜子,东乡平八郎就对同僚说:“其藐视武装若此,终不堪一击也!”果然,海战一开,中方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先进的军舰也都成了日军的战利品。一支纪律松弛、管理混乱的军队,怎会有强大的战斗力?殊不知,慈禧太后当年一天的生活费竟然高达纹银四万两!如此费用,一年便可装备一支高居全球第七位的海军舰队(据清朝最后一任总管太监小德张的回忆)。
1842年至1843年间,魏源受林则徐嘱托编成《海国图志》,对“夷情”作了详细介绍,特别是制造轮船火炮之术、练兵养兵之法,并明确提出要“师夷长技以制夷”。然而,此书在中国却很少有人能看到,更谈不上影响了。正如左宗棠所说,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都“运于虚”,而外国之聪明则“寄于实”。所以,“泰西巧而中国不必安于拙也;泰西有而中国不能傲以无也”。《海国图志》传到日本后,短短几年就再版二十几次,阅读人数以千百万计。一本书的命运与国运的细节联系,可见一斑!
1863年(清同治二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就建议朝廷修筑铁路,一直拖至1884年(光绪十年)终获朝廷批准。为赢得慈禧太后的支持,经李鸿章斡旋,法国新盛公司还特意为慈禧太后制作了一列极为精美的丹特型机车。适应工业化需要的铁路建设,竟然要靠这些洋玩意去打动太后的心,中国的工业化如何能不落后于人?
细节可以看出国运,该不是无稽之谈吧?我们更想说的是细节在企业管理中的预测功能,企业的盛衰也往往通过细节露出端倪。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注意那些能够反映某种趋势的细节,并以此为契机,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以完善管理系统。
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可供参考。《杰克·韦尔奇自传》第十四章对“深潜”专门作了论述,讲到做事要深潜,要精耕细作。杰克·韦尔奇把高级领导对细节的关注称为“深潜”,并戏称“有人会比较公正地称此为‘捣乱’”。韦尔奇在担任CEO的管理生涯中,数以百计地做着“深潜”。这些深潜并不是每一次都很成功,而且他的许多想法也没有被采纳,但是他却把它当作一种有效的工作方式,并且乐此不疲。与员工们一起工作,一起思考,一起兴奋,一起展开激烈的辩论,使韦尔奇获得许多鲜活思想的同时,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和乐趣。在实践中,如果他的想法被丢在一边,他会有更大的快乐:因为他又一次丰富了自己的认知,找到了更好的办法去完成工作。
三、见一叶落而知天下之秋(2)
通过一次次的深潜,韦尔奇识别并提拔了一大批人才,捕捉把握了一系列商机。就是凭着这种“深潜”,他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也不断地提升了GE的业绩和竞争能力。在他掌管GE的二十多年时间里,GE的市值提高了三十多倍。而这里所说的“深潜”,就是对细节的了解、分析和掌握。比如,煤矿安全事故。一般说来,煤矿很难完全避免安全事故,从专业分工的角度,有相关部门监管就够了。但是,近些年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小煤矿蜂拥而上,很多地方官员明目张胆地入股小煤矿,以手中的权力保护着违法违规的煤矿在不具备安全条件和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疯狂开采,置矿工安危于不顾。这样,不仅国法不容,也有违党的宗旨。从安全问题看到了地方官员的腐败、廉政与否,这关系到政府的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是否到位的问题,所以要花大力气来治理,并且要同党员教育、干部队伍建设联系起来,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都很关注此事。
再比如,拖欠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对于中央政府来说,显然不是大事,也不是要事,总理本可以不管。但是,中国农民工比例如此之高,拖欠农民工的工资又如此普遍,如不及时解决此问题,可能会引起社会的混乱,加剧工农和城乡矛盾,破坏和谐社会的良好局面。如此一来,拖欠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就成了大事,成了要事,于是就有了总理为农民工讨薪的事情。
一个伟大的企业,对待成就永远都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
四、帝国亡于铁钉——细节的放大效应(1)
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帝国亡于铁钉》对细节的放大效应作了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摘自《证券时报·财经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