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首富隆起-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他摆正了心态。刘永行认为,民企也要对社会有一个宽容的心态。他说:“有些困难必须自己承受,有些困惑要自己思考,心甘情愿就无怨无悔。”
  刘永行最崇拜的人是台湾的王永庆。他觉得王永庆最值得称道的是做正事,为人很正派。“我们的目标是要做百年企业,所以,不能去做一些过分的事情。所以不要随大流,要独立思考。”
  为此,刘永行不情愿在那些“不正经”的事上耗费太多精力。“人家上市能拿100个亿,我不稀罕!我自己慢慢来做,人家很便宜地拿块地做到几十个亿,我不稀罕!我慢慢做,也能做到几十个亿。既然简简单单地也能把事做好,为什么我要弄得那么复杂呢?”
  刘永行也一直不希望自己的企业与别的家族生意或者与社会大众发生冲突。比如早期在四川从事养殖业时,尽管已经成为当地最大的养鸡企业,但为了避免与当地农民争利,宁愿退出了养鸡业。
  在下属眼里,刘永行是一个有“企业家道德底线”的人。公司的产品质量一度不太稳定,刘永行知道后非常着急,和负责相关工作的一位下属就质量问题在电话中讨论了整整两个小时。这位下属记得,刘永行在电话中用浓重的四川新津口音对他说:“靠降低产品质量从市场赚来的钱,最终都要吐出去,甚至会吐血而亡。”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一章 首富们的炼金术(4)
虽然贵为首富,但刘永行却仿佛是胆小谨慎的化身。他的东方希望虽然越做越大、商机无限,但刘永行尽力控制冲动的欲望,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主业。虽然之后刘永行还涉足了化工、金融等领域,但是农牧业一直是他的第一业务。在2007年新希望集团亿元的销售收入中,农牧产业占据了92%以上的比重。
  尽管投资了民生银行等上市公司,但刘永行对上市一直意兴阑珊。刘永行解释说,一个是之前做饲料业一直不缺钱,所以无须融资;一个是过于宽松的资金容易让人的头脑膨胀,自己用钱紧一点最好。刘永行一直不同意进入二级市场,他说:“如果我从二级市场上得到几十个亿,我会很害怕。”
  对政商关系退避三舍
  在中国,政商关系是一个很复杂和敏感的问题。商业与政治难以完全分割,关键是保持合适的距离。太近了,可以得到红顶商人的巨大便利,但最终往往没有什么好下场;太远了,则太阳永远照不进现实,你会成为荒漠中无人理睬、自生自灭的野草。
  中国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但商人群体目前过于弱小,无法介入此过程,也很难影响决策过程,只有遵守执行的义务。冯仑告诫道:“听党的话,跟政府走,否则你的企业根本没办法发展。”
  刘永行兄弟是中国民营企业家中“听话”的典范。他们每一步发展都配合着政府的政策节奏,从不钻政府政策的空子,让政府处于被动之中,从而也让家族生意能避开政策调控的锋芒。比如1982年,四兄弟打算到农村养鸡之前,特地找到当时的县委书记询问,回乡创业“要不要得?”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又正儿八经地向单位打报告申请辞职,辞职报告直打到四川省副省长那里才有了确切的批示;1992年,刘氏兄弟计划成立私营企业集团,也特地向国家工商局打报告,直到国家工商局批准才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私营企业集团——希望集团;1993年,刘氏四兄弟有了成立一家民营银行的想法,就与41位政协委员共同提案,建议政府批准成立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家投资、主要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银行。直到3年以后国务院才批准,刘氏兄弟才当上民生银行的主要股东……
  对于企业家与官员的关系,刘永行一直以来都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有时故意退避三舍。刘永行认为,民营企业同当地政府官员拉私人关系是短期行为,企业家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如何把企业培养成优秀企业。因为任何地区的政府领导都要发展经济,企业发展是绝对的,同领导的关系只是相对的,如何把企业的业绩变为地方领导的政绩,使二者形成互利关系,建立企业在社会生存上的相对优势,这才是企业的长远策略。
  刘永行的“官场哲学”在短期内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路径。因为“房地产需要大量的(内幕)交易,需要不断地吃饭喝酒送礼”,他最后放弃进入地产业;同样,因为“要耗费大量精力去跑证监会,跑这个部门,跑那个部门”,他至今都没有上市打算。
  超前半步避免绊倒
  尽管刘永行小心翼翼,但在这方面却不小心触动了“雷区”。
  2003年是火热的一年。外有“中国制造”所产生的对外贸易的强劲拉动,内有以房地产为龙头所引发的旺盛内需,中国经济呈现不可遏止的上升势头。而与此相伴的,是对上游能源的空前饥渴。经过“抓大放小”后产生的大型国有企业,占据着绝大多数上游资源的垄断地位,由此出现了效益大涨、繁荣似锦的景象。据资料显示,1998年,国企盈利仅为213亿元,5年后便狂升至令人瞠目结舌的4769亿元。中国铝业便是这些国有垄断企业之一。而在2006年中国500强企业中,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只占总数的8%,资产总值占总数的。

第一章 首富们的炼金术(5)
上游的国有垄断企业和下游的民营企业泾渭分明,中间是难以跨越的楚河汉界。以东方希望的刘永行、复星集团的郭广昌、鄂尔多斯集团王林祥、铁本集团的戴国芳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却不甘心屈居于利润微薄的“轻小集加”领域。在他们的带领下,中国民营企业开始了一轮逆流而上的重工业化革命运动。
  2002年10月,刘永行移师包头,成立了东方稀铝,总投资150亿元,预计2008年建成后,年产100万吨原铝;2003年7月,刘永行又联合其他3家股东,在三门峡市渑池县启动了105万吨氧化铝项目,进入电解铝业的上游——氧化铝,项目预计总投资近亿元;另外,他还和上海复星集团的郭广昌、唐山建龙钢铁的张志祥一起,准备在宁波大炼钢铁;2003年7月,刘永行甚至联合万向集团等13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在北京合组公司,准备踏出国门,到海外去投资氧化铝厂。
  一向稳健的刘永行,也深知他这次重工业化之梦的危险程度,“一旦失误,几十年的积累就前功尽弃,所以必须一步成功”。刘永行的孤注一掷,自然引来了中国铝业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的阻击。
  在铝业内有一句行话:“得氧化铝者得天下。”正因为中铝对氧化铝的垄断,造成了刘永行在包头投资的电解铝生产长期受制于人,为了打通产业的上游环节,刘永行贸然进军氧化铝行业,在三门峡投资氧化铝项目。
  据说,刘永行为了安抚中国铝业公司,曾经打算给其三门峡项目30%的股权,但这和中铝取得控股权的企图相去甚远,双方不欢而散。原中铝董事长郭声锟对此表示:“一不反对,二不评论,但是我们表示遗憾。”据东方希望集团透露,在中铝的示意下,沈阳和贵阳两个铝镁设计院停止了对三门峡项目的设计工作。这意味着该项目被迫搁浅。
  针对地方政府投资过热的现象,中央政府雷霆万钧的宏观调控转眼即至。2004年初,铁本集团的戴国芳撞在了“枪口”上,在建的钢厂被勒令停建,戴国芳本人也被捕入狱;其后,郭广昌的宁波建龙钢铁项目也被迫下马,最后让国有企业控股;王林祥的煤电联产项目也遭遇难产。而早在2003年底,刘永行在包头和三门峡的项目便已经被叫停。
  因为严格遵循“用自己的钱安心”的原则,刘永行此生最大的冒险之举——投资铝业等相关能源产业,前期投资20多亿元全是刘永行累积的自有资金,才让他在2003年年底对中国民营企业重工业化运动打击的过程中,逃离了灭顶之灾,避免了铁本集团戴国芳似的悲剧。刘永行解释他“撞线”却没被“绊倒”的原因,是因为他“只超前半步”。
  ◎“钢铁沙皇”沈文荣:苏南模式终结者?
  当“黄首富”和“荣首富”相继落马或下台后,中国的富豪们愈发领教到这顶桂冠的荆棘之痛,也更加避之不及。
  躲慢了也是一种错?本来就谈“榜”色变、视“富”如仇的江苏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没想到自己会如此“流年不利”——眼看着众多巨富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身边潮退而去,自己只是警觉稍欠、抽身稍慢,便撞上了一个“首富”!
  2002年,当胡润强行把沈文荣按在富豪榜第37把交椅上时,他便怒不可遏;而2009年的今天,《新财富》发布的“2009新财富500富人榜”上,沈文荣更是首当其冲,他还不该火冒三丈?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首富们的炼金术(6)
这个首富的确有点让人意外——其一,沈文荣“区区”200亿元的个人财富,在去年同样的榜单上,连前20名都进不了,而首富所需拥有的个人财富,在最高峰时已经跨过千亿元的门槛;其二,往届的首富们,大多出自于房地产、能源、IT等暴利或新兴行业,而且大多数都是依赖股市强大的造富功能,而沈文荣比较“老土”,他做的是传统的钢铁行业,并且没有上市。
  这样也能做首富?但接下来,沈文荣恐怕连愤怒或懊恼的时间都挤不出来,因为他要严阵以待那些旋即如暴风雨般袭来的质疑。
  我们也想刨根问底一番:沈文荣究竟是如何从一个公家人变成私有者的?这位昔日“苏南模式的守望者”会不会因此而变成“苏南模式的终结者”?
  借势“苏南模式”
  “苏商离土不离乡,只想着一个产业做到底,在一个地方做大做好;而浙商敢于冒险、赚暴利,成功后喜欢到外省发展,结果是做大做强。”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经济领域讨论得最热烈的话题之一,便是“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差异和高下,对此,沈文荣有着清醒的认识。
  江苏的乡镇企业主要集中于苏南,创立的知名品牌有小天鹅、红豆、波司登、沙钢等。企业家承继吴文化特点,讲究均衡感、集体主义,代表人物有朱德坤、沈文荣等。而浙江的私营企业主要集中在温、宁、杭等地区,代表企业包括正泰、德力西、杉杉、雅戈尔、万向、吉利等。浙东文化重经世致用,强调个性、个体、能力,浙商们吃苦耐劳,有着强烈的事业心,代表人物有鲁冠球、李书福、南存辉等。
  20世纪80年代以后,江苏的乡镇集体企业曾多年以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高速发展,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之一。江苏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从1982年的亿元迅速增加到1988年的亿元,增幅达倍。曾经辉煌的乡镇企业,一直被视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成功范例。
  沙钢从当时遍地开花的乡镇小企业中崛起,其根本原因就是仰赖于“苏南模式”。面对僵硬、低效的国营企业体系,灵活、高效的乡镇企业在沈文荣之类的乡村能人带领下,自然扶摇直上,发展速度惊人。
  创业初期,小轧钢厂的年产量只有三四千吨,并且品种单一,如路边野草般弱小单薄。1984年,年仅38岁的沈文荣开始成为沙钢的领军人物。他使出了两手险招,从而彻底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