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别了,雷曼兄弟-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史无前例的美国大萧条开始了,雷曼兄弟公司也遭到了重创。幸运的是,由于侧重风险资本,当股票市场复苏时,已经缩减开支、调整业务的雷曼兄弟终于挺过了大萧条时期的经济危机,并成为金融融资创新技术的先驱之一。

  大萧条过后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的电视业、广播业和石油业高速发展。雷曼兄弟承担了第一家电视制造商杜蒙的首次公开募股(IPO),并为美国广播公司(RCA)提供资金协助。它也为快速增长的石油工业提供金融协助,其中包括了哈利伯顿公司和科麦奇公司。

第11条命 走向世界
《别了,雷曼兄弟》中信出版社作者:李溦、黄小军、李勇、赵艳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消费服务业和汽车制造业蓬勃发展,雷曼兄弟在这一轮的发展中,开始成为华尔街举足轻重的投资银行。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计算机行业初露萌芽,雷曼即承担了数字设备公司的首次公开募股。稍后,它又协助康柏公司上市。随后,一大批快速成长的公司,如福特汽车、美国航空公司、美国大陆航空公司、通用食品、菲利普·莫里斯公司都先后成为雷曼的客户。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雷曼兄弟的许多客户成为跨国公司,雷曼也开始全球布局。1960年,雷曼在巴黎开设分公司,1969年进入东京。自此,雷曼兄弟由一家美国本土的投资银行向国际性投行转向。

  在第三代雷曼家族成员中,领头人罗伯特·雷曼成功地引导公司躲过了美国大萧条,并将公司推向国际化道路。但是,他让人记住的不是身为投资银行家的成就,而是酷爱艺术品收藏和赛马。现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有一处保存着他捐献的3 000多件艺术品,罗伯特·雷曼艺术讲座基金依然在运作。

第12条命 群龙无首
《别了,雷曼兄弟》中信出版社作者:李溦、黄小军、李勇、赵艳洁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经济再度不景气:通货膨胀、越南战争、石油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股市低迷。1969年正是美国60年代股市牛市结束的一年,也是巴菲特清光股票退出合伙人公司,开始全力介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一年。雷曼兄弟的生意也受到影响。而1969年雷曼兄弟的董事会主席罗伯特·雷曼过世更是雪上加霜。此时,雷曼家族竟无一人接班,雷曼家族对雷曼兄弟120年的统治就此终结。

第13条命 大腕云集
《别了,雷曼兄弟》中信出版社作者:李溦、黄小军、李勇、赵艳洁

  群龙无首,加上经济不景气,雷曼兄弟公司在内忧外困中开始走下坡路。同年,因投注利率失误而损失了670万美元,使公司陷入严重困境,几乎要宣布关门停业。后来,公司实施了一项重大的“勒紧裤腰带计划”,千方百计弥补损失,才得以渡过难关。

  1973年,当时的美国商务部部长皮特·彼得森临危受命,接管雷曼兄弟(彼得森于2007年带领黑石集团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并一举成为亿万富翁)。在彼得森的领导下,雷曼兄弟开始重整旗鼓,削减开支,扩大业务范围和加强市场宣传力度。彼得森的个人影响力也给雷曼兄弟创造了很多机会。1975年,雷曼兄弟收购投行亚伯拉罕公司;1977年,它与声名显赫的库恩勒布公司合并,更名为雷曼兄弟…库恩勒布公司(Lehman Brothers & Kuhn,Loeb Inc。)。这家新成立的投行一举成为当时美国的第四大投资银行,总资产仅次于所罗门兄弟、高盛和第一波士顿(First Boston)。彼得森的卓越领导才能加上美国经济形势的转好,终于帮助雷曼兄弟扭亏为盈,并连续5年保持让华尔街同僚们艳羡的高利润。雷曼兄弟也成为投资银行业界股权收益率最高的公司之一。

  这一时期,雷曼兄弟领导层也是空前强大。皮特·彼得森无疑是美国商界的传奇。这位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高材生,除了担任过美国商务部部长、带领雷曼兄弟走向繁荣富强和创立黑石集团外,还曾担任电影器材生产商贝尔豪威尔的总裁,参与建立美国协和联盟(Concord Coalition),担任美国对外关系理事会主席,以及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主席(2000~2004年),并帮助洛克菲勒家族打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几项慈善事业。

  除彼得森外,当时在雷曼兄弟工作的华尔街大腕还有:史蒂芬·施瓦茨曼、埃里克·格利彻、路易斯·格拉克斯曼和理查德·福尔德等人。施瓦茨曼与彼得森类似,也是美国精英教育的成功案例。他先后毕业于耶鲁大学和哈佛商学院。在耶鲁就读时,他成为了声名显赫的神秘精英组织——骷髅会的一员。100多年来,此帮会的会众在美国社会的地位大多举足轻重。举个例子,2004年的美国总统之争就是在两个骷髅会成员之间进行:民主党的议员约翰·克里1966年入会,共和党的执政总统乔治·布什1968年入会。所以,1969年入会的施瓦茨曼在事业上的成功程度是大概可以预见的。施瓦茨曼在31岁,也就是从商学院毕业后6年,就成为雷曼兄弟的董事总经理。1983年,他又成为雷曼兄弟打理全球企业并购业务的主席。后来,他和彼得森一起创立了黑石集团。目前,这位福布斯美国富豪榜上有名的亿万富翁仍总管黑石的生意。埃里克·格利彻,另一位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毕业生,是雷曼兄弟企业并购部门的缔造者,后来又执掌美国另一家精英投行摩根士丹利的企业并购部。路易斯·格拉克斯曼和理查德·福尔德两人的经历十分相似:都毕业于纽约大学的斯特恩商学院,都从证券交易员的工作做起,逐渐打入管理层并成为雷曼兄弟的总裁,又分别带领雷曼兄弟步入空前的危机。然而,好日子没过多久,公司内乱开始了。

第14条命 相煎何太急
《别了,雷曼兄弟》中信出版社作者:李溦、黄小军、李勇、赵艳洁

  顶点通常是下坡路的开端。20世纪80年代初的雷曼兄弟可以算得上站上了公司成就的最高点。此时雷曼兄弟总裁的职位自然成了位高权重又有横财的象征。80年代初的雷曼兄弟也可以算得上进入了公司人事斗争的顶峰时期。当时的雷曼兄弟分裂成两派:投资银行家和证券交易员。简单地说,投资银行家是和企业或者说和企业的管理人直接打交道的职业。他们以向企业兜售金融服务为生。而交易员是和金钱直接打交道的职业。他们以在资本市场上低买高卖为生。与菜贩不同的是,金融交易员贩卖的是堆砌着小字的各色纸片。这些纸片统称证券。这些纸片的价值取决于纸上面写的神秘字符和当时市场上的供求关系。

  本来在这个为金钱服务不分等级的资本市场上,从业者们是该互相尊重的,尤其是投资银行家和证券交易员这两个无时无刻不在牵动我们这代年轻人的“高尚”职业。然而,这两伙手握大把金钱的人却互相瞧不起。投资银行家们依靠与客户间的长期关系获取服务费,他们终日衣着华贵,举止优雅,谈及经济政治必振振有词,品酒赏画打高尔夫也均小有成就,是风光的场面人。(前面说到的埃里克·格利彻就是在高尔夫球场上敲定摩根士丹利企业并购部主管的职位的。)证券交易员则是在市场变动的夹缝里寻觅利润的猛兽,他们终日同时在多个电话间来回呼喊,遇到数字必有灵感,最擅长在巨大压力下做出决断,是冷峻的职业赌徒。不难想到这两拨人水火不容。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一片大好的经济形势使得这两个产业更加欣欣向荣。当时,雷曼兄弟有四个部门:投资银行、投资管理、股票交易和固定收益交易部。虽然从表面上看两派势力相当,但投资银行在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雷曼兄弟主业。1983年,雷曼兄弟的高管,77个合伙人中只有35个来自交易部。然而,两年来雷曼兄弟的高额利润有大约三分之二是通过交易创造的。更不用说,坐雷曼兄弟头把交椅的彼得森是个不折不扣的投资银行家。彼得森讲话官腔十足,动辄“亨利”(亨利·基辛格,美国国务卿)怎样怎样,“保罗”(保罗·沃尔克,美联储主席)如何如何,“首相”(中曾根康弘,日本首相)等等。而交易部门的领军人物是以严苛、情绪化和平易近人著称的路易斯·格拉克斯曼——雷曼兄弟的首席运营官。格拉克斯曼经常在交易厅中央的玻璃办公室里工作,他有时会冲出来破口大骂,有时又会忽然拥抱他的下属以示赞赏。如果对彼得森可以用谦谦君子来形容的话,格拉克斯曼就是绿林好汉了。可想而知,谦谦君子擅长外事工作,而绿林好汉担负着监管公司日常运营的职责。巧合的是,这两位移民后裔当时同是57岁,当年都是半工半读完成商学院的学业。尽管两人的共同努力造就了雷曼兄弟的辉煌,但彼得森和格拉克斯曼不光代表着两种对立的职业特征,也代表着个人性格上的巨大差异。

  投资银行家和交易员之间冲突愈演愈烈,1983年两派之争已趋白热化。当年5月,压不住阵脚的彼得森,不得不提拔前经纪人格拉克斯曼为联合首席执行官。格拉克斯曼上任后采取的一些措施加深了投资银行家与经纪人之间的矛盾,再加上经济不景气,导致了雷曼兄弟内部的权力斗争加剧。一山二虎的局面正式形成。盘踞的两只老虎,一只叫做“秀才”,一只叫做“兵”。之后的结果可想而知:1983年7月26日,(秀才)彼得森主动辞职,格拉克斯曼出任公司CEO,独揽大权。
第15条命 死路一条
《别了,雷曼兄弟》中信出版社作者:李溦、黄小军、李勇、赵艳洁

  在被彼得森提升为联合首席执行官前,格拉克斯曼在华尔街还是个陌生的名字。当他迅速地成为雷曼兄弟的新掌门人时,华尔街能给他的最高的希望也不过是:“给他一点时间吧!”格拉克斯曼要证明的很多,可是他的时间太少了。他上任后的第一个举措就是加强中央集权。这个早年海军志愿者甚至想要把雷曼兄弟变成一支军队。他自己就是手握全权的统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很自然地重用自己的嫡系——证券交易员们。于是投行和交易部门间本来就已经很紧张的关系进一步激化。在彼得森离开后,很多投行部优秀人才,包括合伙人也相继离去。这里既包括彼得森的亲信,如史蒂芬·施瓦茨曼,也包括与彼得森素有嫌隙的埃里克·格利彻。很多当时离开雷曼兄弟的合伙人都加入了竞争对手的阵容。随之而去的还有雷曼兄弟多年来的投行客户。公司运转失灵,损失惨重。

第16条命 “逼嫁”运通
《别了,雷曼兄弟》中信出版社作者:李溦、黄小军、李勇、赵艳洁

  祸不单行。1983年,雷曼兄弟的交易部也开始亏损。3月,雷曼兄弟的交易部赔了近13亿美元。1984年的财政年度的头两季,雷曼兄弟的税前盈利从上一年同期的7千万美元跌落到160万美元。这一时期,雷曼兄弟运营和交易亏损达到300万美元。而雷曼兄弟的交易员们似乎并不认为他们亏了钱。当时负责雷曼兄弟交易,后来成了雷曼兄弟首席执行官的理查德·福尔德说:“这些不是交易损失。也许有500万~1 000万美元是交易亏损。大部分是因为没有产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