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有500万~1 000万美元是交易亏损。大部分是因为没有产生收入造成的。”
与此同时,华尔街的形势也发生了变化。连年的大好形势使得证券交易的收入剧增,同时也增加了市场的潜在风险。而新的立法,促使美国企业更加看重金融交易的完成,而不是以前的顾问服务。雷曼兄弟除了要满足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最低资金要求外,还不得不留足资金维持日常运营和防范不测。而志在与高盛和所罗门兄弟比肩,成为全能型投资银行的雷曼兄弟手头并不宽裕。1983年,雷曼兄弟只有不到3亿美元的资金。而华尔街上的大户们显然更具竞争力:美林手握20亿美元,美国运通拥有10亿美元,所罗门兄弟拥有13亿美元。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失去了投行的客户,又没有可供交易的资金,剩下的只有死路一条。华尔街正是大鱼吃小鱼的地方。对雷曼这条可口的“小鱼”,连远在芝加哥郊外的康尼格拉食品公司(ConAgra Foods)都凑了上来。而20世纪80年代,美国运通当时的CEO詹姆斯·罗宾逊正梦想打造金融服务业的“超级公司”。在他授意下,美国运通买了一系列投行、证券公司和财务顾问公司,而且把目光投放到当时已处境艰难的雷曼兄弟身上。1984年,还没把头把交椅捂暖的格拉克斯曼不得不以36亿美元将公司卖给美国运通旗下的金融服务公司——经营电子财务交割业务的舍尔森。
第17条命 劫后余生
《别了,雷曼兄弟》中信出版社作者:李溦、黄小军、李勇、赵艳洁
从一定意义上讲,雷曼兄弟在1984年就已经结束了134年的公司历史。从那一刻起,雷曼兄弟所剩的不过是134年前那所干货铺子的名称而已。而为雷曼兄弟的独立史画下句号的是一个36亿美元的价签。
被并入美国运通之后,雷曼兄弟业绩一直不佳,成了让美国运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1993年,美国运通公司一位新CEO上任,他的策略是剥离公司的非核心业务——银行及经纪业务。当年,美国运通卖掉了公司的资产管理等业务,也把雷曼兄弟公司甩了出去。雷曼兄弟重新获得新生。
第18条命 飞黄腾达
《别了,雷曼兄弟》中信出版社作者:李溦、黄小军、李勇、赵艳洁
临危受命的理查德·福尔德,接管了刚刚从美国运通独立出来、已经面目全非的“雷曼兄弟”,被任命为雷曼CEO。1994年,在福尔德的推动下,雷曼兄弟通过首次公开募股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正式成为雷曼控股公司。但是,这时的雷曼不过是华尔街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二、三流小投行,基本业务只有固定收益债券交易,员工不到9000人,收入只有7 500万美元。而且上市后不久,由于大量亏损,公司又陷入了资金严重短缺的危机,致使公司股东资产大幅缩水,只剩下不到2%。市场上谣言四起,传言雷曼会再度被收购。面对这个惨不忍睹的“烂摊子”,据说福尔德曾突然因恐慌症发作而窒息45秒。福尔德当机立断,扭转雷曼传统上过分依赖固定收益业务的不利局面,变更了公司三大块业务——固定收益、股权和投资银行——的管理层,重点投资于高回报业务,如并购和股权业务,并致力于将雷曼建设为一家强大独立的综合性投资银行。在福尔德的铁腕统治下,雷曼兄弟不仅再次起死回生,而且重新回到了华尔街的顶端行列。
第19条命 “9·11”恐怖袭击
《别了,雷曼兄弟》中信出版社作者:李溦、黄小军、李勇、赵艳洁
2001年9月11日,美国世贸大厦遭到恐怖主义组织袭击,雷曼兄弟是“9·11”事件中遭受重创的主要机构之一。当时雷曼兄弟在世贸大厦内有3层楼的办公室,一名员工当场死亡。雷曼当时的总部正设在与“双子塔”近在咫尺的世贸大厦3号楼,雷曼总部的一楼大厅横躺着无数的尸体和伤员,被美国警方用来作为临时“停尸间”。从天而降的灾难使雷曼6 500名员工顿时“无家可归”,所有业务全线瘫痪。在福尔德等人的带领下,雷曼兄弟在事发第二天就将交易厅迁往哈得逊河对岸的泽西城,48小时内就恢复了所有债券市场交易的正常运营。当9月17日美国股市再度开盘时,雷曼兄弟的销售和交易工作已完好如初。之后的几个月里,雷曼兄弟的核心固定收益债券业务遍布在纽约和周边的18个临时办公楼里,投资银行部等将整个喜来登酒店客房变成自己的办公室。几个月后,雷曼兄弟斥资7亿美元买下了位于第七大道745号的32层大楼。这次乔迁新址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雷曼兄弟员工的士气。很快,雷曼兄弟就从这场完全出乎人们意料的大劫难中完全恢复。从2004年到2007年,雷曼收入年年创新高。从1994年重新上市到2007年,雷曼市场价值从20亿美元增长到450亿美元。这段时间里,雷曼股票价格从5美元一股涨到86美元一股,每年给投资人带来246%的收益。员工从9 000人增长到28万人,60多个分支机构遍及28个国家。追求卓越致力创新的雷曼兄弟为美国和全世界的客户和投资者创造了不菲价值。福尔德因此被视为“华尔街的英雄”,而雷曼,则又一次因遭遇危机而屹立不倒,被纽约大学金融系罗伊·史密斯教授形容为“一只有19条命的猫”。
下一个是谁?
《别了,雷曼兄弟》中信出版社作者:李溦、黄小军、李勇、赵艳洁
如果问华尔街的头头脑脑们最不愿意,最头疼和谁打交道,答案只有一个: CNBC。
CNBC是美国最大商业财经电视台之一,由美国媒体巨头国家广播公司(NBC)和道琼斯公司共同创办,在美国、欧洲和亚太地区拥有超过19亿订户,覆盖范围遍布全球89个国家,设有129个记者站,拥有1 700名新闻采编人员。上至全球市场动态,下至华尔街角角落落的八卦新闻,从周一到周五,CNBC进行全天候24小时现场直播。几张名嘴,外加几个美女,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华尔街的命运。
CNBC :2008年3月10日,星期一,“对于谣言,我们不作任何评论”
2008年3月10日,CNBC电视台。名嘴查理·加斯帕里诺对贝尔斯登“流动性危机”传言不依不饶。贝尔斯登无奈之下,派出首席财务官专程来到CNBC现场。“流动性危机纯属无稽之谈;”屏幕上的首席财务官斩钉截铁,“对于谣言,我们不作任何评论。”
的确,这一天,贝尔斯登账上有高达170亿美元现金。而在市场投资者看来,“如果不做评论,那一定是心里有鬼”——我要做空你!贝尔斯登当天股价下跌11%。
CNBC:2008年3月11日,星期二,“如果我知道这是为什么,我一定会有所行动”
2008年3月11日,还是CNBC。“流动性危机”还在电视上反复被提及,却加上一条更加惊人的新闻:“据(匿名)知情人士透露,高盛于今天上午给其客户发电子邮件,宣布高盛将拒绝与贝尔斯登继续交易往来。”这一下贝尔斯登不得不又一次派出高层赶赴CNBC,不过这一次,是CEO亲自出马。“我没有听说任何交易对象停止和我们交易。”“我完全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会这么说,如果我知道这是为什么,我一定会有所行动。”
然而CEO话音一落,几只大型投资基金就撤资出逃。假戏真做。观看CNBC节目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死循环”逻辑:“如果不出来表态,那是心里有鬼;如果出来表态,那是事态严重!”总之无论怎样,我就是要做空你!
CNBC: 2008年3月12日,星期三,“求求您,去趟CNBC吧!”
没有人知道究竟高盛这封电子邮件是怎么回事,至少,这一天的雷曼,并没有停止任何和贝尔斯登的交易。然而高盛的这封电邮,却打开了贝尔斯登的洪水闸门。贝尔斯登机构经纪业务部负责人给贝尔斯登CEO打去紧急电话:“我们得立即采取行动。客户资金正像洪水一样从我们这里流走!”贝尔斯登CEO紧急之下,不得不打电话给一个重要客户——华尔街上的一只著名对冲基金的负责人——“求求您,去趟CNBC吧!表个态就行。”
高盛发言人出来辟谣,在市场投资者看来仿佛更证实了事情的真实性:“自己先撤了,想让我们来埋单,没门!——我还是要做空你!”贝尔斯登当天股价继续下跌2%。
CNBC: 2008年3月13日,星期四,“杰米·戴蒙先生,娶我回家吧!”
2008年3月13日。CNBC还在就贝尔斯登的信用违约掉期利差喋喋不休:“贝尔斯登信用违约掉期利差直线上扬”!不过,这个时候,这个数字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此时市场上已经没有人再接受贝尔斯登作为信用违约掉期交易对象了。真真假假的高盛电邮,跃然纸上。终于,贝尔斯登也不用再给CNBC打电话了,而是直接把电话打给了摩根大通总裁杰米·戴蒙:“亲爱的,娶我回家吧!”
放下电话,几天前的170亿美元流动现金,只剩下了20亿美元。4天时间,流动性危机,从“无稽之谈”变成了千真万确。贝尔斯登当天股价继续下跌7%。
CNBC: 3月14日,星期五,“大团圆结局”
3月14日,星期五。CNBC宣布,摩根大通在美联储提供的帮助下,向贝尔斯登提供300亿美元的紧急贷款。
当天上午开市的30分钟之内,贝尔斯登股价暴跌40%,收市价为30美元,当日跌幅达47%。等到星期一开市,贝尔斯登股价暴跌84%,收于481美元,而就在一个多月以前,贝尔斯登股价高达每股93美元。美联储“做媒”,贝尔斯登“逼嫁”摩根大通——“大团圆”结局。
图3…1贝尔斯登:“死程回放”
就这样,CNBC两张名嘴,加上一封高盛的电子邮件,结束了贝尔斯登85年的华尔街历史。随后,CNBC又马不停蹄,进入了下个年度大片的制作——
片名:《下一个是谁?》
领衔主演:雷曼兄弟
导演: CNBC
雷曼告别华尔街100天倒计时
《别了,雷曼兄弟》中信出版社作者:李溦、黄小军、李勇、赵艳洁
贝尔斯登落下帷幕,恐慌的市场立即将雷曼兄弟推上舞台。从2008年3月底开始,CNBC对雷曼开始了特殊“关照”:以雷曼兄弟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贝尔斯登”为主题,每天黄金时间,进行专题报道。整整两个月的时间,《下一个是谁?》的专题占据着CNBC屏幕,而雷曼则是每天跳跃在屏幕上的头号主角。终于在4月29日,掀起第一个高潮:
4月29日:离雷曼告别华尔街还剩下100天
投资者恐慌抛售,投机者恶意做空
4月29日,CNBC特意将雷曼和贝尔斯登进行比较:
和贝尔斯登一样,雷曼是五大投行中规模较小,风险相对集中的一个;
和贝尔斯登一样,雷曼的“次债”相关业务占据公司业务的核心;
和贝尔斯登一样,雷曼的资金杠杆高达30倍以上;
和贝尔斯登一样,雷曼在血雨腥风的2007年里不认为自己需要额外融资;
和贝尔斯登一样,雷曼捧着一张只有“天知地知”的资产负债表;雷曼的资产里含有大量的“第三类资产”,这类资产无法在市场上衡量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