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石油真相-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油藏在地底下,没有人能说清楚储量的具体数字是多少,就算是计算出数字量,也很难证实这个数字的真假。这就更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方便。就拿2004年被卷入储量事件的壳牌石油公司来说,原本是为了通过夸大自己的储备量,使做为资源方的公司在市场上带来更多信心,吸引投资者,推高自己的股价,没成想,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而把自己算计进了储量丑闻中。
  自2004年1月开始,壳牌公司开始调低石油储量,首次把公司的石油储量调低20%,并承认一直以来夸大公司石油储量的事实。该公司在2004年4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中显示,虽然公司是从1月份开始宣布调低石油储量,但壳牌公司高层早已知道公司夸大石油储量一事,并向投资者传达了不诚实的信息。这一事件导致了包括公司前董事会主席菲利普·沃茨在内的多名高级管理人员辞职。使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欧洲管理机构对其展开调查,并使之受到投资者的诉讼。到2004年5月24日,壳牌石油公司再次宣布调低其已探明石油储量亿桶,这是它当年第四次调低所拥有石油储量,共调低已探明石油储量亿桶,使它的探明储量徘徊在115亿桶左右。单是原油储量一项,就从2003年1月的66亿桶下降到46亿桶。这不仅是帐目上的问题,壳牌的石油产量每年正在以7%的速率下降。
  石油储量是一家石油公司最宝贵的财富,壳牌的石油储备却弱不经风。数年来,壳牌公司一直在夸大它的石油储备。“储量危机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我认为整个公司都在走下坡路。我们早就知道这一点,却一直没有采取措施。”美国休斯顿能源投资银行西蒙斯公司(Simmons & Co。)的分析师凯斯勒(Robert Kessler)评价。早在2000年之前的3年中,壳牌公司找到的新储备只相当于已开采储备的60%。但是勘探和生产部负责人沃茨(Phillip Watts)却大胆地将3年平均补充率汇报为102%。
  壳牌公司将阿曼的油井扩大之后的储备高估为亿桶;将还没有决定投资的澳大利亚戈耳贡天然气田(Gorgon)的储备估计为5亿桶。当沃茨升任董事长时,没人知道这些情况。在范德维加(Walter van Vijver)继任了沃茨在勘探和生产部的位置之后,他很快就意识到储备存在虚报情况,但他没有拉响警报。2002年,他以725万美元的价格将一个印度油田50%的股票卖给了凯恩能源公司(Cairn Energy);错过了一个帮助壳牌摆脱储备黑洞的难得机会。后来,凯恩公司在那里发现了35亿桶石油。
  在审查了阿曼和尼日利亚的经营情况之后,壳牌公司于2004年1月发布声明,指出公司将会对20%已经“确认”的储备进行降级(即将等级由“确定”级别降为“可能”或其他更不确定的等级)。这一事件很快就引发了一连串问题和后继调查。2004年3月,沃茨、范德维加以及财务总监柏伊顿(Judith Boynton)相继辞职。壳牌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公司最大的300个油田中有100个存在虚报问题。这最终导致公司4次重做财务报表,并承担了亿美元的罚款和民事清算,此外还有两个诉讼亟待应对。投资者遭受损失,壳牌集团在股市的价值随之缩水上百亿美元。
  可以说对储量的估计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有时候更像是一种手段,石油公司和石油生产国声明或夸大储量是有明显目的的。石油公司看起来一直非常乐观,这是因为它们想吸引投资者,让他们相信这一投资领域仍大有可为。但是,卷入丑闻的壳牌公司成为了夸大石油储量的最生动的案例,给自己挖了一个装满石油的储量大坑。顽童从业多年过程中,听说过不少善放储量卫星猛吹储量泡沫的公司案例,在此与人为善待其自觉改过报表也就罢了。
  

第二节 石油属性的三个层次(1)
说完了储量,再来说说石油属性的定义。
  当石油在油田里被从地层中开采出来之后,便成为了一种产品或商品。然而,这样的产品只是一种最初级的产品,如果不经过加工的话只能做为燃料来使用。最初标准石油的产品就是照明灯煤油。石油加工,通常是利用石油组分中不同物质的性质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石油中的不同组分分离,经过这样的简单或复杂的加工之后,石油做为原料能够生产出大家所熟悉的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润滑油等石油产品。
  但是,正是因为石油的这种多组分的特性,使其可以在加工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被分离出来当作产品使用,如此一来就造成了石油做为原料油…原油或成品油的概念的混淆。使得成品油和原油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混乱不清。
  比如说,存在这样一个问题,燃料油是成品油吗?怎么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船老大或者是一个使用燃料油锅炉的人,那么你肯定会痛快的回答,燃料油当然是成品油!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加大,炼油加工产业链正在发生着延伸变革。由于对汽油、柴油、煤油等其他轻质石油产品的需要,使用原油做原料的炼油加工所生产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需求,炼油的加工产业链正在延长。
  常说的燃料油是石油在经过一次常减压加工,生产出轻质产品后,剩下的最重质、杂质含量最多的油品,俗称渣油,广泛用于船舶锅炉燃料、加热炉燃料、冶金炉和其它工业炉燃料。虽然根据石油的性质,绝大部份石油产品均可用作燃料,但燃料油在不同的地区却有不同的解释。比如,欧洲对燃料油的概念一般是指原油经蒸馏而留下的黑色粘稠残余物,或它与较轻组分的掺合物,主要用作蒸汽锅炉及各种加热炉的燃料或作为大型慢速柴油燃料及作为各种工业燃料。但在美国则指任何闪点不低于℃(100°F)的可燃烧的液态或可液化的石油产品。它既可以是重质残渣燃料油(Residual Fuel Oil,亦称Heavy Fuel Oil),也可是馏分燃料油(Distillate Fuel Oil),后者包括煤油(Kerosine)和民用取暖油(Domestic Heating Oil)。馏分燃料油不仅可直接由蒸馏原油得到(即直馏馏分),也可由其它加工过程,如焦化裂化等再经蒸馏得到。
  正是由于燃料油具备上面说到的可以再加工的特性,更由于这些重质的油比轻质原油便宜得多量也丰富得多,越来越多的炼油商开始将目光转向这一领域,通过装置改造项目将生产集中在提高重质含硫原油加工和重质燃料油转化为高质量轻质石油产品上。随着炼油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增加加氢裂化和焦化能力的项目也将变得更加普及。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中东以及中国都是发生这些变化的热点地区。除了采用质量相对较差价格却便宜的多的重质原油和燃料油进行加工之外,炼油厂和石油化工厂的一体化是另一个趋势,特别是炼油厂生产芳烃的加工环节将增加,中东、俄罗斯和亚太地区已经开始实施这种—体化项目。
  早在2006年1月,国际能源署就曾经发布报告,称中东地区做为石油出口地区的同时正在成为燃料油的进口地区,并有可能在数年内成为燃料油的净进口地。该报告称,由于天然气还无法满足中东地区对于发电能源的需求,科威特、沙特以及伊朗等国出于经济考虑,不断增加燃料油在发电原料中的比例。由于中东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用电量也不断上涨。尽管中东地区拥有全球四分之三的原油储量,但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炼油能力相对不足,使中东地区成为了燃料油的大量进口地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节 石油属性的三个层次(2)
中国在1993年已变成石油净进口国。在未来10年内世界上一些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为了满足国内市场对石油日益增长的需求,将会变成石油进口国。印度尼西亚已经开始了从石油出口国向进口国的转换,墨西哥也可能在5年内开始进口石油。
  而目前世界第四大石油出口国伊朗也可能会加入这一行列,其时就顽童掌握的情报,伊朗做为石油出口大国的她所需石油产品如汽油的百分之四十需要进口,所以当伊朗为了渲染其反侵略的能力而大规模地进行导弹演习时,顽童只是心里好笑。
  从全球市场来看,尤其是欧洲市场,燃料油的消费量在逐年下降。特别是随着各国炼油厂不断提高精炼能力,大量的燃料油都被拿来做为精炼原料,使其市场供应量处于不断下降趋势。难怪有人会提出燃料油没有前途这样的说法,或有人认为燃料油的生命将被终结。
  随着国际炼油产业的不断发展,精炼能力越来越被重视,日本、韩国、俄罗斯都在逐渐形成石油产品的终极加工趋势。如此一来,原油和燃料油的界限就越来越不明显。于是,在质量和价格相差很多的两者之间就产生了巨大的套利空间,我们称之为炼油环节的“质量套利”,就是用廉价质量差的重质原油和燃料油,生产加工出同加工优质原油一样质量标准和价格的石油产品实现质量套利。
  其实,从专业的角度来讲,石油有三个重要的属性——燃料性、原料性、耐用性。不论是原油、燃料油、所谓的成品油等石油石化产品,都具备上述的三个属性。
  最早在大庆油田把原油打出来,日本进口这些大庆的石油回去就是用来燃烧发电。甚至不需要什么加工,石油的燃料性便得以充分体现。中东地区使用燃料油做为燃料进行发电也是体现的石油的这一特性。
  原料性则表现为以原油或燃料油为原料进行加工,或者以加工过程中的中间产品为原料进行深加工生产产品。石油产品的炼制深度到达了相当程度,随着炼制技术、炼制程度的加强,使石油的原料性体现的更加淋漓尽止。无数例证表明,重质燃料油中由于含有很多有用的组分,通过加工能够分离生产出诸多石油石化产品,如果单是把其做为燃料油烧掉,一方面浪费了很多有用的组分,另一方面其中的硫等成分在燃烧后会变成污染物排入大气。因此说,石油可以通过深度加工最终成为石油焦和硫磺等固体产品,因此石油的原料属性在这个阶段中是比较突出的,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特性使其造成不科学的成品油的概念定义非常容易混淆。
  石油产品的第三个重要属性是耐用性。何为石油产品的耐用性?
  我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用到的润滑油、汽车用机油、导热油、机械切削油、液压油、冷却油等等油品,实际上是就是石油产品耐用性的体现。
  主要耐用石油产品有很多,按不同的油品功能分类有以下几大类包括:电器绝缘油、内燃机油、齿轮油、液压油、压缩机油、气轮机油、冷冻机油、热处理液、热传导油、真空泵油、防锈油、金属加工液共12种。以下主要从概念、特性、生产厂家和市场应用几个不同的方面分别介绍。
  第一类为电器绝缘油,它是一种润滑油。它通常由深度精制的润滑油基础油加入抗氧化剂调制而成。老化周期为15年。主要用作电器设备的电介质。具有优良的导热性、流动性、绝缘性,良好的抗氧化稳定性。 。。

第二节 石油属性的三个层次(3)
电器绝缘油再细分,又大致包括变压器油、油开关油、电容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