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4件事 明辨是非,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2)
2。提出问题让孩子去思考。
带孩子去博物馆时不要走马观花,简单地欣赏作品,不妨提出“恐龙如果复活了,地球会变成什么样”之类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另外在自己家中也可取得良好思维习惯的最佳效果。一家人围聚一桌共进晚餐时,议论一天中发生的种种事情,这就是一个指导孩子最好的机会。
3。让孩子多听取不同意见。
上小学的孩子大多数只顾说出自己的想法,没有耐心去等待别人把话说完和简单地重复说过的内容。由于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就容易忽略那些能开阔视野的见解。例如孩子说邻居家的小伙伴是“笨蛋”,就要让他去问问哥哥、姐姐对那个孩子的评价,这就可能使孩子看到自己未曾想到过的那些方面。同样,妈妈让孩子留意新闻、广播等对同一事实的种种不同分析,对孩子学会集思广益也大有好处。
4。支持孩子对有疑问的事敢于提出问题。 在剑桥大学,有人问大哲学家穆尔谁是他最得意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讲课的时候,老是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的问题。”
后来,果然如穆尔所说,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渐渐地超过了罗素。当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时,他坦率地说:“因为他已经没有问题了。”鼓励敢于对有疑问的事提出问题,是智力教育的一种重要方法,父母们应该趁孩子小的时候,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提问,因为,问得越多,知道得就越多,就越能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和上进精神。
5。让孩子自己分析问题。有一个叫焦涤非的人,他念小学三年级时,一次妈妈带他到铁路边,平时很爱观察的焦涤非发现铁轨是一节一节连接在一起的,他想,为什么不用一根长长的铁轨,而是在连接处留下一道道缝子呢?于是他问妈妈,妈妈答道:“因为钢铁会热胀冷缩,如果用一根长长的铁轨或接头处不留缝隙,那么铁轨在炎热的夏天就会膨胀变形,七拱八弯的,火车就会出轨。”
焦涤非听后,仍疑惑难解。妈妈只好说:“若不信,你可以自己测量测量。”在妈妈的支持和帮助下,他通过观察测量发现,温度在变化,铁轨接头的间隙也在变化。早晚与中午,春夏与秋冬都有变化,而且还有规律,气温每下降11℃,间隙就增大1毫米。
经过近一年的观察,他详细做了观察记录,同时还写出了铁轨热胀冷缩的观察报告,获得了全国征文比赛优秀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年的观测活动,他不仅掌握了中学阶段的物理知识,而且对观察和自然科学实验的兴趣大大增强了。无论遇到什么事妈妈都不要代替孩子思考。孩子做错事时,不要一味地指责训斥,可以让他自己想一想什么地方做错了,为什么做错了,应该怎样做。孩子做什么事,妈妈都不应限制过多。如果孩子失败了,妈妈应该鼓励他,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孩子克服困难,避免失败。
6。让孩子自己想办法。
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妈妈首先就应该问孩子:“你该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有些妈妈总是迫不及待地帮助孩子,这对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是不利的。
独立思考是孩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没有这些智力活动,世界就停滞不前了。作为妈妈,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第15件事 释放孩子的创新潜能(1)
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孩子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引起妈妈们的重视。可是一部分妈妈对此并不理解或是有所误解,有的认为创新是大人们的事,有的认为让小学生创新还不是时候,有的认为创新能力不过是过去的教育变个说法而已。殊不知,孩童时期恰恰是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启蒙期,甚至是关键期。刘芳非常喜欢画国画,但是她经常会为一些小小的失误而苦恼。比如有时候会在下笔的时候掌握不好,滴下一大团墨,而有的时候又因为收笔的时候手不稳,留下一个小尾巴。
一次,刘芳正在画荷花。这时,一个亲戚到她家来拜访,看到刘芳在画画,就很有兴趣地站在旁边看。
“刘芳画得真不错!”亲戚一边看,一边夸奖她。
也许是因为受到夸奖太激动了,也许是因为有陌生人在场有点紧张,在最后收笔的时候,刘芳没有握紧笔,在绿色的荷叶上留下了一块大大的墨迹。刘芳难过得眼泪都流下来了。
这时候,一直在旁边观看的亲戚微笑着对刘芳说:“那张画只是有一点点墨,完全可以补救一下啊。”
“怎么补救啊?还是重画吧。”刘芳摇摇头说。
“可以补救的。你再想想,湖里除了荷花,还有什么会在荷叶上?”
刘芳听了这话,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拿起笔来,在刚才滴墨的地方,描描画画了一番。
等画完了,大家一看,她在荷叶上画了一只墨绿色的小青蛙,真是绝妙极了!大家都为刘芳鼓起掌来,刘芳也破涕为笑,激动地对亲戚说:“谢谢你!”
后来,刘芳对画画更有兴趣了,也更有信心了。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应该引起妈妈的重视和关注。妈妈的责任,应该是最大程度地开发、保护孩子的创造精神,改变传统的教育观,为他们建立一个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营造一个适宜孩子创新的比较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支持孩子的异想天开,鼓励孩子的多向思维,引导孩子善于观察、敢于动手实践,使孩子的每一个“创新”都能在妈妈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重视对孩子的创新意识的教育。良好、合理、科学的家庭教育,重在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关键。
【妈妈应该这样做】
1。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妈妈往往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话。孩子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家里要听大人的话,不管是否合理,其结果是以妈妈的愿望和兴趣、思维和意志强制孩子接受,从而泯灭了他们的独立性、创新意识和自主行为。 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手表当新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不料,这位老师却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毁掉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 这个案例中的母亲之所以看不到孩子的创造力,就是被传统的家教观念限制了自己发现孩子创造力的眼睛。妈妈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心理需求,不把孩子管成唯唯诺诺的人,树立“开放性”、“科学性”、“家庭、社会、学校立体教育性”观念,实现家教观念的转变与创新,是妈妈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15件事 释放孩子的创新潜能(2)
2。经常带孩子接触新鲜事物。
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对外面的世界一点儿也不了解、不熟悉,即使智商再高,也是不会有创新能力的。妈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大小和生活环境,经常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接触各种新鲜事物。认识事物越多,想象的基础就越宽广,就越有可能触发新的灵感,产生新的想法。那种只想把孩子关在家里,只想让孩子写字、画画、背诗的方法,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书呆子,绝不可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
3。正确对待孩子的提问。
提问是一种思考和钻研,是具有探索意识的表现。孩子从会说话起,就开始会提问。由于年幼,所提的问题往往十分荒唐,有的可能无法回答,但不管问得怎样,孩子都是渴求得到解答的。对小学孩子的提问,妈妈有的可直接回答,有的可启发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妈妈如不能回答,可实话实说,也可和孩子一道探索。
4。培养孩子的兴趣。美国飞机发明家莱特兄弟在《我们是怎样发明飞机的?》一书中回忆道:“我们对飞机最早发生兴趣是从儿童时代开始的。父亲给我们带回来一个小玩具,用橡皮筋作动力,使它飞入空中。我们就照这个玩具仿制了几个,都能成功地飞起来……”
就是这种能飞的玩具,使莱特兄弟玩得十分上瘾,并引发了造飞机的想象。后来,他们几经周折,在滑翔机上安装了发动机和螺旋桨,让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飞机飞上了蓝天。其中使用的螺旋桨,就是少年时的玩具上的那种螺旋桨。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全身心地、主动地去探索、去求知。因此,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首先妈妈要有创新头脑,要为孩子创设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的条件、情境和场所,时刻注意对孩子进行创造兴趣的培养,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
5。启发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永庭的妈妈特别注意培训孩子的###思考能力,经常在日常生活中对永庭提出许多问题进行启发。如家里买了一条鱼,妈妈会问永庭:“除了蒸以外还有什么吃法?”喝茶的时候,妈妈会问永庭:“茶杯除了喝茶的用途外,你还能说出别的用途吗?”突然下了一场大暴雨,妈妈会问永庭:“树倒了,菜淹了,这些害处是明摆着的,那么,这场暴雨就没有一点儿益处吗?”等等。在妈妈的训练下,永庭的独立思考能力比同龄的孩子都要强得多。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经常引导小学孩子多角度看待事物和分析事物,逐渐养成换一种思路思考的好习惯。这样可以防止定向思维的形成。其实,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每一种事物,都可以作为启发孩子多角度思维的内容。多角度思考问题,实际上就是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前提。因此,妈妈要注意从小引导和培养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23件事 引导孩子战胜自卑(1)
自卑是自我评价过低、自己看不起自己的一种不良情绪状态,是自我意识的一种消极表现。自卑的人,往往不切实际地低估自己,只看到自己的缺陷,而看不到自己的长处,老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自卑的人害怕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从而丧失实现自我的信心。他总是以别人为参照物罗列理由,来说明自己的无知和无能。自卑会使人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丧失前进的动力,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发展。要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不仅需要社会和学校教育,更需要妈妈的努力。自卑往往使孩子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失去信心,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每一个孩子,不管具有怎样的差异,其人格都是平等的。只要有信心,劣势也可以转变。最重要的是妈妈自己要做出榜样的作用,用自信和自强的精神来感化孩子,以纠正自卑心理。
要正确地认识自身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