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也不会问“哪儿来的提升空间”这样愚蠢的问题了。
这已经是一年前的事了,这一年多来,“视频搜索”是不是就高枕无忧了?No!一年来,它的技术升级从没停止过。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这件事情我已经尽力了。”尽力的员工自然是好的员工,但是这句话是否也意味着无法做得更好了呢?如果能让你的员工保持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心态,在他们的眼里就永远没有极致,人们会自然而然地从多个角度,想尽各种方法,去努力把一件事做到更好。如果你或者你的公司已经设立了一个自己喜欢而且能发挥所长的发展方向,并足够专一,你就会发现,事情总是能做得更好。在前述情况下,你不是以一时一地的成败来衡量得失,而是把最终的目标作为今天行动的出发点。这样,你就知道今天的“成功”或许还远远不够。以终为始,甚至直到穷尽我们的心智。如果每个员工在每件事情都有这样的心态,这个企业一定会比竞争对手好出许多。◎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守正(1)
5、少许诺 多兑现
在对别人做出承诺的时候,一定要求实,讲真话,做得到再说。如果在承诺与交付的结合处画一条水平线的话,那么我们对别人做出的承诺应该低于这道线,而交付给人的结果则要高出这道线。因为做到的,永远比豪言壮语更有力量。
1999年冬,深夜,北大资源宾馆,Robin正带着几个工程师赶项目。手机骤然响起,一位美国投资人打来电话。寒暄几句后,对方突然问:“Robin,这个项目要多久可以完成?”
“6个月。”Robin回答。
对方停顿了一会儿,似乎对这个回答不是很满意,接着又问:“4个月行吗?如果可以,我们给你追加50%的投资。”
刚创业,公司需要很多资金来购买设备、找到最优秀的人才,有了更多的投资,能多做很多事,但Robin拒绝了:“对不起,我们做不了。”
他的理由是,推出一个有把握的产品,时间是6个月,减少两个月,不是没有可能做出来,但质量会打折,他不能冒险。
对方是几分钟的沉默,突然,一阵开怀大笑,对Robin说:“对您诚实的拒绝,我感到非常满意,因为这反映出您是一个很真实和稳重的人,把钱投给您这样的人,我们很放心。”
事实证明了这位投资人的判断——由于诚实守信质量可靠,百度在短短三年之内,从一个小网络公司成长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公司。随着百度的上市和迅猛发展,短短几年,这位投资人的投资获了上千倍的回报,创下了全球私募基金在亚洲有史以来投资回报的最高纪录。
《史记?季布栾列传》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现在,Robin给出了最新注脚。
“凡答应,必做到”
小杨是百度商业应用产品市场部一个刚入职不久的PM(产品经理),他所负责的工作与老百度人小王接口。他注意到,小王发出的每封邮件的最后,总会附着这样一句签名:“凡答应,必做到。”他觉得这句话真棒,不由得也对小王肃然起敬,决心将“凡答应,必做到”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去努力实现。
可是慢慢地,小杨开始感到力不从心起来。PM是一个联系各部门、每天要与许多人产生内部供需关系的枢纽,随着工作的逐渐深入,他感到自己越来越累,为了兑现所有承诺,耗尽了全部精力最后弄得什么事情都做不完美,整天疲于奔命还处处难以让人满意。
这天,小杨逮到一个机会向小王请教:“您是怎么做到的啊?”
小王听小杨诉说完他的苦恼就笑了:“‘凡答应,必做到’这句话是提醒我自己和每个看到的人,要对自己答应的事情负责,所以不要轻易承诺别人。你的问题正是出在‘凡’这个字上面了,‘凡’并不是要对所有事情都一味地答应、承诺,而只对你认为必须做到,自己也有能力做到的事才答应。”说到这里,小王突然想起什么,话锋一转,“对了,我这句话来自于Robin说过的一句‘少许诺,多兑现’,这下你明白了吧?如果在一个时间段里承诺完成多项工作,或是超出个人的能力去随意承诺,你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完不成啊。所以说,要分三步走——先做判断,再谨慎承诺,最后才是全力完成。”
小杨恍然大悟。此后,在工作中每遇到一件事,都去仔细思考,培养自己的判断力,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抓住重点,合理排期,既勇于做出承诺,也懂得如何说不。不到半年,工作走上了正轨,每件承诺下来的事都非常出色地按时交付,不仅自己的工作业绩明显,也得到了所有合作部门同事肯定的评价。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二)守正(2)
现在,一提到PM的小杨,大家都说:“这是个很靠谱的同学。”
这6个字几乎是个人修为中最为重要的基础。个人想成就事业,抑或公司想赢得尊敬,都要靠这一立身之本。据说,企业领导人最怕的是先拍脑袋,冲动之间做出决定;再拍胸脯,夸下海口地给出承诺;最后发生了问题,就只有拍大腿的份了。“少许诺,多兑现”,会帮助我们成为一名可靠的员工,以及值得信赖的管理者和合作伙伴。◎
6、让数据说话
尊重数据就是尊重客观事实,数据有时也许片面,但它却诚实而不带情绪,因此可以排除一切人为的偏好因素,也因此让我们更接近真相。所以,请记住以下三条:第一,为一个伟大创意欢呼之前,请先用数据证明其可行性和对用户的价值所在;第二,一切工作的考核,都应以量化数据为标准;第三,数据面前,人人平等。
“我觉得这些数据很好地表达了用户对hao123的真实态度。看来,我们以前的做法都太想当然了。”在2008年初一次例行的产品委员会的讨论上,Robin严肃地向大家提了这个他观察了很久的“课题”。
2004年百度收购hao123这一网址站时,看中的是它是中国很多初级网民的上网入口,具有百万级的流量和巨大的名气,但是大家也认为技术含量不高的网址站只是一个阶段性产品。于是收购完成后,在hao123首页显眼位置放置了百度搜索框,希望能够让hao123给百度带来流量,将更多用户从hao123转移到百度平台上来。
但是,两年多过去,Robin每次看百度月度流量报告时都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从hao123带来的百度的流量虽然很多且增长迅速,但hao123自身的流量也在节节攀升,两年来增长了近10倍,而且,每天都有好几万人在百度上搜索“hao123”。开始的时候也许是习惯,但两年里这种反差没有减少,这让Robin开始认真重新思考起这个问题——我们是不是也该推一下hao123;而不是强行将hao123的流量引到百度上来。
他让负责hao123产品的陈林进行一次深入用户的调研。通过一系列前期数据分析工作,这天,陈林拿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调研结果——“在中国,设hao123为首页的人,要多于设百度为首页的人!”数字面前,Robin一下子意识到,在中国这个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的市场上,初级网民数还在快速增长,网址站还有很强的生命力。
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你们看,数据不断在告诉我们,很多人就是喜欢上hao123!”Robin很肯定地说道,“所以,我们应该换一种思路,顺应民意,让百度给hao123带去流量!”此时,大家才恍然大悟,这听起来像是倒退的路子,才是最合理的逻辑啊。
2008年6月, hao123出现在了百度首页。上线一个月, 大家迫不及待地看结果, 你猜怎么着?——在同处百度首页链接位的8个产品里,hao123的点击量迅速蹿升到了三甲之列,这说明网友的需求被大大地满足了。而百度首页有了hao123以后,大家发现,设百度为首页的数量也快速增长起来。PM的同学感慨:“数字真的是不骗人的,用户用数字来表达他们的需求,一旦被满足,就会给你大大的回报。”
事实上,不仅是hao123,所有能上百度首页的产品,首先必经的,就是“数据”关,PM要拿出确凿的数字,证明它具备了上首页的“群众基础”和价值。
(二)守正(3)
一个小小的充值问题
2009年10月,百度大厦全面建成,开始了入住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行政部的张争负责一卡通的项目,新的员工一卡通不再仅仅是一张门禁卡,也是一张在百度大厦内的消费卡,在楼下餐厅吃饭或在小卖部买东西都要刷卡。
这卡里的钱怎么充呢?有人提议,干脆由财务每月发工资时把员工的餐补直接打到卡里,这样既方便,又能节省员工充值的时间,大家肯定都觉得这样好。
但是讨论这个环节的时候,行政部总监,也是大厦项目组组长的安民觉得不妥:“百度是讲究数字说话的,我们认为大家肯定觉得这样好,有什么依据呢?还是应该做一次民意调查。”
“历来的经验证实,要组织全体员工参加一项调查是比较困难的,很难取到足够的样,还是无法确保代表性啊。”张争有点儿犯愁,“我们只能一个个地去找到每位员工,让他们当场表态,可是总部有3000人,实在不好操作。”
这件事被COO叶朋知道了,他马上做出决定:“不用每个人去找,只要每个体系内抽出一支人数占10%左右的团队来一一参与调查就可以了。我非常同意安民的意见,数据说话是百度最基本的文化之一,我们不能想当然地替员工做决定,这个民意调查是一定要做的。”
张争按叶朋说的方法搞了一次短平快的调研,在各个被抽调部门同学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出了结果。在参与调研的200多人中,只有33%的人选择直接将餐补存入卡中,57%的同学则更愿意自己去充值,另外10%的同学觉得无所谓。
“这个数字很说明问题啊,我们还是让大家自己充值吧。”看了数据,安民很踏实地说。
这句话从另一个角度强调了客观与实事求是对一个现代企业成长的重要性。其实很多企业的老板是不敢面对自己最真实的成绩单的,这多少带着点自欺的味道——数据对自己有利就笑逐颜开四处传播,如果不利,就避而不看甚至质疑。数据是你最客观真诚的朋友,再差的数据也能或多或少地说明一些问题,敢于直面自己的每一道数据,并挖掘出其后面的真相,才能指导着你的队伍行驶在正确的航线上。◎
7、问题驱动
我们的每一步都应该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当一个新的idea产生的时候,请先问一下自己,做这件事我能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又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如果一个创意不能解决任何现实存在的问题,它就没有实现的价值。
在百度技术部里,每年都会有很多听起来极炫的项目被kill掉,为什么呢?原因都是一个——过不了Robin“这个产品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一关。
因为资源是有限的,可以做的事却是如此之多,百度之所以一路前进,正是因为每个项目都是在解决问题中应需求而生的。一个项目被提出时,如果并没有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做“后盾”,多半就会被束之高阁。
话说阿拉丁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