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年夏天,三姐妹一起开车郊游,小妹妹露丝刚刚拿到驾照,很想试一试,两个驾驶经验丰富的姐姐便鼓励她多练习。露丝非常兴奋,边开车边不停地和姐姐们说笑,然而惨剧发生了……露丝因操作失误,发生车祸,大姐当场死亡。
露丝的父母赶到医院,所有人都以为他们会狠狠地责备露丝,但他们只是紧紧拥抱着幸存的两姐妹,泪流满面。后来,他们一如既往地关爱两个女儿,即使是对闯下大祸的露丝,也没有心怀不满。
露丝深受感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得比姐姐还好,以报答父母对自己的宽恕。几年过去,露丝果然成了当地名声显赫的才女,成为家族的新骄傲。很多年后,她问父母,当时为什么没有责备她,毕竟是她害死了姐姐。
父母只是淡淡地说:“你姐姐已经离开了,不管我们再说什么做什么,都不能让她起死回生。但你还在我们的身边,如果我们责备你,你就会从此背上杀死姐姐的心理包袱,你会失去一个完整、健康而美好的未来。我们不要再给你造成新的伤害,我们希望你幸福。”
听完这个故事,安子的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是点点头。
我知道他的内心深处一定在翻江倒海,就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请他也用一个月时间在安子身上发现至少十个优点,每个优点都要有至少一个具体事例来作例证。同时,我还要求安子的父亲每天至少对安子说一句欣赏他的话,还对他提出了关于欣赏表达的十个要求。
安子的父亲非常认真地做着笔记,承诺我回去后一定完成。
用肢体语言表达爱更真实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称赞固然是最常见的欣赏方式,但绝非唯一。很多时候,肢体语言是最能够真实表达感情的方式。我经常听到有些父母坚持说自己爱孩子,但他们却很难给予孩子一个简单的拥抱,甚至拉拉孩子的手都比较困难。孩子也是如此。他们自称爱父母,却拒绝注视父母的眼睛,拒绝靠近他们,这就不是真正的欣赏,真正的爱。
人与人的交往之中,非语言的表达,远比语言表达更真实,因此也更有力量。
一个月后,安子和他的父亲同时出现在我的咨询室里,安子和父亲并排坐下,时不时地会拍拍父亲的肩膀,表示他对父亲的支持。安子说,过去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过去他看到父亲就只有厌恶和仇恨,根本不想靠近他。
第三章 欣赏,是幸福家庭的黏合剂(4)
安子说,经过这一个月的观察,他发现自己对父亲有太多的误解,于是萌生了走近父亲、和父亲谈心的由衷渴望,即使最初受到父亲的拒绝和怀疑,他也坚持着,尝试着用肢体语言跟父亲建立感情,例如帮父亲拿一下他手上的东西、帮父亲放好洗澡水、邀请父亲讲一讲他年轻时的故事等,终于让父亲打开了沉默已久的内心世界。通过交流,他才真正了解到,原来父亲生活得很不容易,父亲也有很多的委屈。
“父亲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如果是我,也许我会中途放弃,甚至也许会选择自杀。但父亲没有,他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安子言辞恳切,声音有些哽咽。
“虽然他对我的教育方法不够正确,但确实是因为他的严厉让我从小就学会了自律、学会了上进、学会了靠自己的力量拯救自己,这些都是父亲所给予我的力量,也是他心里对我的期待,只是,这些我全都没有看到,只看到他的缺点,然后反叛,但即使这样,父亲也容忍了,他非常了不起。”安子的眼睛里泛着泪光。
一个月的欣赏练习,让安子看到了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父亲,看到父亲的付出,也看到了自己对父亲的不公正态度,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接近父亲,给予父亲他所能够给予的支持,例如今天他对父亲所表现出来的肢体亲近。
安子的父亲不善言谈,只是反复说要用行动来支持安子的学业,然而,这些朴实的话让安子格外感动。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心目中那个刚毅、坚强、有责任心的大丈夫就是我的父亲,他就生活在我的生命里,我从来都没有注意到。”即使牢牢握住了父亲长满老趼的大手,安子还是不能相信自己的真切感觉。对此,安子的父亲流露出些许不安,他很想安慰安子,却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示意老人可以单手拥抱安子,或者更简单地只是把安子的手放在自己的掌心里。老人羞涩地试着用一只手握住安子的手,安子立刻紧紧抓住父亲的手,父亲得到了鼓励,又试探着用另外一只手去拥抱安子,安子的眼泪夺眶而出,父亲也开始悄悄地流泪……
五个月后,我接到安子的信,里面有一张合家欢的照片。安子告诉我,父亲现在经常和家人沟通,安子小时候怀念的温馨情感在这个家里被重新点燃。
与父母和解
我们成人后,和我们年迈的父母之间,仍有着各种各样的纠缠甚至敌意。仇恨,其实就意味着我们无法摆脱儿时对父母的依赖,达到真正独立。然而,我们却很少发现,我们眼里那些父母不可容忍的缺点,其实经常就在我们自己身上。
通过欣赏而与父母和解的路,可能是漫长的,但对我们来说,却是发现自我的旅程。
“我们俩肯定是前世的敌人,这一辈子就是为了彼此折磨。”秀帆这样描述她和母亲的关系。
秀帆是计划外生育。当年母亲就是为了生儿子,才顶着重重压力违规生了第三胎,结果自然是大失所望。自秀帆记事起,母亲便对此事懊悔不已,听到她唠叨的秀帆,自然也会耿耿于怀,母女的对立从此开始。
小时候,秀帆就故意跟母亲作对。母亲让她放学早点回家,她就偏在路上玩到很晚;长大后,双方的分歧更加强烈:母亲希望她早早嫁人,她偏偏立志独身。结果,到了40岁,秀帆才开始谈恋爱,却无所适从,发现自己对亲密关系恐惧,既不能表达自己的感情,也不能读懂对方的反应。没办法,在朋友的陪伴下只好来到我这里。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欣赏,是幸福家庭的黏合剂(5)
我让秀帆用五个形容词来描述自己母亲的优点。秀帆想了想,缓缓而坚定地说:“坚强,独立,干练,有主见,干脆直爽,做什么事都很迅速,十个人的活儿她一个人就能全部完成,非常能干。”
我问秀帆:“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其实挺像你的母亲的?在你身上,也有同样优点吗?”结果,还没等秀帆回过神来,朋友就表示了认可。
我笑了:“你有没有想过,你不欣赏母亲,实际上就是自夸,认为你自己比她强?如果你注意到一个人有缺点,是因为你自己也有。你会在别人身上看到这些优点,是因为你自己也有。所以,要想有个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你就应该把焦点放在对别人的欣赏上,而不是挑毛病。”
秀帆愣住了,半晌才说:“谢谢您的提醒,的确,我和母亲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父亲做事有些拖拉,每逢此时,我和母亲都会跟他着急,嫌他太慢了。”秀帆说到最后不禁笑了,她说她现在回首审视自己,真有点儿像翻版的母亲。
我也给秀帆留下了家庭作业:不管母亲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从妈妈的言谈举止中寻找爱的动机,同时寻找这些举止与自己言谈举止的相似之处,然后记录下来,每天晚上休息前念一遍,在心里对妈妈说一声:“谢谢,我爱你。”
我的建议收效显着:两周后,秀帆和母亲一起来了,并且非常骄傲地向我介绍说:“这是我母亲,她是一个非常棒的中学教师,培养出了很多优秀学生,也是我们家的精神支柱。”
秀帆的妈妈羞涩中流露出惊讶,忍不住回头看了看秀帆,又看看我,我们一起向她鼓掌,每个人都走过去给她一个轻轻的拥抱,向她表达我们对她的敬意和接纳,我看到秀帆的妈妈眼睛开始泛红,泪光隐约闪烁,一个美丽的全新改变即将开始。
亲密关系的复制性
很少有人能够了解,亲密关系具有非常强大的复制性。你的父母是怎样的亲密关系,你也将经历相同模式的亲密关系,如同复印机的复制一样,绝无改变,除非你开始尝试学习改变自己。
我的一个好朋友D*id,地地道道的原装美国人,在美国一所大学里教课,心理学教授,我和他的相识源于心理学。
D*id新婚不到一年,前些天写信给我,说他遇到了大麻烦:他的太太对他实施家庭冷暴力,并伴随有家庭暴力行为。
他的太太每天都会唠叨不停,不停地抱怨,抱怨自己遇到不公平的对待,抱怨老公对自己不够好,抱怨社会上的许多不合理,抱怨儿子不听话(儿子是太太和前夫所生,跟随她一起移民到美国),抱怨邻里之间没有人情,抱怨工作不如意,抱怨前夫对自己太糟糕……
不仅仅只有太太这样一天到晚地抱怨,她的儿子也学会了不停地抱怨,时时刻刻表现得自己是一个十足的受害者。
当D*id不能认同她的看法,或是表现出了厌烦、抵触的情绪时,她就会对D*id用尽全力拳打脚踢,仿佛D*id是她的杀父仇人,而不是她的丈夫。
我问D*id,她的父母关系如何?D*id告诉我,她的母亲就是这样的生活状态,也是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她自己的丈夫、D*id的老岳父。
D*id的岳母经常骂D*id的岳父“笨蛋”,现在D*id也常常从自己的太太口中听到这个词,这是太太对D*id最常用的称呼,伴随着蔑视的表情和态度。
D*id说,她现在和她的母亲一模一样,而自己也和她的父亲一模一样。
D*id还忘记了一个人,就是D*id自己的母亲。
事实上,D*id的母亲也和他的太太一模一样,而D*id的父亲也就是这样被她赶走的,他们的婚姻维持了不到4年。
D*id找了一个和他母亲一模一样的女人,而那个女人同时也是她自己的母亲的复制品。
D*id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因为恋爱之初的D*id也像其他人一样信誓旦旦,坚决不找像自己母亲那样的女人,而他的太太也是赌咒发誓地坚决不找像父亲那样窝囊可气的男人,自己也坚决不会像母亲那样对待自己的爱人。
结果呢?不知不觉中,他们各自都在重复着自己上一辈的行为模式。
D*id是一个心理学教授,他能够看到这一点,及时醒悟,及时向其他专业人士求助。而更多的亲密关系当中,却更习惯于从对方身上去找原因,会说:“都是他(她)的错!”而错过了让自己学习改变的机会,也错过了创造幸福的开始。
我们对于亲密关系的学习,对于幸福、快乐、健康之爱的了解和认识,能否信任另一半、怎样对待另一半、习惯于欣赏还是批判、是否懂得爱的表达、是否敢于*的表达……一切的一切,通常都是来自于我们的父母。如果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健康的、充满爱的,我们就会学习到爱;如果父母之间的关系是疏远的、冷漠的,我们就会学习到怀疑、猜忌、疏离和痛苦。
因此,一个感情已经死亡的婚姻,和平解体远比凑合维持婚姻的形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益。真正杀死孩子的未来的,不是离婚,而是父母之间的糟糕关系。
同理,真正令一个人丧失生理健康、人格尊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