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维就是利用这一点,寻求到了解决之道。
因为等着乘坐电梯的人一看到镜子,免不了开始端详自己的镜中形象,或者偷偷打量别人的打扮,烦人的等待时刻就在镜子面前的顾盼之间悄悄地过去了。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换一个地方打井:转换思路法(1)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家有父子两人。一天早晨,父亲派儿子去城里打酒。儿子走到城门口,跟正在出城门的人相遇了。两个人互不相让,一直站到中午。
家中的父亲见儿子迟迟不归,便前去寻找。他到了城门口,了解了情况后,便对儿子说:“你先回去吃午饭,让我来替你站着。”
故事中的父子俩人真够执著的,执著得退后一步都不肯。让人既觉着好笑,又觉着好气。
事实上,生活中也不排除这样的人,思维一根筋,碰到南墙也不知道转向。这种一根筋的思维方式对工作任务的落实是有制约作用的。
在落实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人们遇到困难,应该坚持不懈,有韧劲,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但有韧劲,并非是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而应该学会转换思路,转向思考。
所谓转向思考,就是思考问题时,在一个方向上受阻时,换一个路径来思考问题。这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或者说是“换一个地方打井”。
“换一个地方打井”,是著名的思维学家、“创新思维之父”德·波诺提出的概念。
这个概念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在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不要一条道走到黑,要学会转换思路。思路一变,问题就可能迎刃而解。
转向思考是帮助人们跳出思维框框,寻求问题解决之道的有效方式。它的实现形式主要有:
(1)角度转换
所谓角度转换,就是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不同的思考角度,会有不同的思考结果。请看下面的故事:
一天,犹太富翁哈德走进纽约花旗银行的贷款部。他大模大样地坐了下来。
贷款部经理赶忙上前招呼: “先生,有什么事情需要我的帮助吗?”
“噢,我想借些钱。”
“好啊,你要借多少?”
“一美元。”
“只需一美元?”
“是的,只借一美元,可以吗?”
“当然可以,不过您这样的绅士,只要有担保,多借一点也可以。”
“那这些担保可以吗?”哈德说着,从精致的皮包里取出一大堆珠宝堆在柜台上。
“喏,这是价值50万美元的珠宝,够吗?”
“当然,当然!不过,你只借一美元?”
“是的”哈德接过一美元,准备离开银行。
一直在旁边观看的银行行长此时有点糊涂了,他怎么也弄不明白这位犹太人为什么抵押50万美元,却借一美元。
他急忙追上前去,对哈德说:“先生,请等一下,我想知道你有价值50万美元的珠宝,为什么却只借一美元呢?假如你想借30万、40万美元的话,我们也会考虑的。”
“啊,是这样的:我来贵行之前,问过好几家金库,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而你这里却很便宜,一年才六美分。”
我们看,不同的角度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放到金库存,要花昂贵的保险费用,而借债抵押,一年只需要六美分。
(2)要素转换
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要素构成的。我们在遇到某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不妨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事物所包含的某一或某些要素,让事物发生符合“落实”需要的变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要素转换思维方式。下面的故事形象地诠释了这种方法的功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艘满载军用物资的轮船,秘密地从日本某港口开出。
这艘货轮要经由上海、福州、广州,再经过马六甲海峡,驶向泰国,然后去缅甸,给那里的日军提供给养。
这艘货轮装的是从我国东北三省掠夺去的大豆。我抗日组织得知情报,立即指示我方特工人员要想方设法将这艘货轮在大海中炸沉。
我方特工人员接到指示,想办法混进了日本货轮。结果,他们没费一枪一弹,就将日本货轮给“炸沉”了。
原来,他们运用要素转换的思维方式,在大豆的性质上做文章。他们偷偷地向装满大豆的货仓灌水,让大豆膨胀,从而改变了大豆的性质要素:原来存放的是干燥的大豆,现在存放的是浸泡的大豆。
换一个地方打井:转换思路法(2)
大豆经水浸泡,迅速膨胀,货舱的压力不断增大,最后,造成货舱爆裂,货轮沉入大海。我方特工人员成功地落实了上级的指示,完成了工作任务。
影片放映时请勿戴帽
在美国西北某地,一到冬天,电影院里就常有戴帽子的女观众。她们的帽子很影响后面观众的视线。为此,放映员多次打出“影片放映时请勿戴帽”的字幕,但始终无人理睬。
后来,放映员经人指点,打出了一则通告,通告说:“本院为了照顾衰老高龄的女观众,允许她们照常戴帽子,不必摘下。”
这个通告一出,所有戴帽子的女观众都摘下了帽子。因为她们谁都不愿意被看作“衰老高龄”。
这则通告的成功,就源于适合女性心理特点的思维转向。
用脚走不通的路,用头走:心灵远足法(1)
国外有这样一句谚语:“用脚走不通的路,用头可以走得通。”这就是说,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只要善于思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考是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它是我们在落实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
在工作任务落实的过程中,如果我们遇到了“南墙”,用“脚”走不通,就应该进行“心灵远足”,用思考的方法来解决疑难问题。
事实上,一个人用“头”的时间越多,他用“脚”的时间可能就越少。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毕达哥拉斯就强调,思而后行,以免做出愚蠢的事。
所以,有人说:“一天周到思考,胜过百天徒劳。”“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磨刀不误砍柴工”,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落实,必须提倡心灵远足,多思考。
(1) 多思,出智慧
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难以落实的工作任务,如果盲干、硬干,很可能功夫没少费,问题却解决不了,任务也无法完成,甚至还可能增加了更大的困难。但如果把解决问题的思路想清楚了,把落实任务的措施想妥当了,问题的解决,任务的完成,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正如英国思想家托马斯·富勒所言:一个好头脑胜过一百只强壮的手。
常言说:“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即使是再愚笨的人,只要他能够多思考问题,也总会想出一点办法的。
生物进化论揭示,人体器官具有“用进废退”的基本规律。经常思考问题的人,会变得睿智、聪慧。而怕动脑筋、思想慵懒的人,则会变得愚笨,成为庸人。
(2) 多思,出能力
工作任务能否有效落实,疑难问题能否有效解决,与任务承担者的能力、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
解决问题能力强的人,思路开阔。遇到问题,总能想方设法予以解决。而要提升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钱学森在北京师大附属小学读书的时候,最爱和同学们玩投掷飞镖的游戏。他折的飞镖飞得又稳又远。小伙伴们又羡慕又惊奇,以为这里边有什么“鬼”。自然课老师便让钱学森向同学们讲出其中的奥秘。
钱学森说:“我的飞镖没有什么秘密,只是经过多次失败之后一步一步改得好起来。我的飞镖用的纸比较光。头不能做得太重,也不能太轻,否则就飞不起来;翅膀也不能叠得太小,也不能太大,否则就飞不稳也飞不远。这是我多次实验悟出来的道理。”
听了钱学森的话,自然课的老师对同学们说:“钱学森爱动脑子,从实验中摸索出了折叠飞镖的方法。把飞镖折得规整,叠得有棱有角,就可以保持平衡,减少空气阻力,巧妙地借助风力和浮力,这样飞镖就飞得又稳又远了。”
成功的创造来自成功的思考。钱学森的飞镖之所以能飞得又稳又远,就在于他制作飞镖前,进行了成功的思考。不仅如此,每一次失败又都是他思考的起点。通过不断地思考,他终于制作出了让同学们羡慕的飞镖。
(3)多思,出灵感
灵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不懈探求、勤于思考的结果。正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发明速算法的史丰收,从小就爱动脑筋,经常有一些不同于他人的独立见解。
史丰收在上小学二年级时,他看老师在黑板上演算,便产生了一个想法:做算术题能否从左向右,从高位算起呢?他开始探索这个问题,经过10多年的刻苦研究,他终于创造出了13位数以内加减乘除和开方、平方的速算法。
史丰收的创造发明,就得益于他的独立思考。他不迷信,不盲从,善于独立思考。正是因为这种禀性,使得他成了速算法的发明者。
用脚走不通的路,用头走:心灵远足法(2)
思考有助于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但这种思考不是浅尝辄止的思考,而是深层次的思考。如果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即使你走到了解决问题的边缘,但你依然不能最终解决问题。
实践证明,能最终有效地解决问题的人,都是善于深层次思考问题的人。
班亭是胰腺素的发现者。胰腺素的发现得益于他能够深层次地思考问题。
早在班亭之前,奥斯加·缅科夫斯基和胡恩·梅林就已经发现把狗的胰腺切除,狗就会得糖尿病。
这个发现还被记载在1898年的医学杂志上。然而他们没有再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
可是,加拿大医生班亭读了这个记载后却开始思考:胰腺里可能会有一种物质,控制动物包括人的血液中糖的含量,那么这是什么物质?怎么提取?班亭动起脑筋来。
经过实验,他终于发现了医学史上和生物学史上很重要的胰腺素。
叩诊是医生诊病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方法是奥地利医生奥斯布鲁格发明的。
奥斯布鲁格的父亲是一位卖酒的商人,为了判断高大的酒桶里是否还有酒,他总是用手在桶外敲敲,然后由声音判断桶里还有多少酒,是满桶还是空桶。
看着父亲的做法,奥斯布鲁格陷入了深思:人的胸腔和腹腔不也像只桶吗?既然父亲敲酒桶就能知道酒的多少,那么,医生敲敲病人的胸腔、腹腔,并认真倾听,不就可以由声音判断他的病情了吗?于是,他认真钻研,终于发明了叩诊这种重要的诊病方法。
见过敲酒桶的人绝不仅仅是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