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这些话,我十分惊讶。他的话没有一点劝诫意味,不像后来我见的其他人,他们都很好心地想给我一些忠告,但是说的话既无聊、又不中听。
汉弗莱先生知道,如果他告诉我该怎么做决定,我一定一个字也听不进去,毕竟只有我才能决定自己的生命需要什么。汉弗莱所做的是把我当成朋友,也视为一个选民;换言之,我是他政治事业中的一名顾客。他不过花了几分钟和我亲切交谈,建立了一分友谊,也因此后来他竞选总统时,我毫不考虑地投他一票,这是他成功的地方。
许多企业家都认为自己眼光长远,但是和汉弗莱比起来仍然差了一截。企业家多半将员工视为机器,专门用来实现企业短期的目标;事实上,员工有如顾客,值得企业家努力争取,以达到长期的目标。
和属下做朋友
有心的企业主管应当尽量了解、关怀属下的员工,并且和他们成为朋友。这种友谊应是一对一的,而不是一人对全体的。企业家的成功有赖员工的表现,一般而言,员工的表现并不只是为了薪水的缘故,更是为了赢得主管的肯定。如果企业家能让员工从自我肯定中获得满足,不愁得不到长远的成功。
成功的政治家都晓得,他们的选票都是靠平日服务地方和接触选民,一点一滴累积而来的。换句话说,选民可能不同意某候选人的论点而仍然投他一票,但绝不会支持他不喜欢的候选人。同样的道理也可应用在企业家与员工的关系上。
再说个小故事。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记者,有一次访问食品业大亨巴露奇(Jeno
Palucci)。访问地点在一间饭店的套房内,在场的还有巴露奇的一群助手。结束之后,巴露奇站起身,亲自为这位记者穿上外套。这只是一件小事,但对这位记者而言却是难忘的记忆。“往后10年,我都吃他们公司的披萨饼。”他说:“即使后来他把公司卖掉也一样,虽然,我实在不太喜欢它的味道。”
第59课 被开除也无妨
球迷大概会记得史汀——洋基队的老板——五次开除球队经理马丁的故事,一次暴风雨过后,史汀改聘贝瑞当经理。据说,当贝瑞到任后,发现马丁留下两封信,上面写着:“致接任者——紧急情况时启用。”于是贝瑞把信封放回抽屉。
贝瑞起初纪录辉煌,但忽然交了霉运,洋基队连输了几场球,史汀大发雷霆,于是贝瑞冲进办公室,打开第一封,信中只有一句话:“全都怪在我头上吧!”
啊哈!那正是贝瑞做的事!后来球队赢了球,史汀也不再发火,四星期后,又连续输了几场球,史汀气疯了,贝瑞再度冲回力、公室打开第二封信:“准备两个信封吧!”
大部分人一生当中,最痛苦的经验莫过于失去所爱的人,其次大概就是丢掉一份工作了。但如果你不幸碰到一个十分难取悦的上司,或是所从事的行业原本流动率就很高,那么你最好随时准备两个信封,一个是“我留下来了”。一个写:“离开吧!”
经得起考验的人,就算被开除也不会惊慌;他们反而会利用这个机会,迫使企业主管作让步,因为被开除的人尽管能力再差,做老板的心里多少有些愧疚。此外,经得起考验的人在平日就建立良好的关系网,就算丢了工作,也很容易找到另一份差事。
一个人如果即将被开除,事先一定会有所觉,那么不妨做好心理准备。有时候,被开除未尝不是件好事,尽管在当时不那么觉得。当年邱吉尔带领英国撑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而于大选中落败,邱吉尔夫人安慰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bleaaing
in disguise)。“如果是这样的话,”邱老回答:“那福可被藏得真紧呀!”(If it is,then it is very
effectively
disguised)但邱吉尔夫人倒是说中了要点。看看下面这两个好例子:当年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拒绝了里根,结果他后来当了总统;福特开除了艾科卡,结果艾科卡使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起死回生,并且因为《反败为胜》一书而声名大噪。
第60课 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由曾经酒精中毒的人所组成的“匿名戒酒者协会”,就是以这个原则——面对问题——为出发点,因而挽回成千上万的生命。然而也有许许多多的生命无法挽回,因为要他们改变,实在是太难了。
冥顽不灵比新科技更具破坏力。可口可乐放弃原来的配方、福特汽车公司发展出来的新车“艾德索”(Edsel)都受到很多人恶意的嘲笑。不同的是,福特坚持自己错误的策略,一心想证明市场的反应是错,反而浪费了好长一段时间。而可口可乐及早省悟:既然已经丢了脸,至少用不着再忍受巨大损失。可口可乐勇于面对现实,因此它的错误所造成的金钱亏损,远少于顽固、骄傲的福特汽车公司。
专业的证券经纪人以及一般商人很早就知道,他们在市场上讲究的不是勇气。别人不会因为你勇气可嘉,就颁块奖牌勉励你。市场上唯一的报酬就是:钱。
如果你到现在都还没赚到半点银子,及早抽身吧,而且要尽快!
第61课 花钱消灾
很多人在犯下重大错误后,都会立刻裹足不前,结果情绪上过度消沉,以致看不出来,任何问题只要是能用钱来解决的,都不是真正的问题,充其量不过是花笔钱罢了。既然错误已经发生,有损失也就算了;但是可别原地踏步,要采取行动!如果花钱能够消灾,花就是了,而且动作要快。
如此一来,问题不再是问题,剩下的只是商讨解决问题所需的代价而已。这里有几个例子可供参考:一、你的一位重要客户怒不可遏,因为你的工厂没有如期交货。解决之道在于:花钱消灾。告诉这位客户运费全免,即使你必须为此而损失5千、1万,或是2。5万元美金。然而,这么做可以永远保住这位客户,也能够维持公司的声誉和员工士气。当然啦!很可能要花一大笔钱,但你是要选择承受这笔损失;还是让其他新客户打退堂鼓,并且任由原先那位重要客户,在城里四处散布对你不利的话?恐怕还是前者划算吧。
二、有次我和一位很好的客户去安宁湖看1980年冬季奥运会的冰球决赛,那天对决的是苏联队和美国队,是当年的盛事之一。我事前花了一大笔钱买到两张票,以为是好位子,可是等我们到了那里,却发现座位前面有东西挡着,视线都被挡住了。我的客户很不高兴,我更觉得难堪。尽管这件事并非我的错,但我可不会坐视这位客户在球赛当儿,一直默想着他在拜访我们公司期间,过得有多糟。我走到观众台的底层,看准两个高中生,就问他们有没有兴趣换个位子,代价是美金。他们以为我疯了,笑着说好。结果这两个孩子很高兴,我很高兴,我的客户也很高兴。还有,美国队也赢了这场球赛。
第62课 “我从未见过坏的履历表”
标题所引的活,是前肯塔基州长布朗的个人偏见,它应该被所有的管理者奉为圭臬,因为每个人都会纸上谈兵,但和实际表现可截然不同。想想看,如果人们是凭履历表来选总统,美国人会挑上“生意失败的服饰经销商”杜鲁门吗?或是选择“73岁、毕业自狄克森专校”的里根而放弃“出色的律师”蒙代尔呢?
一位管理人最伟大的天赋,莫过于懂得挑选恰当的工作人员,因为好员工才能做出好成绩,反之,不好的员工,表现也一定差劲。因此通用汽车公司的创始人史隆,即使是为不关紧要的工作挑选人才时,也很费心;而素负声望的赖圣与华金联合律师事务所中,每一个应征者都必须接受25次到30次的面谈,而一般律师事务所的惯例,只安排大约5到10次面谈。赖圣华金事务所是圈内公认经营得最好的法律事务所。
我自己则更进一步,不只要在甄选过程中觅得优秀新人,同时也要提醒已经在“麦凯信封”工作的员工,我们公司的信念。
每隔几年我们总得雇用一位新的柜台接待兼总机。一般公司通常由人事部门负责招聘这类工作人员,甚至不需要经过主管认可。我的做法不同,我自己进行这项甄选,而且非常重视。
我请所有的员工推荐适当人选并提醒他们,和麦凯信封公司接触的顾客之中,有99%的人对我们公司的第一印象来自柜合的接待兼总机。
因此等到我们找到恰当人选时,所有的人都了解到麦凯信封公司非常重视礼貌和细节,并且体认到他们能在这里工作,表示他们也很与众不同。我们并不是随便找个人来填补空缺,而是要搜寻能力出众、做事谨慎,而且负责的人。
这样做的结果是,只要你打电话到麦凯信封公司,通常铃声不超过三响,总机就会接听了;而且你听到的会是悦耳怡人的声音;如果你打来两次以上,总机还可能认出你的声音,在你还没报出姓名以前,就叫出你的名字了。
最近我们登了一则广告征求业务员,结果收到了135封履历表,我们筛选出30个人作第一次面谈,之后我和选出的最后8位又面谈了一次,最后全都否决掉了。我们又得重新再来一遍。
我们公司雇用人才需要花上30天到两年。有人曾经问我:“怎么可能?你怎么能够忍受一个空缺悬置那么久?”首先,我们作好未雨绸缪的计划,这样一来就不会因为有人离开而手足无措。其次,在我工作的27个年头里,一年52个星期我随时都在征才。即使并没有空缺,如果真是个人才,我们也会雇用他,因此我们拥有坚强的候补阵容。另外,由于我们选拔过程非常严格,所以长期留任的比例能高达80%之谱。得到麦凯信封公司的任用,就好像奉命上战场,新进人员感到骄傲,而公司其他员工看到管理阶层如此尽忠职守,也与有荣焉。
有效选拔人才
要想了解选拔人才的基本原则,只要回头看看买卖的道理。身为雇主的你是买方,而前来应征的人则是卖方。履历表、面谈、推荐信都是卖方的推销工具。你可以换个立场,假设自己是应征者:你会穿上最好的一套衣服,还是要捐给穷人的旧衣服?应征者精心挑选的介绍信,会告诉你他是个天才还是白痴?你期望介绍信上这样写吗?“敝人希望贵公司能给杰克一个工作,因为,天晓得,我们实在无能为力。”
因为应征者这么卖力在推销他自己,你就应怀防人之心吗?千万不要!推销术很可能正是你要找的。可是欣赏一段美妙的电视广告,和全然相信它,是两码子事。当你负责选用人才时,你的责任就像是品质管理工程师负责检验产品,并盖上合格标签一样。
我并不想讨论和应征者面谈的技巧,许多专家已经在别的地方谈过很多了。我们麦凯信封公司有一套10个阶段的选才程序,我真的认为很特别,而且很管用。当然,我们并不会对每一个应征者采用全套步骤,不过程序绝对比你想像的还多。如果这听起来很麻烦,你想像一下,万一用错了人,还得开除他,两相比较,这项投资就很值得了。
第一步:请应征者来面谈——只是纯粹的面谈,不做任何进一步接洽;除非人事部门的主考官是个老手,确切知道管理阶层要找的是什么样的人,而且他有足够的自信,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