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是否实施“拉链行动”。
于是,蒙巴顿立即从伦敦出发,他要赶紧回到战区司令部去。8月7日,他乘坐的飞机除了中途加油外,几乎没有停留。结果,创造了当时31小时飞行6343英里的远距离飞行记录。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次日,蒙巴顿接到英国参谋长委员会给他下达的新任务:(1)重新占领已光复地区中的关键地域,确保对已投降的日军的有效控制,解除日军武装;(2)努力争取尽可能早地释放英国和盟军的被俘人员和其他被日军监禁者。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整个东南亚战区现仍有大约50万日本陆海空部队散驻在数百万英里的范围内,没人能肯定各日军部队是否都已收到了投降命令。蒙巴顿立即行动起来,他命令立即实施“拉链行动”计划,以任何可能得到的部队向马来亚和新加坡进军。同时,他指示沃克中将率领包括扫雷艇在内的各类军舰所组成的混合舰队,立即冒着雨季时节的风暴出海;命令其他部队迅速出动,前往香港、西贡等地接收日军司令部。他又给此时在伦敦的妻子发了一个“十万火急”的电报,要她立即带着救护队赶来东南亚,帮助救治将要从日本集中营里获救的伤病战俘。
然而,几天以后,已充任盟军对日事务最高负责人的麦克阿瑟给了蒙巴顿当头一棒。他要求蒙巴顿在受降仪式之前,不要再采取任何军事行动。
接到麦氏的命令,蒙巴顿勃然大怒。他想到那些仍在日军铁蹄下、监狱里受苦受难的人们,还要再无缘无故地多受两周的折磨;想到业已出发的部队,如果命令他们停止前进将会带来难以想象的混『乱』。抱着一线希望,他给伦敦参谋长委员会打了急电。
回电让他遵守麦克阿瑟的命令,此时麦氏又来电督促他执行命令,电文的用词十分粗鲁,虽然这也可能是美国人的方式——“路易斯勋爵,穿好裤子等着,不要着急。”
蒙巴顿对这种粗鲁的玩笑并不欣赏,马上恼怒地回电反击:“如果你能把我区内日本人的裤子都脱下来,我当然不着急。”他决定按照自己的计划行事。
9月9日,蒙巴顿下令英军在马来亚的波德申和巴生港附近的莫里布登陆。不出蒙巴顿所料,虽然日本天皇早已宣布了投降,但这里的日军还是进行了抵抗,英军遭受了一些挫折和伤亡。不过,由于登陆行动的突然『性』,一个只配备轻武器且士气沮丧的日军师团,很快被解决掉了。
战争最终结束了。
在盟国所有的高级将领中,蒙巴顿对日本的态度是最强硬的。他亲眼目睹了日军在东南亚的强盗行径和野蛮做法。在英帕尔战役时,蒙巴顿就曾听说一群为西约克郡团运送物资的英印士兵,被日军俘虏后,日本人把他们的双手绑到树上,然后把他们抽打得昏死过去;俘虏醒过来以后,再用刺刀把他们一个个挑死。蒙巴顿觉得永远也不能宽恕日军的残忍行为。
在日本受降问题上,他指出:我们如果对日本人手软,我们将会犯严重的错误;一般说来,我不是怀有报复心理的人,然而,我总是感到,如果我们对日本的领导人不强硬,他们最终还会卷土重来,再发动一场战争的。
在给一位私人朋友的信中,蒙巴顿甚至认为,战争应当一直进行下去,直到日本天皇本人亲自到马尼拉(麦克阿瑟进入日本之前的司令部)来投降。这样做将会使战争再延长2至3个星期,也许再动用原子弹,但“将会永远地摧毁现在看来被挽救下来的日本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机器”。
麦克阿瑟的看法与此不同,认为缴械投降这种古老的作法,更“将导致败方的丢脸和丧失信念”。对麦氏居然要亲自跑到日本,接受其领导人在很少有下级在场的情况下投降的作法,蒙巴顿不以为然。他坚持在他的战区内,日军投降应由所有的日方高级将领在他们自己的部下面前,举行正式的签字仪式,而且一定要当场象征『性』对他们进行缴械,并将这些佩刀、枪支等作为战利品分发给在场的盟军官兵。
他果然是这样做的。1945年9月12日,东南亚盟军司令部的正式受降仪式在新加坡举行。这一天,日板垣大将带着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木村、第3航空军司令官木下、第18方面军司令官中村、南方军总参谋长沼田、第10方面舰队司令官福留以及第2南遣舰队司令官柴田等来到新加坡特别市政厅,他们当场解下佩刀双手递交给盟军军官,然后在投降文件上签字。
板垣等几位日军将领,想走上前去与身着笔挺的白『色』皇家海军上将制服的蒙巴顿握手,被蒙巴顿断然拒绝了。事先,所有要参加仪式的盟军军官都得到通知:无论对方怎样主动,所有人都不得与日本人握手。
蒙巴顿在战后访问过许多国家,却从来没有访问过日本,日本人也不欢迎他。
为了奖赏蒙巴顿在整个战争期间的功劳,特别是他指挥英印军队在缅甸击败日军的辉煌业绩,艾德礼首相向英王提议封他为“缅甸蒙巴顿伯爵”。乔治国王为王室成员中能有人凭着自己的功绩获得荣誉,感到特别愉快。蒙巴顿虽然对父辈那里继承下来的“路易斯勋爵”的称号特别留恋,但还是毫不推辞地领受了更高一级的荣誉“缅甸蒙巴顿伯爵”。
世界历史名人丛书:蒙巴顿 第七章功成名就
印度总督
战争结束了,做为一个战区的最高司令官、一个获得了伯爵称号的海军将领,蒙巴顿为皇家海军带来了荣耀。现在他想要回到海军去,继承他先辈的事业,继续寻觅他少年时的梦想。
1946年6月,蒙巴顿抱着重返海军舰队的强烈愿望回到了英国,海军也需要他。1946年底,蒙巴顿被预任为英国地中海舰队第一巡洋舰队司令。为担任这个新职务,蒙巴顿先到朴茨茅斯海军学院高级将领班进修。然而不久,蒙巴顿发觉自己又将要离开皇家海军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要求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的呼声和力量就在逐步增强,虽然屡遭英国殖民当局的镇压,但独立的火焰一直没有被扑灭。二战期间,是共同的反法西斯战争,减缓了印度人民及其各党派对英国的压力。
现在战争已经结束,印度民族独立运动又迅速高涨起来了。1945年艾德礼的工党『政府』上台后,已明显感觉到经过长达六七年战争的折磨,英国的经济实力大为削弱,再去大规模镇压印度的独立运动确已力不从心,因而提出“在大多数印度人同意的前提下,印度可以取得独立地位,并保持同英国悠久而特殊的友谊”。
当获取独立的希望还很渺茫时,印度(当时它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各教派的教众们联合起来为独立而斗争。但在英国工党『政府』答应给印度独立地位时,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大教派间存在的潜在矛盾开始公开化了,还有为数众多的其他小民族和小教派,也纷纷想在印度即将发生的转折『性』变化时,争得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各派之间的冲突和角逐日趋激烈,以至发生了大规模的流血事件。以印度教信奉者为主体的国大党要求建立独立的、统一的次大陆国家,而穆斯林们则要求建立自己的国家——独立的巴基斯坦,这是当时冲突的主要症结。
此时的印度总督韦维尔,是位缺少应变能力的老军人,显然无法应付这种错综复杂的局势。艾德礼首相决定让蒙巴顿去接替他的职务,因为蒙巴顿具备担任印度总督的各种条件:他在东南亚战区任职时,“已成功地塑造出自由的非殖民化人物的形象”;他是王室成员,对印度的王公们有一定的吸引力;他跟国大党领导人尼赫鲁之间的个人关系也不错,蒙巴顿曾在二战期间是否关押尼赫鲁的问题上持有过开明的态度。艾德礼唯一担心的就是蒙巴顿本人是否愿意接受这一使命。
的确,蒙巴顿对再度离开皇家海军重返印度任职显得很犹豫。于是,他首先去找乔治国王征求意见,国王对他说:“迪基,你应该去印度。事实上,只有你才能把那儿的事情处理好。这不仅是因为当地的著名人士都喜欢和尊敬你,而且还因为你是一位亲王的儿子。他们对我个人宣誓效忠过,这是一种承诺。我们答应他们独立,也只有我们王室的一个成员亲自去,才能使他们相信我们双方可以解除这种承诺。”
至此,蒙巴顿别无选择。不过他向艾德礼首相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无论印度的事态如何发展、各方能否达成协议,英国最迟将于1948年7月以前撤出;第二,他要亲自挑选自己的工作人员,而且有权调整已在德里任职的英国官员;第三,也是他个人最顾虑的一个条件,即要求把他的名字仍保留在皇家海军现役人员的名册上,这样不至于影响他将来能重『操』旧业。蒙巴顿的这些要求都得了满足。
1947年3月22日,蒙巴顿携夫人抵达德里的总督府——卢蒂恩斯宫。两天以后,英印当局举行了新总督就职典礼。他宣誓就职完毕后,不久便同印度各党派领导人开始了一系列的会谈。他会见的主要对象有印度教和国大党的实权人物尼赫鲁、甘地和萨德尔·佩特尔,穆斯林派的最高决策者真纳等。
到4月中旬,蒙巴顿认定,在印度实行某种分治是不可避免的了。为此,他与助手们着手准备了一个印度分治计划,并在5月初送往伦敦请求内阁批准。经过修改后的方案被送回到德里,这就是有名的实施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这一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在次大陆独立后,将分别形成两个独立的国家——以信奉印度教居民为主的印度和以信奉伊斯兰教穆斯林为主的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由相距1600公里东巴和西巴两部分组成;王公土邦在“移交政权”后享有独立地位,可由它们自定前途,分别加入印巴任何一方,在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应划归巴基斯坦。
对印巴分治、进而可以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基斯坦,以真纳为首的穆斯林联盟自然是赞同的。这实际上也是真纳一生的奋斗目标,至今他被巴基斯坦人民尊称为国父。而在尼赫鲁和其他国大党领袖看来,国家的分裂即是灾难,起初,“尼赫鲁简直像发了疯,说蒙巴顿的方案同他所期望的相差太远,完全不能接受”。蒙巴顿则指出,印度为了获得独立就不能不承受这种代价,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激烈冲突的现实无法做到统一,印巴两国各走各的路、各过各的日子也许更好。他也声称“要不是宗教的狂热『逼』得我无路可走,我决不会同意把一个国家分开的。”经过反复磋商后,尼赫鲁最终也基本同意了蒙巴顿方案。
印巴分开后,还有数百个大大小小的王公土邦的前途问题。在印巴双方的要求下,蒙巴顿出面劝说王公土邦放弃独立建国的想法,根据其宗教信仰分别并入印度和巴基斯坦。
也有难办的土邦,这就是位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查漠和克什米尔(简称克什米尔)这个王公土邦。因为从居民成分来看,在查漠,印度教徒和锡克人较多,而在克什米尔河谷地区,穆斯林占多数,总的来说,这一地区穆斯林占多数。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