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毕业5年决定你一生-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因为这么点儿鸡毛蒜皮的事,真是小题大做!         
第44节:不能只有小聪明,生活需要大智慧(3)   
  德国抽查逃票被查到的几率是万分之三,也就是说逃1万次票才可能被抓住3次。    
  这位留学生居然被抓住3次,在严肃、严谨的德国人看来,那是永远不可饶恕的。    
  一个人在三毛两角的蝇头小利上都靠不住,还能指望在别的事情上信赖他吗?一旦受到诱惑,怎么敢确定他不会出卖公司利益呢?一旦将银行的钱借给了他,他会如期还吗?一旦签了合同,他会老老实实履行吗?    
  因此,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不要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这些一时的得意正是给你职业生涯带来隐患的地雷。真正有智慧的人,肯定会有好人品、好德行。    
  ■'智语点〃波〃'    
  小聪明的人最得意的是:自己做过什么?大智慧的人最渴望的是:自己还要做什么?    
  小聪明是战术,大智慧是战略;小聪明看到的是芝麻,大智慧看到的是西瓜。    
  在这个世界上,既有大人物,也有小角色,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活法,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潇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谁也勉强不了谁。但是,小聪明只能有小成绩和小视野,大智慧才能有大成就和大境界。         
第45节:不能只有小空间,职场需要大平台(1)   
  不能只有小空间,    
  职场需要大平台    
  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一开始多半会进入小公司发展,但如果遇到合适的时机,应尽量到大企业历练历练,使自己职业化起来。根据自己职业阶段的需求和定位做出合适的选择,能力会更加全面。不能一直在一个小空间里稳定下去,而是要有勇气去寻找更大的职业平台,这样你的视野才能更广,眼界才能更宽,资源才能更多,能力才能更强。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大公司就像九年义务教育,小公司就像案例教学,各有各的好处。只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该结合自身情况采用合适的方式。不满足小空间,寻找大平台,不是单单从小公司到大企业就可以满足了,而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更多的挑战,甚至再从大企业离开也是寻找更大平台的表现。年轻人一定要在需要提升时懂得垫高自己的职业平台,这样才能让生命更加丰富多彩。    
  NO1.积累到足够时离开是水到渠成的事    
  我在做第一份工作时,还是个在校大学生。到了正式毕业的时候,我已经成了公司的部门主管。在很多同学和周围的朋友看来,已经很不错了。    
  我面临着一个选择:是在这个熟悉并且已经游刃有余的地方留下来继续往上升,还是到一个陌生但野更宽、平台更高的大型企业发展?    
  有人劝我留下来,这里既是我的转折点又是一个新起点,前途很美好,至少可以看得见,找到这么一份工作不容易。他们认为,这里的空间已经够我折腾了,积累了两年的关系,同事、领导、客户都很熟悉了,放弃很可惜。    
  我内心一直在挣扎:周围很多同学都还没有找到工作呢,我却寻思着换地方,是不是太不珍惜了?万一辞职后找不到更好的地方怎么办?    
  刚好,那年的6月,一个客户在我当时所在的公司代理了几个产品,他想在当地举办一系列推广活动,就委托我帮忙……这样,带着一大堆资料,我坐上了前往贵阳的火车。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在贵阳几处推广地点来回奔波。客观地说,几个产品都不错,当时也请了贵阳的几位名人前来撑场面,但是,产品的推广情况却不是特别好。我们有点儿懊丧,也有点儿想不明白。    
  回京后,我跟在贵阳认识的一位电台主持人联系,聊起了这件事。他说了一句话,让我突然明白了:〃你们的产品是不错,不过公司名气还不够,因此对顾客的吸引力也就不够了!〃    
  我想了想,的确如此。在北京,我所在的公司不过是很普通的一家,到了相对偏远的贵阳,就更没人知道了。对于我来说,在这里的发展虽然还有一定的空间,但这个就像是金字塔,越到上面,好职位越少,竞争也越激烈,真正能给我的东西也会越来越有限。    
  想通了之后,我就向老板提出了辞职。让我感动的是,他没有生气,反而说了这样一句话:〃不能留住你是很遗憾的,不过你能有更好的发展,我很高兴!〃         
第46节:不能只有小空间,职场需要大平台(2)   
  于是,我进了一家大型企业。这是一次具有转折性意义的改变,我更规范、更完整的职业化修炼就从这里开始了,我的人生走向了更大的舞台,我的发展也拥有了更大的空间。    
  其实,那时我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不是特别清晰,一样是边走边看。现在想想,我当时所在的公司虽然不错,但后来去的那家大企业对我来说更有意义,因此,积累了几年后跳槽,应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NO2.一定要清楚你在什么阶段要什么    
  1981年,潘石屹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石油学院录取。1984年,潘石屹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北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工作。在那里,他的聪明和对数字天生的敏感博得了领导的赏识,并被确定为〃第三梯队〃。    
  有一次,办公室新来一位女大学生,对分配给自己的桌椅十分挑剔。当潘石屹劝她凑合着用时,对方非常认真地说:〃小潘,你知道吗?这套桌椅可能要陪我一辈子的。〃就是这不经意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潘石屹:难道我下半辈子将与这套桌椅共同度过?正在思变的时候,他邂逅了远在刚刚开放的深圳创业的一位老师。他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    
  1987年,潘石屹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家当,毅然辞职,揣着80元钱去广东打工。不久,他来到海南,和朋友合伙开公司,开始了经商生涯。一番辛勤努力,潘石屹迅速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1993年,潘石屹在北京注册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任法人代表兼总经理,开始了在北京房地产界的打拼,最终成为北京地产界的大人物。    
  小企业看老板,中企业看制度,大企业看文化。当一个企业只有几个人时,靠的不是管理,也不是文化,而是老板的魅力和员工的能力;当企业发展到上百人时,单凭老板的魅力已经不行了,需要企业的制度来管理;到了几百人、上千人甚至更大规模时,老板的魅力、制度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局限性,这就需要企业文化。对于个人来说,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成长方式,所以一定要清楚你在什么阶段要什么!         
第47节:不能只有小空间,职场需要大平台(3)   
  NO3.继续争取,就还有更大的空间和更高的平台    
  一位企业家为一群商学院学生讲课。站在那些高智商、高学历的学生面前,他说:〃我们来做个小测验。〃他拿出一个1加仑的广口瓶放在桌上。随后,他取出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仔细地一块块码进玻璃瓶里。直到石块码到了瓶口,再也放不下了,他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回答道:〃满了。〃企业家反问:〃真的?〃    
  他伸手从桌下拿出一桶砾石,倒了一些进去,敲击玻璃瓶壁使砾石填满下面石块的间隙。〃现在瓶子满了吗?〃他第二次问。这一次学生有些明白了:〃可能还没有。〃〃很好!〃企业家说。    
  他伸手拿出一桶沙子,慢慢倒进玻璃瓶中。沙子填满了石块和砾石之间的缝隙。他又一次问学生:〃瓶子满了吗?〃〃没满!〃学生们大声说。他再一次说:〃很好。〃然后,他拿起一个水壶往瓶里倒水,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接下来,企业家发问:〃你们明白什么道理了吗?〃同学们纷纷发言。最后,他笑着说道:〃你们的看法是对的,但我认为这个演示说明的意思是,哪怕你的职业再好,只要你继续争取,就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的确,只要你继续争取,职业空间一定会更大,人生平台一定会更高。    
  ■'智语点〃波〃'    
  小公司与大企业都有生存之道,没有好坏之分,但对一个人不同阶段的影响会不同。    
  小公司肯定想要发展为大企业,这是一种目标,年轻人也要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制定目标。    
  与其说人生是一个舞台,不如说人生是一个平台。舞台需要我们在上面表演,有时候真真假假自己都说不清楚。要把一个个平台作为每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地方,为自己的人生留下坚实的脚印。         
第48节:不能只有安全感,你还需要危机感(1)   
  不能只有安全感,    
  你还需要危机感    
  毕业几年的你,是否经常会怯场或者是感到没有底气?居安思危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在竞争激烈的人生战场上,打盹的都是输家!    
  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似乎都豪情万丈,什么都不怕,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每天想着房子、工作、养家糊口这些俗事儿,再也没有年轻时那种敢于〃上天探星、下海捞月〃的勇气了。是我们改变了生活,还是生活改变了我们?我们的思想越来越复杂,因为有了越来越多的舍不得、越来越多的顾虑,我们总是在徘徊、总是在犹豫。    
  毕业开始一两年,生活的重担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挫折和障碍堵住四面八方的通口,我们往往在压迫得自己发挥出潜能后,才能杀出重围,找到出路。可是两三年后,身上的重担开始减轻,工作开始一帆风顺,我们就松懈了下来,渐渐忘记了潜在的危险。直到有一天危机突然降临,我们在手足无措中被击败……毕业这几年,仍然处于危险期,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好好打拼,这样才能有一个真正的安全人生!    
  NO1.没有永远的〃铁饭碗〃    
  20多年前,在一家国有冷冻厂里,有两位工人:陈伯伯与许叔叔。他们俩从小一起长大,几十年一路走来,可以说是莫逆之交。他们两位都是技术能手,差别是陈伯伯比较循规蹈矩,宁愿保持已有的安全感,也不想出一点点差错。许叔叔比较灵活,有点儿冒险精神,遇到事情喜欢钻研,能根据变化去做一些出格的事儿。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这个地方,很多人勇敢地扔掉国营、集体单位的铁饭碗,下海经商。许叔叔也投身于这个浪潮中。作为许叔叔的好朋友,陈伯伯觉得这太危险了,极力劝说许叔叔千万要慎重。许叔叔很坚决,还劝陈伯伯一起下海。结果,他们俩分道扬镳了。    
  陈伯伯留在了冷冻厂。没想到,几年之后,冷冻厂由于经营不善倒闭了,他无奈地下了岗。真是无巧不成书,不久这家冷冻厂被他当年的好哥们儿许叔叔买了下来。原来,许叔叔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奋力拼搏,到深圳闯出了一番事业。这次,他是回家乡投资建厂的。    
  听到这个消息,陈伯伯立刻乐了起来,决定去找许叔叔,希望谋得一个职位。然而,当他跟许叔叔提出要求时,许叔叔回答道:〃大哥,真是非常抱歉啊。你应该知道,这个厂现在已经配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