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不能用金钱来表扬孩子。这种做法往往会收到不良效果。
一个孩子的数学考了80分,对其成绩要进行具体分析,他的水平和平时数学实力、能力在一般情况大概应考多少分。比如,根据他平时数学能力判断应考90分以上,那么,他现在考80分,他可能是发挥不够造成的,应该引导他在考试中要学会发挥,要保持平衡心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在考试中充分发挥出来,获得好的成绩。如果根据他平时的数学成绩与综合能力,推测这次可能考70分左右,那么,这次考试得80分,就应提高表扬程度,在表扬的语气方面、在表扬的方式方面,都要有所体现。
家长对待孩子微小进步,也要给予肯定,目的在于鼓励孩子向理高目标继续前进。当然,小的进步用肯定的语气表扬即可,如果孩子进步比较大,就可以用赞许的语气进行表扬,并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家长对孩子的进步要实事求是。如果家长对孩子微小进步评价过高,并给予很重的物质奖励,就容易使孩子自以为是,滋长骄傲自满情绪。
人和人之间存在差异,人和人之间的需要,存在个体差异。对孩子进行表扬时,无论是精神表扬和物质表扬都要针对孩子的需要进行,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表扬效果。
一位初二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发挥超常,爸爸妈妈对她的考试成绩非常满意。她的妈妈就从商店里买了各种各样的糖果,以资鼓励,孩子对此并未表现多大欢喜。她对那些糖果兴趣不大。她倒是喜欢买一套莎士比亚全集。她爸爸妈妈给她买的糖果的价钱比买那套莎士比亚全集贵多了。如果她爸爸妈妈了解孩子的需要,给她买套莎士比亚全集,对孩子的阅读能力与培养孩子的人文科学精神,促进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的提高,肯定有很大益处。但是,爸爸妈妈给她买了很多糖果,放在那没起什么积极作用。
家长表扬孩子,就是家长对孩子良好品德、良好行为与良好学习成绩,给予肯定和赞许。表扬的目的,是巩固孩子的良好品德、良好行为与良好成绩,及时强化孩子的良好品德、良好行为与良好成绩。
强化需及时。及时地强化,才能使良好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与良好的学习成绩及时得到巩固,以便更好地发展孩子良好品德、良好行为与良好学习成绩。
过期的表扬将冲淡巩固良好品德、良好行为与良好学习成绩的作用。
及时地表扬,父母会有更多的惊喜。对孩子的良好行为及时表扬,就会起到发展孩子良好行为的作用,使孩子受到更大的激励,从而能在未来取得更大的进步。
新颖的刺激、变化的刺激,容易唤起人们的注意,容易激发人们的兴趣;而不变化的刺激,千篇一律的刺激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有的家长用多年不变的单一的表扬方式,孩子听着无味道,司空见惯不以为然,激发不了孩子的上进心有时甚至引起孩子的厌烦。
父母对孩子的学习、道德、健康等方面的进步要随时肯定与赞许,同时要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以便使孩子更快的进步,所用的语言不能单调,要根据具体情况而有所变化。
家长对孩子提出希望,提出要求,本身就是起着一种鼓励他的作用。所以说,合理的期待也是一种表扬形式,运用得当会收到满意效果,运用不当反而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与积极『性』。
对孩子提出期待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从孩子的潜在能力出发,期望不能过高,要采取小步走的方式。例如,孩子的地理成绩不太好,上一次考了65分。这次考了73分,首先要肯定孩子的进步,肯定孩子有能力提高成绩。其后希望孩子总结经验,继续提高可以和孩子商量如再努力一段时间,把地理成绩提高到76~77分怎么样。根据孩子的潜力,学地理又得法的话,孩子再下一次考试提高3、4分是很有可能的。并且,要和孩子一起讨论把那些薄弱环节解决好,争取把地理成绩再提高一步。这样孩子心理上对提高地理考试成绩心里就有底,很可能下一次地理考试成绩能达到76-78分。
如果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向孩子提出考90分的目标,不仅起不到表扬的作用,而且可能使孩子增加心理压力,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家长对孩子提出下一次考试成绩要达到90分,这只是家长的一种良好愿望,实际上却很难实现,下一次考试在地理上提高10分以上,这一般是比较困般的,提出这样的硬『性』目标,孩子很难接受,家长的目标与要求不能转化为孩子内在的动力。
●批评的心理艺术
家长对孩子进行批评是为了抑制孩子不良行为、不良品德与不良学习态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正确运用批评心理学原则与心理艺术,否则可能达不到所斯待的效果。
批评要合理,批评合理才能使孩子从心理上产生接受感,才有可能抑制孩子不良品德、不良行为、不良习惯与不良学习态度等。
家长对孩子进行批评首先要把孩子不良行为事实搞清楚,事实不清,夸大其词会使孩子产生拒绝心理。在对孩子进行批评时,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绝不能把一说成二。我们有些家长之所以批评孩子遭到抗议,甚至不满,就是批评的理由不充分,甚至夸大其词,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为了使批评能够达到目的,在对孩子进行批评时一定要讲明,不良品德、不良行为、不良习惯与不良学习态度的危害『性』,使孩子感到非常有必要克服这些缺点与改正错误,使孩子感到爸爸妈妈批评自己的目的确实是为了自己好、是为自己能够更快的进步,父母批评自己用心良苦。
批评孩子时一定要与教育孩子结合起来。在教育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批评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有些家长批评孩子的方法不对,缺乏批评心理艺术,一见孩子做错了事情,就厉声责骂,甚至动手打人,其实这都不能达到批评所要达到的目的,只能暂时抑制孩子不良行为。正像一位母亲所说:〃这孩子真没记『性』,你刚教育过他,过了一会儿,他就忘了,照犯不误。〃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还不是我们家长没有向孩子讲明不良行为的危害『性』,没有帮助孩子指出克服不良行为的途径,而只是简单化地说几句甚至骂几句,这样达不到使孩子改正错误的目的。
父母在批评孩子前应该先想一想,我批评他的目的是什么,怎么才能使孩子克服缺点,怎么才能使孩子接受我的意见,不要认为谁还不会批评呀,张口就来。出气发脾气起不到批评教育的效果。
家长批评孩子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孩子不良行为、不良品德、不良习惯与不良学习态度再一次发生。批评及时有可能达到目的,批评不及时很难达到改正孩子不良行为、不良习惯与不良学习成绩的目的。
孩子不良行为、不良品德、不良学习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有些父母看到孩子不良行为发生,没有及时批评的制止,等到孩子不良行为发展成坏习惯时,才觉得问题严重了,发起火来,着起急来,再去批评孩子,其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一些缺点,甚至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家长能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提醒孩子并督促孩子改正缺点和错误。
我们有些家长由于工作忙,没有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也就无法提醒孩子改正错误。
有的家长认为小孩子有些缺点无所谓,长大了自然就好了,这是十分错误的,这种态度促使家长对孩子的错误发展到严重的程度再进行批评教育,其效果甚差。
人的行为是在人的动机下产生的。孩子的缺点和错误的产生,都是有其原因的,同样一个错误可能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不良品德、不良行为与不良习惯应该受到父母批评。但是,父母在批评孩子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良行为、不良品德与不良习惯的产生原因是什么,要根据动机和『性』质,有区别地对孩子进行批评,才能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一位小学生,星期日玩足球时,不小心把邻居的窗户玻璃打碎了。当时没有人知道,值班室也没有人发现玻璃碎了。但这个孩子主动敲开邻居家的门,告诉邻居,玻璃是他打碎的,并表示要赔偿。孩子回家后告诉父母打碎玻璃的事,父母提醒他以后再踢球时要注意,并且让他带着钱向去赔偿。
这个孩子在踢球时不小心打碎了玻璃,尽管不是故意地犯错,但他还是诚实地承认了错误并马上赔偿,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批评就要掌握好分寸,只是提醒他下次注意就是了。
家长对孩子批评时要和风细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孩子能够接受,方能达到改正缺点、改正错误的目的。
家长在批评孩子时,要心平气和,态度和蔼,这样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批评并加以改正自己的缺点。如果粗声粗气地对孩子进行批评,这种气氛本身就非常紧张,孩子往往为应付批评,为了避免挨骂挨打,会撒谎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这样就很难收到批评效果。
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孩子越大自尊心就越强,中学生比小学生自尊心强。父母当众批评孩子容易使孩子自尊心受到损伤,父母经常当着外人批评孩子,有可能使孩子产生敌对心理。家长要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善意的批评,并指出改进的措施,这样的批评孩子才会比较容易接受。
有些家长批评孩子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东拉西扯,翻老账,把上星期,甚至一年前、二年前孩子的过失都放在一块算。这样就冲淡了要批评过失的主题,孩子也不知道挨批评的是什么,让他改正什么,这样容易使孩子产生消极情绪。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总是有缺点,这样会使孩子失去信心。
批评孩子时要掌握批评的主题,指出孩子错误的主要内容和原因是什么,危害在哪,怎样想办法去改正,而不要东拉西扯,抓不住主题,抓不住要害。批评不到点子上,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
哈佛教你如何改正不良的沟通方式
夫妻间清楚而经常的沟通会促进有效地教育孩子。同样,您与孩子间的明晰的沟通对于改善孩子的行为也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沟通需要家庭中所有成员的大量的交谈与倾听。您的孩子需要清楚的沟通、纪律的约束及您的爱。
●父母的目标必须一致
您和您的配偶必须确定孩子的哪些行为是好的、可取的,而哪些行为是不好的、不可取的。您的价值观决定了这些目标以及您所确定的行为标准。应用奖励以及批评来加强孩子的良好行为,通过不给奖励来消除或减弱不可取的行为。
当四岁的戴维想要某种东西或想引起别人的关注时,他经常模仿使用儿语。口渴时他就指着厨房的水龙头说〃水水,水水〃。戴维的母亲认为他的儿语很可爱并经常给予奖励(即当他说〃水水,水水〃时给他水喝)。戴维的父亲则认为这种儿语让人讨厌、不舒服,并对他的这种〃娘娘腔〃予以训斥。
培养孩子手册 第1章 哈佛如何培养孩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