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说木牛、流马被蜀兵夺走,司马懿心急如焚,他立刻亲自率领人马,赶来援救。刚走到半路,忽然一声炮响,只见蜀军大将张翼、廖化兵分两路冲杀过来。魏军将士慌里慌张,早吓破了胆,哪还敢抵抗,撒腿就跑。司马懿再三吆喝,丝毫不起作用,只好随着败兵向密林中窜去。张翼、廖化哪里肯放,率军如猛虎下山一般,奋勇冲杀。司马懿看看将要被追上了,就将头上的金盔取下扔到林子东边,自己向林子西边逃去,总算捡回一条『性』命。
这一仗,蜀军大胜,共获得一万多石粮食,还有数千匹木牛、流马。魏军不仅丢了粮草,还损兵折将,士气大减。司马懿只好命令将士们严加防范,再也不敢轻易出战了。
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三国演义 第五十九回 上方谷司马逃命
司马懿逃回去以后,死死地守住营寨,不管蜀兵怎么叫骂,就是不出战。
诸葛亮见司马懿坚守不战,便又想出一计来。他吩咐马岱,在葫芦谷两边的山上,搭起一些草棚子,里面装满了干柴;在葫芦谷里埋上火『药』;再把葫芦谷后边的出口堵死,白天『插』上旗,晚间点上灯,作为信号。又叫魏延带领五百名士兵,到葫芦谷埋伏,并告诉他,如果司马懿领兵来了,只许失败,不许打赢,若是白天,就往『插』旗的地方退;若是晚间,就往点灯的地方退。
布置完后,诸葛亮一边叫高翔用木牛、流马驮着粮食在山路上来回走,引诱魏兵来抢;一边安排各路士兵,都到各处去种地,做出一副准备长期留在这里不走的样子。安排好了以后,诸葛亮自己带上一支队伍到上方谷去安营。
夏侯惠和夏侯和兄弟俩见蜀兵都到各地去种田,准备在这里扎根,立即去报告了司马懿。
司马懿皱着眉头想了半天,说:“别当真,这恐怕又是诸葛亮用的计。”
夏侯兄弟说:“都督总是这样疑神疑鬼的,什么时候能打退他们?我们兄弟俩愿意去和他们决一死战。”
司马懿只好拨给他俩一万兵马。夏侯惠和夏侯和就带着这一万兵马来到蜀军营地,正遇见高翔领着几百士兵,赶着木牛和流马从这里经过。夏侯惠和夏侯和一看蜀兵只有几百人,就指挥人马冲上去,把蜀兵打散,抢了木牛和流马,欢天喜地地回去向司马懿报功。司马懿当然很高兴。
第二天,夏侯惠和夏侯和再带兵出去,又俘虏回来不少在地里种田的蜀兵。司马懿问俘虏:“你们是出来打仗的,为什么在这里种地?”蜀兵说:“我们诸葛丞相见你们不肯来和我们打,准备要长期住下去,所以才叫我们在这里种田。”
司马懿又问:“诸葛亮现在什么地方?”
蜀兵说:“诸葛丞相现在不在祁山,已经到上方谷去安营了,所以每天都要往那里运送粮食。”
司马懿问明了情况,立刻把众将领都叫来。他说:“现在我已查明,诸葛亮不在祁山。明天你们都去攻打祁山,我亲自带兵去接应你们。”有一个将领问:“都督,既然诸葛亮不在祁山,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去攻打祁山?”司马懿笑着说:“祁山是诸葛亮的大本营。我们若去进攻祁山,他一定会调上方谷的人马去支援。那时,我再去攻打上方谷,烧了他们的粮草,岂不就打胜了!”大家听了,都非常赞成司马懿的安排。
第二天,诸葛亮听说司马懿调兵去进攻祁山,急忙命令手下的人马假装去支援祁山,暗地里却是去攻打司马懿的营寨。这边司马懿得到诸葛亮调兵去支援祁山的消息以后,便亲自带上五千精兵,向上方谷杀去。
魏延按照诸葛亮的安排,早就在葫芦谷口埋伏好了。司马懿一到,魏延便领兵一齐冲了出来,战了十几个回合,假装人少打不过对方,就往『插』旗的地方退去。
司马懿见蜀兵只不过几千人,就放心地追赶,一直追到葫芦谷里。只见山上到处是草棚子,好像是蜀兵装粮草的棚子。司马懿命令道:“没有伏兵,继续追杀魏延!”正在这时,两边山上的草棚子都着了火,还有无数的火把从山上扔了下来,点着了预先埋藏在谷里的火『药』。顿时,整个山谷里大火熊熊,草木被烧得噼噼啪啪地响。司马懿跳下马,朝四下里一看,没有一条路可逃,便对天长叹道:“完了,今天我被烧死在这里了!”
正哭之间,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天上飘过来一片黑黑的云彩。随着一声轰隆隆的雷响,下起了瓢泼大雨。眨眼的工夫,满山谷的大火都被浇灭了。司马懿高兴地跳起来,跨上战马,大声喊着:“赶快冲出去,再不跑就没有机会了!”于是,几千人便冒着大雨往谷口冲杀过去。
魏延和马岱领着人马来阻挡。这葫芦谷中,雷声、雨声、刀枪声、喊杀声响作一团。两边都死了不少人,顺着山谷淌出来的水,都变成红『色』的了。最后,因为蜀兵人少,抵挡不住魏兵,终于让司马懿逃跑了。
司马懿回到大营,老远就看见大营已经『插』上了蜀军的大旗,知道山寨已被蜀军占领了,慌忙向渭河方向逃跑。这时,去攻打祁山的魏兵也失败逃了回来。司马懿整顿队伍,在渭河北岸安下了营寨。这回,司马懿可下定了决心,说什么也不出战了。
他对夏侯惠和夏侯和说:“都是你们俩要出战,才吃了这么大的亏!今后谁要是再闹着要出战,我就杀了谁!”
诸葛亮本以为这回可以把司马懿烧死,没想到一场大雨救了他。诸葛亮叹息地说:“怎么去做事情,用什么方法去做,在于人的智能。但能不能使事情取得成功,那只有看时机是不是巧合了。这是天意啊!”
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三国演义 第六十回 五丈原孔明归天
司马懿退到渭河以北,坚守不出。为了快点让司马懿出来交战,诸葛亮又想出一个计策来。他用盒子装上一条女人用的头巾和一件女人穿的衣服,又写了一封信,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信里说:“你是个武将,为什么和女人一样胆小?如果你还是个男子汉,就出来在战场上比一比。若是你不敢,就围上这条头巾,穿上这件衣服吧。”
司马懿看了,心里很生气。可是,司马懿老『奸』巨猾,他明白这是诸葛亮用的激将法,所以表面上装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笑着对使者说:“你们丞相把我当成女人了。好吧,我收下。”然后,司马懿便与使者拉家常,打听蜀军情况。他问:“你们丞相身体怎么样?事情很多吧?”使者说:“丞相的事情太多了,每天都睡得很晚,饭量却一天比一天少。”
送走了使者,司马懿对旁边的人说:“诸葛亮太『操』心了,怕是要累出病来了。”司马懿说对了,诸葛亮起早贪黑地忙,常常整天整夜地工作,身体的确一天不如一天,精神也不如以前。
一天,成都派大臣来向诸葛亮报告说:“这次我们和东吴联手征讨曹魏,孙权派了三路兵马向合肥进攻,结果被魏军烧了粮草和战船,吴军士兵又大都得了流行『性』疾病,所以退兵了。”
诸葛亮听了,长叹一声,不觉晕倒了。大家救了半天,才把他救过来。诸葛亮醒过来,叹了口气说:“我心里疼得厉害,恐怕活不长了。”两天以后,诸葛亮开始吐血。又过了五六天,诸葛亮就病得起不了床了。他把姜维叫到身边,说:“我本想尽自己的力量,恢复中原,统一中国,可惜我的寿命太短了。我把我一生作战的经验写成了书,现在交给你,你可要好好帮助皇上呀!”姜维流着泪接过了书。诸葛亮又对他说:“现在我们军队占领的各个地方都不要紧,只有阴平这个地方我不放心,你可要守住它呀!”姜维答应一声,轻轻地走了。
第二天,诸葛亮稍微好了一点,便对手下人说:“我打了一辈子仗,临死前再让我看一看大营和军士们吧。”他勉强坐上车子,来到帐外。
外面秋风刮得呜呜作响,落叶飘飘。诸葛亮忍着寒冷,把各军大营都看了一遍,然后长叹了一声:“天哪!我再也不能领兵打仗了!”
回到大帐,诸葛亮又开始大口吐血。他叫人找来杨仪,说:“我死以后不要举行丧礼,别让司马懿知道。我军要慢慢地后撤。如果司马懿来追赶,你就把我事先准备好的木像,放在车子上推出来。司马懿见了,以为我还活着,就不敢追了。”
诸葛亮又拿过来笔墨,用尽全身力气,给皇上写了一封遗嘱说:我最大的愿望是希望皇上不要贪图享受,要爱护老百姓,爱惜人才,使国家强大起来。至于我的家,有八百棵桑树,十五亩地足够了。我活着的时候,没什么家产,死后也希望不要让家里有多余的财物。只有这样,我才能安心啊!
刘禅得到诸葛亮病危的消息,急忙命令尚书李福从成都赶来了。李福哭着对诸葛亮说:“皇上让我来看你,问问你去世以后谁能接替你当丞相?”诸葛亮慢慢睁开眼睛,说:“蒋琬能接替我。”李福又向:“蒋琬以后呢?”诸葛亮说:“费祎可以接替他。”李福还要问什么,可是诸葛亮一口气没上来,已经闭上了眼睛。诸葛亮逝世时年仅五十四岁。
诸葛亮死后,杨仪和姜维按照诸葛亮的嘱咐,没有举行丧礼,对外严格保密,暗中准备撤军。
司马懿早就知道诸葛亮有病,现在又听说蜀兵都撤了,心想一定是诸葛亮死了。因此,他命令出动全部军队去追杀蜀兵。司马懿追到五丈原,果然一个蜀兵都没有了,便又继续往前追。眼看快要追上了,就听轰隆一声炮响,从旁边树林子里冲杀出一队人马,随后林中又升起一杆大旗,上面写着:“汉丞相诸葛亮”。司马懿见了,大吃一惊。这时,从树林中又推出一辆四轮车,上面端坐着诸葛亮。后边的蜀兵高喊:“司马懿,你又中了我们丞相的计啦!”
司马懿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掉过马头就往回跑。
杨仪和姜维追杀一阵,然后领兵退回汉中。到了汉中后,杨仪、姜维才把诸葛亮病死的消息公布于众。全军将士听了,无不放声大哭。将士们换上了孝服,一边哭,一边继续后撤。
杨仪、姜维、马岱护送着诸葛亮的遗体回到成都。刘禅和文武百官都穿着孝服,出城二十里迎接。刘禅见了诸葛亮的棺材,放声大哭起来。老百姓听说诸葛亮死了,也都家家痛哭,个个流泪,整个城里一片哀声。
刘禅依照诸葛亮的遗愿,亲自把他埋在定军山上,又在成都南门外给他修了座庙来纪念他。
世界少年文学经典文库:三国演义 第六十一回 公孙渊辽东造反
再说魏明帝曹叡,虽说诸葛亮死了,除去了他最大的心腹之患,但也没过上多少安稳的日子。一天,忽报辽东公孙渊造反,自号为燕王。原来,反复无常的公孙渊,本是魏国的辽东(今辽宁辽阳)太守,曾派人携带表章前往建业(今江苏南京),向孙权称臣,孙权封他为燕王。没过几个月,公孙渊又认为吴国太远无法依靠,杀了吴国的使者,然后将使者的首级送往洛阳,向魏帝表示自己的忠心。曹叡为了稳住公孙渊,封他为大司马、乐浪公。但渐渐地,公孙渊又对魏帝不满起来,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