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代生物学的研究也表明,当某一种器官感知某些事物时,别的感官会自动地参加进来,从而得到一个完整的感性印象,这称之为〃感官的相互支援能力〃。日常我们在记生字、背单词时,往往边读边记的效果要比单纯的抄写或默记效果要好,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在观察活动中,最好尽可能多地让多种感觉器官都参与。刮大风的时候,可以看一看外面的景物的变化,听一听风吹过的声音;吃苹果的时候,先观察它的颜色、形状,动手摸一摸,然后闻一闻它的味道,切开来看看里面的结构,再品尝它的味道;上课做实验的时候,边观察边记录……总之,动员一切感官加入观察的行列,以增强观察效果。
多种感官并用原则并不是主张平均使用各个感官的能量,而是指在某一项活动或任务中,根据活动内容或任务性质,重点使用一种或两种感官的同时,发挥多种感官的积极性,使其参与活动,增强观察效果。
运用多感官并用法,可以使一种事物或现象同时作用于各种感觉器官,所以得到的观察效果往往比较完整,更深刻,更接近本质。
(15)到大自然中去……感受观察法
我国明代著名的科学家、旅游家徐霞客,从小受到母亲的教育,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好名山大川之游,厌弃功名仕途。母亲总是带他出游附近的胜地,在72岁高龄时,还陪同儿子一起游览了荆溪(今江苏宜兴)的张公、善卷二洞。孩子出游,母亲亲自为他打点行装。在母亲的感染和鼓励下,徐霞客酷爱大自然,游踪遍及江苏、浙江、山东、河北、陕西、河南、安徽、广东、湖南、贵州、广西等十六个省区,成为当时世界上徒步旅行时间最久、行程最长的人,并留下了《徐霞客游记》这部有重大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巨著。
法国的语言文学大师莫泊桑小时候,他的母亲罗拉经常带他到大自然中去,引导他注意大自然中的每个细节,学习用最精炼、准确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加以描述,这对莫泊桑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有人把罗拉称为莫泊桑走上文学道路的〃第一位老师〃。
大自然深邃神秘,令人莫测。它蕴含着丰富的指示,等待人们去探求,去获取。大自然犹如一座巨大的披着面纱的知识宫殿。它所储藏的知识涉及到天文学、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化学等等科学领域,又同历史、地理、文学、美学、音乐等等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又完全可以把大自然称作一部百科全书。大自然也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它以种种新奇的现象启发思考问题,吸引着人们探求知识,成为推动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大自然的激发下不断追求新知识,对大自然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知识面越来越扩展,智力也就会日益得到提高。
大自然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发现美吧,她将赋予你真正的〃慧眼〃。
(16)亲自动手……实验观察法
在〃热传导〃的学习中,有这样一个实验:
在试管中盛入凉水,使管口向上,并用酒精灯的火焰加热试管的上部,试管中上部的水沸腾了,但用手摸摸试管的底部,仍感到很凉,这说明水是不容易传热的物质。
接着,又重做这一实验,但这次加热的是试管的底部,结果看到试管中的水很快就全部沸腾了。水是怎样变热的呢?
为搞清这一现象的实质,再用方框形试管做实验,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加热框形试管的下角时,管内装有的紫红色高锰酸钾水溶液在框形试管中循环流动起来;当加热框形试管的上角时,带颜色的高锰酸钾水溶液静止。
由于已经掌握了水的流动性这一特性,不难理解,水中的热传导,是依靠水的流动而进行。在物理学上把这种热传导的方式称作〃对流〃。
通过实验等手段,科学分析并认识某些原理、规律或现象,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
实验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释、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更多思维成分的参与,要求把注意力指向那些反映本质规律的外在表现,并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实验中要细心、认真分析,最好能及时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的观察感受,特别是当某种新的细微变化一闪而过时,千万不要轻易放过,要立刻记下来,尽可能重复实验和观察,这可能成为导致新发现的关键要素。
第45节:调查研究法
(17)综合观察……调查研究法
1965年夏天,洛杉矶市郊华兹黑人居住区发生暴乱,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造成了35人死亡和两亿美元的损失。到底是什么人参加了暴乱?他们为什么制造暴乱?
带着种种疑问,社会学家兰斯福德开始了他的调查。他首先研究了有关极端政治行为的理论文献,发现过去有学者指出,社会隔离和权力丧失感往往与政治暴力相联系。
后来,他在当地黑人居民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根据对华兹暴乱的考察,兰斯福德认为,上述观点正是暴乱的原因。
这种方法就是一种调查研究法,这是一种常见的综合观察方法,这种方法在学生和学者的社会实践或调查中经常被采用。
调查研究观察法有一定的步骤,下面为大家进行简要的介绍:
首先,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确定研究单位。如调查学生为什么迟到,就以个人为研究单位;调查家庭结构则可以一定的社会群体作为研究单位,如家庭、小区、街道等;此外,各种社会组织如学校、公司、社团等也可以作为研究单位。
然后,根据具体的问题不同,落实调查时间。明确是近期调查、中期调查还是长期调查,要确定调查的起始时间。要有明确的计划,才能使调查如期进行,达到调查的目的。对于时间性要求很强的调查活动,甚至是〃早一步不行,晚一步也不行〃,必须契合时间。
此外还要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方式主要有问卷式和访问式。问卷设计应该严谨、明确。访问时要注意把握好提问的分寸和方式,态度要真诚,如果是电话访问,还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和控制。
(18)〃破案〃的乐趣……归纳推理法
有一次,瓦特看到暖瓶塞被顶开掉到地上了,他想,暖瓶塞子为什么会被冲开?是什么把它冲开的?它究竟有多大的冲力?带着这些问题,他进一步观察、分析和实验,受此启发,瓦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气机。
〃一个逻辑性强的人不需要亲眼见到或者听说过大西洋和尼亚加拉瀑布,他能从一滴水上推测出它有可能存在。整个生活就是一条巨大的链条,只要见到其中的一环,整个链条的情况就可以推想出来了……比如遇到一个人,一瞥之间就要辨识出这个人的历史和职业。这样的锻炼看起来好像幼稚无知,但是,他却能使一个人的观察能力变得敏锐起来,并且教导人们:应从哪里观察,应该观察些什么。一个人的手指甲、衣袖、靴子和裤子的膝盖部分,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茧子、表情、衬衣袖口等等,不论从以上所说的哪一点,都能明白地显露出他的职业来。如果把这些情形联系起来,还不能使案件的调查人恍然大悟,那几乎是难以想像的了。〃福尔摩斯的这段话,再次说明,归纳推理在观察活动中的重要性。
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像〃破案〃一样,从某一观察的现象、线索中的疑问之处入手,进行探索性的观察,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能有效提高观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其乐无穷。
(19)找出守门人……个体差异法
相传,大文豪福楼拜在向契诃夫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曾要求契诃夫走过每一个大门时,观察每一个守门人,并把他们记录下来,福楼拜说:〃我要你写每一个守门人,不是让你找出这个守门人和其他所有守门人的不同点,他的面貌、他的眼神、他的动作都是他所独有的。我让你记录每一个守门人,要让别人能从所有守门人中一下子找出他来。〃福楼拜的话道出了观察中〃个体差异法〃的实质内容。
所谓个体差异法,就是在对同类事物进行观察时,抓住其个体特征。例如,同样是军官,同样是被逼上梁山,林冲和杨志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态和两种性格,这就是他们的个体差异。
在实际观察中,我们面对的更多是一个个体,这一个体除了具有同类事物的类别特征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其个体特征。因而,要使观察进一步深入、细致,具体事物要具体分析,必须抓住事物的个体差异。
(20)看云识天气……同类观察法
《看云识天气》在说明云的形态变化与天气变化的关系时,依次写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同层云、雨层云、积雨云,并对它们的形态、色彩、变化一一作了生动而又准确的介绍,既照应了文章的第一句话:〃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又说明了这些云与天气的关系。
这些云态的名称都属气象学的专门名词,显然,这种分类观察是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的。尽管它们类别不同,变化各异,但作为〃云〃,都有相似的共性。
需要注意的是,分类时必须按自然的次序来区分,不能生硬地分割,分类的标准一般取决于观察对象的自身,但必须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事物分成类别后,应注意各类事物的特征,注意寻找能引起自己重视的该类事物与相关事物的共性方面,也要注意寻找该类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个性的方面。
完成分类之后,要认真观察和研究观察对象,找出同类事物之间的异同,并分析其间的关系。例如对蜜蜂进行观察,必须要注意到蜜蜂那神奇的触角和善于舞蹈的多条脚,由此,引发出观察蚂蚁、蜗牛、蜘蛛、蜻蜓等动物的兴趣。在观察这些昆虫家族的秘密时,自会发现这些昆虫有的有触角,有的短而小,有的没有触角,有的昆虫有翅膀,有的有甲壳(如瓢虫),有的没有。通过这种方法,能迅速抓住事物间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找到事物的本质,获得清晰的印象,对提高观察者的观察分析、思考、概括、归纳能力很有帮助。
第46节:异类观察法
(21)巧妙组合……异类观察法
方纪的《桂林山水》同时写了桂林〃丰富多彩〃的远近山峰和〃出奇的清〃的漓江之水。〃山〃与〃水〃虽都是景致的组成部分,但它们毕竟属于异类事物,然而,由于作者的巧妙组合,把山水相映的桂林奇景写得格外富有诗意。
这种观察方法就是异类观察法,异类观察法与同类观察法是相对应的,都属于分类观察的范畴。异类观察就是将两种差异较大的事物分头观察,然后加以巧妙地组合。
异类观察法同样要注意分类时的选择,虽然异类观察法观察的事物间的差异较大,但并不是说可以随意搭配,任意选择。选择的事物之间,要能自然巧妙地产生某种联系,而不是胡乱搭配。
(22)无心插柳柳成荫……目标转移法
1928年的一天,本来是在专心致志地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