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因为只有你自己才能设置自己的信念,只有自己才能调整自己的心态!当你停止抱怨并去解决问题的时候,你已经具有了积极的心态。只有当你具有积极心态的时候,你才有可能成功!否则,你永远只有失败的份!
刚换了工作来到另一个城市的阿兰,在原来的单位有一个谈了两年的男朋友叫阿建,一开始,双方电话频繁。可是过了一年时间,阿兰的电话越来越少,原来阿兰单位上一个男同事阿华正在追她,再后来阿建打电话也经常找不到她。阿建虽然有心于阿兰却面对现实无能为力,再后来阿兰和阿华恋爱了,他们结婚了。
这样的故事虽然有点俗,却每天都在上演,阿建排队在前,但为什么最后成功的却是阿华呢?道理很简单,阿华的机会更多。
做生意的人一见面,往往就会说:有什么好的机会没有?成功的心态其实每个人都有,但在我们的身边,成功的人却往往是那些能够把握时机的人。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那些把握了下海机会的人成功了;80年代末,那些最先去闯海南淘金的人成功了;90年代初,那些最先闯入股市的人成功了,后来者却大多输得一塌糊涂。因此,古人说:花开堪摘直须摘,莫待花落空摘枝。换成现代人的说法就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我国著名小说家柳青说过:“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如果这几步没有把握好,平时最努力、心态最好也难以弥补,因为机会是稍纵即逝的。这几步走好了,平时多花时间去喝咖啡、打球、旅游,也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俗话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而有时候,人们的胡思『乱』想,却常常弄得上帝他老人都笑出眼泪来了。其实不过是为小事所累——计较过往的得失、算计不久的将来。而思来想去均无果而终则只好选择逃避,宁可将大把大把的时间消磨在一些毫无意义的消遣上,也不愿打起精神去做点什么。即便因为外界的压力去做正经事,也多少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不过,当自己被这些小事扰得走投无路、歇斯底里之时,却突然发现,活在当下才是摆脱抑郁的不二法门。
毕竟,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未到来,为着一些自己无法控制的东西『操』心瞪眼实在没必要。也可能人在某个阶段就爱犯昏,抱怨自己的人生路太坎坷,机会太少,非要找茬儿和自己过不去,说什么未雨绸缪也好,总结反思也罢。其实,干吗非要搞得那么复杂,活得那么累呢?
在法国,有这样一个人,矮个子,长相丑,家庭贫穷,他心情很不好,总是想这些痛苦的事情,认定自己以后肯定不会有什么大出息,更别说出人头地干一番事业了,于是整天唉声叹气,走起路来低头弯腰。许多年以后,他碰到一个算命的,说他是拿破仑再世,因为他的生日正是拿破仑的死日,只要他活在当下,不去计较那么多,做好自己原本想拥有的一切,以一颗平常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机会终会垂询他的。他不信,又找到几个算命的,说法一样。他相信了,心里总是想:我是拿破仑再世,不管以后的路如何,我都要像前世一样去为以后的道路奋斗。他再也不想贫穷和痛苦了,走路也昂首挺胸了,最后通过努力终于成为法国的富翁。
陈安之说过:“没有不好的人,只有不好的心态。”人的潜意识对人很重要,做任何一件事情时,都要想着我一定要成功。调动你的潜意识,例如司机开车时,即使和别人聊天,也知道下意识地左右转弯。机会就像命运一样,也是在这个时候被你握在手中的。在与命运的交锋中,我们始终处于活动状态。我们一生的活动无非就是做人做事,也就是说,做人做事的心态将直接决定这场交锋的成败,要能屈能伸,不能太死板,要换种思维方式。
好心态体现在为人处事的每件小事上,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大家梦寐以求的机会也是无处不在的,它暗藏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里,只要你拥有一个好的心态,便可发现每一个地方都有机会的辉煌在闪耀。
2。把困难当作成功的阶梯
每个人在奋斗中都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和失败,而此时心态的好坏,就是成功者与普通人的区别。任何成功者的早期经历都能印证温德尔?菲利普斯的至理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其原因就是由无数次的失败重叠组成的,不曾失败的人同样不会成功。世界成功学之父卡耐基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是:你的生活是由你的心态造成的;你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你有什么样的选择就有什么样的结果。无论从事什么行业,要想获得成功,首先就要调整、完善、升华自己的心态。
面对挫折不要绝望,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一定要看到你还有胜利的机会。挫折面前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迎难而上,坚持下去,这样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困难锻炼人,困难考验人,困难造就强人。我们应该感谢困难,越是困难的事情才越值得我们去做。
一个人能把有难度的事情做成功,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欣赏、承认和尊重。恒心与毅力是一般人最欠缺的,别人欠缺的,我们就要具备。这就是给自己创造优势,让机会更多的握在自己手中,这就是超越。如果我们实现超越,成功就非我们莫属。
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就是因为他们如此定位自己的人生。1832年,林肯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但糟糕的是,竞选也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紧接着,林肯开始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是,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这家企业就倒闭了。在此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历尽磨难,四处奔波。随后,林肯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年,他订婚了。但离结婚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
1836年,他得了神经衰弱症。
1838年,林肯觉得身体状况良好,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但是,他失败了。
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
林肯虽然一次次地尝试,但却是一次次地遭受失败:企业倒闭、情人去世、竞选败北。如果你碰到这一切,你会不会放弃这些对你来说是重要的事情?林肯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
两年的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们会继续选举他。但很遗憾,他这次落选了。由于这次竞选他赔掉了一大笔钱,林肯申请当本州的土地官员。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请退了回来,上面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
接连又是两次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是你的话,你会坚持继续努力吗?然而,林肯没有服输,他继续努力。
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失败了;两年后他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结果被对手击败;又过了两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还是失败了。
林肯尝试了11次,可只成功了2次,但他没有因为失败而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
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
一个人想干成任何大事,都必须有坚持下去的信念,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说起来,一个人克服一点儿困难也许并不是很难,难的是能够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直到最后成功。如果林肯不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给自己挑战失败的机会,那么美国可能就会少一个非常优秀的总统,美国的奴隶制度不知还会存在多少年。
林肯的一生是在接踵不断的磨难中度过的,但是面对自己的苦难人生,他并没有退却、没有逃跑,仍坚持着自己的定位并为之努力奋斗。他从没想过要放弃努力,他不愿放弃,所以他成功了,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地位。
所谓失败,其实就是自己的一种感觉,是在通往目标的过程中,因为自己的行动多次受阻而产生的绝望感,是自己在内心深处滋养起来的障碍。倘若我们在挫折之后对自己的能力或命运发生了怀疑,产生了失败的情绪,想放弃努力的话,那么我们就已经失败了。面对困难,很多人望而却步;而成功人士往往非常清楚,只要勇敢地与困难拼搏,你就会发现困难也不过如此。
21世纪提倡阳光心态,心态不同,导致的结果和人生就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说,生活中失败平庸者多,主要是心态观念有问题,遇到困难他们只是挑选容易的倒退之路,“我不行了,我还是退缩吧!”结果陷入失败的深渊。成功者遇到困难,仍然是积极的心态,用“我要!我能!”“一定有办法!”等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于是便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
现在,加快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主题,而在发展的道路中必将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面对这些,我们的心态就显得至关重要。然而在这个世界上,当经历人生苦难时,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成功的人少而失败的人多。成功者面对暴风骤雨时不畏不惧,以一颗乐观的心去看待苦难,在人生坎坷、荆棘、崎岖的道路上发现机会,从而乘风破浪赢得成功。有时候可爱的机会就是这样,喜欢和人们捉『迷』藏,它们往往藏在荆棘丛林中,去考验一个人的意志,来证明到底有多少人对它是重视和期盼的。而失败者在面对这样的考验时,更多的时候是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人生之路越来越窄,看不见成功的希望,却忘记了检讨自己的弱点,就是心理上的种种缺陷。错误的心态导致了机会的丧失,机会的丧失又导致了进一步的心态失衡,如此反复,恶『性』循环,致使失败一次次地落在自己的头上。机会只属于那些有行动,不怕苦难的人。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很多人以为准备只在于知识,但事实上心理才是最重要的。积极的心态可以让人活的充实、自信、平和。心理学从某个角度说就是实践“认识你自己”这睿智的号召,机会才会落到那些有头脑的人身上。因为只有这些人才真正懂得机会并重视机会,就算是在荒凉恶劣的环境里,他们也依然能够放『射』出自己的光和热。
一位电台广播员莎莉?拉斐尔在她的30年职业生涯中,曾遭辞退18次,可是每次事后她都放眼更高处,确立更远大的目标。
由于美国大陆的无线电台都认为女『性』不能吸引听众,没有一家肯雇用她,她就迁到波多黎各去,苦练西班牙语。有一次,一家通讯社拒绝派她到多米尼加共和国采访一次暴『乱』事件,她便自己凑够旅费飞到那里去,然后把自己的报道出售给电台。
198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