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来看看当时胡兰成居住的地方。当时胡兰成居住的地方是叫美丽园,就是这栋房子,美丽园在上海是很有名的,无论是在老上海,还是在现在的上海,公交车到了这儿,不是报路名的,都是报“美丽园”到了。美丽园这个住宅是很著名的,胡兰成就住在这里面。
那天下午,张爱玲就自己跑到胡兰成这里来了。我们知道张爱玲是一个很害羞的人,是一个鬼鬼祟祟躲着人的人,但是她主动跑到了一个陌生男人的家里,并且在这个陌生男人家里,一坐就是一个下午,好像有讲不完的话,然后等到胡兰成把她送到弄堂口的时候,张爱玲有一种感觉,张爱玲人很高,她比胡兰成还要高,胡兰成他曾经回忆过他和张爱玲在一起坐三轮车,那个三轮车应该是一个人坐的,但是他们两个人那个时候比较亲密,要两个人坐,两个人坐,应该是女孩子坐在男人的膝盖上面,但是当时胡兰成感觉是什么呢?就是说我放来放去,没有办法把张爱玲放好,因为她太大了。胡兰成是一个像江南书生一样的形象人,胡兰成的形象和张爱玲父亲的形象真的是蛮像的。当时他们两个人走到弄堂口的时候,胡兰成也禁不住说,你怎么那么高大。张爱玲回去以后,就拿出一张自己的单人照片,在照片后面写了这样几行字:我见到你以后,我就变得很低很低。主动向胡兰成表示爱,这就是那种恋父情结不可遏制的一种情感倾向,她命里注定,她只能爱上像胡兰成这样的人。所以说,当一个女人她的恋父情结最后不能成熟的话,她只会通过异性的转移来延续恋父情结。而对我们很多成熟的女性来说,我们是会通过异性的转移来颠覆自己的恋父情结,区别就在这儿,后者被说成是成熟的,前者被说成是死穴。
我们接下来看张照片,这张照片叫常德公寓,在老上海叫爱丁顿公寓,那就是张爱玲和她姑姑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张爱玲写出她最重要作品的地方,张爱玲就住在这个地方,这个阳台就是她的,胡兰成就是把名片递到这里面去的。她是和姑姑合住一套公寓的,但是她和胡兰成好了以后,我们知道胡兰成是有婚约的,像张爱玲这样一个贵族人家的小姐,她最后居然不避嫌疑,让胡兰成住到了自己家里,因为她没有办法住到胡兰成家里去,因为胡兰成是有妻小的,所以她只能让胡兰成住到自己家里来。你就觉得这是一种爱,但这种爱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到那种没有办法解脱的恋父情结。她爱上一个中年男子,她就是可以这样。我们知道她是很小气的,她是很斤斤计较的,她连自己弟弟的一顿饭,都不愿意留,但是她留下这个男人和她同居,应该说是同居了。有一位老作家告诉我,当时张爱玲在上海她不避嫌,她和胡兰成一起出去,在路上正好撞到了胡兰成的发妻,这个发妻当场羞辱张爱玲,但是张爱玲居然可以,我想她也是感到委屈的,我想她也是感到伤害的吧,但是张爱玲还是那么坚定的和胡兰成在一起。到了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了,胡兰成害怕受到汉奸的处罚,就开始到处逃逸,他就逃到温州。有一年春节,张爱玲就是辗转到温州去看胡兰成。
我是想要体会一下张爱玲的那种寻夫的心情,我也是在一个春节,按照张爱玲的路线,照式照样地到了温州。那个时候,上海到温州没有直达的船,也没有直达的火车,她要辗转坐船,转长途汽车,然后再坐船,再转长途汽车,才能够到温州。我是一夜火车坐到温州的,我都觉得这个旅途辛苦得不得了,我到了温州以后,那个天冷得不得了。我是穿了一件棉大衣去的,冻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就是这样和张爱玲走一样的路线,在一样的气温下面,去走张爱玲的这条寻夫路。然后我也是蛮幸运的,就是说当年张爱玲找到胡兰成的那一栋老房子还在。
我们来看,当时胡兰成在逃亡当中是非常拮据的,住的房子很破烂的,他们就住在这个房子里面,还只是其中的一间,这样破烂的房子,房主说当时是怎么样的,现在还是怎么样的。当时张爱玲一是去看胡兰成,二是想和胡兰成在感情上做一个疏理。因为张爱玲知道,胡兰成在武汉的时候,有了一个相好,是一个护士叫小周。张爱玲希望胡兰成能够在她和小周之间做一个选择,当然张爱玲期待胡兰成选择她的,但是张爱玲没有想到,她千里迢迢,千辛万苦找到温州的时候,胡兰成身边又多了一个女人,那就是我们知道的那个村姑范秀美,他已经和范秀美住在一起了。张爱玲是他名正言顺的妻子,张爱玲只能对邻居谎称她是胡兰成的表妹。就是在这样一个艰难困苦的环境里面,面对这样一个没有人格底线的胡兰成,张爱玲都没有办法放弃,她其实不是不知道胡兰成的为人,可是她就是没有办法离开胡兰成。那这个结论我们现在每一个人都能得出来了,那就是恋父情结是她的死穴,中年男子也是她致命的毒药,就是这样破烂的房子,胡兰成也赶她走,让她赶快回去,为什么呢?因为胡兰成害怕张爱玲的到来,暴露自己的身份,所以他赶张爱玲走。
张爱玲真的是不舍得走,但没有办法只好走。张爱玲上船以后就开始哭了。到了上海,隔了几个月以后,张爱玲那个时候自己的处境也是非常困难,因为她和汉奸结婚了,所以那个时候很多报纸也开始封杀张爱玲,张爱玲几乎已经是没有稿费的收入了。那个时候也是有人同情她,有一个导演叫桑弧的同情她,让她写了两个剧本,然后张爱玲把这两个剧本得到的所有稿费全部寄给胡兰成,并且给胡兰成写了一封绝交信说:我不爱你了,但是是你先不爱我的。
看啊,这是一个被动式,就是我不得不,have to 就是我不得不离开你,但是我在离开你的时候,我肉身离开你了,其实情感是没有办法离开你,所以我就是把我最艰难困苦的时候得到的一笔钱,还是全部地寄给你。
还没有完,这个恋父情结,我们说是不会完的。到了1952年,我们都知道张爱玲申请护照的时候,她是说,她要到香港大学去,要把她的学业读完,其实不是的,知情的人知道,因为那个时候胡兰成正好逃到香港去了,张爱玲去香港还是想和这个中年男子续前缘的。但是张爱玲也是万万没想到,或者她也是冥冥之中也已经料到,就是到了香港以后,胡兰成的身边又有了一个女人,就是当时上海的,我们叫上海的白相人,也是黑社会一个头子的老婆,叫佘爱珍。这个佘爱珍当时在上海滩上也是何曾了得的一个女人,长得非常漂亮的一个女人,并且会用手枪的。而这个佘爱珍在逃出去的时候,是带了很多钻石的,他们说她的金刚钻就有那么大的一个化妆箱,一箱子。胡兰成也是出于自己生计的考虑,他再次没有选择一个穷学生:张爱玲,他再次选择了一个对他的生活,对他日后的生存有保障的一个女人。也就是说胡兰成这个人是随遇而安的,而我们说是一个没有人格底线的人,所以他会做汉奸嘛。而张爱玲这个人是有着严重的恋父情结的人,所以这两个人搭在一起,她是渴望得到父爱的,而胡兰成这个人虽然是一个中年男子,但是他没有父爱的情怀,所以这两个人在一起那就注定了张爱玲悲剧的人生,所以我们说悲凉、苍凉、残酷是张爱玲生命的底色,也是从头到尾她作品的底色。这是张爱玲的第一段婚姻。
我们来看张爱玲的第二段婚姻。因为她没有办法和胡兰成好下去,她就离开香港,去了美国。她到美国以后,也是因为穷途潦倒,于是她就进了一个文艺写作营。其实这个文艺写作营就是一个慈善机构,里面住的其实都是一些穷作家,她就在这个文艺营里面认识了赖雅,赖雅在认识张爱玲之前,是一个蛮叱咤风云的人物,赖雅曾经被人预言,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但是可惜这个预言从来没有实现过。当张爱玲认识赖雅的时候,赖雅也已经开始在美国的文坛上被人淡忘了,也就是说赖雅为什么也住到文艺营里面去,因为他没有收入嘛,他要依靠文艺营免费的午餐来维持自己的肉身。那一年我们来看,张爱玲遇到赖雅的时候是36岁,但是赖雅已经是60多岁了。像这样永远走不脱自己恋父情结的女人,她总是无可奈何地爱上中年男人,或者就是当她到中年的时候,她只能爱上老年男人,所以她的情结真的是注定了她终生的不圆满。爱上赖雅也是她主动,赖雅从文艺营里面的一个期限已经满了,他要搬出文艺营了,赖雅就住到一个小镇上。那天晚上是下着雨,张爱玲是连夜冒雨坐了火车,赶到那个小镇上,向赖雅表达了自己的感情。张爱玲和胡兰成结婚,从认识到结婚是用了八个月,而张爱玲和赖雅从认识到结婚是半年,而在这两桩婚姻当中主动的都是张爱玲。所以由于张爱玲的这种没有办法摆脱的恋父情结,既造就了她那种诡异的令后人不断地去改编的那些经典小说,也造就了她悲凉的,凄惨的人生。
止庵…张爱玲的残酷之美
10月29日 《张爱玲的残酷之美》 止 庵
央视国际 2004年10月28日 15:25
主讲人简介:止 庵:学者,自由撰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经出版有《樗下随笔》、《张爱玲画话》和《罔两编》等著作。
内容简介:关于张爱玲有很多评论和著作。这些评论中,有一个常见的意见,就是张爱玲的作品比较悲观,没有塑造英雄。有一位评论家,他曾经引用张爱玲在《金锁记》里边的一句话来概括张爱玲的小说,就是“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张爱玲她为什么这样?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悲观或者乐观能够解决的问题,背后还有一个东西,那就是《张爱玲的残酷之美》。张爱玲笔下的若干“好人”,他们都是一些善良的人,他们对于生活都有一些小小的愿望,但是在张爱玲的笔下,这些要求都落空了。张爱玲的这种态度,使我们联想到鲁迅。
实际上张爱玲是把鲁迅所用的曲笔,没有写的东西,她给写出来了。她的这个态度,鲁迅说的是消极,我们说是一种很彻底的态度,就是说在写这个地方的时候,是不留余地的,直接把这个人真实的命运给揭示出来。那么怎么会是这样的一个写法呢?我觉得这里边有两个视点。一个视点是人间的视点,也就是说站在普通人的立场。这个人可以有喜怒哀乐,可以有悲欢离合,她看待这个自己或者别人,是一个人的看法。这个视点,我觉得可以称为人间视点。还有一个视点就是在这个视点之上,有一种俯看整个人间的那么一个视点。这个视点就是把整个人类的悲哀,或人类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整个看在眼里。
张爱玲是同时拥有这样两个视点。从第一个视点来讲,她承认人生的价值。从第二个视点来讲,她揭示出这种价值的非终极性。我觉得鲁迅也好,张爱玲也好,在他们作品里面同时拥有这样两种视点。张爱玲的小说有两个特色,一个叫残酷,一个叫苍凉,而苍凉是因为有个残酷的前提:残酷之下,这个人还继续活着,就是苍凉。所以张爱玲始终是用两副眼光去看这个世界上的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