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让孩子受益一生的N个能力-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主见,正是因为你们的过分干涉,才抑制了他们活动的内驱力,削弱了探索外界事物的主动『性』。因此,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孩子更加出『色』,更加优秀,那么就不妨大胆地放开手,有时候没有你们孩子也许可以走的更好。

    第二,要善于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父母应教育孩子自主、自学、独立地调配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什么事都要父母在旁边“指点『迷』津”。应当让孩子明确自己活动的目的和任务,逐步培养孩子学会自觉地计划和检查自己的学习和活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儿童自我调节、控制行为的能力还很差,因此单单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还不够,父母必须把抽象的道理和具体的生动、事实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显著的效果。

    第三,多让孩子参加户外或服务『性』劳动。

    户外活动是锻炼孩子自理能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因为户外活动,不仅是一个动脑的过程,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同时,它也是一个动手的过程,孩子自然而然就会自己料理生活琐事,有利于孩子独立『性』、自主『性』的发展,而且还有助于培养他们勤劳、自检的优良品德。此外,家务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洗菜、购买物品、打扫卫生等,这是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让孩子参加自我服务劳动,培养其从小就自己动手来满足一些个人需要,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还有助于使其养成尊敬父母的良好习惯,对培养他们的集体感、责任心也大有帮助。另外,父母应当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的值日劳动和一些公益『性』劳动。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必须从小事做起,要使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一般来说,孩子总是对一些新鲜事情好奇,对帮助父母做事更是自告奋勇,此时,父母应多加引导,培养他们的劳动兴趣。

    第四,父母要做好表率。

    由于孩子的自我判断力有限,因此总是很喜欢模仿他人的行为,尤其是喜欢模仿和自己朝夕相处的父母,而且不会考虑某种行为是否正确、适当。因此,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如把家中收拾地整洁有条理,办事情独立自主、干净利索,这样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可供他们学习的范例,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

    第五,采取信赖态度,多鼓励少批评。

    当孩子在做事时,父母都要采取信赖的态度,只要方向是正确的,就尽量不去干涉或者禁止。要放手让孩子自由行动,使其充分运用其智力能力,获得成功或者失败的感受。然后再给孩子以鼓励,告诉孩子在做这类事情时怎样才能达到成功的目标。自理能力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起来的。

    当然,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要妄想“一口就能吃个胖子”,要循序渐进,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提出较高的、孩子力所能及的要求,让他们渐渐来适应。

    父母不要总是在担心孩子,总有一天他们是要自己来面对整个社会和人生的,父母不可能永远都挡在他们的面前。因此,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管,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的自我管理习惯,能增强孩子行动的独立『性』、目的『性』和计划『性』,这对于孩子今后生活的幸福和成功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题后感悟:

    在日常事物的自理中,一盎司习惯抵得上一磅智慧。

    

第一篇 当孩子在家里 二、动手能力,可以强化行动力

    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在此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研究后,提出了“手脑并用”的理论,该理论首次提倡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口、眼、手,在亲自感知、观察、『操』作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并强调了手指的运动有利于幼儿智力及行动力的发展这一观点。

    英国教育家、哲学家洛克曾说过:“人的智慧是从人的行为开始的,在动作之中延伸的。”但在如今的社会上,很多家长却把教育看作是单一化的智力开发,在早期启发教育上违背儿童的心理特点,这种急于求成、拔苗助长、求见求全、盲目定向的行为,这种过分的爱与全部包揽,只请求对其进行知识灌输,只看孩子的分数而不看孩子自理能力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说是无半点好处的。家长朋友们知道吗?如果不让孩子亲自动手去尝试,等于是阻断了孩子探索的途径及兴趣,久之孩子就会失去对新事物的兴趣和探索精神,甚至连正常的思维也会逐渐变得迟钝,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孩子手部发育的特点

    毋庸置疑,孩子动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手——眼——脑”三大部分之间的协调过程,想要促进孩子行动力的全面发展,必须首先要发展他的手指『操』作能力——动手,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先来看一看孩子手部的发育特点吧:

    第一,幼儿手肌肉特点。

    1。孩子的肌肉嫩,收缩力差,易疲劳。

    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肌肉嫩而柔软,收缩力差,容易疲劳。不过由于孩子的身体新陈代谢旺盛,因此虽易疲劳但恢复也很快,但注意供养一定要充足。

    2。神经系统的技能调节不强。

    由于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所以对骨骼肌的调节能力也不够强。

    3。小肌肉群发育较晚。

    孩子上下肢活动的大肌肉群发育较早,而小肌肉群发育较晚,3~4岁的幼儿在用手指活动的细小动作方面如握笔、拿筷子、系鞋带等方面掌握不自如。

    第二,肌肉卫生。

    1。应让孩子保持正确姿势。

    家长在教孩子动手做一切活动时,应尽量让他们保持正确姿势,但要注意避免肌肉过分紧张,导致幼儿肌肉疲劳。

    2。补充足够的营养。

    因为孩子处于生长发育最为关键的时期,所以家长应科学地合理地搭配好食物,做到膳食均衡。同时,还应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多吃青菜水果,少吃腌食甜食,不吃刺激『性』食物。

    3。加强锻炼,促进肌肉群的发展。

    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应该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这样可以促进大肌肉群的发展,在泥工、手工、日常生活中促进小肌肉群的发展。孩子稍大些时,父母可以适当地制造一些障碍,让孩子自己想办法拿到想要的东西,以促进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慢慢地,可以让孩子练习一些“高难度”的动作。但组织安排的活动要合理,避免疲劳,预防肌肉损伤。

    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们带着家里的菜刀来到课堂——“今天我们技能课学习自己动手切黄瓜。”有一位学生这样告诉家长。只见每个学生的面前都横着小案板,上面搁着几根绿油油的黄瓜,30个学生几乎人手一把明晃晃的菜刀跃跃欲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举着笨重的菜刀,眼睛紧盯着黄瓜,一刀一刀小心地切着。他们对老师的教导记得很清楚“左手空握拳按住菜,右手用刀,使刀锋向外,这样就不会切着手。”过了一会儿,孩子们都切完了,毕竟是第一次动手,黄瓜的形状可谓是千奇百怪。不过,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心情,他将自己的黄瓜放入碗里,撒上盐、酱油、醋和味精等调味料,“味道不错!”孩子吃着自己的战利品,不禁发出这样的感言。

    教育学家们一致表示,让孩子自带刀上课的确有些危险,但也确实有锻炼孩子的动力能力与行动力的作用,只要做好保障,这种教育方式还是值得提倡的。

    著名的学前教育家张家麟先生曾说:“要教养一个孩子会动手做事。”诺贝尔获奖者杨振宁也曾提出:“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机会动手。”孩子所处的时期是身体动作和双手动作发展的关键阶段,而多加锻炼手腕和手指等小肌肉群的运动,对他们的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开发会打下牢固的基石。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呢?

    第一,利用大自然丰富的资源。

    在孩子的视野中,大自然就是他们无限乐趣的源泉,父母当然也要将这些天然的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春天可以到野外放风筝,踏青;夏天可以到水池中游泳、捉鱼;秋天可以到野外拾落叶,做树叶标本;冬天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滑雪。大自然中蕴藏无限内涵,吸引着孩子去探索,如果父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第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1。在植树时,尽量让孩子动手翻土、种植、浇水、施肥。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让孩子体验活动的乐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2。在日常生活中,多举办一些比如叠被子、系鞋带、编花篮、扣扣子等活动,从而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

    3。在自由活动中,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游戏器材,来激发孩子的动手意识,促进动手能力的发展。

    第三,运用家庭式教育,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知道应该注重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但他们所采取的措施多为让孩子参加这个训练班、那个兴趣组,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一些良好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

    总而言之,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应贯穿其人生成长的全过程中,但其中又以孩提阶段尤为重要,这需要广大教师、家长、社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为培养新世纪的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而奋斗。

    题后感悟:

    中国留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看到这些,不知家长们作何感想呢?

    

第一篇 当孩子在家里 三、独处能力,看清“虚假的自我”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总是把与人交往、待客能力看作是孩子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在某种情况下,独处能力甚至比其他能力更加重要。因此有人这样说,不善于与人交往、待客等交际能力固然是一种遗憾,但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独处能力,是让一个人具备应对孤独和寂寞的策略。也就是说,具备了独处能力就不会再害怕寂寞,但这并不意味着从此不会寂寞,而是要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有关专家认为,人在寂寞时分别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首先是惴惴不安、做事无头绪、一心想逃出寂寞;其次是逐渐习惯寂寞,可用一些其他的事务来驱除寂寞,生活也逐渐恢复正常;最后是把寂寞当作一片诗情画意的肥沃土壤,一种创新的契机,一种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