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建议-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悟到:在权威面前一旦养成屈膝哈腰的〃好〃习惯,不但自己只能生活在人家的影子中,而且人家也未必瞧得上你。

    

建议 135。懊丧万事俱灰,你信吗?

    懊丧成习的人绝不是个〃马大哈〃,他没学到〃马大哈〃对人对己的办法,不会得过且过,也不能对人对己都马马虎虎,相反,处事谨慎,处处提防自己行为不要出格。一旦有了行为的失检,总是害怕大难临头。同时,懊丧的人也有很强的〃良心〃自监力,即使没有什么严重后果,他也决不饶恕自己。

    容易懊丧的人是与世无争的好人。他们心地善良,洁身自好,习惯在处事中忍让、退缩、息事宁人,常常是生活中的弱者,生『性』胆小、怯懦。他不仅对自己的言行不检〃负责〃,甚至对别人的过错也〃负责〃。明明是别人瞪了自己一眼,他也会立即觉得自己肯定作了不好的事。

    极端懊丧的人常用反常『性』的方法保护自己。她是怕出错,越是将眼睛盯在过错上。一句话会后悔半天,人家并未介意的事他也精神过敏。他对人际冲突极为恐惧,解决人际冲突的办法也很奇怪。自己的孩子被人家打了,他还跟着打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给自己惹事生非。

    与别人发生冲突,在对方恃强要拉挟之下,他会当众打自己耳光,以求宽恕。同时用这种办法来平衡自己的苦闷,〃因为我该打,打了自己才心安理得。〃

    平常的人也有懊丧情绪。表现事情发生后的自我检查,总结不足,找出不足的原因,从而在以后的行动中作积极的调整。就这一点来说,人人都会有懊丧,它是人类进步的校正器。但极端的懊丧却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必须进行适当调适。

    人们经常不自觉地用一种刀子来刻画自己的形象,〃因为我是忠厚无能的人,所以我能忍气吞声,宁愿伤害自己也不指责对方。〃这种形象一旦刻画成功,品尝〃后悔〃的苦酒就成为一种自我安慰的享受。习惯成自然,一事过后,不是寻求胜利的喜悦,而是寻觅不幸与失误。只有打破这种感情体验的习惯,才能克服懊丧。

    

建议 136。要互助,须先能经信

    信是一个重要道德。在中国的道德哲学中,信是五常之一。所谓常者,即调永久不变的道德也。

    一个社会能以成立,全靠其中的分子的互助。各分子要互助,须先能互信。例如我们不必自己做饭,而即可有饭吃,乃因有厨子管我们作饭也。在此方面说,是厨子助我们。就另一方面说,我们给厨子工资,使其能养身养家,是我们助他。此即是互助。有此互助,必先有互信。我们在此工作,而不忧虑午饭之有无,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的厨子必已为我们预备也。我们的厨子为我们预备午饭,因他相信,我们于月终必给他工资也。此即是互信。若我们与厨子中间,没有此互信,若我们是无信的人,厨子于月终,或不能得到工资,则厨子必不干;若厨子是无信的人,午饭应预备时不预备,则我们必不敢用厨子。互信不立,则互助即不可能,这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无信,社会上即没有人敢与他来往,共事,亦没有人能与他来往,共事。如果社会上没有敢与他来往,共事,没有人能与他来往,共事,他即不能在社会内立足,不能在社会上混了。反过来说,如一个人说话。向来当话,向来不欺人,他说要赴一约会,到时一准到。他说要还一笔账,到时一定还。如果如此,社会上的人一定都愿意同他来往,共事。这就是他做事成功的一个必要的条件。譬如许多商店都要虚价。在这许多商店中,如有一家,真正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这一家虽有时不能占小便宜,但愿到他家买东西的人,必较别家多。往长处看,他还是合算的。所以西洋人常须〃诚实是最好的政策。〃

    

建议 137。正直是尺子

    正直是一把尺子,用它就可以量出一个人的道德水准。

    在某国,有两个『妇』女为争夺一个婴儿投诉到国王那里。在国王面前,两个女人陈述了自己的各种理由,看起来,似乎双方的理由都很充足,很难断定婴儿是谁的。

    国王沉思了片刻,摇了摇头,对两位『妇』女说道:〃你们二人争论相持不下,本王也被你们弄糊涂了,我不能断定这婴儿是谁的。这样吧,既然你们已告到我这里了,我就允许抢这婴儿,谁抢到就是谁的。〃说完,便命大臣将婴儿放在一张桌子上,两个女人分站两侧,各抓住婴儿的一只手。随着国王一声令下,一个『妇』女赶紧抓着小儿的手,把婴儿拉向自己一边,另一个『妇』女却松开手,放婴儿过去了。

    国王见状,立即做出决断,对那夺走孩子的女人喝斥道:〃你想夺走人家的骨肉,还不从实招来?〃果然,那女人服罪了。

    原来国王深知孩子的母亲对孩子的关心不一样,就安排了上述表演,让那冒充的女人自『露』马脚。

    身正不怕影子歪,是真的就要坚持,是邪恶就要抛弃,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建议 138。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鉴真大师刚刚遁入空门时,寺里的主持让他做了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

    有一天,日已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主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见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瓦鞋。主持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瓦鞋做什么?〃

    鉴真打了个哈欠说:〃别人一年一双瓦鞋都穿不破,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的鞋子。〃

    主持一听就明白了,微微一笑说:〃昨天夜里落了一场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看看吧。〃

    寺前是一座黄土坡,由于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

    主持拍着鉴真的肩膀说:〃你是愿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想做一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

    主持捻须一笑:〃你昨天是否在这条路上走过?〃鉴真说:〃当然。〃

    主持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

    鉴真十分不解他说:〃昨天这路又干又硬,哪能找到自己的脚印?〃

    主持又笑笑说:〃今天我在这路上走一趟,你能找到你的脚印吗?〃鉴真说:〃当然能了。〃

    主持听了,微笑着拍拍鉴真的肩说:〃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世上芸芸众生莫不如此啊。那些一生碌碌无为的人,不经历风雨,就像一双脚踩在又坦又硬的大路上,什么也没有留下。〃

    只有那些在风雨中走过的人们,才知道痛苦和快乐究竟意味着什么。那泥泞中留下的两行印迹,证明着他们的价值。

    鉴真恍然大悟。

    

建议 139。天生我材必有用

    西班牙著名的画家穆律罗(1618……1682)经常发现他学生的油画布上总有未完成的素描,画面相当协调,笔触极富天才。然而这些草图通常都在深夜留下,一时无法判定作者为谁。

    一天早晨,穆律罗的学生陆续来到画室,聚集在一个画架前,不由得发出惊讶的赞美声。油画布上呈现着一幅尚未完成的圣母玛利亚的头部画像,优美的线条,清晰的轮廓,许多笔调无与伦比。穆律罗看后同样震惊不已。他挨个询问学生,探查究竟谁是作者。可学生都遗憾地摇头,穆律罗感慨地赞叹道:〃这位留画者总有一天会成为我们所有人的大师。〃他回头问站在身旁颤抖不停的年轻奴仆:〃塞伯斯蒂,晚上谁住这儿?〃

    〃先生,除我之外……别无他人。〃

    〃那好,今天晚要特别留神。假如这位神秘的造访者大驾光临而你又不告诉我,明天你将受罚30鞭。〃

    塞伯斯蒂默默屈膝,恭顺而退。

    那天晚上,塞伯斯蒂在画架前铺好床铺,酣然入睡。次日凌晨钟鸣三响,他倏然从床铺上蹦起来,自言自语地说:〃3个小时是我的,其余是我导师的〃他抓起画笔在画架前就坐,准备涂掉前夜的作品。塞伯斯蒂提笔在手,眼看画笔即将落在画上时却凝然不动了。他呼喊道:〃不!我不能,绝不涂掉!让我画完吧!〃

    一会儿,他进入了画画的镜界:时而点缀点『色』彩,时而添上一笔,然后再配上柔和的『色』调。3个小时不知不觉悄然而逝。一声轻微的响声惊动了塞伯斯蒂。他抬头一看,穆律罗和学生们静悄悄地站在周围!晨底从窗户中透进,而蜡烛仍在燃烧。

    天亮了,塞伯斯蒂依然是个奴仆。所有的人目光都投向塞伯斯蒂,流『露』出热切的神情。他双眼低垂,悲切地低下头。

    〃谁是你的导师,塞伯斯蒂?〃

    〃是您,先生。〃

    〃我是问你的绘画导师?〃

    〃是您,先生。〃

    〃可我从未教过你。〃

    〃是的。但您教过这些学生,我聆听过。〃

    〃噢,我明白了。你的作品相当出『色』。〃

    穆律罗转身问学生们:〃他该受惩罚还是应得奖励?〃

    〃奖励!先生。〃学生们迅速回答。

    〃那么奖励什么呢?〃

    有的提议赏给一套衣服,有的说赠送一笔钱,这些无一打动塞伯斯蒂的心弦。有个学生说:〃今日先生心情愉快,塞伯斯蒂,请求自由吧。〃

    塞伯斯蒂抬头望着穆律罗的脸庞:

    〃先生,请给我父亲自由!〃

    穆律罗听后深为感动,深情地对塞伯斯蒂说:

    〃你的画笔显『露』出你的非凡才能;你的请求表明你心地善良。从现在起,你不再是奴仆,我收你为我的儿子,行吗?……我穆律罗多幸运啊,竟然造就出一位了不起的画家!〃

    时至今日,在意大利收藏的名画中,仍能看到许多穆律罗和塞伯斯蒂笔下的优美作品。

    真金不怕火炼,才能使善良的塞伯斯蒂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画家,而这些也正是我们每个人成功所必备的。

    朋友,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你记住了吗?

    

建议 140。敢于实话实说

    事实是最有力的说服工具,如果你想成为胜者请用事实说话。

    待人应以诚信为本。不虚美,不隐恶,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晋朝的王述成名较晚,当时人们都说他是傻子。丞相王导因为他是东海内史王承的儿子,就征召他做属官。大家经常聚集在一起谈天。王导每次讲话,许多人都争着赞美他。坐在下席的王述说:〃丞相又不是尧舜,怎么能什么都对呢?〃对此王导非常赞赏。

    宋朝丞相张知白向朝廷推荐年轻的晏殊。朝廷召晏殊来到宫殿,正逢真宗皇帝御试进士,就命令晏殊参加考试。晏殊见到试题后说:〃这首赋我在十天前已作过,请皇上另出别的试题。〃他的诚实博得了真宗的喜爱。之后,晏殊担任了馆职。有一天,太子东宫缺官,内延批示授晏殊担任。主事官不知道是何原因,第二天皇上对他说:〃近来听说馆阁里的巨僚,没有一个不宴乐玩赏的,只有晏殊与兄弟埋头读书,如此谨慎持重,正可以担任东宫官。〃晏殊接受了任命,皇上又当面向他说明任命他的原因。晏殊听了后,说:〃臣下不是不喜欢宴乐和游玩,只不过是因为贫穷玩不起啊。臣下如有钱,也想去玩的。〃皇上对他的诚实备加赞赏。宋仁宗时,他终于做了宰相。

    虽然有些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