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自然引起了众和尚对他的嫉恨。
有一天,泰钦私自到山下的集镇上闲逛,走街穿巷,好不逍遥。慢慢游到一家门口挂着“三杯倒”旗牌的酒肆,不看则已,一看他的犟脾气就来了,心想:“你说‘三杯倒’,我偏要喝他五杯,看我倒不倒?”
∑家见泰钦和尚要肉要酒,不免吃惊。因为山上寺庙来打过招呼,凡是和尚来饮酒,一律不准接待。可今儿看在几个铜钱的面上,照样将酒肉端上。
泰钦自斟自酌,美不可言,干脆来了个一醉方休,足足喝了十杯酒。
泰钦喝得酩酊大醉,酒话连篇。竟然还把肚中的污秽物吐在佛堂上,这下可招来了众怒。武和尚们持棒槌地,以示抗议;文和尚们联名上书给法眼禅师,一致要求把这个屡犯戒律、败坏寺规的“不堪造就者”赶下山去,以正寺规。法眼禅师不忍失掉这一聪慧的弟子,但有心担保泰钦吧,众和尚群情激昂,义愤填膺,又怕触犯众怒,影响寺庙的秩序。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对在场的和尚们说:“泰钦触犯寺规,理应处罚,姑念其学习刻苦聪颖过人,再给他一次机会。试猜一谜,倘若泰钦不能解,而诸位中任何能解,则按寺规将泰钦逼出山门;倘若诸位中无一人能解,而唯有泰钦能解,那么仍留他下来,面壁思过,这样不知可否?”
大家见法眼禅师发话,也就同意了。
法眼禅师接着出一谜语:“老虎脖子上挂着一个金铃,谁能在不伤老虎的条件下把金铃摘下来?”
众和尚想:“杀死老虎能轻而易举地解下金铃,可规定不伤害老虎;不伤害老虎去解金铃,就会被老虎吃掉。”众和尚们绞尽脑什、搜索枯肠,结果仍然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能答得出。
这时,酒意未消的泰钦却说:“我能解谜!”
众和尚向泰钦投去鄙夷的目光,暗暗嘲笑他:“说你的酒话去吧。”
泰钦似醉非醉,笑嘻嘻地说:“解铃还须系铃人。”
法眼禅师舒了口气,说:“泰钦答得对。”
众和尚实在泄气,但法眼禅师有言在先,不便违抗。法眼禅师对泰钦意味深长地重复道:“解铃还须系铃人,善哉!善哉!”泰钦也已领悟到法眼禅师的暗示和训导:自己造成被动局面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缺点错误要由自己来改正。
从此泰钦继续留在法眼禅师身边,萤光映雪,潜心研读经文,成了精通佛学的著名大师——法灯禅师。
吴权借潮歼强敌
公元938 年(五代后晋高祖天福三年)的一天。南汉王府内。南汉王刘䶮正在给先锋官——儿子刘弘操下达作战命令:“令你率三百战船,由海道火速前往交州,增援皎公羡。”
原来。交州将皎公羡去年暗杀了安南节度使杨廷光,篡夺了他的官职、激起了杨廷光旧部的愤怒,交州军中大小摩擦不断,前不久,杨廷光旧将吴权正式起兵攻打皎公羡。两军在交州(今越南河内附近)展开了激战。由于皎公羡平时对士兵十分刻薄,因此,不堪压迫的皎军士兵纷纷倒戈投降吴权军。皎公羡只得派使者用重金贿赂南汉王刘䶮,请求他派兵搭救。且说刘䶮握兵南汉,早就对交州存有觊觎之心,只是苦于没有借口。现在有了这个机会岂肯放过?于是急急派儿子刘弘操作先锋,名正言顺地向交州出兵,自己统率大军殿后。
崇文使萧益满怀忧心地向南汉王进谏道:“王爷,我军这么仓促行事,是否有欠周全?海道非比陆路,路遥风险难料。而且吴权此人又素以狡诈闻名,我军万不可冒险轻敌。大军出动,还是多用向导,然后进军为上。”
“现在顾不得这些了,不要多说了。”南汉王皱皱眉头,不让萧益说下去。他决心已定了。
不久,刘弘操带领先锋船队赶到了交州海湾入口处。遇到吴权军的几只小船,正开过来向南汉军挑战。刘弘操命令各船全速前进。
几只吴权军小船,见南汉军大队船队开进交州,便调转船头逃跑。南汉军紧紧追赶,企图把它们一举歼灭。就在南汉军深入交州海湾的时候,海水开始落潮了。吴权军的小船三划两划便溜走了,可是,南汉军的战船行动不便,就在他们想调转船头时,突然船底触及硬物,“嘎嘎”出声,全部动弹不得了。
这时,隐藏在四周的吴权军纷纷出动了。一时间,喊杀声四起,南汉战船在吴权军强大攻势面前,只有于等挨打。多半士兵落水淹死,刘弘操也落在水中被打死了。
原来,吴权早得知南汉军要来进攻,便利用海水涨潮落潮的规律,在海湾设下铁尖木桩阵,有意用轻便小船引诱敌军进入伏击圈,一举打败了南汉军。
张辂钻空心铁佛
五代后晋(公元936—947)时,魏州冠氏县华村有座庙,由于年久失修,香火稀落。
某日,下大雨。村中几位在旁耕作的农妇躲进庙里避雨。惊异地发现庙里不知何时新添了一尊大佛,高有一丈多。正议论间,忽闻这佛像居然说起话来。众妇人闻声失色,纷纷跪地对佛像道:“菩萨神灵,小女子等多有冒犯,请能宽恕。”
不想那佛像居然作答道:“吾乃西天佛尊,尔等村民愚昧无知,多年来怠慢神灵,特来问罪。刚才雷雨便是本佛初试神威。”
众女子吓得魂不附体。一个胆大的妇人道:“佛尊言之有理。不知怎样才能解脱村民的不敬之罪?”
大佛道:“只要虔诚尊佛便可。”
消息传开,远近村民纷纷进庙烧香上供。一向冷落的小庙居然热闹非凡,每天如同赶集一般,连许多头面人物亦来进奉。
此事传至县衙门,县令将信将疑,便去一试,果闻大佛能作人语,且有头有脑。县令将此事报告了州府。
当时,后晋之主石敬塘镇守邺县,闻此觉得甚为诧异,便差遣衙将尚谦前往进香供奉,顺便查明是真是假,尚谦手下的主簿张辂听说此事后,请求与尚谦同往。
到了庙前,张辂对尚谦耳语一番,便悄然藏身于庙旁小树林。
尚谦驾到,和尚们受宠若惊,纷纷外出迎接。礼毕,尚谦便请住持拿出庙内和尚名册点名,一个不少。便命众和尚陪同到做道场的大殿之中去。
住持和尚知尚谦到此进香的目的,忙道:“大人到此,是否先请去客房休息一下。”
尚谦微笑道:“不必了。”
和尚们无奈,只得随尚谦前往。
此时,藏于林中的张辂乘和尚不备,悄悄随后进入和尚住的房子,仔细察看,居然发现里面有一条暗道。顺着暗道往前走,竟走到铁佛底下,那铁佛竟是空心的。张辂大喜,果然不出所料,庙中确实有诈。于是他爬到铁佛的空身里,只见众和尚正陪着尚谦走进殿堂,一本正经准备念经。他在佛身中大喝一声:“听着,众和尚。”接着他严厉地揭穿了这个骗人的把戏。众和尚大惊失色,纷纷跪地求饶。
慕容彦当铺破案
五代后汉(公元947—950 年)时,郓州主帅慕容彦机智过人,善捕贼盗。威名赫赫。
当时郓州城内有一家规模较大的当铺,生意兴隆,信誉甚好。一日中午,烈日高悬,天气炎热,街上行人稀少。当铺内伙计熬不住瞌睡,眼皮耷拉,昏昏然闭目养神,只闻铺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睁眼一看,见走进一位穿着华丽的青年,他从衣兜里取出明晃晃两锭大银道:“在下因急需现钱,不知此地可否暂典兑付,不多日便可前来赎取。”
伙计一瞧那两锭大银,吓了一跳。乖乖,好分量。估摸一下,起码可当10 万钱。这么大的数目不敢擅自作主,便呼唤老板出来定夺。
老板问明原由,便欣然答应。命伙计将两锭大银当即过秤:价值20 万钱,开出当票,兑付10 万钱。
青年取钱后道谢而去,并留言道:不出10 天便来赎银。
青年走后,老板很高兴,认为这笔生意很合算。回到后房跟老板娘一讲,老板娘就到店里取银观看,不慎手滑,竟将一锭银子跌落地上。捡起一瞧,目瞪口呆,只见那银子表面脱落了一块,里面黑乎乎的根本不是银子。老板大惊,立即前往官府报案。
慕容彦听完典当铺老板叙述后,便对老板如此这般地交待了一下。
即刻,郓城街头出现了一张布告,说是某当铺因不慎遭盗,一些值钱的抵押品都被抢走,吁请各界人士协助捕盗,发现疑迹立即告官。
数日后,持假银骗典的那个青年出现在当铺内,取出当票要求赎银。伙计立时高呼擒拿骗子,众人拥上将他捉拿至官府,此人当即伏罪。原来,他曾用此伎俩在各地作案均得逞,这次在郓城再次诈骗成功,当他从街头看见布告,得知那当铺被盗的消息,心中大喜,认为可再敲一笔钱财。因为假银被盗,无证可对,当票上写明原价20 万钱,而他只兑付了10 万钱,另外10万钱不怕当铺不赔。没想到竟中了慕容彦的计,自投罗网。
刘知远夫人谏帝
后汉高祖刘知远率领大军进驻晋阳,想到军士劳苦,犒赏的事应该提到日程上来了。由于连年作战,军中空虚,他正为拿不出一大笔经费发愁呢?
一天,他把群臣和夫人李氏都找来商议犒赏之事。刘知远说:“我们的军队为者百姓打仗,转战南北,够辛苦的了。现在天下初定,应该好好地犒赏三军。现在军资不足,怎样才能得到这笔充足的财富来感谢军中将士们呢?”
群臣们知道刘知远已有打算,不便多说,恭顺地听着。夫人李氏也以为丈夫另有高策,笑着等待着他的下文。
“我想,我们可以从晋阳地区的老百姓手中征收财物,慰劳将士。各位以为怎么样呢?”
在座的大臣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一时无法统一。刘知远把目光移到夫人李氏清秀的脸上,用无声的语言在征求她的意见。
李氏站起来,表示对这位做皇帝丈夫的尊重。她直爽地说道:“我是不主张从老百姓手中征收钱财来犒劳军士的,陛下想过没有,您在河东创立千古大业,老百姓为了我们,颠沛流离,吃了多少苦啊!现在,对他们还没有施行一点恩泽,却要从他们手中夺取赖以生存的资本,这同天子拯救万民的宗旨总难以说到一块儿去吧?”
群臣面面相觑,都在为这位皇后担忧,如果刘知远翻脸不认人,这不是大有生命之忧吗!
想不到刘知远竟认真地听着夫人的发言,频频点头,现在看见她停下话头,忍不住问道:“那么,将士们就不用犒赏了?”
“我不是这个意思,”皇后答道,“请陛下下令,把军中所有的军资都拿出来犒劳将士们,虽然赏赐不太丰厚,只要把困难说清了,谁会有怨言呢?”
刘知远听了夫人的劝告,打消了在老百姓中征收财物的念头,搞了一次简单的赏赐活动,军内外都十分喜悦。
州官扮鬼问血案
五代时,苏州有个叫李喜子的商人,妻子早夭,撇下幼子春秋。他因常年在外经商,春秋无人照料,便续娶刘氏。不想刘氏为人狠毒,对春秋百般虐待。几年后刘氏生下亲子后,更将春秋视为眼中钉。光阴似流水,春秋渐渐长大。李喜子长年在外奔波,一次染上重病,一卧不起,奄奄一息。
一日,刘氏对春秋说:“你爹病成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