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腺肿分布相当广泛,除东南沿海个别省市外,几乎都有此病,尤以西北、华北、西南等地的山岳、丘陵地带为重。
2、地方性甲状腺肿的预防措施 缺碘是导致本病的基本原因,以各种方式补充适量的碘和防止环境中碘的流失,即为本病主要的预防措施。如在流行地区以碘化食盐(即每Kg食盐中加入5~10mg碘化钾),作集体预防,服用至青春发育期过后,肌注碘化油,食用各种海产品如海带、紫菜、海藻、鱼、虾等。对沙土、灰化土等瘠薄少碘的土地,应多施农家肥和腐植酸肥料;在泥炭沼泽地带,则兴修水利疏通渠道,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土镶氧化性能,使被有机物禁锢、植物不能利用的碘释放出来,是既可防治疾病又能增产的措施。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除水土因素还与情绪有关。如《诸病源候论》讲:“诸山水黑土中出泉流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瘿病,动气增患”。因此,平素要保持精神舒畅,乐观开朗,勿郁怒生气,也是本病的防治措施之一。
(二)缺氧与高山反应
由于空气中的含氧且随海拔高度减少,从低处登上高山的人就会感到氧气不足而大口喘气。此时体内产生的能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人体就出现一系列不适应的表现:头晕、头痛、心慌、气短、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失眠或嗜睡、鼻衄、手足麻木或抽搐,严重者还可出现高原肺水肿和高山昏迷。上述这些由于高原氧分压下降导致低氧血症的表现,统称为高山反应或高山适应不全症(高山病)。
1、高山反应的原因和发病率 根本原因是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适应不全。其发病率因人因地因时而异。一般久居高原的居民是可以适应高海拔环境的,但经验表明,通常回低地短期居留后重返高地者,其高山反应比初次到高山的人要严重。多次重返高山者,其反应一次比一次更严重。初次登高者情况又不同。通常当乘车登高至3000m高处时,少数人就可能出现高山反应;当上升至4000m处,则有6O%以上的人会出现高山反应,且反应较重,其中约有百分之一的人可能出现高山肺水肿或高山昏迷。高山反应在冬季比夏季多发且严重,这与冬季的低温严寒,人体在寒冷环境中耗氧量增加,以及上呼吸道易受感染(感染时体温每升高1℃,耗氧量增加13%左右)等有关。天气骤变时,如夏天的雷雨和暴风天气,会使高山反应的病例急增。此外,高山上房屋门窗紧闭,室内外换气不足,若住房小而住人多,室内空气的含氧量因呼吸消耗可以少10%~20%或更多(一昼夜间),实际上相当于在该地的海拔高度上又上升了1000~2000m,必然加重缺氧症状,可诱发肺水肿或昏迷。
2、高山反应的预防措施 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卫生宣传,解除思想顾虑,克服麻痹思想,进入高原前严格体检,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者应痊愈后再进入高原。其次,平素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对环境的适应力,儿童进入高原地区,最好在三岁以上为妥。再有,避免和消除发病诱因。寒冷、过劳、呼吸道感染是发病诱因,初进高原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劳累和感冒。另外,初进高原不宜过快,采取循序渐进,逐步升高的办法,使机体各系统功能有个调整的过程,从而获得较好的适应性。最后,可服药预防,原则是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力和减轻症状。
中医认为,人入高原则清气不足,宗气虚弱,难以司呼吸贯心脉;寒盛易伤人阳气,气血凝滞筋脉收引,干燥多风则易伤阴津。当上述因素超过人体调节范围时,就会产生高原病。因此,防治高原病应以益气、温通活血、养阴生津为基本大法,适当佐以化痰、开窍、泻肺利水等治标之法。青海省高原医学研究所制定的“复方人参高原片(或水煎剂)”(红参须、麦冬、五味子、丹参、川芎、生甘草)系由生脉散加味而成,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安神之功。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均表明,该复方有良好的抗缺养耐疲劳耐寒冷作用,对防治急、慢性高原病效果显著。
第三节 平原和盆地
平原,指陆地上海拔在200m以下,地面宽广、平坦或有轻微波伏起伏的地区。以起伏和缓的特点区别于丘陵,又以较小的高度有异于高原。我国的三大平原为东北、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盆地为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间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我国著名的四大盆地为四川、塔里木、准噶尔和柴达木盆地。
由于平原和盆地在地质构造和对人体降的影响方面有某些相近似处,故本节放在一起介绍。
一、环境特点与生活习惯
(一)环境特点
l、地势低平 平原的地势仍平,盆地底部一般也具有这个特点,尤其在一些大型盆地的地貌结构上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地势低下,或周围有山岭阻挡,从而造成气流运动缓慢,有时相出静止状态,风速小,湿度大,常出现沉雾和逆温层。
2、某些地球化学元素富集 由于平原与山地或丘陵相接处的地形缓倾,盆周山麓也往往形闭缓倾的山前平原,因而平原和盆底决定着许多相同的地理环境构型,影响着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都容易形成地球化学元素的富集区,成为某些地方病如地方性氟中毒发病的条件。
3、水域发达 平原和盆底因地势坦荡,地下水位较高,许多地区矿泉蕴藏丰富;地上水网纵横,江河湖泊、水塘、稻田和沼泽地较多,不少地方杂草丛生,容易成为某些传染源宿主动物孳生场所。
4、人口密度大,经济文化较发达 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山区人口稀少,而平原和某些大型盆地如四川盆地人口稠密。航运、工业、农业和经济、文化事业都较发达,不少历史名城集中在平原地区。
(二)居民生活习惯举例
1、住宅特点 以华北平原上的四合院和江南水乡的房屋特点为例。
华北平原的地理论置比东北地区偏南,但冬季气温仍偏低,最冷月平均气温可低至零下6℃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降至零下20℃~30℃,日最低气温在0℃以下的寒冷日数有100多天。加之华北春季多风沙,因而住房建筑中保温、避风沙是着重考虑的因素,通常采取座北朝南,避风向阳的房屋布局,北京的四合院即是范例。它是一种四周以房屋墙垣环绕,形成南北称长、左右对称、中庭开阔的矩形封闭院落。院子是采光、通风和家庭活动的中心;院外北风怒吼,风沙滚滚,院内却有风平浪静之感。此外,为躲避寒风,大门朝北朝西的房屋一般常装一个暖阁(门斗),使门口的前向变成东或南,挡住寒冷的西北风不致直接吹入屋内。而且,北京的四合院作为一种正统严肃、平静封闭又温文尔雅的建筑形象,也反映了人文环境和民族心理特点。它遵循住宅方面的等级规定,按礼法传统,中轴线上安排主人卧室,东西厢房为晚辈居住,对称分布在轴线两旁。
我国江南水乡地势平坦,河渠众多,民居前后依水,门、台阶、过道均设在水旁,住宅自然地被结合在水、路、桥中。由此形成江南地区轻巧、温情的文化,给当地民居以黑瓦叠翠、玲珑剔透的建筑形象,其住宅特点为通风、避雨、防潮、隔热。首先,房屋的朝向并不象北方地区为正南,而是南向偏东,偏角在15°左右。这种朝向可避免过多的太阳辐射进入室内。又能受惠于夏季的主导风向——东南风,实现自然通风。房屋高敞开朗,外砌较薄的空斗墙,南北墙多对开窗户,甚至还有落地长窗,穿堂风徐徐而入,排除屋内的湿热空气。为隔热遮阳,房屋进深大,屋外多采用宽大外檐;为避雨防潮,墙基都有防潮层,墙基、柱基常砌置石块,室内地坪高出地面0。3—0。45m以上,房顶一般为斜坡瓦顶,坡度较大,这样可及时流泄降落在房上的雨水。但不少地区如湖北;有所谓“亮堂屋,黑卧室”的习俗,使卧室的通风采光较差。
2、看装服饰 平原和盆地的着装特点因气候带的不同又有差别。江南水乡的服装用料多为麻布,丝绸等轻薄透气的织物,色泽较浅,厚度宜薄,尽量少遮住身体,剪裁较为合体,外出多携带雨伞、草帽以遮阳避雨,冬天只需准备薄薄的棉衣即可。而东北平原则要求衣服的保暖性极高,常备衣着除单衣、夹衣外,尤需御寒保暖性好的棉、毛或毛皮衣服,为保护头面手脚免受冻伤,棉(毛)的帽、鞋、手套、围巾和口罩等也属必备用品。
3、体质和性格特点 江南一带居民体型较瘦小,皮肤较细腻,湿气(包括内湿、外湿)较重,如吴又可《温疫论》中提到:“南方卑湿之地,更遇久雨淋漓,时有感湿者,……”,南方人多地窄,拟性格精细,善筹划,较聪慧;东北一带人的体型较高大,性格较豪爽、直率。当然,这仅就广义而言,自然条件只是影响性格形成的一个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4、饮食特点 平原和盆地区域广泛,膳食结构较复杂多样,其中有两个习俗较有特色,即食辣和腌熏制品。
平原或盆地环境较潮湿的区域如四川、湖南一带的居民,对辣椒有特殊的嗜好,几乎一年四季、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辣味,而东北人的爱吃大蒜、芥末,不亚于湘、川人的吃辣椒。人们从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得知:冬天吃辣、可增迸食欲助消化,从而增加体内产热,有益于防寒保暖,还能防治当地常见的风湿证或腰腿痛;夏季吃辣,能加速机体排汗、散热,有利于防暑降温,同时可帮助克服在湿热气候下出现的“苦夏”现象。可见,食辣是当地人为适应寒冷潮湿环境而养成的饮食习惯。但各种辣味刺激性强,对有痔疮、肺结核咯血和胃溃疡者慎食。
四川的泡菜、金华的火腿、腊肉以及东北的酸菜都是颇有地方风味的食物。这也是人们为调剂口味,延长蔬菜、肉食供应期的一种手段。但现代研究证明,这些腌制、熏烤的食品里,含亚硝胺等物质,长期过量服用,有较强的致癌作用。
二、对降有利的因素
(一)丰富的矿泉资源
我国著名的矿泉疗养地大部分布在内陆平原或丘陵地带,如陕西临潼华清池、北京小汤山、辽宁汤岗于、兴城和黑龙江五大莲池、安徽半汤、南京汤山、四川攀枝花、新疆沙湾金钩河、江西庐山星子温泉等地,矿泉中含多种化学微粒、气体及放射性物质;如碘、溴、钙、镁及二氧化碳、硫化氢、氡气等。矿泉的温度、压力、浮力和化学成分,对人体都有—定生理作用,并能防治某些疾病。
(二)优美宜人的湖滨风景和气候疗养
我国的湖滨气候疗养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如江苏太湖、武汉东湖、江西鄱阳湖和湖南洞庭湖。另外,还有一些江滨气候疗养地如钱塘江、松花江,以及风景疗养地如苏州、杭州,都历来为中外人士所向往。这些疗养地的特点为空气清新、气候湿润宜人;景色秀丽、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碧波荡漾,湖光山影相映生辉,名胜古迹点缀其中,令人赏心悦目。
优美的环境作为良性刺激,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因此,在风景胜地和湖(江)滨环境休养生息,对许多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慢性消化系统疾患,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