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庸亲永锊⒉恍郎鸵膊幌胱瞿侵帧ê芾邸ǖ牡缡幼ㄌ馄K侨衔鞘俏ケ车缡颖局实模皇怯捎谏缁岬幕肪潮淞耍ㄍ嫠枷搿ǔ闪艘恢质鄙泻土餍校遣牌扔谘沽Γ诘缡又形蘅赡魏蔚乜纪嫠枷搿#ㄈ蘸螅獠糠秩私宰约旱姆绞阶龀龇磁选#�
然而90年代,整个社会的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对思想启蒙不再〃感冒〃,对主题先行式的说教更为反感。他们不愿思考,不愿活得太累。他们追求的是跟着感觉走、过把瘾就行的轻松。他们对媒体的要求也很简单,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怎样发生就行了,至于为什么发生,发生的意义及社会价值是什么,他们并不想知道。面对新的社会背景,面对广大市民的心态变化,我国电视界也展开了新一轮的改革浪『潮』。这种浪『潮』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对主题先行的反动……纪实热的兴起。
许多对电视怀有艺术化情结的电视编导们认为,电视是继电影之后诞生的一门新的艺术,两都最大异处当属再会得的表现手法,电影是用故事情节和蒙太奇的手法来表现人的,而电视是用纪录、纪实手法来描述人的,并且电视忠实于生活原型,有原汁原味,很有妙处可言。
这方面,除了电视观众需求的变化外,国际因素也对他们的电视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电影屡屡在国际上获奖,这极大地刺激了打开国门后的电视人。我国电视人也希望能在国际各类电视节上获得这份殊荣。由于国家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的差异,国内带有宣传『性』的节目及新闻『性』的节目自然无法获奖,获奖作品往往是那些没有政治『色』彩、却长于表现民族文化特『色』的具有艺术『性』的记录片。
除了艺术观念、国际获奖的影响外,日本电视界对电视纪录片的一些观点也普遍获得国内电视同行们的认同,其中以河野派最具代表『性』。这派观点认为,电视过去注重表现技巧,而技巧的过多使用,恰恰破坏了生活的真实。电视的拍摄应以还原生活的原生态为前提,而不应技巧『性』地再现生活。他们甚至主张,摄像机不摇不拉不推,而是要像苍蝇叮在墙上一样,原汁原味地记录生活。
在此影响下,针对主题先行的假、大、空,电视人开始孜孜以求电视表现的真实、小角度、情节化描述。所谓的〃电视新纪实主义〃成为90年代我国电视〃总体上的最高追求〃。
这方面,大型电视纪录片《望长城》作了一次里程碑式的探索。不过把〃新纪实〃运用到极致并获得极大成功的,还是当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中的《生活空间》栏目。《生活空间》的制片人陈虹,她在《怎样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一文中有如下说法:
关于选题,〃我们不是在报道有趣的事情,而是在拍人。行为只是情感的载体,心理的外化。报道事件本身是浅层次的,重要的是表现人。〃〃像朋友一样去关注你的拍摄对象。其结果,一切都来得那么直接,都那么带有根本『性』。〃
关于拍摄,〃我们没能研究'纪录片'的定义,也没来得及弄清楚自己拍的是纪录片还是准纪录片,只是希望找到属于电视本身的表现手法。我们力求做到的是:结论情结化,而不是结论语言化。〃〃在开机前我们没有所谓主题。〃〃我们把记者现场提问的作用定位在为了完成情节中人物心理活动的外化。〃〃我们把摄像的定位比作'幽灵'。〃〃摄影师在现场时,如果你在考虑是摇还是不摇时,不管最终选择了摇或不摇,你都已错了。〃
关于意识,〃《生活空间》节目所要表达的是对每一个人的尊重,是那种需要以平等和真切才能够体现的尊重。我们尊重的观念表达了《生活空间》平视生活的创作原则。〃
今天,〃无主题表现〃、〃结论情结化〃、〃幽灵摄像〃、〃平视生活〃这些原则,已经被很多电视人视为圭桌。也成为对这种〃纪实〃的总结。
第二,电视不是以思想而是以事实干预生活……曝光热的走红。
与那些有艺术情结的电视编导们不同的是,我们中的某一些人认为,电视只对生活纪实、记录是不够的。电视作为一种媒体,还要对生活进行干预,负起一份社会责任。当然,他们也反对80年代中后期大专题那种思想加画面的手法。他们指出,电视应该通过对一些能够反映社会阴暗面、反映假恶丑的事实进行调查追踪曝光的手段,来达到干预生活的目的。
在国际因素方面,这部分人更多受到美国电视如《新闻60分》、《新闻2020》等节目的风格和手法的影响。
这类曝光的节目的代表,在当时首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中的《焦点时刻》版块和北京电视台的新闻栏目《北京特快》。(当时《焦点访谈》还未诞生。)
由于纪实与曝光这两种改革的探索在《东方时空》这个栏目里获得了最突出的体现,因此《东方时空》成为90年代电视改革的杰出代表,并且在我国电视界和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虽然《东方时空》也设置了《东方之子》、《音乐电视》两个版块,但这两个版块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主要是借了另外两个版块《焦点时刻》、《生活空间》的光。)
虽说纪实与曝光都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但是前者更受身怀艺术情结、重视电视表现『性』的电视人推崇,而后者则在生活充满辛酸、有许多不满苦闷急欲宣泄的广大百姓中影响更大。在广播学院里,这种分化表现得最为明显,电视系最推崇的是纪实『性』的纪录片,新闻系最热衷的则是曝光类节目。
可能为了更吸引观众,提高节目收视率,从而获得更多的商业广告资源,中央电视台又上了《焦点访谈》。虽然《焦点访谈》在节目内容及表现方式上与《焦点时刻》没有多大的改变,但由于电视台把它放在仅次于《新闻联播》之后的黄金时段播出,它的影响力一下子超过了自己的母体《东方时空》。
《焦点访谈》在全国迅速产生示范效应,各省市台都在黄金时段上了模仿《焦点访谈》的曝光『性』节目,如北京电视台的《今日话题》,山东电视台的《关注》等。曝光成了90年代中后期电视里最热的一种时尚,成了许多电视节目组频频使用的一个词。
尽管90年代我国电视界在娱乐、经济、法制、教育、服务等各类节目方面都做了一些改革『性』的探索,但是真正对社会和电视界自身产生重大影响、备受推崇、引领『潮』流和导向的却是曝光和纪实。打开电视,到处都是〃曝光、曝光〃,〃纪实、纪实〃,人们都在复制《焦点访谈》,人们都在模仿《生活空间》。可以说,90年代我国电视的最根本『性』改革是围绕曝光与纪实展开的。
人们普遍认为,反对主题先行,反对腌割生活本来面貌,忠实地记录还原生活的原汁原味,并且对丑恶与腐败进行曝光揭『露』,强化监督功能是绝对没错的。
勿庸置疑,纪实手法地位的确立,电视曝光的大行其道,以及对电视画面的重视,作为对传统电视弊病的反动,都大大向前推动了我国电视改革,使我国电视在很短时间里便具有了与国际对话的能力,在可能的框架内对电视进行了一次比较充分的大震『荡』,为我国电视的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人们之所以认为这两种改革所引导的导向出现了偏差,是因为我国电视迫切需要的改革是应该恢复电视的本质,而《焦点访谈》、《生活空间》所代表的这两种改革所进行的努力,并不是电视本质『性』的改革,也远远没有恢复电视的本质。
(3)电视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现来说一下电视的本质问题。
记得有次去北京广播学院给学生上课,我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他们。
有人说,电视是摄像机对所发生事实的一种纪录。
有人说,电视是一门艺术,是第九艺术。
有人说,电视是电信的一种,教科书上就是这么写的,是国际电信联盟所下的定义。
还有一位干过多年电视的地方台编导很坦率地说:〃拍了这么多年的电视,还真没仔细想过这个问题。〃
从某一角度来理解,这些回答都有一定的道理。
电视的确是用摄像机来记录事实,但记录只是技术手段,而不是本质。
电视的确常用艺术『性』画面来表现,它也包含艺术审美的成分,但这是边缘部分,而不是电视的主体内涵。
电视在传播形态上的确是一种电信信号,但显然这只是传播的手段问题。
从不同角度可以给电视下不同的定义,有时候还真是说不清电视到底是什么。
从功能上讲,我们可以给电视下数十个定义,诸如满足知晓信息的一种形式、满足娱乐的一种形式、满足审美的一种形式,等等。
从技术上讲,我们可以说电视是事实记录、画面再现等。
从传播上讲,我们可以说电视是〃传送代表景物的信号〃,在收到信号之际将它储存后,使景物的画面重现。
但是,对于发展到今天的电视而言,所有上面这些定义都只是外延『性』的东西,并不是电视的核心内容。
那么,电视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可以来思考一个最简单的问题:人类为什么要发明电视?
对信息的知晓是人类的一个基本需求,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关心自己的周围和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在发明电视之前,报纸、电台都在传播信息,都在告诉我们在某时、某地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人们还想亲眼看到事实发生的过程,想看到事实是怎样发生的。而报纸、电台的报道只相当于别人告诉我们(也就是记者告诉你)发生了什么,满足不了人们想亲眼看见的要求,因为报纸、电台无法再现事实。正是为了弥补新闻传播中无法亲眼看到的遗憾,电视诞生了。
或许没有电视也可以用电影胶片摄下事实的发生过程,然后通过剪辑和处理后,再播放给人们收看。但用电影设备拍新闻有两个大问题:一是电影拍摄设备对现场的准备要求较高(用轨道车,灯光也很讲究,有的还要搭棚等)。而有些重大新闻是瞬间发生的,需要马上在现场进行抢拍,根本就来不及提前准备。还有,既使是有准备的新闻,经电影拍摄后,再洗印、播出,也要过去十天半月,早就成了旧闻,相信们已失去再看的兴趣。二是电影胶片的制作成本很高,电影拍摄用的人力也较多。现在世界上每天每时都发生那么多的新闻事件,如果都用电影设备去拍,成本上电影厂也承受不起。因此,除了一些特殊的新闻事件用电影新闻纪录片的形式表现外,这个任务只能由电视来承担。
正是因为电视能够最真实、最快捷、最全面、最活灵活现地传真事件,即时再现事实,满足人们亲眼看见的需求,人们才发明了电视这种传播手段,所以电视的第一本质是对新闻的传播,而不是什么第九艺术,也不是什么画面纪录。
这几年,电视实践的发展也充分证明了电视的新闻传媒本质。
据统计,中央电视台全年播出的新闻数量,十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