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格斯看来;不是指从此以后就没有哲学了;而是指哲学意识到了自身固有的实践性;不再是那种与现实生活对立的“纯粹哲学”(形而上学)了。
马克思以后的哲学;要么就是与感性和实践活动(包括“批判”)不可分离的哲学;要么就不再是哲学。由此来看今天的后现代主义;可以看出如果它还想成为一种哲学;那么它就必须从哲学的实践性和批判性本身中展示哲学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扬弃;而不是从情绪和实证科学出发;由外部来“解构”哲学;否则是不会有什么积极的结果的。后现代主义的积极性意义只有通过把否定转换成“自我否定”才能建立起来。
附注: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对马克思有一个误解:“但是这种历史观(指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引者注)结束了历史领域内的哲学;正如辩证法的自然观使一切自然哲学都成为不必要的和不可能的一样。现在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不再是要从头脑中想出联系;而是要从事实中发现这种联系了。这样;对于已经从自然界和历史中被驱逐出去的哲学来说;要是还留下什么的话;那就只留下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xxvii恩格斯似乎没有看出;作为“纯粹思想的领域”中的“思维本身的规律”的辩证法正是马克思所要扬弃的。马克思的辩证法不是与“事实”相对立的“头脑中的”辩证法;而是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实践活动的辩证法;它与人们“头脑中”创造性地对现实本质的洞察和对实践目的性的建立是分不开的。从这种实践的立场来看;“头脑中想出来的”联系和在“事实中发现的”联系的对立就消除了;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一个本身自由的理论精神;变成实践的力量”;但哲学上的实践本身就是理论的。实践是一种批判;哲学在与现象世界的冲突中降为了世界的一个方面、一个环节;因而是在现实斗争中自我扬弃的环节 xxviii; 所以“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xxix。恩格斯的解释却一方面给逻辑实证主义开了方便之门;另一方面则会使辩证法被当作无用的东西而遭抛弃。
“自否定”哲学原理
1.自否定(Selbstnegation)作为哲学的开端,是逻辑前提和经验的原始事态的统一。
a.自否定在逻辑上是一切哲学思考和哲学表达的预先承诺。哲学总是以逻辑的形式展开的,而在逻辑的极限处是“悖论”(Paradox)。悖论的实质是自否定。自否定不仅包含在悖论之中,也潜在于一切有意义的逻辑表达之中。如果我们把形式逻辑的同一律(A=A)理解为“树叶是树叶”、“太阳是太阳” 等等,这是毫无意义的;但在最普通的命题如“树叶是绿的”、“太阳是恒星”、“白马是马”中,就已潜在地包含着“个别是一般”这种对立关系,并在这种对立关系中又潜在地包含着“个别不是个别”这种自否定(矛盾)的关系。自否定是一切可能命题(即一切有意义的命题)中的分析命题。只有当我们“自否定地”说,我们才开始说,否则我们就什么也没说。因此我们再不能问:为什么要把自否定作为开端?因为问就已经在说了。
b.哲学的开端作为经验的原始事态,就是人的开端。在世上万事万物中,唯有人、人的生命和自由是彻底表现为自否定的,其余皆表现为“他否定”的。万事万物只有当其以人为本质、中心和目的时,自然界只有当其“向人生成” 时,物质只有当其“能思维”时,才可视为根本上是自否定的。而这正是万物潜在的本性。人因自否定而开始在,并且人因在每一瞬间中开始在而持续在,所以,人就是自否定,历史就是自否定。自否定是人在每一瞬间历史地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方式,它永远是一个经验的综合过程,永远是一个有待完成的开放系统。
c.因此,自否定在两种意义上是一切人都必须无条件承认并接受的。一种意义是:凡是想从事哲学的人,他已经在语言本身中自否定着了(逻辑意义);另一种意义是:这种自否定所表明和证明的还不仅仅是他的语言的本性,而且是他的存在的本性,即他的生命。生命本身是自否定地存在着的(本体论意义)。事实上,一个真正从事哲学思考和表达的人,他是把他的哲学当作他的生命和生存来进入的;即使一个无意从事哲学的人,只要他活着(即有意识地活着),他就无形中承认并接受了自否定。自否定是一个人唯一可能的活法,它就是生活本身。
2.自否定最根本、最自接地就是人的感性活动。
a.对于形式逻辑和数理逻辑来说,自否定是一个悖论(自反性、自指性),在逻辑范围内是不可能、无意义的。辩证逻辑则超出这一范围,从这一悖论底下发现了真正属人的世界的内涵,即感性世界的内涵。感性世界包含着无限丰富、不可言说的内容,不是抽象的逻辑形式所能有效地表达的;但毕竟,它也要求有自己的表达和言说。否定性的辩证法就是这种有效的表达和言说,它诉之于人的直接的生命感悟,在“矛盾逻辑”的形式下以诗性智慧说不可说。“辩证矛盾”(以及辩证逻辑)本质上不是形式化、符号化、工具化层面上的,而是以对生命内容的体验、暗示和领会为根据的,因此它与形式层面上的“不矛盾律”并无冲突,但却是对事物更深层次的内容的本体性的把握。
b.“ 自”(Selbst)的含义有二,一曰反身性,一曰直接性(或胡塞尔所谓“明证性”)。在世上万事万物中,只有人才有反身性。这不仅是说只有人才有“自我意识”(Selbstbewu Btsein),而且是说只有人才有针对“自己”的自觉行为。在世上万事万物中,只有人的存在才是真正直接性的存在、“自己存在”,一切非人的东西、物则都是间接存在、由他物而(引起的)存在(他在),都没有“自”。但人就是万事万物的本质或最高本质,所以万事万物从本质上说都是反身性地自己存在的。因此,只有人才可能“回到事情本身”(Zur Sach Selbst),亦即回到“自”。“自”在反身性中最基本、最直接的呈现便是感性。“否定”(Negation)是一种活动,不但如此,一切活动就其 “自”身而言都是否定活动。“肯定”严格说来则是不活动、静止,是对已在活动的“他”保持静观。所以,“自否定”最根本、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感性活动。
c.感性活动最具现实的自否定性,它是对痛苦的隐忍,对死亡的承担,对自己世界永无止境的冒险开拓,它是一切真善美和自由感的最终源泉。“他否定”(外在否定)则只能导致消极的结果,它要么只是抽象形式上的否定,实质上并无否定,要么就只是单纯的破坏、死亡、腐朽。因此,自否定是一种感性的创造性力量,在这种创造中,由于否定的活动是自己对自己作出的,因而就既改变了自己,又保持了自己的连续性:这就是一个自我发展、自我形成和自我完善化的“自律”过程。全部世界历史、文化和传统实质上都是这样一个有目的的能动过程,其最终目的就是人“自身”。
3.感性在其自否定活动中对一般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a“感性确定性”本身的自否定性是直接自明的。当一个感性表象(如“树”、“这时”、“这里”)否定了另一个感性表象(如“房子”、“那时”、 “那里”)时,并不是树等等否定了房子等等,而是感性自己在否定着自己(黑格尔)。但是(与黑格尔所想的不同),感性的这种自否定所证明的,决不是感性本身的虚假性和不存在,而恰恰是感性作为一种生命活动的存在。感性本身正是一个从树到房子、从那时到这时、从那里到这里的生动流转过程,一旦停止和僵化起来,便失去了感性(死亡)。因而,感性在从一个对象转向另一个对象的“看 ”中,证明了“看本身”的存在。
b.然而,“看本身”在“看”中并不是直接呈现出来的,正如同镜子本身并不反映在镜子中一样。所以,动物只知道“ 看”,却不能意识到“看本身”。同样,人也看不到自己的眼睛。但人和动物不同的是,人本质上是社会的。人之所以能意识到自己的“看本身”,只是因为他在别人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的眼睛。其前提是:这个别人必须和他自己同一,他必须不但意识到、而且现实地直观到:我就是我们,我们就是我。换言之,感性所直接证明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个体的存在,而是社会的、“类”的存在。眼睛、耳朵等等直接显现为社会的器官,否则它们就根本无法“显现”出来,而永在黑暗之中。感性对自身存在(“看本身”)的本体论证明,实际上同时也是对自身之外的他人存在、乃至于对自身之外的一般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感性为了不脱离自己的本体论根基,也只能如此。
c.感性的这种社会性,仍然是通过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劳动而实现出来的。劳动之所以成为“自由自觉的活动”,是由于它的自律性,归根到底是由于它的自否定性。劳动使劳动者、个体否定了自己的封闭性、主观性和有限性,使人的活动成了社会性的、对象性的活动,使他人的存在成了自己存在的外在化、对象化,从而证明了人的对象既是他的(属人的)对象,又是在他之外、不以他为转移的客观对象(自然界)。客观存在是自否定作为感性的主体存在的逻辑结论。没有自否定作根基,对客观存在的一切直接承认和假定都是独断的、抽象的、虚假的,只能构成一个非人的世界。
d.感性对一般存在的这一“本体论证明”,充分表明感性不仅仅是感性而已,它在其自否定中上升到了理性,并有可能在这一本体论基础上去建立自己的范畴体系和世界观,建立一种“有根的”形而上学。这种形而上学正因为处处显示出感性的根基,它将不再是敌视人的、片面的、抽象的,而是具体、丰富、深刻的人学世界观,是对认识论、本体论和逻辑学的全面的人学改造。
本书TXT版本是由久久小说(87book。com)会员整理编辑而成;
久久小说:交流思想、对话现象、思考现相、看清真相;
点它……》http://www。87book。com立即入驻久久小说社区。
中国20世纪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接受与发展
20世纪的中国,是一个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动的时代。戊戍维新的失败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清了旧的封建王朝的腐朽本质,酝酿了世纪初从思想文化上彻底摒除传统模式、寻求新思路的巨大震荡,一种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在西方列强即将肢解这个数千年文明古国的危机的压力下,为民族生存探索一条拯救之道的忧世情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猛烈地在中国大地上蔓延开来。梁启超、严复等人对西方启蒙思想的大量引进,孙中山、章太炎等人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的身体力行,及辛亥革命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思想解放和精神启蒙的浪潮。正是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思想启蒙运动中,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最新进的西方哲学思想,就理所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