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夜屋-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没等他朝最后一排望去,他就知道姐姐走了。那两个新潮嬉皮士跟大伙儿一样瞪着窗外,但他们后面的椅子上没有人了。
  “我想还是停止谈话,开始朗读吧,” 安德西说。一阵因为惊恐而不是幽默而发出的笑声像火苗一样四处荡漾,等他拿起书的时候,笑声停止了。
 
  二十五分钟后,他觉得朗读很成功,尽管开头雷声隆隆有点像众神的死亡,而且倾盆大雨一直不停地击打着百老汇那边的窗户。听众都为自己在屋子里头感到庆幸,仿佛大家围坐在一堆篝火旁边似的。
  安德西朗读的最后一节描述一个年轻女子的出场——进入到书中,也进入到成年男主人公的生活中——她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现实中的人物,不过她给十几岁的男主人公指出一条富有想像力的方法,逃出坏蛋罗尼·劳伊德-琼斯为他挖掘的坟墓。这个年轻的女子自称是露西克雷夫兰,其实就是约瑟夫·卡林德的女儿莉莉。据西拉克斯说,正是因为他对莉莉的命运做了种种假设,才招来了上个礼拜那些古怪而具有威胁性的麻烦。在他的书中,莉莉遭受父亲的性摧残和谋杀之后,她的死是不容质疑的,但是死后却过着美好的生活,永远地爱着,也被别人所爱,永远地逃跑了。安德西这堆篝火的圈子仿佛被几张照片所感动,照片的最后有一行字:“一个瘦小的身影溜进了房子里。”如果不是感动的话,那就是入了迷。
  “不管那是在哪里,反正我们在这里,” 安德西说。“谢谢大家。”
 
  掌声之后,他请大家提问题。有两三只手臂像郁金香似的怯生生地举了起来。自从暴雨开始以后,他第一次朝阿普里尔所在的地方看了一眼,两个嬉皮士朝他微笑,传达嬉皮士幼儿般的爱意。在最后一排他们俩之间,安德西注意到一个性别难以辨认的年轻人,全身湿透了,用一种令人不安的目光直直地望着他。这个人漫不经心地用厕所里拿来的手纸擦着手臂。显然他或她是跑进来避雨的,一边听他的朗读,一边等身上晾干。
  “你,先生,”他说着,朝右边那个长着胡子的瘦个子点了点头,因为他举手了。
  那人静静地站起来,说:“这个问题有两部分。找到代理人有多难,还有,有人真的读那些胡言乱语吗?我是说,要让自己的作品受人注意有多难?”
  他在心里哼了一声,一板一眼地回答这个问题,既讲究现实主义,又讲究乐观主义。他一边说着,一边朝那两个满脸惊奇的嬉皮士看去,发现那个全身透湿的人是个女的。她的白衬衣上点缀着水彩画抽象的红色花纹,里面透出X射线似的胸罩轮廓。她又用一块卫生纸擦去头发上的雨水,眼睛仍然盯着他,仿佛他提出了一道难题,某个凶狠的老师命令她来解答。
  这个女人强烈的兴趣也激发了他的兴趣。她坐在最后一排靠边的位子上,仿佛对他有一种支配力量。
  有人开了头,大家便纷纷提问。大多是老问题,只需笼统地敷衍,而不必仔细回答。你的想法是从哪儿得来的?跟另一个作家合作是什么感觉?你害怕的是什么?最后一排的那个女人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他。
  “我想问题就到这儿了,” 凯瑟琳·辛德曼说。“下面,安德西先生在你们右边的桌子上签名。请排好队。带了包或者行李袋,里头装着书的人,请排在最后。”
 
  有四分之一的人站起来走了;另外还有四分之一的人来到讲台前跟他谈话。他签名花了四十分钟。每隔两分钟他朝后面看一眼,那个女人似乎要等到最后。给塔米、乔、大卫、埃姆西写完了赠言,他最后纳闷这个女人会不会是贾斯帕·科尔派来的。他朝凯瑟琳·辛德曼做了个手势,把她叫到跟前,告诉她去跟那个穿着湿衣服的女人谈谈,看她是不是个危险人物,是不是疯子。
  凯瑟琳·辛德曼走到那个女人跟前,在她身边坐了下来,说了点什么。蒂姆一边签名,一边朝那里瞥上一眼,看情况怎样。她们俩的谈话好像很平常,只是那个女的有点神情恍惚。凯瑟琳·辛德曼站起身来,朝他瞥了一眼,没有到他桌子这边来,而是到书店后面去了。她走了之后,那个女的一会儿看着地下,一会儿偷看他。现在朗读的这个房间里只有她一个人坐着, 蒂姆看到她带着两件行李,一个是带轮子的箱子,人们一般带着上飞机用,另一个是个中号的皮革滚筒包。两件行李都是米色的,带点象牙色,看上去很昂贵的样子。
 
  凯瑟琳·辛德曼拿着一条毛巾又回来了,她把毛巾递给那个女的;那个女的接过毛巾,按在脸上,从下往上挪到头顶,再从头顶擦到脖子后面。排队的只有三个人了,前面两个带着购物包,里面装的是书。第三个人拿着一个大旅行箱。
  “她不会制造什么麻烦,” 凯瑟琳·辛德曼靠近他的耳朵,低声说。“我猜不出她究竟是怎么回事,好像是有点昏了头。她的大概意思就是想跟你谈谈。你是不是还要我们对她做点什么,你对付得了吗?”
 
  “我也想跟她谈谈,” 蒂姆低声说。“看上去有点面熟,可又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她把名字告诉你了吗?”
 
  “对不起,我给忘了。”
  蒂姆又回来签名。最后那个人砰的一声把那个破旧的行李箱放在桌子上,打开箱子,拿出好几本蒂姆写的书,还有一些小册子、装订了的毛条校样和杂志。这人看上去七十到七十五的样子,像他的箱子一样衰老不堪。他那褐色、布满皱纹的脸掩藏在孔夫子式的胡子下面,深凹的眼睛显出很谨慎的样子。他的身边笼罩着一股香烟味,夹杂着一丝汗臭味。
  这个不像藏书家的人一边翻着自己的东西,一边说:“你写得最好的是第一本《视线中的野兽》。想知道实情吗?出版后一直在走下坡路。”
  安德西笑了,他是真正给逗乐了,很多人想在作者签名的时候把实话讲出来。
  “你能喜欢这本书我很高兴,”他说着,开始签名。他的面前堆放着五册《分裂的男人》、六册《血兰》。那个人还在把好几册《视线中的野兽》堆放在上面。“如果你不喜欢其他的那几本书,还买这么多干吗?”
  那人的眼睛仿佛深深陷进脑袋里。“也许我不应该买这四册新出的书,你是这个意思吗?”
  “不,我对你买书没意见。我完全支持,真的。”
  “做一件事总有好多原因,”那人说。“也许别人并不懂得那些原因。”
  “等等,” 蒂姆停下了笔,抬头看着那人。他的余光发现那个全身湿透的女人站了起来,拎起包,经过一排排空座位朝他走过来。凯瑟琳·辛德曼悄然出现了。“你不是个普通的藏书家,对吗?” 蒂姆说。“你也不是做书生意的。”
 
  “那跟你有什么关系?”
  “我想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人,” 蒂姆说。“我估计你知道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事情。”
 
  那个老头显出自豪和疑虑的神色。“我是什么样的人这没关系。”
  凯瑟琳·辛德曼和那个从雨中进来的姑娘站在他右边十五英尺远的地方,面对着空椅子正在谈话。
  “你找到了吗?” 蒂姆问。“你一定是找到了,不然就不会老是找。”
 
  那人耸了耸肩膀。眯着的眼睛闪闪发光。
  “就像马耳他的鹰一样,对不对,只是不止一本。你入了迷。你所关心的就是能搞到一本。贾斯帕·科尔只是假装,而你才是真的。”
  有一阵子蒂姆狂喜不已。
  “我从来没听说过什么贾斯帕·科尔,你不应该说这些。你甚至不应该知道我们这种人的存在。因为如果你知道了,那么你就知道……你所知道的东西,我想。”老头弯腰靠在桌子上,把书抓起来,装进箱子里,不管是签了名的,还是没有签名的。
  “你知道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吗?”
  “老弟,谁也不会这么说话。不过我给你讲一件事。”他跟安德西靠得更近,呼吸像老虎似的。“这里和那里有很多联系,对吗?光阴流逝。所以,不时地有书溜走。”
  “溜走,” 安德西说着,被那种可爱的轻快过程所感染。
 
  “见过完美无缺的书吗?手里拿过吗?你能想像出那是什么滋味吗?你想谈论成批的书,可成批的书并不比那深刻。”他傻笑着,露出稀稀落落的蛀牙。“我是在说完美。”
  蒂姆抬起头来,注意到那个拎着白包的姑娘还站在刚才凯瑟琳·辛德曼离开的地方。皮肤上顿时感到一阵刺痛的寒意。
  “多少?”老头说。“三本。就这么多。等你给我签完了名,我还要去买一本。”他啪的一声盖上箱子的盖,锁上锁。
  “可你为什么要买那么多书?为什么要冒险去经受考验和错误?”
  “有时候你得眼睛瞪半天才能看到完美。”他的身体靠着箱子,眼里闪着光,看了安德西一眼,发现了他嘴巴上的恐惧。“不过你一旦看到了,它就永远属于你了。”
  他咧嘴笑着,把箱子从桌上提了开去,脚下后退几步,朝安德西行了个举手礼,然后转身朝自动扶梯走去。
  安德西看着他离去,忽然意识到他有一秒钟时间忘记了那个姑娘。姑娘站在十英尺开外两件行李之间,皱巴巴的裙子湿透了,衬衣贴着肉。他发现她是个妇女,不是姑娘,年龄三十五六,不过第一眼看上去很年轻。短发上盖着毛巾,特别的漂亮,他想,不是一般的那种


漂亮。她身材苗条,很活泼,有点男子气,是个真正的假小子。接着他发现她衬衣上的红色图案是浸了水的血迹。
  她迟疑地朝他面前迈了一步,仿佛整个地球都在晃动。他的肚子掉到了地板上,可是地板却不在原地了。他漂浮在半空中,手上的寒毛根根直竖。他认出了她,顿时感到自从越南战争以来从未有过的恐惧。
  “这样的事不可能发生,”他说。“你是叫威莉吗?”
  “我想我需要你的帮助,” 威莉说。“咱俩认识吗?”
 
夜屋 第二十二章
 
  可怜的威莉——她在对一生中最奇怪的经历寻找解释;她想她找对了地方。卡尔佩什·帕特尔把车停在第103街和百老汇的拐角处,帮她把行李拿出出租车,不肯收钱,径直朝哥伦布 大街和中央公园那个方向开去。她漫无目标地在百老汇大街走着,心里估摸着如何走出闹市区。纽约对她有双重的威胁,既有米歇尔的打手,又有纽约市警察局。这些人在派出去逮捕她之前都看到了她的照片。钱倒不成问题,她可以钻进一辆出租车,让司机把她送到波士顿或者匹茨堡,或者其他任何一个大城市,在那里藏起来,直到米歇尔找累了为止。可是她信不过那些出租车的司机,某一天晚上司机可能听到“全美国通缉”的罪犯,然后径直跑到警察局去报案。
 
  来到第九十六街,她想到长途汽车。长途汽车四通八达,谁也注意不到它们身上,特别是坐车的大都是穷人。如果她到了长途汽车站,可以买一张车票,想到哪儿就到哪儿。威莉想,坐长途汽车不会反复确认身份,她后悔没有让卡尔佩什·帕特尔把她送到长途汽车站大楼去——照那个家伙开车的速度,几分钟就到了。
  威莉走到路缘上,伸出右手,用左手提着装有百元钞票的白皮包,拉着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