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家喜事-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氏一边剥着花生,一边悠悠说道:“今儿是十一月初三,初六是集,可是这雪化不了,路上不好走。要不,就等到十一看看再说吧,要是路好走了,就去。”

栗子答应着,脸上露出浓浓的笑,又可以赶集了。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七十六章 亲事

冬日里地里没活儿,很多大事儿,比如议亲、娶亲,都会选在冬天。

这日,刚刚过了午,沈氏吃了晌午饭,正坐在院子里太阳底下,纳着鞋底儿,只听门上有人问道:“他嫂子在家吗?”

沈氏仔细一看,见来人竟是村里的媒婆,人称花婆子。沈氏一猜可能是托她办的事儿有消息了,忙站起身让她进来。

这花婆子今年已经五十多岁了,但仍穿着一件紫红对襟袄儿,下面系一条同色的褶裙,鬓角还插着一朵大红的绒花,看起来十分的喜庆。许是由于不用干活的缘故,看起来竟比同龄人年轻了不少。

“哎呦,他嫂子,纳鞋底儿啊?”花婆子进门和沈氏寒暄着。

沈氏也笑道:“是啊,嫂子真是稀客,快坐快坐。”她说着忙将自己刚才坐的矮凳推给了花婆子,“这太阳地里比屋里还暖和,坐这儿舒坦着哩。”

花婆子道了声“是啊”,在矮凳上坐了。

“大嫂子,可是我托你的事儿,有消息了?”沈氏问道。其实她也是一个直爽的人,啥事都喜欢开门见山的,不喜欢拐弯抹角。

花婆子拍了下手,说道:“可不就是这么个事儿嘛,我就是赶着来知会你的。”

“咋样?”沈氏那张常常面无表情的脸上,露出浓浓的期待之色。

这时,李氏在屋里听见了花婆子的声音,忙出来听。

“我前段日子打听着一个姑娘,是姚家堡那边的,模样儿可俊了。”花婆子笑道。

姚家堡离这刘家庄并不是很远,要是想去打探打探这姑娘的话,也不难。

“真的啊?”沈氏脸上露出惊喜,忙又问道:“家里还有啥人没有?”

花婆子道:“家里只有两个哥哥,和一个老爹,娘早死了。”

沈氏更开心了,这很好啊,没了娘,娘家事儿就少,等到老爹也死了,就彻底没了牵挂,能省多少事儿啊。

想着这些,沈氏不着痕迹地瞥了李氏一眼。

“哥哥嫂子也都是通情达理的,一点也不难为。”花婆子满口好话,又接着道,“他嫂子,我告诉你啊,这姑娘啊,那小手,可巧了,做的那绣活,啧啧,就跟真的一样,俊得不得了。”

沈氏这下更开心了,手巧好啊,这样才能配的上景林。

“模样儿也俊啊,少找,真是少找啊。”花婆子又道,恨不得将姑娘夸出一朵花来。

沈氏是越来越满意了,景林的亲事,一定不能含糊了,当初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就罢了,如今日子过得也能满足温饱,况且还有二房说了,能帮衬些钱,那更是要好好儿地挑,好好儿地办了。

“这么好的姑娘,别是有啥毛病吧?”李氏插言道。

沈氏正在兴头上,心花怒放的,乍一听这话,像一盆冷水兜头浇下,瞬间炸毛了:“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李氏翻翻白眼,撇撇嘴,不再说话。心里却道:“这么好的姑娘,能嫁给个瞎子?”

花婆子闻言,也向李氏道:“老大媳妇啊,你这话说的可就不对了,先别说那姑娘是怎样得好,就是你三奶奶我,咱能睁着眼说瞎话吗?”

这个谁知道呢,媒婆干的可不就是睁着眼说瞎话的行当吗?

不过这话李氏可不敢再说,只附和道:“是啊”,继续听那花婆子说。

“他嫂子,这姑娘真真儿的是万里挑一的,错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你可要抓紧了啊。”

“哎,行。”沈氏答应着,又问道,“那姑娘的娘家有啥说的吗?”

这话问的,自然就是关于彩礼的事儿了。

花婆子笑道:“他婶子,这么好的姑娘,咱也不能薄待不是?到时候风风光光的,两家脸上都好看。”

“是这么个理儿。”沈氏说道,“行,我再和他爹商量商量,要是行啊,还要麻烦婶子尽早地把这事儿给办了。”

花婆子见事成的差不多了,眉开眼笑道:“行,一定给你好好儿地办。”

说着,花婆子就要起身:“还有不少事儿呢,不多坐了。”

沈氏会意,让她稍等,赶紧进屋抓了一把银钱,给她塞兜里,说道:“辛苦婶子了,买点馃子吃吧。”

“哎,哎”,花婆子答应着,笑着走出了沈氏家门。

“娘,不是我说”,李氏又道,“咱家她三叔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哪有那么好的姑娘会——”

她话还没说完,就被沈氏一个眼刀,给生生割断了。

沈氏进了屋,捯饬了好一会儿,将这段日子攒下的钱拿出来,又数了一遍。

这些钱全都是刘景林赚回来的,大大小小的,都一百多两了。沈氏一丁点儿都没动,全都攒了起来,留着给刘景林娶媳妇用。

刘景林的情况,她当然知道。所以,如果要想娶个好媳妇,那就一定要在聘礼上多下功夫。她就不信了,一百多两银子还娶不来个好媳妇?

今儿听花婆子说的那个姑娘,听起来是不错的。但是沈氏又不傻,自然知道媒婆是靠啥吃饭的,因此,她心里寻思着,左右姚家堡又不远,等啥时候方便了,就过去看一看,暗地里打听一下,也好了解了解这姑娘到底咋样。

这几日莲子一直在家闲着,苏可言也不常来了。眼瞅着又要过年了,明年一开春,苏可言就要考童生试,算算日子,只剩下四个月的时间了。

家里的花生又被杨氏剥的差不多了,莲子总觉得还是地太少,一直四处留意着,看附近有谁家要卖地的。但是地就是庄户人家的命根子,除了万不得已,谁家也不可能卖地。

这几日实在太闲,莲子像是吃鱼吃上了瘾一样,隔上几天就烦着刘景仁去砸冰窟窿捞冻鱼。

前几次还好说,河里的鱼还不少,但是越到后来,去砸冰窟窿捞冻鱼的人越来越多,最后,根本就没鱼可捞。

莲子不禁心想,要是自家有个鱼塘就好了,想吃多少鱼就有多少鱼,也不用担心鱼都被别人捞了去。

这么想着,莲子突然眼前一亮,对啊,鱼塘啊!买不到地,可以先买个鱼塘啊,到时候弄个多功能鱼塘,那得赚多少钱啊!

莲子迅速在脑海中翻着,找寻着关于鱼塘的记忆。

出了家门口,往东走上不远,有一大片池塘,大概有半亩地那么大。一直荒芜着,应该是村里的地,平时也不见有人去,看来里面是没有鱼的。不过把它用来做鱼塘的话,应该是极好的。

她曾经去过那里,池塘边沿上的土壤也是沙地,种水果之类的东西倒是十分合适。

莲子越想越兴奋,迫不及待地想去打理打理那池塘。

当初和刘平安夫妻说好的,过了年之后,就正式到她家干活。如果说鱼塘弄好了,可不是正好过来帮忙吗?

杨氏在灶间忙活着,正在准备做“福聚来”要的酱料,忽见莲子进来了,脸上还笑得很开心。

“啥事啊?”杨氏问道。

莲子走过去,道:“娘,问你个事儿呗,咱家东边不是有个池塘吗,有主人吗?”

杨氏想了想她说的是哪个池塘,这才道:“那个池塘哪有人管啊,村里的。”

这就好办了,那池塘如今也荒着,要是买的话,想必应该会十分便宜吧。

“要是买那个池塘的话,是不是要找村长?”莲子又问道。

杨氏“嗯”了一声,又问道:“你想买池塘?”

莲子笑着答道:“是啊。”

“买那个干啥?又不能种庄稼。”

要是能赚到钱的话,早就有人买了。

但是莲子早已做好了决定,等会儿她再过去看上一看,细细地考察一番,如果一切都说的过去的话,那就买吧。

“娘,咱不种庄稼,咱养鱼。”莲子解释道。

鱼塘里能种啥庄稼啊,除非是莲藕。对,种莲藕也不错,到时候可以试一试。

“哦”,杨氏点点头,心里寻思着兴许能行。

因为以前莲子每次做出个大决定的时候,她起初都是反对的,但是后来,事实证明,莲子是正确的。毕竟这孩子天天抱着书看,见识自然会比他们多得多。因此,这次,杨氏便没怎么反对。

“你去和你爹说说,让他去找村长,把那片池塘买下来就行。”杨氏说道。

莲子答应着,进屋里拿了件厚衣裳,出了门。成与不成,先看看再说吧。

出门之后,莲子直接去了那片池塘。

这里土地湿润,邻着小河,夏天发水的时候,河水还时不时地能流进池塘里去。周围地势低洼,空气湿润,环境十分宜人。

这块地方,东边靠着河,西边就是竹林,当中也没啥遮挡,如果种上些作物的话,采光也是十分好的。

因此,莲子心想,如果要买下这池塘的话,最好是连周围这大概一亩多的地也买下来。这块地稍微有些倾斜,一头靠着河,一头靠着池塘,排水应该很好。并且如果在池塘的四周垫上土,把池塘抬高,这样就会在中间形成洼地,就算是夏天里想种一季水稻,都是可以的。

如果池塘的水过多,可以在沿儿上扒开一个缺口,直接将水引到河里,真是太方便不过了。

再在池塘边找一块干燥的空地,到时候盖上几间房子,让刘平安夫妻过来住着,看着这鱼塘,也是极为不错的。

莲子越想越兴奋,心中早已经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将这片池塘和土地买下来。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七十三章 雇长工

刘景仁苦劝,这孩子才刚在家里待了一晚上,就这么跑回来刘家庄家里人肯定不愿意。但是让他回家吧,他又不听。刘景仁没办法,只得赶着马车,直接将他送回了张掌柜的铺子,交给了张掌柜。

摆脱了张子贺,莲子心里松了一口气,完全忘记了,刚才是谁,使了个见不得人的手段,将剩下的柿子一瞬间全卖光,才使得她能够赶快回家的。

这个就不要提了,反正结果已经是这样了,忘记了那就忘了吧。

回到家之后,杨氏见他们竟然回来的这么早,也是大吃一惊。听莲子讲了事情的大致经过,呵呵笑道:“这孩子”。

其实杨氏对张子贺,还算是挺喜欢的。张子贺性子活泼,见了杨氏,小嘴甜得跟蜜似的,尤其会哄人开心。

秋花生早已收完了,刘景仁和杨氏决定从明天开始,收那二十亩地的地瓜。找人帮忙的事儿,还是找当初栽地瓜找得那些人吧。

最近没怎么下雨,地里有点干,用锄头刨地的时候,稍微有些费力,所以二十亩地瓜,足足忙活了五六天,才收完。

收完地瓜之后,莲子又去看了看地,觉得种了两茬养地的作物后,状况好了一点。因此,她便建议刘景仁,这二十亩地今年先撂荒,等到明年开了春,全都种上棒子,秋天收了之后,再种上冬小麦。

莲子家栽了二十亩地瓜的事儿,在附近的村里早已不是秘密,所以地瓜一收完,便有人来联系,要买鲜地瓜。

这人是要买了地瓜下粉条,给的价钱也算是合理,甚至要比牙行里的价钱还高上一些,于是杨氏和刘景仁商量了一番,便将这新收的二十亩地瓜,全都卖给了这下粉条的。赚的钱虽然不多,但是这二十亩地,重在保养嘛。不过就算这样,以前买地的钱算是全都赚回来了,且还有盈余。也就是说从明年开始,那二十亩地,就能赚钱了。

家里的钱越来越多,自从上次存了四百两银子之后,家里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