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玫瑰女人 魅力女人教程-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面九图都是惊鸿一瞥,而这一幅,因为唐伯虎与妻子朝夕相处,十分熟悉,所以更加惟妙惟肖,美不胜收。后来听说,在清朝亁隆年间,有个读书公子,从一家败落乡绅的子孙手里买到了这幅画。见画后,他每日如醉如痴,越看越爱,越爱越迷。心里想道:这位美人背影这么动人,正面更不知有何等标致!从此茶不思、饭不想,口口声声念着:“美人儿,你怎么不回过脸儿来?” 
  家里的人呢也不知道他中了什么邪,日渐消瘦,焦急万分。请了医生,医生无能为力,都说解铃还需系铃人。 
  村里有个聪明人,瞧他那瘦骨如柴的样子,准是害了相思病,便把他家的屋前屋后查了个仔细,原来他的床前挂着个美人画,于是他趁那公子昏睡之时,将画换了一幅:景致、衣物均同,美人脸却是正面的。那公子一看,画中人十分平常,一场相思就此断念,病也就渐渐好起来了。 
  人家说,唐伯虎的画是活的,一张背影图还害得后世人生了一场相思病哩。 
  要是没有女人,唐伯虎算得了什么,风流自然是与女人分不开的,如果是没有男人女人也就没有风流这个词了。 
  男人因画更风流,女人因画而美丽。 
  画是什么,画其实就是颜色的拼凑,各种各样的颜色,只要有颜色就是画,就像音乐一样,只要有声音就是音乐。 
  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棕红橙黄绿蓝紫灰黑白,随便你调,你把绿色和黄色调成草绿也行,你把红色和黄色调成咖啡色也行,要大红就大红,要柠檬黄就柠檬黄,要哪里暗就暗,要哪里明就明,要哪里鲜艳就鲜艳,要哪里凸就凸,要哪里凹就凹。画画就这么简单,但是要画出名画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你要欣赏的话,先得知道中国国画即水墨画,按内容分有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而西方大多是油画和素描,他们一般画得多的是风景画、人物画。中国的国画讲究的是意境,而西方的画讲究的是造型逼真。   
  风流画家唐伯虎(2)   
  因此欣赏的方法也就不同了,中国画多采用的是线描,不注重表象,而注重意象,中国画从意境上去欣赏,就如欣赏唐朝周昉的国画《簪花仕女图》,此画展现了唐代宫廷嫔妃骄奢闲适生活的一个侧面。全图分为“戏犬”、“慢步”、“看花”、“采花”四个情节,图卷右起是一位身披紫色纱衫的贵妇,手执拂尘侧身转首逗着一只摇尾吐舌的小狗,两人形成响应,另一贵妇凝视着手中的小花,好像在沉思,身后站着一个手执长柄团扇的侍女,低眉顺眼,再向前又一贵妇手里捏着一只蝴蝶,回首望着悠闲的白鹤,远处还有一位身披自纱的贵妇,娉婷而来。整个构图远近高低,错落有致,人物形象则丰腴肥硕,神态安闲,线条细劲流畅,风姿毕现,用色也富艳浓丽,显出肌肤的质感和服饰的轻薄,用写实的表现手法充分传达出雍容的情致。 
  再如北宋画家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十二世纪初期一幅杰出的风俗画。描写了在清明节这一天,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各阶层在城郊一带的种种活动。全卷选择城外沿河两岸和城内大街的主要场面,画卷以静寂的春郊景象为开端,较繁忙的街道和柳荫下停泊着货船的汴河同时进入画面。一座宏伟富丽的城门楼横断画面,城里大街,又是另一种繁荣而安详的景象。画家以生动形象刻画出五百多余人物,不同类型的船只、车、桥梁,市街店铺、民居不可胜计,尤其重点刻画了当时交通命脉的汴河运输情况和劳动者的艰苦生涯。充分表现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都市、郊区人民的生活面貌。这幅画实为我国古代绘画的瑰宝。 
  从上两幅名画我们可以体会到,欣赏国画应从构图、线条、神态、气势、用墨轻重等方面来欣赏,再如明朝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轴》,此画采高远法,图大景宽,气势逼人,层次丰富,墨色凝重、浑厚,是…件有深远影响的不朽杰作。此山石以粗壮有力的线条勾画出山石坚硬的质感和结构,画出了〃山之骨〃,山体的雨点采用较干的技法画出短而密集的线条,下部丛树作不同的夹叶,枝干用笔粗壮、坚硬。山顶的密集丛林用疏松的圆点和短枝桠组成,浓淡干湿和墨点的疏密、聚散恰到好处。此画充分显示了中国国画的艺术风格。 
  中国画名作多,流派也不少,我们要欣赏就欣赏有代表性的珍品,如:唐朝: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周昉《挥扇仕女图》、《调琴啜茗图》,张萱《捣练图》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宋朝: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朝:吴镇《秋江渔隐图》、王蒙《葛稚川移居图》明朝:沈周《庐山高图》,仇英《桃源仙境图》,唐寅《孟蜀宫妓图》,吕纪《三思图》,范宽《雪山萧寺图》清朝:胡湄《鹦鹉戏蝶图》,焦秉贞《仕女图》,梅清《高山流水图》近代:张大千《美人图》,徐悲鸿《奔马》齐白石《虾》,蒋兆和《流民图》西方的油画,是用五颜六色的油画颜料画出来的,确切地说是抹出来的。因此欣赏油画,最忌的是贴画面看,那样你只能看到是的一堆乱七八糟的颜料,你要站远一点,那样才成像,什么东西也就出来了,就像照相机照出来的相片一样逼真。掌握了视觉欣赏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怎样来感受油画的内在蕴含意义的延伸。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幅画我们得欣赏,它是古典主义画派最著名的画之一,多少世纪来,人们一直在谈论她那神秘的微笑,她的微笑的确神秘:它似乎在变化。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为了表现这种神秘的微笑,达·芬奇画了多年。 
  在这里,我也得提一下法国画家安格尔的《泉》,这幅画可以说是安格尔最著名的一幅画,也是西欧美术史上描写女性人体的优秀作品之一。画中的少女纯洁、典雅、恬静、降、美丽,充满生命的活力和青春的朝气,她恰似画面左下角那朵含苞待放的雏菊。 
  不过,她更像一个姊妹众多的女子,而她的美姿却超过了所有姊妹;她集中了她们各自的美于一身;形象更富有生气和更理想化了,让人们感到的她是一个宁谧,幽静的抒情诗般的少女,心灵得到慰藉,感情得到升华。 
  在此画中;安格尔的素描很有功力;其笔角锋利;性格描写生动;线条准确;技巧完美;很是别具一格。它充分把古典美和女性人体的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出色地表现了少女那天真的青春活力。 
  像这样的世界美术名作,可以说是画家给人类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欣赏它,领悟它,陶冶我们的情操,去追求完美的世界。 
  当然除了我所举例的名作之外,还有很多,如:法国: 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女神引导着人民》、莫奈的《睡莲》   
  风流画家唐伯虎(3)   
  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弗拉戈纳尔的《秋千》英国: 穆尔的《哈格布腾》、瓦特哈斯的《无情的漂亮女子》意大利:乔尔乔内的《沉睡的维纳斯》、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拉斐尔的《美少年阿多尼斯之死》俄罗斯:克拉姆斯柯的《无名女郎》,苏里柯夫的《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库茵之的《第聂伯河上的月夜》,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荷兰: 哈尔斯的《吉普赛女郎》其实一个完美的女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说存在只有在情人的眼里,不是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吗,我们不奢望世界上有完美的女人存在,但我们不能不去喜欢一个追求完美的女人。一个女人要是内心十分的完美,那么她这个人也就是个完美的女人。 
  身为女人,懂得欣赏画,不一定要天生丽质,沉鱼落雁,但她们都有绝对的魅力,这种魅力产生于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神态,产生于古朴典雅的画面。她们用颜色将她们的美别致地表现出来,她们把绘画的艺术融入到自己的衣着和谈吐中,华贵又不失典雅。这女人就像画中的美女,她们的着装神态永远是那么的迷人,她们脸上的笑容总是让男人遐思不已,而她们的衣着又像画家一样把她们外貌的美,心灵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那位画家就是她自己。 
  这样的女性,成熟、温柔又善解人意,无须太多的言语就能与你进行心灵与心灵的交流,达成心灵的默契。 
  一个懂画的女人,她的美就是无止境的,给别人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你永远也不知道她有多美,多有魅力了,就像魔术师帽子里的彩绸一样,没完没了的。懂得欣赏绘画艺术美的女人,自然就会有很高的人文素质,向你走过来都感觉诗一样的美,烟一样的柔,尽管她不是什么天姿国色。   
  古色古香(1)   
  其实,我们看到的国画,往往是字中有画,画中有字。也就是说书法往往和国画是分不开的。书法也是一种艺术,古人把书法当作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艺术。无论是字画,还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都讲究其艺术精巧,它们也是一种品位和修养。 
  书法,象形文字,那怕是甲骨文,不仅要让别人能够认识,还得有个美感,这就是书法。写字有方就产生了美,我想,世界上除了汉字恐怕再也没有那种文字可谈得上书法艺术了 
  。 
  中国的书法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从前古人用树枝,刀把字刻在骨片上、竹简上,一条一条的,实在是辛苦,也许正是辛苦,如今看起来才显得那样的苍劲有力,技艺高超,变幻莫测,奇趣丛生,字也就显得有气度。当时主要有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秦始皇统一国家后,由丞相李斯统一了当时的文字,整理出小篆。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后来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有了纸,书法的辉煌也随之而来了。书法艺术发展至今,从书体就可以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等。 
  篆书是由金文到钟鼎文演变而来的,头尖、腹大等特点。篆书又有小篆和大篆之分。书法家通常说的篆书大都是指小篆,小篆笔画均匀、字形方正、结构相对称。唐代篆书,以李阳冰为最著名,其代表作《三坟记》笔画婉转,尚存籀意,简单瘦硬,锋棱峭利,结构方正匀称。 
  而隶书是战国末期才露端倪的,隶书又名左书、史书。隶书点画方折,在应用上自有繁简正变的不同,如《张迁碑》,点画圆润而有顿挫,且较多转侧而露锋芒,结体较汉隶加高,多数成正方形,与当时的楷书相近。 
 ‖书又叫正书、真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楷书盛行在唐朝,除了颜真卿、柳公权享有盛名之外,被称为“初唐四杰”的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薛稷也很有名气。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皇甫诞》;虞世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