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志愿未被录取,转专业发配而来的。他置身其中,很没面子,更令他不能忍受的,是这个系的计算机教育非常简单、浮浅。尽管当初刻意回避了计算机专业,但李彦宏并未放弃对计算机的兴趣。当初选择图书情报,李彦宏也为计算机的兴趣预设了通道,在他的设想中,情报学除了要学习信息检索的理论,还会学习一些计算机数据库的知识,这些知识应该要比计算机系更加专业,假设计算机系有10门课,自己可能只学3门,但一旦结合自己的专业,那么,在某一个领域起码要比计算机系学得更深一些。李彦宏这个想法,是一厢情愿的,对于图书情报专业而言,计算机根本不是专业,课程就要学得很浅。
专业,令李彦宏失望,枯燥的学习之余,他对前途有了一种担心:如果说自己这方面学的不如人家的话未来怎么办?自己的优势要从哪里展现出来?显然,他的理想不是去做一个穷经皓首的图书管理员,虽然许多大知识分子,例如老子,都曾是图书管理员,但是对一个意气风发的北大青年来说,稍显不够刺激,那是风起云涌的80年代(作为同事,我们其实很懦弱地没有问他一个最关心的问题,80年代的性自由的思潮对他有没有影响)。
在北京大学大讲堂的南边,有一个“T”字路口,这里是教学区通往宿舍区的交通要道。在路与路的交汇点,立着几棵塔松,于是,围着塔松就形成了一片极小的三角地带。这就是北大著名的信息集散地“三角地”。在塔松周围,有一圈栏杆,无数块布告板一块接一声摆放在那里,上面糊着各种海报。
专业让人沮丧,李彦宏开始在适应中寻找突围的方式。他的第一个决定,是有意识地去感受这座中国著名学府所能够带来厚重与活力。他常去三角地,那里的告示栏里贴着各种讲座的海报,讲课的都是名人,而且来自极其不同的领域。崇尚自由的北大有点像东周列国时代,人和人之间有很多不同,成功的方法多种多样,大家可以争论,又可以共存;而这一点,又跟现在的互联网格局很相像,在思想上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个人都野心勃勃,哪怕板砖横飞,但依然可以共存于一个BBS。任何一个人,只要听得多了,就会慢慢地形成自己的独特的建解,不再人云亦云。
当然,李彦宏不只带着耳朵,他小时候那个舞台上亮相的愿望,实现在了北大的辩论台上。李彦宏的大学时代,1990年前后,在新加坡举办的“亚洲大专辩论会”如火如荼,大学校园里,也常举办校际辩论赛,争论诸如“真理是不是越辩越明”、“体育商业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类本来就说不清的问题。多年以后,有人总结人生感悟时说:“不要为你没有利益的东西争论,除非你是在参加‘大专辩论会’。”而李彦宏就曾活跃在这种口舌之争当中。
据百度技术部的同事们形容,李彦宏“打球像跳舞,跳舞像擦玻璃”。打球像跳舞,是指运动量极大的羽毛球,奋力抽杀时他会双臂齐挥,一心想一招致敌。至于跳舞像擦玻璃,就比较难以想象,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一部《霹雳舞》上映,一种如机器人擦玻璃的舞蹈风行一时。让性格沉静的李彦宏会去跳霹雳舞,实属强人所难。同事大约是说李彦宏跳什么舞都像擦玻璃。其实,李彦宏身材不错,曾入选舞蹈队参加了在天安门的集体舞大联欢。当然,集体舞中的舞技,很难评判。
在高中时,李彦宏强烈地感受到了排名带来的竞争压力。学期考试后,张榜公布成绩,谁在班里排第几,在年级是第几,都要被同学们议论好几天,成绩好的,面上平静但心里得意,混在放学拥挤的人群中,他会感到背后别人的指点和投来的敬佩的目光。尽管那时政治课上已经学过辨证唯物主义,但大家还是会静止地看问题,如果谁排了一次第一,那整个学期人家都认为他是NO。1,如果他下次得了第二、第三的话,同学们就觉得他不如那个第一了。但无论是做领跑者,还是做追赶者,十六岁的花季,都过得挺艰苦卓绝的。(弗洛伊德说,童年对人的影响很深久,我几乎有理由相信,正是在从小被排名的压力和快感之下,在20年后推出竞价排名这种让百度平步青云的商业模式的。这是后话。)
四
心仪的大学不招生,被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录取
在北大,没有了排名的压力,李彦宏开始为自己寻找压力。他的第二个决定,是重拾对计算的热爱。既然自己的专业中计算机课程太简单,那就干脆去听计算机的课,搞专业的学什么他也学什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对自己专业的信息检索就不用功。而事实上,百度搜索,与两个专业密不可分,一个是计算机、互联网,一个是信息检索。那时的李彦宏,并没有意识到这两者会结合的如此完美。
李彦宏最重要的决定,是准备出国。当时,有一本薄薄的名为《北京人在纽约》小书在社会各阶层中被传阅,后来,姜文主演了由这本书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有一句台词:“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对更多的中国人来讲,那里是天堂地狱并不重要,出国,是一种时尚和风潮。在国内,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社会结构的激变在短时间内造成了脑体倒挂,正如有两句顺口溜说的:“搞原子弹的还不如卖茶叶蛋的,操手术刀的还不如拿剃头刀的”。许多校友毕业分配,进了工厂,机关,最终也都碌碌无为。不知道前途在哪里。身处这种环境下,李彦宏的选择也变得明朗起来,出国。
当初精心选择的专业,不仅味同嚼蜡,也成了出国的障碍。那时候,学数学的或者学物理的出国比较容易,学历史的或者学地理的出国就很难。李彦宏打听了一下,他们这个专业在美国好像没有什么对应的专业,拿奖学金将会异常困难。当然,图书情报系不是没有人出国,有些人是读完研究生之后才去的,有些是因为要结婚才去的,而本科一毕业就能拿到奖学金到美国去的例子非常少。这个调查结果未免让人心里一凉。《音乐之声》中的嫫嫫曾说过:“上帝在这里关上了门;一定会在别处为你开一扇窗”。图书情报的门,或许关上了,计算机的窗却打开了。
出国的前提是要先考托福,李彦宏开始过上了“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生活。他同时申请了图书情报和计算机两个专业,冥冥之中,似乎注定他要与计算机结缘,本来高考的时候想避开的这个专业,给了他出国的奖学金。能到美国去学计算机专业,让李彦宏感到兴奋,当然,他所面临的挑战还是很大的,第一,他要改专业;第二,他误了有一个学期的课,因为他是到1991年底才走的,而学校9月就开了学了。
在考托福的那段日子里,李彦宏常常生发一种郁闷,因为是中国人,就必须要花很多的经历去学语言,而一个美国学计算机的学生,就可以省下这30%的精力。北大有很多听力教室,没有老师,自动放些英文的东西,李彦宏有空去戴上耳机练听力。李彦宏英语一直还不错,但也必须要花很多时间耗在上面,(据说,他大学时还以替人家考四级勤工俭学,但是这个传闻,始终没有得到他的亲口确认。)在大学四年中,没有其他任何一门课需要他花这么多时间。最终,李彦宏收到了被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录取通知。因为中国的计算机教育滞后,李彦宏心仪的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分校根本不招中国大陆留学生。
1991年的圣诞节,李彦宏登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又一片新的天地展现在眼前,对于未来,可以用憧憬来形容。他出国之前,北大南墙还没有推倒,但是南墙外面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电脑公司,中关村已经开始活跃起来了。那时候,北大南门对面的理想国际大厦还是一片民房,附近的街两边,都是卖衣服的,像自由市场。离开这里时,李彦宏的理想在遥远的美国。但仅仅7年之后,李彦宏又回到这里,把一个网络的梦想在这里实现。
回想北大的生活,现在的李彦宏依然充满了感激。让他记忆深刻的是,他赶上了北大90周年的校庆,那时,出了一本叫《精神的魅力》的书,他经常背诵其中精彩的段落。在季羡林先生为《精神的魅力》做的序中,引用了泰戈尔的诗句:你无论走得多么远也不会走出我的心,黄昏时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根。用这句诗描述李彦宏倒也贴切。
五
每个中国学生都有个阿Q在肚子里
尽管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系在美国能排到前20名,李彦宏心里却自视甚高,他只想去那里呆上一段时间,熟悉一下美国,补习一下功课,然后再去申请麻省理工这样的名牌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他刚到美国时,先去了洛杉矶,在姐姐的陪伴下,在美国各地游玩。圣诞节期间,美国的城市小镇都装扮非常漂亮,他们乘兴还去拉斯维加斯去赌了一把。(若干年后,他又赌了一把,让一个叫梁冬的人帮他管市场部,天知道这是不是一件正确的事。)
他之所敢于这样悠闲,是因为他并不担心功课。那时候,中国学生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化学竞赛等一系列国际赛事中所向披靡,尽管引发了一些教育学者对应试教育的质疑,但由此给人一个误解,大家认为美国学生基础教育差,再加上比较懒散,功课都不如中国人。两个星期的快乐日子过完后,她的姐姐给他买了一张飞往布法罗的机票。布法罗在伊利湖的南边。伊利湖北边是是加拿大,加拿大的风经过湖面吹过来,很湿润,一到冬天就下雪,而且下的很厚。冰天雪地的布法罗,一下子就把李彦宏骄傲与兴奋结冷却了。进入学校后,他就有两个没想到。
第一个没想到的,是计算机系的学生不像在在国内传说的那么笨,在学习上,大家的竞争很激烈的。后来他发现,在国内大家说美国学生很笨,中国学生到美国都没有问题,倒也不是空穴来风的盲目自信,但那是指学物理,学化学的。而学计算机的学生都不笨,美国的孩子都极赋创造性。再加上误了半个学期的课,别人学过的东西李彦宏还得拼命去补,这使得他头半年过得很困难。因为功课的吃力,他与教授、同学谈论问题时,常常说不到点上,这让教授们觉得他可能不行。
这对他的自信心是个很大的挑战。一直以来,李彦宏都是一个优等生,他也认为自己还是比较聪明的,但在那儿,同样一个程序人家做了两三个小时做完了,他做了五个小时还没有搞通。过去,都是别人抄他的作业,有难题也是别人来问他,但到了布法罗,他有时候不得不问别人,对李彦宏来说,说一句“你帮帮我看看这个东西怎么弄”是挺难做的事情。
另一个没想到,是李彦宏忽然发现自己欠缺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北大的时候,除了学习,其他的事情什么都不用管,宿舍啊、食堂啊什么的都给安排好了,当学生的不用考虑去续水费、电费,也不用去买菜做饭。而在美国,这一切都要自己去考虑。
在洛杉矶时,姐姐知道他所住的地方将是一栋别墅时,很高兴。别墅比公寓应该高档很多。而在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