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若!河北府库充足,那朝廷的现状又如何?”
“主公放心!主公治下,徐州豫州皆是产粮之地,南阳关中物产丰富,虽不能尽得,但所产粮食,支付地方军旅亦是绰绰有余!现在朝中所存钱粮,若仅仅是对河北一战,则足以支持一年有余!”荀彧细声说道。
大致情况王奇还是了解的,现在听到荀彧亲口保证,自然是更加放心了。
“好!文若!各位尚书!如今袁绍雇用异族骑兵南下信都,意图不轨,我军随时得做好反击准备,还望各部协调配合,支持前方战事!”王奇沉声下令道。
他并没有说什么时候动手。不是不相信他们,只是觉得没这个必要而已。
“诺!”各部尚书和侍郎躬身领命。
“对了!广元,礼部还得加紧筹办今秋的会试,争取开科取士能够顺利完成!”王奇特意嘱咐礼部尚书石广元。
王奇打下曹操的地盘后,就得派官员到当地管理,这时候才发现官员奇缺。好在前面征召天下名士的行动得了不少人才,勉强一下只得派他们到地方为官,不够的部分,也从颍川书院中抽调了一批士子解决。
但随后问题就出来了,这些人虽然名声很响亮,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真才实学的。有人到地方为官后,竟然下令男女十岁必须成婚,目的是增加人口:不管荒山河涂,一律下令开垦为田地,闹出了不少笑话。考虑这样的情况,王奇正式决定采取科举的方式来取士。
由于预料到各地的传统名士豪门必然会反对这样伤害他们利益的行动,王奇先要求所有的豪门子弟,必须进入颍川书院或者新开的洛阳书院等几个书院学习,在三年后,也就是今年,进行科举大比。同时规定,参加科举的士子,必须是官方指定书院出来的学生。
豪门子弟本来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可以根据地方官员的推荐,在朝廷或地方为官,如今这样做,无疑既损害了那些豪门的利益,也损害了对推举人才有绝对控制权的地方官员的利益。好在王奇名士大儒的名头摆在外面,朝中掌握实权的,也大都是书院出身,地方官员又多是王奇的亲信,在上下一心的推动下,这个决定很快在王奇的领地内传播了出去。
即便有一部分家族反对,但能进书院的大多是豪门子弟,一般的寒门子弟很少,选择出来的官员基本上算是自己一党的人,特别反对这种制度,好像是怕自己的子弟不如其他豪门似的,考虑到这一点,那些豪门也就不敢那么积极的反对了。在王奇鼓动一部分人嘲笑那些反对者害怕大比后,不但没有那个大家族敢公然表示反对,大家反而都督促自家子弟,一定要在大比的时候得一个好名次,以便光耀门楣。
王奇也把开科取士这件事传达到了其他诸侯那儿,可惜除了刘璋积极配合外,其他诸侯,包括王奇的盟友刘表,都很干脆的拒绝了这一要求。江南的豪门势力本来就很强,即便刘表愿意派人参加科举,那些豪门不会同意参加。唯一的例外就是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水镜书院,包括司马徽在内的书院上下,都对这件事情表示赞同。水镜书院,也是王奇特准的,其他诸侯中唯一一个可以参加科举大比的书院。
王奇只是想把这个不拘一格取人才的消息传遍天下,让各地有才能的人,能够到自己的境内学习或求官,对于诸侯是否真派人来,他到并不太在意。在得知第二年各个书院激增了大量的外地士子后,王奇就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
“主公放心!这件事情还有卢司空和蔡东观相助,目前筹备极为顺利!卢公他们已经开始了考题的选择,各地的名士大儒都积极在提供题材!”石广元奏道。
这次的科举得到了当时所有大儒名义上的支持,王奇为了得到他们这些人的支持,特意将大比的命题权交给了卢植、蔡邕等当世大儒,朝廷并不出题。这仅仅是王奇为暂时消除一部分阻力采取的措施,将来当科举成为惯例的时候,王奇再会将他们改为真正对国计民生用利的科目。
“呵呵!主公一旦拿下河北,定然需要大量的官吏来掌管这些地方。科举取士,石兄尚需加紧筹办才是!”荀彧看到石广元并没注意到王奇问话的关键点,微笑着出言提醒。
“啊!原来如此!主公放心,各方面的筹备已经基本完成,今秋定能开科取士!臣下也会和卢公他们商量,将命题的范围适当的调整一下!”石广元会意的答道。
王奇微微一笑,没有再说话。
石广元说调整命题的事情正合自己心意,即便是从那些实际意义不大的儒家经卷中出考题,也要出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他本来就只是准备催促一下石广元尽快安排好科举,现在这样回答,已经很令自己满意。
由于王奇准备主动进攻,必然会导致一开始就大量占有袁绍的地盘,刚开始还可以军管理一下,等战线向北推移,到时候必然得选择文官来治理。科举取士,已经非常迫切。
具体的军务,自然由各部主官去负责,王奇到时只要大致的察看一下,提提意见就行。
吩咐他们尽快准备好,再和其他的一些官吏谈了几句,这次酒会刚好结束。
**************************************************
自从王老夫人在去年逝世,丞相府中就只剩下王奇和他的妻儿们了。
当然,丞相府并没有因此而冷清下来,随着黄月英也产下一女,有了四个小孩的丞相府,反而变得比原来还要热闹。
王奇刚刚进后院,一个身穿锦衣,年仅四五岁的小男孩就蹦蹦跳跳的跑了过来。
“爹爹!爹爹!”小男孩呼叫着一下子扑进了王奇的怀里。
“小龙儿!跟你说多少次了,要叫‘父亲大人’!人家小武他们,那象你这样叫爹爹的!”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
一个雍容华贵、端庄秀丽的妇人出现在小男孩的身后,正是王奇的正室妻子蔡琰。随后又有一个容貌及其亮丽的女子和一个相对略丑,但气质出众的女子出现在蔡琰身后。
“见过夫君!”三女同时对王奇行了一礼。
这几年的蔡琰听从王奇的安排,安心的在家教导长子王仁,已经好久没有去女子书院教书了。长时间的贵妇人生活,到也自然养成了蔡琰本来就端庄的气质。让王奇稍微遗憾的就是,本来蔡琰只在人前端庄,在自己面前还是当初的那个调皮的小女孩,现在却已经完完全全变成了一个气质型贵妇人。
“没关系!小龙儿!以后在正式场合要叫父亲大人,在家里还是叫爹爹吧!”王奇宠溺的抱起王仁,模了摸他的头。
“恩!爹爹说的对,小武也是这样叫他们爹爹的呢!”王仁抓起王奇的一缕头发,在手指上绕圈。
那个小武是程昱的儿子,年纪比王仁略大,现在是王仁的伴读兼伙伴。王奇有心将王仁培养成自己的继承人,所以在他刚开始学习读书写字的时候,就从手下大臣中挑选年龄相适应的小孩来伴读。正好程昱的儿子程武,年龄和王仁差不多,就被王奇挑了过来。
王奇随手抓回头发,笑道:
“好了!别玩爹爹的头发,你自己找小武玩去吧!”
将王仁放回了地上。
“好呀!那我去找小武玩了!母亲大人,孩儿告退!”王仁低眉作揖。
看到蔡琰微微点头后,再给貂蝉和黄月英行了一礼,就转身跑开了。
看着跑远了的王仁,王奇叹了一口气道:
“这么个小家伙都知道察言观色了,琰儿你把他管得太紧了!”
“夫君既然把龙儿交给了我,我自然得严格管教了!要不然你自己来教吧!”蔡琰难得的又露出了一副嗔怪的神色。
“哈哈哈……我跟你开玩笑呢!琰儿”王奇用一笑来掩盖自己的心虚。
王仁年纪虽小,却是十分古灵精怪。自己偶尔摆摆父亲的尊严还可以,长期执教的话,恐怕不知道会教成什么样子呢。
说话间王奇和三女已经来到了内室。
貂蝉亲自帮王奇脱掉长履,服侍王奇坐下。
“夫君!看你的神情,今天好像发生了什么事情?”黄月英不避讳的问道。
做臣子的不能将揣摩到主君的意思随便说出来,做妻子的就没这个顾虑。
“是呀!再过一个月,为夫又要带兵出征了!”王奇歉意的对着三女道。
他对黄月英也非常宠爱,黄月英虽然容貌一般,但身材实在好的让王奇没话说,特别是她有传说中内媚的体质,欢爱时让王奇别有一番感觉。
“又要出征了?”蔡琰和貂蝉齐声道。
蔡琰随即恢复了平静,貂蝉却还稍嫌幽怨的看着王奇,只有黄月英的情绪一直没有变化。从三女的表情变化,可见一斑。
“不错!经过这么几年,袁绍已经恢复过来了,这次甚至还雇用了异族骑兵来中原,就算我不主动出击,也不得不迎战他呀!”
王奇原来只是一个普通人,他的野心与其说是野心,还不如说是好奇心。当皇帝,最根本的目的应该是过过瘾吧。有时候也想干一番事业开古拓今的伟业,但对于打打杀杀,却并不是那么喜欢。这次如果袁绍不主动引外敌入侵中原,王奇也许还会抱着发展好了自己的经济,别人就会主动来投降这样的心思呢。
“战场上刀剑无眼,夫君可要小心注意!”蔡琰和貂蝉细心的嘱托道。
她们对于政事历来不很关心,听到王奇说要出征,也就只是出于一个妻子的立场关心一下丈夫。
“夫君!”黄月英突然从怀里取出一个锦囊,双手捧着递给王奇道:
“夫君胸怀大志,定然不可能只将袁绍击败就罢休的!北地严寒,不同于中原,将来士卒如果出现异状,夫君可用这香囊中所藏之方解之!”
“锦囊妙计?”王奇笑着接了过来。
把玩着还带着黄月英体香的锦囊,想不到还真的见识到了锦囊妙计,可自己却是从老婆手中得的。
“咯咯!这可不是什么计策,仅仅是一个药方罢了!”黄月英轻笑道。
看到王奇还在把玩锦囊,甚至把锦囊拿到鼻子前闻了闻,黄月英也不由有点害羞。这可是自己特意为他做的,只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征河北,才一直贴身藏着,上面沾染了自己身上的香味是难免的。
“夫君快收起来吧!这个方子你到时肯定能用得着的!”黄月英嗔道。
“好吧!”王奇笑嘻嘻的收起锦囊,又涎着脸对蔡琰和貂蝉道:
“英妹已经将他的贴身香囊给了我,琰儿和蝉儿也给点什么亲近之物吧!”
蔡琰和貂蝉愕然,想不到王奇竟然会提出这种要求。刚才看到王奇捧着黄月英的香囊猛闻的那一丝酸意,也早已被娇羞所代替。不过想想王奇提出这样的要求,完全是因为爱自己,两人也不由大为感动。乖乖的解下挂在小衣上的贴身香囊,双手捧着递给王奇。
王奇却并没有伸手接过来。
“不行!锦囊妙计中的锦囊怎么能是空的呢!你们也得在里面放一点东西!”王奇嬉笑道。
两女一阵无奈,她们了解王奇的脾气,知道不满足他的要求是不行的,蔡琰随手取过案上的一枚铜钱放在了香囊里,强行塞道王奇手中:
“要就拿着,不要就还给我!”
王奇不理会蔡琰,笑着把蔡琰的香囊的和黄月英的放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