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爷!不好了,内廷来报,宫中走水!”
听到外头这乍一声叫唤,高俅只觉得头皮发麻,疾步上前拉开房门。不用再问,他便看到了西北面的一大片红光。漆黑的夜里,那片红光就犹如浓稠稠的血色一般,煞是可怖。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是眼下高俅心中唯一的一个念头。
第九卷 第五章 祝融灾肆虐禁中
禁中大火燃起的时候,自然惊动官民无数。遥望着那冲天火光,街头巷尾的百姓无不议论纷纷,再加上先前赵佶的病倒,舆论的方向渐渐被导向了另一个方面。
“圣上即位后,这已经是第二次禁中失火了!”
“前一次是在崇宁二年大军西征之前,烧掉了中太一宫,不知道这一次又会是哪里遭殃!”
“你们忘了,圣上刚刚即位的时候也有过一次祝融之灾,只不过波及不广而已。”
“唉,先是圣上龙体有恙,然后是禁中失火,看来真的应了一句话,用兵不吉啊!”
议论中的人们看到开封府的官差和三衙禁军出来弹压秩序,慌忙四散回家,但是,怀疑朝局和担忧时势的阴影,却深深地在他们心底种下了。
高俅匆匆赶到禁中宣和殿的时候,蔡京已经先他一步抵达,正在那边声色俱厉地指挥禁军和内侍灭火,就连嗓子也有些哑了。彼时建造宫殿多用砖木,一旦失火,往往会火借风势四处蔓延,一烧就是一大片。
看着那肆虐的火舌,他的心中却迸出了一个其他的念头——这一次烧了之后,又会花多少钱重建?
“元长公,此时火大,你我都帮不了什么忙,你还是休息一下!”
高俅见陆续有官员赶到,便硬是将蔡京从火场拉开,又命一个内侍去取茶水。待到蔡京喘过气来之后,他方才低声问道:“你刚才问过了么,这火是如何起来的?”
“听说是有人失翻了油灯。不过火起得太快,那个小黄门措手不及困在了火场里,大约是逃不出性命了!”蔡京的脸上阴霾密布。隐隐竟有一种咬牙切齿地味道,“这种时候……这种时候闹出这种事情。实在是……唯恐天下不乱!”
真的是失翻油灯么?转过这个念头之后,高俅便暗叹自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中国历代那么多王朝,每朝每代都会发生禁中失火的惨剧,就连北京紫禁城那样地宏伟宫城。也曾经烧毁过大半,更不用说现在了←仰头望了望渐渐小下去的火势,长长舒了一口气。
“好在这一次只是烧了宣和殿,东西前后地小殿都没怎么受到波及,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说到这里,他才突然想到了另一件大事,脑袋顿时轰地一下炸了开来,“对了,圣上那边元长公可曾派人前去奏报,还有正怀着龙胎的郑贵妃和韦美人?”
蔡京闻言遽然一愣。脱口而出道:“圣上那边我早就派人过去加强防戍了,只是却忘了那两边。不过禁中卫戍多由入内内侍省两个都知掌管,应该不会有所惊动吧?”
话音刚落。一个人影便急匆匆地奔了过来,但见他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就连身上衣服看上去也不太整齐。高俅定睛看去,见正是都知郝随。不觉大为疑惑。
郝随定了定神,连忙向两个宰相行礼,这才连珠炮似的报道:“蔡相,高相,适才宫中火起,慌乱之中,有人闯进了郑贵妃的淑宁殿,惊动了睡梦中的郑贵妃※幸我正好带了人过去淑宁殿和宁芳堂护卫,当场拿住了那两个小黄门。不过郑贵妃被这惊吓唬得动了胎气,是不是……”
高俅起初还觉得心中松了一口气,待到最后郝随说到动了胎气,他地眉头立刻紧紧拧在了一起。”这种事还需要请示么,赶紧去翰林医官院去请医官去诊治!”“小人遵命!”
见郝随拔腿便走,高俅突然又想起了那两个被拿住的小黄门,连忙叫住了郝随:“还有,那两个小黄门严加看管,决不能有半点闪失。等这边事毕之后,再好好审问事情缘由!”
“高相放心,小人知道该怎么做!”郝随满口应承了下来,心中却不无庆幸。要不是他在宫中失火的第一时刻想到的不是救火而是去卫护两个有孕的嫔妃,怎么也不可能撞见这样诡异的勾当。现在看来,最近禁中连连发生的变故,说不定能够抓到一点线索才对。
高俅吩咐郝随的当口,蔡京一直是一言不发地在旁边呆着,及至郝随离去之后,他方才沉声道:“看来这场大火着实可疑,不能光靠内侍省和皇城司,待会你我一起去面圣,连同皇后宫中的那场所谓‘餍镇’,一起令刑部密查!”
“好!”高俅往深处一想,咬咬牙便点了点头,“事到如今,也不能光想着息事宁人,若是不查,难以息悠悠众口。”
宣和殿的大火终于在燃烧了一晚上之后被扑灭,一来是当晚并无大风,二来则是蔡京最初地处置妥当,因此大火只是烧毁了宣和殿的主体,旁边的凝芳,琼芳,重熙,环碧四处小殿全都安然无恙。但即便如此,若要重建宣和殿仍是一笔不小地开支。此殿自绍圣年间一直修到了崇宁初,耗费了众多土木钱财,孰料就在这么一场祝融之灾中付诸一炬。
早在火势被控制了之后,蔡京和高俅连同几个后赶到的宰执便匆匆来到了福宁殿请见,很快便见到了被惊醒的赵佶。深夜发生如此大事,赵佶自然是脸色难看,似乎只是强自克制着才没有雷霆大怒,但说出来的话却句句犀利如刀。
“这场火可真够烧得及时!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天宁节过后,朕病倒地当口来袭,岂不是坐定了朕的失德?天降德音……朕偏偏就不信这个天降德音!元长伯章建议得很好,查,一定要彻查,刑部若不能查一个水落石出,他们的俸禄就不用领了!”
听到盛怒之下的赵佶颇有些口不择言的倾向,对于淑宁殿发生的那段小插曲是否应该直言奏报,高俅顿时有些踌躇。但是,在看到了蔡京那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之后,他还是镇定了一下心神,又把有人闯入淑宁殿的事情一五一十地道了出来。此时,福宁殿寝宫之中一片寂静,能够听到的只有或粗或细的喘息声。
赵佶没有说话,一群宰执更是没有说话,此时的气氛,无疑是僵持得可怕。帝王无家事,家事即国事,正因为如此,历来帝王后宫若有什么变故,群臣莫不是紧张忧虑。良久,蔡京才用一声轻咳打破了这难言的寂静。
“圣上,此事不若和当初皇后宫中首告之事一起,由刑部处置。”
他淡淡地瞥了其他人一眼,然后便解释道,“将所有相关人等交付刑部处置,一来可以消天下人的疑心,二来可以昭显律例威严。再加上刑部侍郎周鼎为人谨慎持重,可以委之重任。详查失火之事可以向外宣扬,至于首告和闯宫则一并令周鼎秘狱审理,如此既不失皇家脸面,也可将事情原委查一个水落石出。”
“周鼎……”赵佶皱眉沉思了一阵,这才想起了那个不芶言笑的中年官员,“好,就让他去办吧。不过朕有言在先,此事原本就事涉构陷,倘若他不分黑白只知道用刑逼供,朕绝对不会姑息!”
“圣上所言极是。”高俅点头附和了一句,心头一块大石就此落地。秘狱审理是一回事,用刑逼供又是一回事←对于六部中人了解得并没有蔡京透彻,只知道这周鼎似乎是一个能员,但能员是否会用其他酷烈手段,这就很难说了。
见赵佶面有疲倦之色,众宰执也不敢多留,一一行礼之后便先后退出。按照以往惯例,蔡京去嘱咐几个医官善加诊治,高俅也同时吩咐了曲风几句,这才一同出了大殿,此时,天色已经微微亮了起来。
“又折腾了一夜!”蔡京望着天边那一缕缕朝霞,苦笑着叹了一口气,“再这么下去,就是有再好的身体也打熬不住!”
高俅赞同地点了点头,大宋官员众多,对士大夫也极尽优容,就算宰相也不至于像明清那样忙得昏天黑地,像这几天这样变故不断的情况,可以说是数年乃至数十年难得一见。
“伯章,苏子瞻刚刚逝世,不管怎么说,他都是你的旧师,于情于理你都得帮着经办一下,这几天你若是不能抽身,我便可代你几日。”
蔡京的话语中听不出半点语气波动,仿佛只是提起一个平常的人。
高俅直直地凝视着蔡京的眼睛,却看不出一丝一毫的端倪,最后只得作罢。”也好,那这些时日便偏劳元长公了。”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不能通过宰相权威解决,既然如此,他也就只能借助别的力量了。两人心照不宣地点了点头,一直同行到都堂方才彼此告辞。这一日本就是蔡京当值,高俅出了大内之后,深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不能一直这么被动应对,是该主动出招试探的时候了,虽然事情出自蔡京手笔的可能性很小,但也不得不防,除此之外,还要探清楚是谁想要渔翁得利。不过,这样一环套一环的阴谋,若是仅仅是希图上位,冒的险未免太大了一些,那么,那个不知名的对手究竟想要干什么?
第九卷 第六章 苏子由千里回京
“听说了吗,宫中烧了一座宣和殿,结果圣上雷霆大怒,竟然把事情发落到刑部去审理了!”
“是啊,以往都是昭告天降德音,然后就开赦天下罪人,怎么就这一次不一样?”
“废话,圣上和那些相公都有他们的顾虑,肯定是有人故意纵火,否则查什么查?”
“喂,你小心些,别胡说八道,这些天开封府官差和三衙禁军满大街转悠,你想去蹲大牢么?”
“本来就是嘛……”
要说这天底下最言语无忌的,自然便是那等临街小酒馆。会到这种地方的大多是那些一天挣不到几十文钱的卖苦力汉子,丢个三五文,买一角最便宜的黄酒,然后再来一碟下酒的小菜,这自然是他们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酒意上脑之后,说话自然是百无禁忌,只不过,此时说到这个话题,他们还是很有些顾忌,彼此互视一眼便立刻截断了话头,谁也不敢再往下说。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角落里一个似乎是独自在喝闷酒的年轻人,浑浊的目光中却突然爆闪出了一丝精光。但是,他却并没有动,而是等到夜深人都散去的时候,他方才扔下几文钱又拿了一角酒,然后醉醺醺地出了酒店。
虽然那年轻人走路摇摇晃晃,但他却专拣那些阴森森无人的小巷子走,浑然不顾路上是否凹凸不平。这七弯八绕走了小半个时辰,他方才颓然靠墙坐了下来,不一会儿竟发出了均匀的鼾声。不多时。后面便突然窜出了两个人影,上前查探半晌之后,不由面面相觑。然后便低声商议了起来。
良久,两人上前抬起了那个呼呼大睡的年轻人。步履沉重地往来路挪去,不一会儿便消失在了夜色之中。隐隐之间,还传来了两人低低地抱怨声。
由于之前刚刚加了翰林学士的官衔,因此苏轼的葬礼办得不失隆重,内廷地赙赠更是昭显了恩宠——赐绢三百匹。钱三十万(三百循),赠银青光禄大夫,准葬眉山≌过叩谢圣恩之后,当然知道那是高俅的臂助,心中又多了几分感激。而在苏轼过世后不到十日,风尘仆仆地苏辙便赶到了京城,却仍旧没有见到兄长最后一面。
“大哥……我终究还是来晚了。”
望着白茫茫的灵堂,苏辙几乎难以支撑身体←和苏轼先后遭贬,相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