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却和他们都有些亲族关系。此番混在大理使团中前来,原本是担了干系地,如今就好了。再不用担心那么多。”
听罗斡这么说,白玲心中自然欢喜,面上自然而然就流露了出来,最后却有些惋惜地道:“原本我还想把儿子带出来让父王看看,却怕惊动了别人,以后也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机会……”
“你那夫婿是做大事的人,这种事情自然得小心。”罗韩见白玲如今愈加娇艳,忍不住又感慨道,“看朝廷的架势,他日大理只怕也不会放过的。我知机在先。以后还能占些优势,否则像高明清这样不识相,肯定会给整个乌蒙部带来大祸!”
“高明清!”
提起这个名字,白玲自然是咬牙切齿,好一阵子方才平复了情绪,但仍免不了恨恨地道:“倘若不是此人最,相公怎会遇到这许多麻烦事?高氏世代为大理相国,想必是舒心日子过久了,居然把主意打到了这里来!”说到这里↓深深吸了一口气,遂不再纠缠这个话题,而是郑重其事地嘱咐道,“父王,朝廷即将设沪南沿边安抚司,今后在西南只怕也会有大动作,你在诸部之中颇有影响,若是亲善的,不妨让他们收敛一下,日后必有好处。至于那些冥顽不灵的,便随他们自取灭亡好了。”
罗择知道白玲这些话不外乎是替高俅嘱咐的,自然是点头记下,心中却不禁狂跳不止。西南的局面等闲是不好动兵的,光是那些乱七八糟地峻岭之中,便足以藏下无数蛮兵,而即使是再好地骑兵或是步卒,在这样的地方也难以发挥出两成本领。难不成,大宋真的是动起了以夷制夷地心思?
他想着想着连忙定了定神,脸上的神情亦镇定了下来←身上有汉人血统,因此在立场上也更偏向于大宋,只要能够保住自己的部族和地盘,其他的他并不十分在意。毕竟,螳臂当车智者不为,这一点道理他还是懂的。
父女相见本有无穷话题要说,只是时间有限,罗斡亦不好在人前消失太久,最后又将一把自己亲手所制的短刀塞给了白玲:“你如今人在大宋京城,应该是用不上这些打打杀杀的东西了,但是,这样东西我还是得给你。呆在这里大半年,我也算是渐渐看清楚了,这种杀人不见血的地方比战场上真正的厮杀更可怕。阿玲,如果觉着身心疲累的时候便看看这个,你虽然有汉人地血统,但依旧是我乌族的女儿,别忘了你夫婿的身份!”
接过那柄短刀,白玲郑而重之地点了点头,眼看罗斡离开了房间,她方才感到一丝入骨三分的疲惫。丈夫也隐约对他提过,什么时候天下大定便效仿古人游玩天下,可是,那一天究竟要什么时候才能来?
正如白玲感慨的那样,浮生偷得半日闲固然可贵,但是要高俅这样一个人真的淡出朝廷中枢,确实是难为了一些,尤其是他如今这种正当盛年的时候。如今尽管不用管事,但是,明里暗里的朝局依旧无法逃出他的观察范围。凭借那些多年积攒下来地人情班底,那原本温温吞吞的文火正渐渐烧地旺盛了起来。
尽管高明清自己对被留在东京城心有惊惧,但外人谁都不这么看。
比起曾经强盛一时的辽国西夏之外,大理于大宋来说只是一个小国,所以哪怕是刚刚抵达京城没多久的高丽使者,也都对高明清的特殊待遇眼热不已。
没人会以为这是留质的意思,毕竟,大宋天子都玫了,明年过完年就让高明清上路。再说,若真的是留质,高明清还不够资格,横竖都有大理公主呢。当然,对于高丽使者来说,要理解大理国实际上是由相国高氏一族做主还有点困难。
所以,当赵佶在崇政殿召见高明清的时候,顿时在四方馆引来了一阵侧目。然而,当高明清战战兢兢来到了崇政殿时,当头却看到了一个不应该出现在这里的人影。高俅的辞呈不是还悬而未决么?怎么居然在这里?
行过礼后,他在内侍安排的锦凳上战战兢兢地坐下,然后便认命地等着上面的赵佶发话。果然,不多时便听到赵佶问道:“朕闻听大理高氏一门世代忠良,掌持大理国政已经有数百年。此次看到高将军,果然觉得是世家风范,兼且又和朕的高卿家同姓,实在是有些巧合呢!”
高明清没有料到赵佶兜兜转转居然把话题扯到了这个上头,一时便有些语塞,好半晌才含含糊糊地蒙混过关。然而,就在他思忖着这位大宋天子究竟是打什么主意的时候,他突然听到上头那位笑道:“说起来高将军还真的是好本事,区区几句话就让朕的脑骨大臣陷入了有口难辩的窘境,大理高氏果然是人才辈出!”
这句话的含义就重了,饶是高明清知道赵佶今次召见没什么好事,此时还是感到脑袋犹如炸开了一般′然事情是从他这里捅出去的,但问题在于,高俅那些罪名是别人弹劾的,而且用的都是风闻,没有指名道姓说是他说的。因此,即使他被皇城司骚扰了好几回,但始终没有真正陷入这场风波中去。可如今赵佶这么问,分明是认定此事由他而起。
就算他父亲高泰明乃是大理相国手握重权,但在这中原可是不见得有用。而且,如今大理的军力已经被三十七部牢牢牵制住,不可能再和大宋这样一个超级大国过不去!
见高明清不说话,赵佶和高俅对视一眼,同时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今天的事完结之后,对外会宣布一个让所有人信服的答案,而这场戏是否逼真,自然需要高明清的配合。至于此人答应不答应,两人全都相信,在这样的情势下,高明清一定能够做出选择的。
这样的情势,由不得高明清有其他的选择。况且,留下此人,也正是要在不惊动大理使团其他人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把事情办了!
明年,便是政和元年了。政和政和,怎么也得政通人和不是?
第十六卷针锋相对完
第十七卷 第一章 动荡起波澜无边
大观四年末,朝堂上突然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准高俅因病请辞奏,徙封陈国公,为开府仪同三司,中太一宫使。
对于百姓而言,无论天子官家给了高俅什么样的补偿,其中一条却是确定的——那就是高俅再次罢相了!联想到蔡京在无数弹劾之中屹立不倒,而高俅反而因为一通子虚乌有的流言而遭到了这样的待遇,街头巷尾自然是议论纷纷。
原因很简单,作为东京城的百姓,他们也许不懂朝廷政令,但有一点却是人人都看在眼里的。传言中高俅家人经营的那些铺子产业,隔三差五便有各种义举,或是资助穷人家少年念书,或是周济米面,或是寒冬腊月开设粥铺。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成年累月做下来,自然为高俅积累了一些声名。再加上高俅不像蔡京那样虽说继承了王安石的政见,同样也继承了那些骂名,他在朝野中的风评要比蔡京高上一筹不止。
然而,这一切都难以弥补蔡京即将一人独相的事实。旨意下的当日,蔡攸府邸便肆无忌惮地设宴庆祝,倒是原本应该高兴的蔡京却无论如何都高兴不起来。去了一个心腹大患原本是好事,然而,倘若又平白无故多了一个熟悉自己的敌人,那么,他先前的所有功夫就全都白费了。多年苦心栽培,想不到竟是养了一个白眼狼!
就在这样一片纷乱的议论中,刘仲武那里却再次传来了捷报——由于西平军司龟缩至瓜州沙州一带,肃州不战而降!
历来中原用兵都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因此,这个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顿时冲淡了百官对于如今朝局的忧惧。当然,那些以为朝廷开疆拓土过快,不该单取西北不毛之地的议论也同样存在。在这些人眼中,但凡不是中原之地的。大可拱手送给蛮夷,不必花费天朝之兵前去征讨。
这样的迂腐意见赵佶自然不会去理会,当时盛唐之时,西域各部族无不臣服于诸都护府之下,这样的盛景作为一个君王不会不渴望。再者,西凉数州并不是传统意义的不毛之地,高俅当年给他灌输地贸易论他到现在还牢牢记着,心里不免盘算着等到拿下沙州瓜州。便可以派出一支使团往西而去。
和报捷的人一起进京的还有十岁出头的刘琦,对于这次来京,他心中自然不是没有好奇。而即使是他的父亲刘仲武,也不明白为何前次的圣旨上会提到刘琦的名字,因此此番不得已之下只得将其送到了京城以备召见。刘仲武有九个儿子,其他年长的儿子也不乏立有军功者,此次唯独召见小地,自然让很多人有所不解。
由于刘琦年纪小,在随行将佐往枢密院报备的时候,他便只能呆在外头等候←却也不怕生。好奇地打量来往的官员不说。还悄悄地往枢密院中张望。看到他这个样子,几个枢密院的吏员主事不免心中好笑,只是想到这是天子亲口提出要见的人。自然不好和小孩子一般见识。
“九郎!”
听到这声唤,刘琦立刻循声望去,见是童贯,连忙三两步奔了上去←乃是军官世家出身,再说年纪还小,自然不知道童贯的内侍出身有什么打紧。再加上他曾经亲眼看到过童贯随军的情景,此时遇到更是倍感亲切。
“童大人!”
童贯闻言眉开眼笑,此次事情原本就是他一力促成,因此,看到刘琦一身整齐的袍服′说年纪小小却也流露出英武气息,心下自然满意←和刘仲武平辈论交,便上前摸了摸刘琦的头,然后便笑道:“圣上不日就要召见你,你家在京城没有宅子,就先住到我那里去吧!面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就连你爹也没遇上几次这样地好机会,到时你可别露了怯!”
行前刘仲武早就吩咐过刘琦到了京城可去寻童贯问计,因此听到这话。刘琦自然高兴,当下连连点头。不多时,进枢密院地几个军官便出来了,看到童贯纷纷行礼,一丝不芶地叫了声童帅。尽管童贯如今不过是暂代殿前都虞候,但是,这一任命能够看出天子官家的宠信,因此这些军官作为当年和童贯同在西北军共事过的,自然更是不敢怠慢。
“你们也辛苦了,原本我该请各位到我那里去,只是朝廷自有制度,我也不好违反。只是九郎我却和圣上提过,我就先带回去了,不日圣上便会下旨召见。圣上对于刘帅地西征大捷很是高兴,不多久应该会有旨意下来。到时,刘帅的这个帅字就要名副其实了。”
能够得到来京城报捷这样的任命,这些军官自然是刘仲武的心腹,此时顿时喜上眉梢。两相告辞之后,童贯便带了刘琦回到府中,唤来几个家人交待他们好好照看,又嘱咐了刘琦可以到书房看书,不得随便乱跑,这才匆匆回到了殿前司处理公事。
刘仲武派来的报捷使者自然只在小范围内引起了一点波澜,朝廷中其他大臣的心思仍然放在了大蔡和小蔡身上。至于刚刚辞相成功的高俅,一时间已经被人遗忘在了脑后。世人便是如此健忘,一朝宠信正隆权柄在手的时候,自然是人人趋奉门庭若市;一朝失势,有的只是落井下石,至于雪中送炭的人则是屈指可数。
但是,这一日地高俅仍然接到了一封意料之外的书信。写书信的不是别人,正是如今的北京留守,知大名府蔡卞。原本公认的小蔡乃是蔡卞,但是,自从蔡京父子的争端一起,人人都把当初这位炙手可热的小蔡相公遗忘了。
蔡卞在书信上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