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异史-第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似乎老天故意捉弄黄得功,当黄得功一大早起来后,才发现居然起了雾,而且雾还很大,十丈以外就完全看不见人影了。他顾不了这许多,马上率领亲兵来到运河口,站在一座土垒上,等雾散去。
  让黄得功更奇怪的是,今天居然一点风也没有,所以雾气也就久久不肯散去。从早上一直等到快中午时,江面上一片安静,只有那哗哗的江水拍岸的声音不时传入人的耳朵,其它的声音却一点也听不见,四周安静的有些异常。正当黄得功以为平安无事时,“嗵”的一炮响,打破了这种沉寂。
  就在黄得功一楞的工夫,“呼”的一声,一颗炮弹从离他头顶三尺的地方飞了过去,远远的落在了运河里,溅起半丈多高的水花。黄得功吓得一缩脖子,和几个亲兵就地卧倒,并顺着土垒后面的斜坡滚了下去。就在他们滚到一半的时候,“嗵嗵嗵……”的炮声像放鞭炮一样的响了起来,不过声音却比鞭炮大得多,而且破坏力也强的多。
  黄得功从来没有听见过这么多的炮一起响起,在他看来,这个火力密度,就算是林清华的镇虏军炮兵也未必比得上,更让他惊讶的是,这些炮射出来的炮弹中至少有一半是开花弹,而这种炮弹目前似乎只有镇虏军中大量装备。
  炮弹不时的落在运河口的那几个土垒附近,土垒的四周和顶部不断的响起爆炸声和士兵的叫喊声、惨叫声。对方的炮火很准,而且似乎他们离岸很近,打出的炮弹有近三成准确的击中土垒。
  黄得功看到这个景象,立即下令开炮还击。士兵们手忙脚乱的装填火药与炮弹,然后从那雾气中隐约透出的炮口闪光大致的定位,接着便开炮还击。不过,黄得功炮兵的这些杂乱无章的射击很快就被对方那准确而密集的炮火压制住了,而且由于对方也能看到他们的炮口闪光,所以对方的炮火更准了,有几座土垒就因此而被对方的开花弹集中火药而发生大爆炸。对方为了避免因炮口闪光而暴露自己的位置,他们采取了齐射的方式,往往是一阵齐射之后,舰船立即向前行驶,或者调头,所以黄得功的炮兵并不能准确的瞄准他们,只能是盲目的射击。
  此刻黄得功终于醒悟过来,他立即下令停止射击。这一招果然见效,对方的射击准确度立刻下降了不少,但还是有不少的炮弹击中土垒。黄得功迷惑不解,不知为何对方的炮打得这么准确,而且似乎只有江边的土垒被打,而那些稍微靠后的土垒却很少中弹,他想不明白,于是只得派兵冒着炮火到江边打探。
  很快,谜底就被解开了。原来,对方派出了很多小艇,这些小艇悄悄的划到岸边,找到土垒的位置后,他们又划了回去,而他们走后不久,就又会有新的小艇划过来,继续探察。黄得功听到士兵们的报告,立即明白过来了,他猜测那些小艇查明土垒的位置后,就回到大船报告,而大船上的炮手则根据报告,不断的修正射击方向和射程,所以他们才能在这大雾中准确的击中土垒,但那些小艇不可能靠的太近,所以他们无法看清靠后的那些土垒,这也就是那些靠后的土垒很少被击中的原因。
  明白了这个道理,黄得功立刻派出弓箭手和鸟枪手,让他们守卫在江边,看到对方的小艇就射击,不使其靠近江边。此招一出,对方的射击马上凌乱抓瞎起来,不一会儿就停止了射击,江面上又恢复了平静。
  黄得功又重新回到了江边的一个土垒之上,侧耳倾听,但仍只能听到那哗哗的江水声,但他知道,对方并没有离开,他们肯定还在附近转悠,等待时机,然后再伺机狠狠的咬自己一口。他吩咐士兵加强巡逻,严防对方再耍诡计。现在他的心里只是在默默的祈祷,希望这恼人的大雾尽快散去,因为他设在土垒上的大炮全是五千斤、一万斤的重炮,远比那些舰船上的千斤小炮和拂朗机的射程远,只要大雾一散,对方就别想占到一丝便宜!
  也许是黄得功的诚心感动了上天,也许是来自西伯力亚的冷空气到来,一阵强劲的北风吹来,将那立于土垒之上的军旗吹的猎猎而起,同时也将江面上聚集着的雾气吹散开。黄得功兴奋的喊道:“哈哈!天助我也!这下我看那些水师里的王八蛋还能耍什么花招?”
  但当大雾最后完全散开的时候,黄得功又楞住了,因为就在刚才还大雾迷漫的江面上,一支庞大的舰队出现在了他的眼前。黄得功张大着嘴,难以置信的看着江面,“我的老天啊!从哪儿冒出来的这么多的船啊?”他心里暗想着。
  只见这支舰队分成两支船队,一支由东向西逆流而行,而另一支则从西向东顺流而行,每支船队各有约百艘大船,而更多的小艇则蚁附在那些大船的周围,当两支船队汇合的时候,千帆竞,百舸争,场面蔚为壮观,这种难得一见的情景足以让黄得功目瞪口呆。更让他感到新奇的是,在这些大船之中,居然还混杂了三五十艘样式古怪的帆船,它们的船身光滑,船头尖削,每艘船上均有两根或者三根高高的桅杆,桅杆上挂着的也不再是硬帆了,而是两张或者三张白色的船帆,在一些船的船头还挂着一块三角形的帆。
  那两支船队各行驶了一段距离之后,便又调过船头,向着相反的方向驶去,而且越走离长江北岸就越近,丝毫没把黄得功的大炮放在眼里。
  “混蛋!让你看看老子的厉害!”黄得功心里想道,他转头下令:“命令所有大炮开火,一定给我把他们的嚣张气焰打下去!”
  几十颗炮弹落到了那些舰船中间,大多数掉进了江里,只有几发炮弹击中了几艘舰船,但实心弹除了只在那船身上留下几个洞之外,并未给其造成多大的威胁。看到黄得功的大炮数量稀少,那些舰船的胆子更大了,它们不仅不退,反而又向江边靠拢了数十丈,并开炮射击。
  此时,黄得功终于看清楚对方的旗帜了,只见每艘船的最高的桅杆上,都挂了两面旗帜,一面是大明的龙旗,而另一面则是红旗,旗帜上写了个大大的“郑”字。
  黄得功想了半天也没想起来哪个明朝的水师将领姓郑,他一边命令大炮继续射击,一边冥思苦想,在记忆的深处搜索着那些自己熟悉的将领。
  对方的舰船虽然炮多,但在这种距离的对抗下,并不能取得完全的优势,反而有几艘船的船身被打裂,江水也涌进了船里。看到自己不能取胜,舰队迅速向后退却,直到黄得功大炮的射程之外。
  黄得功看着那些撤退的舰船,得意的笑了笑,自言自语道:“看看是你们厉害,还是我厉害!我看你们就是一群水上的小蟊贼!哈哈哈!”他笑了一会儿,忽然停住了,猛然想起一事,道:“小蟊贼?小蟊贼?难道是郑芝龙?”
  黄得功与郑芝龙并不熟悉,两人也从没有说过话,而且在黄得功的印象里,自己似乎也从来没有与郑芝龙见过面。黄得功也是在与别人谈话时偶然间听到过郑芝龙的事,只知道他原先是海盗,后来被朝廷招安,从此就在福建、广东一带清剿海盗、水寇,并逐步由参将升任福建总兵。
  “嘿嘿!海盗就是海盗,始终成不了大气候,除了偷偷摸摸的偷袭别人之外,就没什么本事了!”黄得功心里寻思着,他见那支舰队越走越远,终于龟缩到了长江南岸。
  见威胁已经暂时解除,黄得功舒了口气,他走下土垒,吩咐副将将损坏的土垒尽快修好,随后便回到了大营。一回大营,他就赶紧让师爷给林清华写信,让他尽快送五十门大炮过来,因为他突然觉得自己带的大炮实在是太少了,而他从林清华前几天给他的信中得知,林清华已经从各处搜集了近百尊大炮,全部都架在扬州城墙上。
  就在黄得功为大炮而苦恼的时候,林清华也在苦恼,他是在为粮食而苦恼。派去买粮的人都回来了,他们的收获少的可怜,只弄到了五万斤大米和十几万斤杂粮,而这些粮食对于城内的十几万难民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何况城中的居民人数更多。现在城里的粮食就完全靠以前的存粮了,而且城中的粮店全部都关门了,经过林清华的调查,这些粮店的粮食确实已经卖光了,并不是他们想囤积居奇。看着府库里的存粮一天天的减少,林清华欲哭无泪,根据他的计算,按照这个速度吃下去,城内的存粮仅够两个月的消耗,两个月后,城里就没有一颗粮食了,那些有存粮的大户也许还能多撑几天,但那些难民和城中的贫民就会立刻断炊,那么“易子而食”的惨剧就可能会在林清华的眼皮底下上演。
  为了能够多撑几天,林清华下令将粥厂的开厂次数减为每天两次,同时加强日常的巡逻,以控制城内的局势,防止出现混乱。不过,这种担心显然是多余的,因为城内的那些难民们每天靠着那两碗稀粥活命,大多数人已经没有多余的力气干别的事情了,整天除了躺着还是躺着,偶尔那么几个亡命之徒想有所造次,但巡逻队那催命的铁皮鼓声有效的威慑了他们。林清华筹粮的另一个办法就是向黄得功求援,因为他知道,黄得功随军带了很多粮草,如果能从黄得功的大营调些粮食过来的话,还是能够解燃眉之急的,而且黄得功的庐州经营多年,囤积了大量粮草,如果能从那里运来粮食,那么扬州城的粮荒就能解决了。不过庐州路途遥远,而留守庐州的黄得功军队又不多,路上运粮实在太危险,所以黄得功在收到信后,只是答应从军中调些粮食,但庐州的粮食却不能动。
  为了保持军队的战斗力,林清华并未减少军队的配给,但现在的情况也渐渐的变坏了,有的部队已经开始杀马加餐了。现在林清华倒有点期待刘泽清赶快进攻,以结束这种无聊的等待,但那刘泽清就是不动,似乎他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来踏青的。
  根据最新的情报,刘泽清向着西南方缓慢的前进,当到了丁沟村以后,他就再也不动了,就把大营扎在这个离扬州城不到七十里的小村子里,每天练兵,但就是不动。
  另一个让林清华感到不安的消息是,那些派到西边去买粮的人空着手回来,而且他们报告说,在西方一百多里处,来往的行人断绝,似乎发生了什么异常情况。林清华听后一惊,他猜测可能有一支大军正从西面悄悄的赶来,有可能想与刘泽清夹攻扬州城。探马派出去了,但他们还没有传回任何消息,这就让林清华更担心了。所以每当部下将领向他请战,去战那刘泽清时,林清华拒绝了,他可不想让扬州城因此而兵力空虚。
  这天,林清华正在清点府库中剩余的粮食,忽然卫兵来报,说有一人前来求见。林清华随着卫兵回到衙门,这才发现来人竟然是天地会天贵堂香主陈子豪。
  陈子豪待卫兵走出房门,立即向林清华抱拳行礼,道:“属下天贵堂香主陈子豪并代属下全体弟兄拜见总舵主!”
  林清华道:“哈哈!这么久没见到你,你怎么忽然客气起来了?怎么样?现在天贵堂发展的如何了?”
  陈子豪道:“托总舵主的洪福,本堂自入南京以后,一切事物皆顺顺当当,不仅会中弟兄多了几倍,而且已经在南京附近一带扎下了根,许多城里都有本堂的产业,就比如这扬州城里就有本堂的七间客栈、八座赌馆,另外还有三个青楼投靠了本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