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正在与各方面协调有关的工作,保证不会再一条线路被破坏。”
舒时德离开后,杨国雄突然间发现陈诚脸上的表情显然很悲观,于是问道:“你在想什么?”
“我怀疑敌人取消或者根本没有发动第二波攻击的计划。”
“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敌人打出一‘拳’后立即将手收回去,然后等着我们还手吗?”
“很有可能,他们正等着我们反击。我在想是否要实施反击?我想听一下你的意思。”
陈诚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考虑了一下才说:“我军刚受重创,要组织强有力的反击非常困难,我看还不如再等一下。”
“我也是这样想的,”杨国雄也说道,“相对于政治上的损失,军事损失是微不足道的,我担心国内民众的反应,这次被动挨打影响不好,容易引起人们的惊慌,开战的消息应该已传开。”
陈诚接着说道:“不可能封锁消息或否认发生的事情,我们不说,敌人也会说。为避免引发不必要的惊慌,必须马上想出一个对策。”
杨国雄考虑一下之后说道:“不要掩盖被偷袭的事实,而要大肆宣传,要让人们都知道发生的事情。”
正如陈诚所怀疑的那样,“冰川”计划中确实没有发动第二波的内容,整个计划非常严谨,每架担任攻击的战斗机只攻击一个目标,而且只攻击一次,一次将所带的弹药全部投下,然后立即撤出返航,尽可能减少在大陆上空停留的时间。这对于解放军来说可能是不幸中的万幸,避免了更大的损失。正如,一位英国军事历史学家这样记述道:“他们(台湾空军)的计划可以说是非常完美的,唯一不足的地方是没有实施反复轰炸,否则他们将取得更大的战果。”然而周韬等计划制定者并不这样认为,“相对于中国,我们实力太弱,以实力相搏,我们的胜算不大,几乎没有。
我方取胜的希望,一是盟友参战,以实力迫使中国屈服,不过此为下下之策。二是中国内乱,无力打下去,此为上上之策。中国表面上显得很稳定,实际上内部矛盾重重,只有施加一定的压力,矛盾必然激化,甚至引起国家内乱;一旦出现内乱,中国必无力顾及台湾,自会接受台湾独立的现实。
现在需要做的事就是施加这个压力,我们需要一个胜利,一个大大的胜利。乘其防备松懈之机,狠狠地打出一记‘重拳’,把对手打痛,然后立即将手收回来,准备应付对手还击。一个突然挨打的人被打之后的第一件事往往是立即还手。
没有必要反复攻击同一个目标,我们需要的东西是胜利,不是战果,取得的战果再多也不及胜利重要。而且我们的战机数量少,补充困难,几乎损失一架少一架,尽可能少损失比取得战果更重要。”周韬的话可以很好的解释了台军行动的目的,台湾也确实取得了军事上重大胜利,战果辉煌,赵京等人为之欢呼、庆贺,不过这个时候美国人的感觉并不好受。
台湾方面在空袭行动开始后才将开战的消息通知美国人,由于时差的原因,那时美国华盛顿已经是晚上,当时美国总统库比勒正在总统办公室中与几位政府高级官员讨论朝鲜半岛局势。
库比勒将中央情报局局长约瑟夫带来的报告仅仅翻了几页之后,脸上就显露出惊讶之色,与平时相比很不自然。
“你能保证这些情报的正确吗?”库比勒一边问中央情报局局长约瑟夫,一边将还没有看完有报告递给了美国国务卿希夫扬,他接过来报告后仅看几眼表情也和布什一样了。
中央情报局局长约瑟夫坚定的回答道:“情报绝对准确,韩国军方的确在准备发动进攻,而且进攻准备基本完成了。”
“那你的报告为什么才送来?你的情报送来的太晚了。”
“因为我们需要时间证明情报的准确性,我和你一样开始时不相信这是真的,可事实证明以前的判断是错误的,三八线附近的交火实际上都是韩国军方一手制造的,根本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样,是由朝鲜方面挑起的。”
“这群家伙想赶什么?韩国政府为什么不阻止他们?”
这时希夫扬提出的意见:“派特使去汉城,阻止韩国军方的行动。”
“韩国政府阻止不了军方的行动。”约瑟夫话一出口,就让众人将目光集中自已身上了。
于是他解释道:“韩国与朝鲜的关系不同于中国与台湾,韩朝双方都有统一为一个国家的心愿,且相当强烈。主战派在韩国依然有很强的势力,其中最主要的是韩国军方,政府内部也存在主战派。韩国军方计划在政府极力反对的情况下发动政变,推翻现政府。”
听闻此言,库比勒说道:“现在的形势不太乐观,必须阻止韩国军方的行动。应该立即派一位特使去中国,了解一下中国的态度,解决朝鲜半岛的问题需要中国的参与,中国一定会与我们合作,现在研究派谁去好?”
然而约瑟夫却问:“现在中国能否与我们合作?”
“你是说台湾问题吗?放心吧!我们的特使能够阻止台湾采取军事行动,并迫使台湾屈服,同时我也有信心说服中国放弃武力,台海危机很快就可以得到解决。”说到这里库比勒脸似乎有了点笑容。
这时总统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于是库比勒抓起了电话,可他很快就将电话使劲的挂上了,并且口中大骂了一句:“赵京是个婊子养的!”
他的举动把众人吓了一跳,他以前从来没有这样过,不过等知道台湾对中国大陆发动了突然袭击之后,他们吃惊的一时都说不出话,美国已陷入左右为难之境地。美国虽然多次声称要“保卫台湾”,可实际上还没有准备好参战,那不过是虚张声势,美国实际上并不想与中国开战。可是不出兵也不是办法,美国不愿轻易放弃台湾,再说这也影响美国的声誉,有损超级大国的形象。
台海战争已经开始,说什么都晚了,如何应付也是最关键的,可是众人一时间竟拿不出好的应对方案。最后库比勒决定先采取保持中立政策,力求通过外交手段平熄战争,同时立即向亚洲地区增兵力,准备武力干涉。
库比勒立即给英国、法国、德国等国领导人打电话,除了谋求各国政府支持美国调停台海战争的外交政策外,还想就出兵干涉一事与盟国交换意见,并希望争取这些国家出兵支持。然而结果令他失望,英国、法国、德国等盟国领导人竟首先对他大发脾气,原来他们认为台湾发动偷袭是因为有美国的支持,为此库比勒花了不少时间向他们说明自己也是受骗者。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领导人虽然当即表示同意支持美国的调停,但仅限于外交方面,且明确表示反对美国出兵干涉,更不会出兵。只有日本人没有对他大发脾气,还表示愿意出兵,不过附加不少条件,好象是在谈生意。如果美国要出兵,那么东南亚国家的支援是非常重要的,可惜东南亚国家对出兵一事还非常犹豫,这些国家虽想与美国结好,但又不想得罪中国,必竟与中国是邻居,一时间举棋不定。俄罗斯人只答应向中国领导人传达美方的意思,而无意阻止中国的军事行动,因为俄罗斯认为中国的行动是合情合理的。
库比勒给中国国家主席李思华打电话,要求中国停火,这个要求理所当然的被拒绝,并被告知:“中国只保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台湾一直依赖于美国人的支持,几乎唯美事从,然而这次不同,赵京明确拒绝了库比勒要求台湾立即停火,拒绝放弃独立意图,他决心要将台湾的独立事业进行到底!而美国人对此毫无办法,台湾不是任人摆步的机器。
第3节
开战的消息早已传开,传播速度之快让人无法相信。开战的消息最早出现在一些网站上,开始时许多人还不相信,以为是一条假消息,纷纷发言“批谣”,可随着各种消息不断传来,许多人不得不相信战争真的开始了。很快正式的公开报告出来,中午刚过,各电视台纷纷中断了正常的节目播出,播出一条特别新闻,战争爆发!虽然报道内容简短的不能再简短,但战争开始的消息被证实,一时间人们沸腾起来,这可是震动天地的大消息,然而人们并没有引起恐慌。
很快国家主席李思华出现在电视画面上,许多人已等候在电视机旁多时了,人们急切的想了解真实情况。与此同时,赵京也发表了电视讲话。
李思华与赵京的演说的内容可谓是针锋相对,李思华指责台湾方面挑起战争,赵京则指责大陆方面对其进行军事威胁,宣称其行动是自卫。李思华宣布要对台湾进行“惩罚”,号召全国人民为维护统一而战,并宣布东南沿海地区为战区,进入战争状态,以及《惩制台独公告》等多项公告。赵京则号召台湾人民为维护台湾的独立与自由而战,宣布成立“台湾自由民主共和国”,宣布台湾进入战争状态。
《惩制台独公告》的主要内容宣布自7月13日12时起生效,要求非交战方的船只或飞机必须在此之前离开台湾,否则封锁令生效之后将被视为合法的攻击目标。
对在大陆的台湾人实施甄别,所有在大陆的台湾人必须在证明其非台湾特工人员之前不得离开大陆,对台资企业实行“国家监督”。
对台独分子进行审判,成立了一个特别法庭对支持台独的人员,赵京名列受审人员名单之首。同时,对支持台独的公司或组织也将进行处罚。
台湾方面发布的第一份战报宣称:在空中击落解放军飞机78架,另有23架可能被击落,在地面上击毁243架,另有61架可能被击毁,合计340架以上;并摧毁多处防空导弹阵地。其实这一数字是为了稳定人心的,台军内部认可的总战果为240架左右,战损为12架,另有5架受伤。
战争突然爆发令海峡两岸的人们如受惊雷,然而人们的反应显然很平静,台湾方面本以为一旦开战,大陆民众会惊荒失措,引发社会动荡,社会内部会行成巨大的反战力量,大陆政府就会迫于内部压力而放弃对台动武。可实际上人们的反应正好相反,开战的消息对人们的生活没有带来多大的影响,没有出现混乱局面,社会秩序依然相当稳定。对台湾使用武力在国内早有大量支持者,对台用武早已是公开的机密,战争爆发没有让人感到多大的意外。尤其是在一些民间组织的鼓动下,人们的情绪就更加高涨了。中国的许多“民族主义”组织公开主张中国对外采取强硬政策,对台使用武力则是其最重要的一项主张之一,甚至是最基本的主张,别看这些组织成立时间不长,人数也不多,可是影响力非常大,被认为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现在战争开始了,他们当然要极力了鼓动了。甚至有人为战争爆发举行庆祝活动,好象解放军胜了!大街上响起节日才鸣放的爆竹声,那气氛给人的感觉是在过节,显然人们对胜利充足了信心,确信解放军必胜,不相信解放军攻不下台湾。反战的声音从此绝迹了,既使有人想反战,也是不敢说出来,因为一旦讲出来,不是不被理睬,就是遭到唾骂。有意无意的宣传和鼓动,让人们空前的团结,并且近于狂热。
相比之下,台湾人的反应较大。本来台湾人民已经在多年紧张的两岸关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