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素来有重兵把守,它的陷落给希腊人在士气和战略部署上造成的沉重打击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希腊人的顽强防守也使一向以精锐著称的中央集团军遭受了严重的伤亡,这个伤亡大到使钱隆在攻下亚述以后无力再继续他一贯的大规模攻势,而是停下来等待补充。在他的侧翼给他担任掩护的柳平在1882年中顶住了希腊人三次大规模攻击,他的北部集群受创也不小。但是他的顽强防守给希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作为中国军队中对防御战的组织和实施最有心得的将领,他在1882年指挥的战斗中有很多战例被选入军事院校的教材,作为组织防御的范本。(根据我自身的经验,我认为在整个东大陆战争中,在防御作战上最富天才的人应该是巴比伦的“乌龟”拉托德?米力克亚德将军,他常常是以一个师力敌我们四、五个师的全力进攻而丝毫不落下风。但是他最后力战阵亡,而他所参与的战斗都已经处于巴比伦后期的作战,巴比伦内部混乱不堪,作战档案均已丢失。因此我们如今已经无法探究他当时做出了怎样的全盘部署,只有在与他交手的我军战报中还可以约略看出他当时作战布置的巧妙。)
易洛魁人在7、8月的战斗乏善可陈,只能说他们伤亡不小成果不大。但是他们吸住了美国的不少兵力,对我方的形势也不无小补。易洛魁军队在9月间加大了投入,曾一度攻入哥梅市区,但随即又被美国人赶了出来,双方的僵持态势就这么一直拖延着。易洛魁政府多次向我国发出协同作战请求,都被中国国防部以“兵力紧张”为由推辞了。
中部集群在1882年12月底开始的寒带作战训练是以我在罗马北部作战时的经验推行的。罗马战争时,我曾在罗马北部的寒冷地带作战。当时由于对寒冷地带气候的不适应,造成部队的战斗能力大大下降,曾一度达到威胁继续战斗行动的程度。而西丹岛更在西大陆最北端之北,气候比罗马北部更加寒冷。中部集群长期以来一直在东大陆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下作战,对于寒冷气候中怎样作战不甚了了(事实上,到达拉文那以后,天气日渐寒冷,已经有许多士兵出现了不适应寒冷气候的状况),因此学会在高寒地带如何生存和作战,是各部队的当务之急。我当时特地从驻防罗马北方的部队里调来一些有作战经验的军官(罗马北方的驻防军队中有很多人都参加过罗马战争,并在战争结束后就驻防在当地),同时从“霹雳”作战大队中挑选了几个寒带作战专家,专门组织各级军官轮训,而军官在回到驻地后再在部队里推开寒带作战训练。我又组织了一个检查团,对各部队的寒带作战训练情况进行抽查。这样到1882年2月底的时候,整个集群95%以上的部队已经完成了寒带作战训练,这时离军委给我们发起攻击的期限已经不远,我们进攻西丹岛的时机终于到来了。
第三卷第二次东大陆战争第四十四章
离开拉文那的那一天是1883年3月11日。这天天气很好,晴空万里,中部集群在之前的几天已经把全部应用装备吊装上船,这天我们在海军基地的广场上开了誓师大会,随后就宣布出发。而蒋宾达先一天已经和“霹雳”特种大队一起先走了,按照计划,他们要在我们到达之前先潜入西丹岛,与当地的罗马反抗组织接上头。我记得蒋宾达接到这个任务时一脸怪异的笑容,的确,他也是参加过罗马战争的老兵,也曾参加过追缉罗马反抗分子的战斗,如今居然要把昔日的敌人当成盟友来看,也不由得让他心生怪异之感了。
我和司令部全套人马登上了“乐浪”号航母,这是从大东洋舰队调拨来补充大西洋舰队的。杨诺在回到西大陆后自请贬职,最后是被国防部调去埃都利筹建东大陆海岸警备舰队。为了支援这次西丹岛行动,国防部特地让原来大东洋舰队司令张见昕来担任海军方面的指挥。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张见昕,之前只在电话里交谈过而已。当面时他给人的感觉是很精神,精华内敛,不苟言笑。见面寒暄以后,他请我们进作战室,那里有一个大沙盘,还有西丹岛周围的海图,我们随即就开始研究这次登陆战的进程。
西丹岛那不勒斯港离拉文那的距离是823海里,船行要3天多,那条海路情况良好,没有什么岩礁和浅滩,也是一般前往西丹岛所常选的途径。但是我们却不能选这条路,根据得到的情报,美国人决定帮助巴比伦人协防西丹岛,调集了不少舰艇在那不勒斯的外海巡弋。我们这样贸然过去,势必先要和美国人大干一场。且不论输赢,满载部队行动迟缓的登陆舰在海战中肯定要损失惨重,所以这条路是不能选的。但是西丹岛只有这么一个港口,我们不走这里,走哪里呢?“陆军能不能不要在那不勒斯附近登陆?”张见昕开门见山,直接说出海军方面的想法。
“你的意思是?”我皱起了眉,成逊抱起膀子,都等着听张见昕的高见。
“如果陆军在这里登陆……”他指了指西丹岛最东端的一个海滩,“……海军在西南方全力顶住美国人的攻击,我不敢说我们一定打得胜,但是顶一段时间是没有问题的,陆军乘这个机会向内陆发展,”他用手在沙盘上向那不勒斯做了个迅猛推进的手势,“直插那不勒斯。你看这样行不行?”“这个么……”我沉吟着。在那边登陆似乎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西丹岛上道路质量很差,这个登陆点离那不勒斯有近120公里的路程,现在是3月里,春天才刚刚到,道路刚刚化冻,翻浆肯定很厉害,这对于陆军的机动很不利。我们行动迟缓那巴比伦人一定会抓住机会对我们发动袭击,那可是“霸王枪”“牛皮糖”啊,他们绝对不会放过这样的大好机会的。但是我们不在这里登陆,向北的话是茫茫的寒带森林,那里的机动性更差,向西的话就如张见昕所说,在海上与美国人打一场遭遇战,胜负不论,登陆舰损失肯定是巨大的。而且这时的陆军都在船上,对美国人一点办法也没有。与其这样,还不如登陆去和巴比伦人见个高低,再说道路翻浆也不是只翻我们一个,敌人也要面对相同的道路状况,从这方面说,还是公平的。
“我看可以。”成逊想了半天,在我耳边轻轻说。我也点了点头,剩下的就看海军怎么样了。
张见昕见我们表示同意就挥手招来一个参谋,吩咐了几句,那参谋点点头敬礼去了。随后他俯身在海图上指着:“这一段海路海底沙洲很多,海浪比较大,陆军是要吃苦啦……”我和成逊互相望了一眼,不知他意所何指。
到第二天早上,我就知道张见昕说的是什么了:昨晚一夜颠簸,我虽然在航母上起伏不很剧烈,还是觉得不太舒服,半夜开了窗透气,而在那些登陆舰上的官兵会怎样不问可知。事实上,根据中午各部队给我的报告,反映都差不多,就是风浪太大,晕船厉害。几乎所有登陆舰上的陆军都是呕成一片,船上本来人多,这么一弄气味更是难闻,本来不想呕的人闻到这股气味也是受不了,跟着狂呕一气,“连胆汁都要呕出来了”。
这天下午,海军报告发现潜望镜,于是全舰队机动之字形行驶,海面上又起了风,海浪更大,各登陆舰上的陆军官兵更是一片哀鸿遍野,叫苦连天。只有海军陆战队的人还可以,许圆给我的电话里神完气足,跟另外几个陆军师的情况大不相同。
“陆军受不了风浪,晕船厉害。”我跟张见昕碰头时说,“现在各部队都报告吃不住,这样是要影响部队战斗力的,但是明后天就要登陆,我看正式登陆的时候只有派海军陆战队上了。”“好啊。”他只淡淡的说了一句,随即就开始研究登陆的详细计划。
1883年3月14日,中部集群在西丹岛最东端的丹尼斯海滩登陆,第一个坐了冲锋舟踏上西丹岛的部队是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出乎我们意料的,巴比伦人在这里也安排了防御,“跳蚤”在这里安排了一个营的人担任守备,他们对我们抢滩登陆的部队进行了疯狂的反击,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这天仅仅一个上午,我们就损失了七百多人。得到许圆攻击不顺手的报告,张见昕铁青了脸命令海军舰炮轰击岸上的各防御要点,一时间炮声隆隆,再看岸上的防御工事都被炸得七零八落,“跳蚤”见势不妙,一个翻身撤退了,到下午5点,许圆报告登陆成功,这时我们已经付出了近千人伤亡的代价。
但是一切还没有完,美国人这时得到了我们登陆的报告正迅速赶来,第一个赶到的就是他们的舰载机编队。美国当时出动了三艘航母,而我们只有两艘,双方的海军航空兵随即在空中展开激烈搏杀。张见昕带来的“乐浪号”上的舰载机编队都是在大东洋上与希腊作战磨练出来的百战雄师,这时与美国人展开了一场对攻战,虽然数量上不及敌军,但丝毫不落下风。
天上舰载机还在争夺制空权,船上张见昕已经在赶我们下船了,他说美国舰载机已经到了,舰队也一定不远,他要立刻展开编队,好与美国人开战。他要求陆军部队立刻全部登陆,海军只留下三艘驱逐舰担任反潜和护卫,其余的全部跟随他的旗舰组成作战队形,立刻向西进发。
我们自然是客随主便,于是中部集群司令部全体人员立刻搭乘直升机离开“乐浪号”直接登陆,而陆军其余部队还需要两天才能全部登陆完成。
第三卷第二次东大陆战争第四十五章
当整个中部集群全部登上西丹岛的时候,南边海上张见昕指挥的大西洋舰队已经和美国人交上了手,打得如火如荼,潜艇、航母、炮战……有什么用什么,他发来的战报说“战况胶着”,谁也占不着谁的上风(西丹岛海战非常有名,现在是各国所有海军学院都要上的一课。但是张见昕在打这一仗的时候,却是低调得可以,打到最后一分钟,还是说“战况胶着”)陆地上的情况就不同了。一上岸我就让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和第二师向内陆推进,扩大防御纵深,掩护后续部队登陆。海军陆战队第一师这时已经打了一整天,部队伤亡不小,也很疲劳,但这是这个师第一次担任主攻任务,许圆没有一句抱怨,亲自到第一线去鼓舞士气。到16日全部部队登陆成功的时候,海军陆战队已经向内陆推进了五十多公里,沿途和“跳蚤”打了不计其数的小规模战斗。3天里海军陆战队第一师有336人阵亡,798人受伤。当这些伤员被运到登陆点附近的野战医院时,所有在场的陆军官兵全部都起立敬礼,这是陆军向海军绝无仅有的一次致敬,是由海军陆战队的士兵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3月17日“霸王枪”集结了全部力量向我军发起攻击。这时的“霸王枪”已经不能和在大陆上时相比了,他们在东大陆的历次行动中有不少损失,虽然后来都补足了(我们在缴获的巴比伦国防部档案中发现,巴比伦第92坦克师始终是优先补给的单位),但是人员素质不是那么容易补充的。而作战装备的损失也很大,本来这个师全部配备了希腊的“斯巴达—I”坦克,战斗力十分强劲。但是久经战阵之后,损失的坦克却没有原装的希腊货来补充,只能弄点巴比伦自己产的“塔亚…2”来充数,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