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智枭 作者:方白羽-第2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数轮消耗,史思明亲率骑师全线出击,此时就算是战斗力最强的溯方军,也难以抵挡叛军的突击。

眼看战事不利,鲁炅与许叔冀最先带兵后撤。未经将令擅自撤离,顿时动摇了唐军军心,众将士争先恐后随之后撤,唐军的防线开始崩溃。

李光弼眼看唐军全线溃败,只得一声长叹,率溯方军殿后,掩护全军撤退,同时令人往鱼朝恩处求援。此时史思明的骑兵已经冲到李光弼前方,对溃败的唐军轮番截杀,李光弼派出求援的将领,也死在叛军手里。

任天翔见状,立刻率义门众士奋力突围,直奔唐军大营求援。他最先见到郭子仪,忙将战情简略汇报、郭子仪心知救兵如救火,来不及禀报鱼朝恩,便率本部人马接应李光弼。两军在半道汇合,郭子仪的生力军(什么是生力军?书上就这么说的……)打退了史思明的追兵,暂时稳住了唐军阵脚。

唐军的调动很快就落在司马瑜眼里,有窥天珠之助,他比唐军统帅鱼朝恩还先一步知道唐军的调动情况,他立刻令人燃起狼烟,向邺城的安庆绪发出了反攻的信号。

安庆绪看到约定的信号,令人打开城门,亲率守军发起反攻。此时唐军若调度得当,凭其优势兵力,还可与叛军一战。但鱼朝恩从未经历过战阵,但听到四周喊杀声震天,邺城的守军竟然发动反攻,他早已乱了方寸,急令中军后撤。其余几路兵马见中军大旗摇动,不知就里,也纷纷后撤。各节度使皆有保存实力的私心,竞相撤离战场,撤退很快就变成了溃败到最后将不知帅,帅不知兵,数十万大军已成一盘散沙。到了这个时候,即便以郭子仪,李光弼之能,也是无力回天了。

叛军在史思明率领下一路追杀,不给唐军任何喘息之机。沿途州县听说唐军六十万大军竟被击溃,早已吓破了胆。而唐军在大败之后也变成了土匪,趁混乱洗劫百姓,因此沿途各州县不等叛军杀到,地方官就纷纷弃城而逃,郭子仪与李光弼率几万残兵一直败退到洛阳,也没得到地方的补给。而面对已经十室九空的洛阳,二人都知道仅凭这几万败兵绝对难以坚守,二人经过商议,决定放弃洛阳,由郭子仪退守潼关,李光弼则率军退守河阳,以牵制史思明的大军继续西进、威慑长安。

史思明令前锋继续追击唐军,自己却率中军回师邺城。但见邺城城门紧闭,安庆绪竟不放他入城。原来安庆绪趁着史思明追击唐军之时,将唐军丢弃的粮草辎重全部搬入城内,有了这批给养,他再守个一年半载也不是问题。

史思明对安庆绪的举动倒也不生气,他将司马瑜请来,意味深长地笑道:“现在,该是先生实现诺言的时候了。”

司马瑜颔首道:“将军放心,在下答应你的事,就一定会办到。不过将军得先做一件事。”

史思明忙问:“什么事?”

司马瑜道:“在城外搭高台,邀圣上敬告天地,歃血为盟,兴复大燕。”

史思明大笑道:“好!就依先生所嘱,设坛祭天,共襄盛举!”

史思明一声令下,高台克日而成,他以归还玉玺为由,邀安庆绪出城结盟祭天。与此同时,司马瑜也修书一封,令辛乙悄悄送到城中。安庆绪看到司马瑜的密函,便不顾手下劝阻,立刻率五百精兵出城来见史思明。

安庆绪来到史思明大帐,但见帐下刀斧手林立,立刻心知不妙。当即对史思明躬身拜道:“叔父在上,侄儿给您老请安。”

史思明并不还礼,只懒懒道:“陛下乃大燕皇帝,这不是折杀老夫么?”

安庆绪忙赔笑道:“大燕国的江山乃是叔父与先皇联手打下,侄儿不过是窃居此位。侄儿早有诺言,只要叔父解了邺城之围,侄儿便将这皇位禅让叔父,并以玉玺为凭,叔父难道怀疑侄儿的诚意?”

史思明手抚髯须冷笑道:“你先告诉我,你这皇位是如何而来?我义兄安禄山是如何死的?”

安庆绪一愣,正不知如何回答,就听史思明一声厉喝:“是你联络内侍李猪儿,以下犯上将我义兄弑杀。你以为此事办的天衣无缝,却不知我手中已有确凿证据,看你还能如何抵赖!”

当初安庆绪确实是将杀害安禄山替身的任务,交给负责服侍他的内侍李猪儿。这事办的十分隐秘,按说不该有人知晓,而且事成之后,安庆绪又听从司马瑜的建议,将李猪儿杀了灭口,而且是交由司马瑜亲自去办。这事知道的人寥寥无几,史思明怎么会知晓?

安庆绪正在狐疑,就见史思明拿出一封密函,展开在他面前。但见密函上将安庆绪下令杀害安庆绪的时间、地点、经过,等等细节交代的详详细细,密函下方的落款正是李猪儿。安庆绪愣了半晌,终于有所醒悟,急忙一跳而起,厉声喝道:“司马瑜那小子在哪里?快叫他出来见我!”

安庆绪身形方动,左右刀斧手已一拥而上,将他摁倒在地,他拼命挣扎,声嘶力竭地大叫:“我杀的只是先皇的替身,父亲在起事前就已经死了,有父皇的贴身侍卫可为我作证!”

史思明冷笑:“这种谎你也编的出来,好,你就告诉我谁可为你作证?”

安庆绪忽然想到,那些知道实情的侍卫,早已被自己尽数灭口,现在知道这隐情的除了司马瑜,就只剩下辛氏兄弟。他忙转脸向一旁的辛乙乞求:“阿乙你快告诉他们事情,告诉他们父皇早就已经死了,跟我没有关系!”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辛乙,他们虽然是史思明部下,但其中有不少人也是安禄山旧将,对他的儿子多少也还有几分旧情,所以很想知道真相。就见辛乙对安庆绪躬身一拜,愧然道:“陛下对我恩重如山,辛乙一直铭记在心,但我不能昧着良心说瞎话,望陛下恕罪。”

安庆绪一愣,跟着不禁破口大骂“:辛乙你这个王八蛋,居然在这个时候背叛我!看我不诛你九族,灭你全家!”

辛乙眼中刚开始还有些不忍,待听到诛灭九族的话,他眼中陡然闪过一丝寒芒,转向史思明道:“将军明鉴,陛下所说之事我一无所知,不敢为他作伪证,望将军为小人做主。”

史思明点点头,不再理会拼命挣扎号叫的安庆绪,转向众将问道:“现在事情已经清楚了,弑杀先帝者该当何罪?”

“杀无赦!”众将异口同声地道。就是先前还对安庆绪抱有几分旧情的安禄山旧部,现在也是同仇敌忾,恨不能亲手为旧主报仇雪恨。

史思明对众将的回答十分满意,不过他却故作悲戚地叹道:“虽然这小子弑父杀君,理应千刀万剐,但念在他好歹也做过几天皇帝,便留他个全尸吧。”说着他微微摆了摆手,一名心腹将领立刻心领神会,取下长弓,将弓弦套在安庆绪脖子,然后慢慢转动长弓,就见弓弦逐渐绞紧,一点点勒紧了安庆绪的脖子。

安庆绪拼命挣扎,奈何手脚俱被刀斧手摁住,无法挣脱。他只能恨恨地瞪着史思明和辛乙,带着满腔的愤懑和不甘,被弓弦生生绞杀(换个字代替……)。

“将安庆绪弑父之罪诏告三军,然后以王礼厚葬吧。”史思明似乎有些伤感,不过眼中却有掩饰不住的得意之色,他对几名心腹将领一挥手,“即刻率军入城,若遇抵抗,即刻予以消灭。”

“等等!”司马瑜从后帐中缓缓踱出,他的脸上似乎隐有悲戚,似乎在为故主的死难过。看到兵卒将安庆绪的尸体拖了出去,他才对史思明道:“请将军容我先行入城,让邺城守军开门迎接将军。”

史思明呵呵笑道:“这样最好,那就有劳先生了。”

司马瑜带着辛氏兄弟来到邺城,将安庆绪之死向大燕国幸存的将士通报后,众人虽有疑问,但也不敢与史思明大军抗衡,唯有一人径直来到司马瑜面前,涩声质问:“我哥哥究竟是怎么死的?”

司马瑜羞惭道:“史思明假借归还玉玺,将陛下骗出邺城,然后借口陛下弑杀先皇,所以……”安秀珍一把扣住司马瑜要害,厉声质问:“你明知道父皇的死跟我哥哥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不阻止?”

辛乙见安秀珍威胁司马瑜,本能地拔刀指向其后心,安秀珍却不管不顾,只盯着司马瑜的眼眸。司马瑜示意辛乙收起兵刃,然后挥手令众人退下,待殿中仅剩他与安秀珍二人,他才无奈道:“史思明狼子之心,昭然若揭,就算没有先帝这事,他也会另找借口。”

安秀珍凤目含煞,涩声问:“我哥哥死了,为何你却还活着?”

“因为我不想做无谓的牺牲,我要留下自己这条性命,为陛下报仇雪恨。”司马瑜说到这语气一转,黯然叹道:“再说你还在邺城,还在史思明大军的威胁之下,我又岂能不顾你而去?我现在向史思明屈服,只是权宜之计,以后但有机会,我定要为陛下报仇!”

安秀珍眼中虽然还有质疑,但面对司马瑜坦诚的眼神,她最终还是缓缓的放开了手,涩声道:“但愿你说的是真话,你要是骗我,我会跟你一起死。”说完放开司马瑜,毅然转身而去。

见安秀珍要走,司马瑜忙道:“贞妹要去哪里(忽然发现把所有的安秀贞都打错了,改不成了,见谅)?”安秀贞苦笑道:“我不走,难道要向史思明乞命?你放心,我会照顾自己,我还要留着这条命,为我哥哥报仇!”

不等司马瑜再阻拦,安秀贞已飘然而去。司马瑜眼中隐约有些不舍,但最终还是没有再追,只是缓缓来到殿前,对守候在门外的将领吩咐:“打开城门,迎接史将军入城。”

史思明入城后,听说安秀贞已离去,他脸上喂喂变色,跺足道:“我忘了安庆绪还有个厉害的奶奶,虽然年事已高活不了几天,但在萨满教中她的地位无比尊崇。要是他追究起来,这麻烦可是不小。”

司马瑜胸有成竹地道:“将军不必担心蓬山老母,我向将军推荐一个人,有他在,蓬山老母和萨满教也只能对将军俯首帖耳。”

“是谁?”史思明忙问。

“魔门大教长佛多诞。”司马瑜从容道。

史思明微微变色,颔首道:“我听说过他的名号,确实可以与蓬山老母相抗。不过我与他素无交情,他凭什么帮我?”

司马瑜道:“佛多诞一直现在中原公开传教,只是苦于没有朝廷的扶持,要是将军肯将他的光明教立为国教,他定然乐意为将军效劳。”

史思明大喜道:“这有何难?只要肯为我效力,就算拜为国师也无妨。”

司马瑜颔首道:“既然将军有如此胸怀,我这就修书一封,邀他到将军帐下共商大事!”

史思明喜道:“这事便由先生替我全权处理,就让他到范阳来见我,本将军拜他为国师,奉光明教为国教。”

第二天一早,史思明挟击败六十万唐军的雄威,风风光光地班师回范阳。离去前他将邺城改为相州,留长子史朝义驻守。回到范阳后,他在手下众将的力劝下,自立为帝,成为大燕国的新皇帝。

在史思明登基,忙着肃清安氏父子影响的这段时间,大唐终于获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唐帝趁机收拾残局,赏罚功罪。按说邺城会战这样的惨败,理应斩几名将帅以正军纪,但邺城会战的主帅是鱼朝恩,是皇帝不顾李泌等人劝阻亲自任命,处罚他岂不是自搧耳光?如果不出发鱼朝恩,却将责任推给旁人,又何以让人心服?所以皇帝权衡再三,最终没有追究众将责任,反而提拔郭子仪为东(地名,这字看不清……)、山东、河东诸道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