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碧沚园-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荆非道:“早知如此,先前便可一验真伪,也不必平白惹得各位火起。”言毕按住手中之书看眼刚进门坐下的赵平,继续道:“眼下看来,这书背内并无文字。想来当是真品。”
见丰坊面露得色,荆非一笑,继续道:“只可惜这书背并非刚被扯开。”
丰坊神情突变。
荆非转向贺知州,道:“大人可以吩咐那衙役进来了。”
贺知州走至门口,喝了一声,应声进来个衙役。
荆非问道:“贺大人命你在门外暗中守望,我等在碧沚亭筵席间你可看到什么?”
衙役道:“方才只见丰老先生进出书房,范先生也曾在书房门外观望,但并未入内。”
荆非料想众人闻言已是怒了,转身把众人愤怒的目光留给知州,道:“各位不必太过介意。知州大人也是不愿在自己眼下发生鸡鸣狗盗之事。丰老先生嗜书如命,听闻此书可能有伪,于席间按捺不住暗地返回一验真伪亦在情理之中。”
丰坊冷笑,道:“大人英明神武,可惜老夫不过是与尧卿谈至投机,偶尔想起一典,来此查阅。老夫藏书多年,是真是伪心中早有判断,自然从不畏惧俗人闲语,更不会做此等偷摸之事。”
荆非回身笑道:“丰老先生磊落世人皆知。以下所言便只当是在下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席前老先生听闻拆解此书检验怒不可遏,席后却不加阻拦,以凡俗见解看,此中变化难免不是先生于席间先自行验过放心之故。返回书房时先生冲在最首,进门直奔此书,又以如此之重手法撕扯,实在不似藏书人所为。其中缘故恐怕也只有一个:掩饰此书书背早已被撕扯。倘若在下不曾提及重验此书,而席上诸位皆是嗜书之辈,难免提及重回书房,那时先生怕也会借故再如此撕扯一番,验证此书为真。”
丰坊耸起鼻孔,道:“大人办公当讲求证据。可有证据证明此书乃老夫先前扯开?”
荆非略一摇头,道:“在下确实没有证据。以上不过是在下推测,幸好此书今日为何时扯开并不重要。验看一场不过为找出万卷楼失火乃至毕老汉被害之真凶。”

众人听闻惧是脸色一凛。荆非看眼赵平,不经意一笑,转向范钦道:“尧卿席间亦曾借故离席,以那衙役证词,曾在书房门外观望……”
范钦一捋长髯,道:“在下的品性,荆大人仍信不过?”
荆非咧嘴笑道:“你怎知我在吓你?”
范钦手指忽然一顿,似是突被那长髯缠了。
荆非略正了色,道:“此番事件,皆由书而起。纵我与尧卿故交,也难免有所怀疑。只可惜这书呆子始终是书呆子秉性。碧沚园藏书即将转于尧卿,尧卿行事缜密,凡事毕究其详尽。席前听闻那《春秋经传集解》可能有伪,尧卿不免疑惑。听闻有一辨伪之方,书主却无意验证,尧卿想必更是按捺不住。席间借故出来,本欲亲自一验真伪,故而于书房外徘徊良久,然终恐沾惹李下正冠之嫌,不曾入内。” 
范钦扯着长髯干咳。
荆非敛起笑意,道:“今日席上,丰老先生、范兄乃至钱先生皆是明州藏书名家。嗜书人唯书为命,同是藏书之人,闻听一珍稀版本有疑为伪、而书册内又可能藏有证据却仍能稳坐泰山的,怕也只有那造伪之人。只因那伪造版系他监督刻造,早知其中不会有印名之事。真正盗书之辈,实在今日席间不曾离席之人当中。”
钱士清大笑一声,道:“大人莫非疑心在下与陈大夫?在下声名无关紧要,但陈大夫仁名于明州有目共睹,岂能是这般不堪之徒。”
荆非叹道:“以在下愚见,大夫行凶最是难查。可惜这陈未时似是一心只在岐黄之道。我等初入书房,心思尽在那《春秋经传集解》之上,唯有陈大夫独自翻阅《新编近时……》”
“《新编近时十便良方》。”淡淡的声音自远处补道。
荆非略一颔首,道:“《新编近时十便良方》。初入书房,对这《春秋经传集解》倍加注意者出自无非四种心思:一为新奇,二为辨伪,三为验证,四即为那凶犯,也即防范。” 
钱士清拊掌道:“大人所言甚是,只可惜前提必是此书为伪。”
荆非道:“此书正如赵平所言,不过是李代桃僵的伪本。”
钱士清变色道:“大人有何证据判定此书为伪?”
荆非道:“在下不懂那许多纸张讳笔之说,只长了个好鼻子。倘若此书曾历火劫,书页上难免余留烟熏之味。方才在下借看书之机留意闻过,却只有墨香。由此想来,那书必曾被人调换,且在火劫之后,也即毕老汉遇害之时。”
范钦不解道:“那毕老汉并非意外身亡?”
荆非道:“毕老汉一案稍候再议。且说这伪书。钱先生不愧是藏书名家,不是自家藏书也能鉴得头头是道。在下草草翻过这《春秋经传集解》,一时还真难找出几个‘敦’字,更何况同在一对页上两个有讳笔与无讳笔的‘敦’字。钱先生却能信手找来,倒颇似这书是先生亲手刻印的。”
钱士清干笑道:“大人意下那造伪之人正是在下?”
荆非频频颔首,道:“不是意下,说这许多,在下全部的意思就是钱老板犯事了。”
钱士清斥道:“大人所言实在荒唐。在下如今不过想刻书济世,那等藏书雅事早无暇顾及,自然不会有大人所谓‘书呆子’之举。再说那‘敦’字。蜀刻大字本《春秋经传集解》坊间仿刻伪刻颇多,在下也颇见过几本。见识多了,自然熟知那‘敦’字所在。若无这点鉴书常识,又怎开得文秀书堂?”
荆非拊掌笑道:“钱老板做得好生意。见商言商,不妨便自这伪书货源说起。万事起因不过丰老先生那本《春秋经传集解》。当时丰老先生访得此书,众人只知是册宋版《春秋》经注,具体为何并无人知晓。故而火熄后当夜书被调换可能甚微。除非是丰老先生本人。”
荆非看眼那丰坊,丰坊却只垂首无言。
荆非继续道:“火起那夜情形在下已仔细问询贺知州,知与那宋版《春秋经传集解》一并为毕老汉所救的乃是当世所刻《春秋公羊经传解诂》、《春秋谷梁传集解》、《春秋左传正义》、《春秋三家训诂》等书。以宋版珍贵程度论,想来藏书之人分类必不会如此错乱。必是有贼进了书库,却只识‘春秋’两字,点亮火折四处寻觅,一并将相关的尽收了,不想失手惹得火起,周遭又围了救火众人,身边诸书难以取舍,恐一时带书难以逃脱,便将那书暂放一距离火远之处,以后再做打算。以此判断,那失火之贼必身手灵活却学识有限,不知辨别书籍版本,但必有幕后主使告知当寻何书。而他敢于将书放置火场,必是知那主使不会纵容火势蔓延。依以上判断,当夜首至火场且有学识者皆有嫌疑。”遂转向贺知州,问道:“当夜在火场都有何人?赶至火场的先后次序又如何?”
贺知州见荆非神色自是不敢怠慢,略一沉思,道:“当夜下官闻听赵平来报万卷楼失火,先命他率一班衙役前往扑救。待下官赶到,见丰老先生、陈大夫与钱先生已在火场,范先生乃是后来直接赶至碧沚园的。至于赵平、丰老先生、陈大夫与钱先生赶至火场次序,下官实在不曾细问。”
范钦苦笑道:“在下当夜去城外访友,谈得投机,回来晚了些。刚进城便听闻万卷楼失火,赶至火场火势已弱,又得知丰老先生已回碧沚园,便直接去了。”
荆非转视赵平,赵平脸色已和缓一些,道:“当夜下官只忙于救火,未顾及这许多。只知下官赶至时丰老先生、陈大夫与钱老板尚不在场,至于何时到的并未注意。”
陈未时迎住荆非目光,道:“在下赶至之时,丰老先生与钱先生已在人群之中。”
荆非略一躬身,又问:“钱老板当时衣着神态如何?”
“衣冠齐整。虽有几分焦灼之色,儒雅一如既往。”
“钱老板身边可有下人?”
“不曾见到。”
“是否可能混杂于救火人群之中,大夫一时未曾注意?”
“当时大多街邻不过刚刚赶到,并不难分辨。”
贺知州上前道:“下官到时曾见钱府下人张笈在钱先生身边。”
荆非道:“那张笈常与钱老板同出入?”
“正是。”
“当夜张笈形状如何?”
贺知州一捋长髯,道:“如今细想起来,那张笈倒有些衣衫凌乱。”
荆非笑道:“这便奇了。夜半发生这等大事,通常理应下人先行起身,唤起老爷。那夜的次序却有些乱了。”
钱士清道:“这有何奇?那张笈向来睡得沉,在下惯常彻夜研读经书,便赶来得早了。若因在下到早了些便定罪,首至的赵平岂非更有嫌疑?”
贺知州摇头道:“火起时下官也被那锣声惊醒,赵平来报不过是片刻之后。州衙距万卷楼颇有些路程,赵平若是嫌犯,实难于如此短暂时间内往返。”
钱士清不屑道:“火警响起之时往往火势已盛。嫌犯一时失手,惹得火起,便匆忙逃窜。其间离火警响起怕仍是有些时候。”

荆非不住摇头,道:“钱老板未免高估了赵平。赵平素有心疾,当夜若是他先翻墙入了书库,次后翻墙而出、奔至州衙唤起知州,再率一班衙役救一夜火,只怕他今日已无法现身此地。陈大夫,在下所言是否有理?”
陈未时略一颔首。
钱士清涨红了脸,道:“赵平固是体弱,但也可雇凶代劳。”
荆非坦然一笑,道:“钱老板勿急。素知钱老板买卖做得精明,在下的单据自也要开得明细些。若论雇凶,想赵平不过区区九品,平日还有医药开销,真不知他需攒几年的银子方雇得起帮凶。即便有心善不要钱的帮凶,伪刻宋本总还是要些花销的。请教贺大人,当夜火劫后于碧沚园验看《春秋经传集解》一书的又有何人?”
贺知州道:“丰坊、钱士清、范钦及赵平皆在场。”
“陈大夫并不在场?”
“陈大夫已至州衙为救火衙役疗伤。”
荆非微微一笑,道:“如此看来,确知丰老先生藏有《春秋经传集解》一书的便是钱老板、尧卿与赵平三人。这三人皆有可能再度潜入碧沚园,以伪换真。以做伪论,三人中最方便者莫过钱老板。近世书籍多以百页为一册,若自空板起刻,需时少则一月。而万卷楼火起至毕老汉身亡,其间不过一周。当今圣上责令不得擅改古籍,坊间刻本多照搬宋刻,嫌犯显是存有当世蜀版《春秋经传集解》仿刻版,再做仔细加工,制出伪刻宋版《春秋经传集解》。文秀书堂以刻书闻名,钱老板自家便雇有刻工,想来库存刻版亦有不少,加工如此一册伪书,当真再便捷不过。尧卿返乡不久,家境虽还殷实,毕竟家中向只藏书,若要临时寻找刻工刻版,皆需多费些时日。况以尧卿今日席间离席一事论,尧卿显是对此书真伪不甚明了。再看赵平。赵平久居明州,且父辈原为刻坊中人,似是也算地利。只可惜赵平父母早亡,自入丰坊门下,于原先家世讳莫知深,恐也早与父辈刻坊熟识断了联系。若论赵平近日因监刻地方志常出入刻坊,须知地方志乃官坊刻印,官坊诸项事宜监管较私坊远为严格,赵平若有心造伪,仍得于私坊间临时寻人赶工,以赵平家境,此项开销只怕是难以负担。况且今日率先质疑《春秋经传集解》真伪者便是赵平。试问天下那有此等自揭赃物的笨贼?为这伪书做了不少辩解反倒是钱老板。”
钱士清嗤笑道:“若依大人推断,那陈未时陈大夫岂非也有嫌疑?当夜验书陈大夫虽不在场,却难免事后听闻。何况陈大夫于古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