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御史大人又岂是如此好糊弄的,看着宇王尚且年轻的脸,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来,“听闻昨晚宇王殿下和辉王殿下也是翰王府中的座上宾。也难怪宇王殿下要为翰王的所作所为辩解……”
辉王没想到自己就是站着也能中枪,没等御史说完就把话接了过去,冷笑一声,“听郑大人这口气有些酸啊,莫非是没有接到翰王的请柬,所以心里有些吃味?这好说,等下了朝,本王亲自去一趟翰王府,替郑大人也要一份请柬,这样翰王府中的热闹郑大人也就有机会窥得一二了。”
朝堂上传了几声压抑的轻笑声。郑御史当即就气的脸色紫涨起来,康帝适时开口,“众爱卿为国为民之心。朕深感欣慰,只是这件事事关翰王的声誉,不可轻易下论断。”
康帝话里话外对翰王的维护,大小官员又岂能听不出来,当下各人心中的想法就更多了。
又议了几件大情小事之后。康帝就宣布退朝了。
宇王和辉王对视一眼,不着痕迹地凑近郑御史侃谈起来,“我说四哥,昨晚那个唱小曲的我觉得挺有意思,不如我们晚上……嗯哈……”未尽之语不言而喻。
辉王从袖口中摸出一方丝帕,捂着自己的鼻子意会道。“我倒是觉得那个舞娘不错,舞姿优美,身段妖娆。跟京城歌舞坊的那些舞娘们不相上下呢,也不知道二哥在哪里寻到的宝贝,不如你替哥哥我讨了来,上次你看上的那个上古宝剑就借你玩几个月,如何?”
郑御史听的只想吐血。可是今日早朝透露的端倪,再加上这两个小祖宗的音量恰恰只有他能听到。其余人哪个不是官场上的泥鳅,早就踩着风火轮溜了,生怕被郑御史逮到问东问西,无端去触了翰王的霉头。
宇王哈哈一笑,露出一个心知肚明的笑容,“咱兄弟俩好说,哈哈……晚上二哥那里听说……父皇都没说啥……”
堂堂两个王爷勾肩搭背的朝宫门外走去,不管别人怎么看,反正郑御史的眼角直抽抽,更加坚定了要将翰王的这股嚣张气焰压下去的决心。
相比较朝堂上的风云涌动,翰王府此时的气氛也有些诡异,自从昨晚上演了一出美人被直接打包送人的场景后,剩余的十三位美人今日至少有一半都不敢随意出屋子打探翰王的消息了,生害怕做的过分会被赏赐与人,甚至还有几个美人连梳妆都省了,就怕自己相貌过于出众被别人惦记上,一个个都老实本分的很。
“王妃,昨晚那件事一出,今日果然没有再送人上门的了,剩下那几个也消停了不少。”鸣芳喜滋滋的说着。
林倾宸闻言微微一笑,是真消停了还是假消停了,自己根本无需花费心思去关注,虽然有些可怜她们被人当做棋子摆布,可若是她们自己不愿意,又有谁能强迫呢,说来说去还是自己的本心在作祟,若是自己,就算是孤独一生,也不会选择做人姬妾而委曲求全一辈子,何苦来哉。
正好吉祥妈进来,听到了鸣芳的一番话,脸上也是带着几分得意,对林倾宸说道:“刚才芙蓉园的庄小姐使了贴身丫环过来与我说,她祖母年纪大了,这两天受了凉身子就有些不好了,她自小跟着祖母长大,感情十分深厚,还请王妃允许她回家侍疾。还有梨园的张小姐也派了贴身丫环过来同我说表妹要过生辰,且是到京城后的第一个生辰,她想去怡王府小住几天陪陪表妹,还请王妃许她一行。”
这是明摆着当逃兵吧。
若是在前世,林倾宸肯定会开瓶酒庆祝一下,可这里毕竟是古代,就算自己再高兴,也不能给别人留下话柄,就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道:“哎呀,这可怎么是好,自从庄小姐接手了一些账簿,我可是省心了不少,原本还想着将王府的公帐也交给她打理,没想到她要回去尽孝。可是为人子女,孝道最为重要,我虽不好拦着,可她既然是怡王妃牵线送给王爷的,我也不好做主是不是?免得我好事做了,日后还有人说我容不得人是不是?至于张小姐说的,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我们主动将人送去也不大妥当,知道的以为她要给表妹过生日,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对怡王和王妃不满意,特意将人送回去打他们的脸呢。”林倾宸说道这里,见众人有些迷糊,就莞尔一笑,“若是张小姐家主动派人来接那就另当别论了,是不是?到时候我也随一份礼物,毕竟也是跟王爷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表妹,可不能失了这个礼数。”
吉祥妈自然听懂了这里的曲曲绕绕,当下就出去安排了。
想必被翰王昨晚不同寻常的举动吓坏了,吉祥妈刚把王妃的意思透露了出去,怡王府就派人来接两位小姐了,虽然行动快速的有些诡异,可毕竟这两尊大佛是通过怡王妃才来的,所以由着怡王府出面最是恰当不过。聪明人都知道,这个时候将人接回去虽然面子上有些难看,但是也比被翰王将人转送出去要好一些。
只是怡王妃可以出尔反尔,将强硬塞进来的美人又以各种名义接了回去,其他人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虽然翰王有令,不让这种闲杂小事影响了王妃的休息,可架不住如意院的人消息灵通,林倾宸也就知道了后来又有两位官员想将送来的美人接回去,均被翰王府的管事以翰王不在府中为由拒绝了,不仅如此,还盛情邀请来人参加今晚的饮宴。
早前朝堂之上,御史大人参翰王的奏折还没有撤下龙案,这头翰王还要再接再厉邀请众人饮宴,岂不是给人添把柄吗?听说连宇王和辉王都受牵连了,他们这些品阶不高的小官们若是沾上了岂不是死的更快?不由地后悔误信人言给翰王送美这件事来。
“王妃,安宁侯家、永宁伯家、督察院李大人家、内阁学士蓝大人家、礼部员外郎吴大人家、育林书院李院长家等一众夫人都送来了第二次拜帖。”路儿将一沓子名帖递了上来,请林倾宸过目。
因为种种原因,翰王下了令,年节期间翰王妃要养胎不见任何外客,所以有些上门拜见的就没有成行,只是交由王府内外管家安排人将回礼送了过去,也不算失礼。好不容易这股借节日之便拉拢攀扯关系的活动告一段落,又因为林倾雅代表翰王妃送至莲花寺的送子观音图要行馈赠仪式而迎来了新的一波客人,当然,这些人并不是求送子观音图的,而是求那个代替翰王妃送送子观音图的人。
除了这人是命中带福的翰王妃的妹妹以外,后面翰王的身份更具有诱惑力,若是真能成就此事,对于男方家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虽然林倾宸当初就是抱着给妹妹择婿的心态铺陈她的计划的,可凡事都有一个过程,岂能是随便见一面就能将妹妹的婚姻大事订下来的?更何况林倾雅现在年龄着实小了些,别说母亲卢氏舍不得,就是她自己也舍不得,还想着这几年在京城好好将她磨练一番,因此也不急着接见那些人,只是时不时安排了人将一些人家的家世和适婚男子的情况详细打探了一番以做备用,至于父母那边,想必也了解她的心思倒是没有怎么反对。
第一百一零章 肃清
过完年,官员们述职完毕,或是等着重新派官,或是继续连任,都已经有了明确答复,至于走亲访友攀扯关系也趁着年节都告一段落了。正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合心意的自然高兴,不合心意的也没法找人诉说,只能先上任再说了,总好过那些没有职务安插的闲散人员要好得多。
只是除了御史郑大人以外,还有两个御史也接连上了折子,不仅弹劾了翰王和众多官员私下往来密切,还暗喻其有收受贿赂之嫌,较之前一次郑大人的折子,这几份折子更加详细的罗列了涉及官员的姓名和官职以及贿赂的财物等明细,康帝就算想将此事毫无声息的遮掩下来也不成了。毕竟此风若是不及时制止,关乎的可是金萨国千秋万代的大业,康帝当即就将此事交由太子调查,至于涉及其中的宇王和辉王则令其闭门思过,再此期间不得随意外出走动。对于一个皇子,又是有封号的王爷,这样的处罚着实不算轻,好在当事人倒是没有什么不满的情绪,不用上朝倒是更合他们的心意。
太子有些过意不去的看着翰王,“二弟,这次委屈你了,其实这种事情也不是你的错,缓一步解决也未尝不可,可是凭白搭上你的名声,我这做兄长的实在是有些汗颜。”
宗泽翰深邃如海的眸子盯着手中的茶杯半响才叹了一口气,“凡事都有利弊,当年我们安插人手就想到了这一层,可是不用此法势必会让血流成河,虽然成大事者最忌悲天悯人,可让无辜百姓命丧黄泉也不是我们的初衷,这么多年,我们胸中都有一个志向。可一旦这个志向实现了,我又觉得无事可做,回头想想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有些事的弊端就能轻易看出来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没错,可是人都是有贪欲的,水至清则无鱼,虽然不要求每个人都奉公守法,清正廉明,可不该有的心思就要及早扼杀,免得再步弘帝后尘。至于我。你倒是不用担心,横竖这些年我也拼累了,你若是对我有愧。不如让我做几年闲散王爷,好好和宸儿过过神仙逍遥日子。”
太子却颇为不赞成宗泽翰的说辞,抬手在空中一挥,说道,“你倒是说的轻松。留下这么一大摊子自己跑去逍遥,你可别忘了卧龙先生留下的那本书可是有一半都没参透,怎么也得弄清楚了再说其它的。”
宗泽翰精明的眼中闪过一道光芒,可是被他一眨眼的功夫就遮掩了过去,转而说起自己眼下的现状来,“你可别忘了。宸儿现在身子重,过不了几个月就要分娩了,虽然对于我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没有说什么抱怨的话。可时间一久在心里难免会有患得患失的时候,我不想因为这些影响她的心情。再者说,卧龙先生久居金萨国,你跟他呆在一起的日子要比我久远一些,他平日的所作所为难道你就没有看出什么端倪?他若是想告诉你自然就明说了。若是不想告诉你任凭你想破了头也猜不出他下一步棋会怎么走。如今看来,他书中所隐藏的东西必然是我们现在无法实现的。与其强行参透,不如等待一个契机,说不定到了那天就迎刃而解了。”
对于卧龙先生,他们对其有着一种近乎神明般的敬意,虽然知道他是前朝太子,可早前通过各种渠道打探来的消息,又觉得实在不像,尤其是最后消失的那一刹那,若不是太子亲身经历,恐怕没人会相信,当然,这种连自己都不信的事情也仅限于有限的几个人知晓,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太子不是没想过这些,可是作为未来的储君,考虑问题毕竟要比一般人长远一些,可他也知晓卧龙先生布下的棋局,不是一般人所能解的,当初需要集合众人之力夺得天邺王朝,如今更是需要有这样一个人和一个契机来完成卧龙先生留下的谜题,而这个人选非翰王莫属。以翰王的能力他此生注定不可能平淡,可同时他也知道翰王不是一个受制于人的人,一旦他下定了决心,很难有人让他改变主意。而如今,这种状况却又有了一个契机,那就是被翰王捧在手心里宠爱的翰王妃了。
太子想清楚了其中的弯弯绕绕,也就不纠结于此了,把心思转到了眼下正需要办理的事情上。
这件事演变到今天,不是他们一时兴致所至,而是早就预测到了今日这种局面,历朝历代都要经历从开国百业待兴到繁荣发展的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