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门纪事 作者:天光映云影(起点vip2013-12-14完结)-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年中圈套的人之中,有个人侥幸逃出,找到了张妈妈,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她,不过那人不久之后重伤不治死去了。”的确有这样一个人,不过那人知道的却不像涵因这样详细。张妈妈也只是知道个大概。

    “姑娘想如何处置我。”

    “今天的事,我并不避讳你,就是因为你父亲对郑家忠心耿耿,咱们两个小时候又是长在一起的,我又能如何处置你。”涵因叹了口气。

    “父亲是父亲,我是我,当初我就不同意父亲去刺杀长公主,可是他还是去了,我来靖国公府是父亲遗命,让我暗中保护姑娘,因此,我是不会向大太太出卖姑娘的,但是,也仅仅止于保护,我不会像父亲那样,为谁卖命。姑娘若是不放心我,就赶我出府好了。”盼晴低下头。

    “我并不想逼迫你什么,不过,你真的想一辈子过这种躲躲藏藏的日子吗?你父亲当初被草草埋了,如今还背负着背主的名声,难道你不想让他恢复名声?难道你不想让他风光陪葬入我父亲的墓边吗。”对于忠仆来说,陪葬主人身边是最大的荣耀,而且主家的墓地一定是风水好的宝地,这样也能沾光庇佑自己的子孙。

    “我父亲的尸首都不知道葬在哪里,还能不能找到。”盼晴的声音充满了哀恸。

    “哪怕是个衣冠冢,也要让他安葬,以慰在天之灵啊。”涵因看着盼晴,盼晴自己并不在意父亲能不能陪葬在郑伦身边,但她是个孝女,知道父亲一生忠于郑伦,一定是希望这样的,她不禁紧紧握了握拳。

    涵因继续说道:“我家现在有机会完全脱罪,我的两个哥哥,你也见了,他们参加武举和科举之后,若能授官,则家门复兴在即。若有朝一日,我们兄妹获得宗族认可,我家屹立朝堂之上,必定为你父亲正名,为他风光大葬。”她见盼晴的表情有所松动,但还在犹豫,又接着说:“我给你的许诺虽然虚无缥缈,但是终归是有一线希望,你是女子之身,便是有一身武艺又有谁肯重用你,你的身份还如此敏感,就算你一辈子不得见光,以后你的子女儿孙又该如何。你如今也没有别的选择,不是吗?”

    盼晴咬着嘴唇想了一会儿,下决心道:“愿追随姑娘。从今开始,这世上便没有陈霞儿,只有林盼晴,直到我父亲正名那一天。”

    涵因点点头,眼光中带着一丝欣赏,郑重的保证:“我们郑家定不负你们父女。”说完这句之后,口气也放松了下来,用关切的语气柔声说道:“夜露深重,你也快回去休息吧。”

    数日之后,监察院中的清流们从讨论郑贵妃当年被诬陷的案子,逐渐延伸到当年小荥阳郡公郑钊是否是被诬陷一事,不少人认为郑钊虽然有玩忽职守的嫌疑,“通敌”大罪却很难让人相信,更何况当年此案匆匆审结,还存有颇多疑点。比如虽然在府中搜出一封和当时进犯的突厥人来往密函,其中有西北大军调动的信息,但当时郑钊的职务不过是个六品兵部员外郎,只管兵器报损,这等重大机密军务,根本不可能获知等等。

    其实这是长公主联手韦建昌、郭旭等人夺取原来荥阳郡公一派所掌握的兵权的一次行动。这封信是当年刘锦栽赃的,而审理此案的则是时任刑部侍郎的郭旭。长公主为了牵制韦建昌等人,故意留下这么一个破绽,若是韦建昌、郭旭想要反水,则可以把这件事翻出来做文章。韦建昌和郭旭就是因为有太多这样的把柄落在长公主手里,因此一直被长公主压着。若不是长公主想要“摊丁入亩”,一下子等于对世家釜底抽薪,他们也不会这样拼个鱼死网破。涵因自然知道其中的奥妙,因此让高煜在清流中制造这样的风议。

    此时的监察院只是一个文士供职的机构,有监督的名义没有什么实权,却只有公认文采出众的人才能供职。监察院作为文人的代表,皇帝在做重大决策之前,也会咨询监察院的意见,并且通过他们了解朝廷的风议,可以说他们是皇帝的顾问,经常受到皇帝的召见。品秩不高却极受文人推重,从这里出身的官员比其他人升职更快,因此不论是世家子弟还是寒门士子都首选监察院作为自己仕途的起点,皇帝往这里放人的时候也会注重两方的平衡,不会让哪一方占优势。而进入这里的官员也会自矜名声,自诩清流,不参与党争,也不和污浊的政治同流合污。这里也是朝廷风议的导向。因此,监察院中议论当年郑钊一案之后,整个朝廷的舆论也开始渐渐有了风声。

    当年蛰伏起来的郑伦的旧人听嗅到这股气息,便开始小心的出手试探。于是便有人上书要求重新调查此案,监察院的御史们也附议。

    皇帝这些日子已经接到了几份这样的奏折,他把这些全部留中未发。走到御书房的门口,看了看随风飘落的秋叶,问了一句:“今天是什么日子了。”

    刘公公忙答道:“今天是九月二十八霜降,马上要入十月了。”

    “嗯,再过几天就要武举了。”皇帝似乎不经意的说了一句。

    “皇上日理万机,还要注意身体。皇上,今天晚上……”刘公公看皇上心情不错。

    “上次珣儿受到太傅的夸赞是吗?”

    “是,上次太傅夸赞泰王聪慧非常,善属文辞。”刘公公躬身回道。

    “嗯,今晚上就去贤妃那里吧。”

    刘公公笑呵呵的吩咐小太监:“皇上今天晚上摆驾昭华殿,还不快去让贤妃娘娘准备。”

正文 第五十三章 武举

    十月深秋,寒风肃杀,在长安的大道上卷起一阵沙尘,天气似乎在几天之内骤然变冷。人们似乎还不大适应这样的天气,路人低头掩面匆忙而行,就连素来热闹的东西两市,也冷清了不少。

    然而在兵部的武场上,却是一番热闹景象。今日正是武举考核之日,这一次的武举,皇帝尤为重视,下诏要求前十名的及第者由皇帝亲自考核并授予官职。于是这些儿郎们更是热血沸腾。前来兵部考核的已经是通过乡供武举考试的出众者,兵部则要通过测试给这些人核定等级,以备授予官职。

    这一世的武举并不像后世的武举那样划分严格,并不仅仅是武人才能参加。文人只要身体好,能通过考核,也可以授予武职。而武人若是文辞见长也可以授予文职。世宗皇帝为了选拔人才完善了制度,规定外场考武艺,内场考兵法策论。

    武艺科目包括马射、步射、平射、马枪、摔跤、负重。而兵法策论则是孙、吴兵法以及谋略。

    兵部尚书柳正言是个三朝为官的老人精,他年少也是武举出身,在边关多次立功,最大的一次,便是敬宗亲征突厥,反被围困,带一直骑兵三天三夜未休息,赶到皇帝被困之处,又出奇谋惊走了突厥大军,当时他年仅二十八岁。之后便深得敬宗皇帝信任,掌管西北大军十余年,后来又调入中央掌管禁军。显宗年间做了兵部侍郎。说起来,他是郑伦的老上司,亲手带过郑伦。昭宗即位之后,他荣升为兵部尚书,加左做光禄大夫。

    郑伦死后,长公主意图清初郑伦在军中的势力,这个老狐狸和长公主达成了默契,默认了长公主的动作,让长公主顺利接手,因此他的地位也未受动摇。

    如今他算是在朝的老臣中资历最高的。

    往年的武举,他不过就是露一面,走个形式。今年的武举却引来了他的兴趣。原因无他,今年参加考试的儿郎中,有几个特别出众的。

    尤其是郑钧,便是不说他是郑伦的儿子,那一手骑射功夫就叫人拍案。第一场马上箭法,射九箭,只要三箭中靶即算合格,而此人不仅九箭全中,还箭箭命中红心。剩下的步射、平射无一不是命中红心。马上的枪法也极为出色,摔跤和另一个壮汉打了个平手。只有负重是第三名。

    柳正言看着那酷似自己老部下的年轻容颜,心中感慨万千,不觉连连点头,要不是顾及场合,恨不能要站起来拍手了。

    之后的内场策论,更是让他惊讶,郑钧对兵法的理解非常出众,更能结合战场实际情况,条理分明,论述清楚,就连文辞也是优美顺达。本来想自己老部下的孩子,要是不行还要放放水,如此看来根本没有必要,这个孩子竟然是难得的人才。

    他一直知道郑家两兄弟充军之后,在薛进帐下,他虽想照顾一二,但是为了避免有心人生事,也只好佯作不知。没想到薛进竟然把这个孩子培养的这么好,真是让他又惊又喜。郑钧的所有科目评价均是毫无疑义的上上。

    郑钧也自觉发挥不错,心情很好的回到了府中。

    刚进院子,靖国公的小厮便过来相请,郑钧知道靖国公想要知道他考试的结果,因此派人过来。他便跟着去了靖国公的外书房。

    “舅舅,您找我。”

    靖国公看着这个英气勃发的青年,点点头,说道:“柳大人已经跟我通气了,对你很是夸奖了一番。”

    “大人们谬赞了,外甥还有很多不足。”郑钧说道。

    靖国公笑着说:“哎,自己家人面前,你也不必妄自菲薄。皓轩他们本来今天要回来,看看你的情况,我想你过几天就要参加殿试,让他们都回去,不要打扰你。此值朝廷用人之际,皇上亲选人才,当是难得的机会。你要好好准备。”

    郑钧恭敬称是,回去了。

    三天之后,兵部发榜,郑钧名列榜首。郑钧接到兵部发函通知三日后行殿试。

    殿试当日,涵因征得大太太的允许,由张妈妈和身边的丫鬟陪着,坐了靖国公府的马车,亲自送哥哥去殿试。

    “哥哥只要正常发挥就好。”涵因终于知道上上世送孩子进高考考场的家长是什么心态了,比考生还要紧张。看着郑钧随着带队的侍卫走入皇城,涵因的心跳也快了几分。郑钧考的是“军谋宏远”科,因此殿试主要也是考对兵法的理解,只是由兵部提交备选试题,由皇帝亲点一个题目考核,最后由皇帝决定前三甲。

    天气冷飕飕的,旁边的几个同去殿试的人脑袋上却已经冒了汗,还有人的手在微微颤抖。郑钧倒是表现得格外沉稳。

    走在巍峨而空旷的宫殿之中,人显得格外渺小,重重的宫阙,高高的宫墙,长长的甬道,让人不禁震撼于皇权的崇高与威严。太监沿着走廊和宫墙来来往往,却没有一个人说话;侍卫们再秋风中站得笔直,为庄严的气氛更添了一分肃杀之气。

    在殿外又候了不知多久,他们才被宣入殿中。

    皇帝坐在宝座上俯视着这些精挑细选人才。排在首位的青年尤其让他眼前一亮。身材高大威武,相貌堂堂,站在那里便给人以英姿勃发的感觉。

    让他不由想起,十多年前,他刚刚登上皇位之时,那个站在他面前的人,那个让他又敬又怕的人,那个在他少年时代深深影响了他性格和命运的人——荥阳郡公郑伦。他不由想到,那个曾经叱咤朝堂的人是否也有这样的青葱岁月,而如今站在这里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几十年后是否也会成为第二个荥阳郡公。皇帝不禁一阵恍惚。

    刘公公悄声在他耳边回奏:“皇上,此次武选的前三十六名已经上殿,请皇上考核。”

    皇帝回过神来,说道:“你们是我大隋选拔出来的最杰出的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