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树下乘凉,是很惬意的一件事,尤其是五郎和小七将附近树上的知了都粘走了之后,没有了知了的呱噪,更是如此了。
但是美中不足,有树的地方,还有洋辣子。
就比如说现在,连蔓儿抬起头,就在她头顶上方,离着她的头不过一尺的距离,就有一只灰黄颜色的洋辣子,吊在一根细丝上,荡荡悠悠地,而且有进一步往下落的趋势。
连蔓儿很讨厌洋辣子。这些小家伙五颜六色,什么青绿色的,黄色的、灰色的、甚至还有黑色的,样子丑怪,而且无一例外,身上都布满了毛刺。一到夏天,它们简直无所不在,在树下面经过,都要担心会有洋辣子掉在头上,更可怕是掉进脖颈子里。
像这种从树上吊下来的,有的地方俗称做吊死鬼。洋辣子也叫做刺虫,细讲究起来,品种很多。庄户人家不大区分在红方格,毛毛虫、洋辣子,到了夏天,就将这些东西统称做洋辣子。
普通的毛毛虫落在身上,最多是吓一跳,并不会对人造成伤害。但是有的品种的洋辣子,它的毛刺是有毒的,落在人身上,就会用毛刺在人皮肤上留下一道子,刺痛发痒。有一种扁扁浑身翠绿的洋辣子最毒,人如果碰到它,皮肤上立刻就会瘊起来一块。奇痒难忍。
这就是庄户人家俗称的被洋辣子给辣了。这里的辣,读第二声
知了可以粘干净,但是洋辣子却除不尽。这里的几棵杨树算是好的,看那叶子都很完整。就知道洋辣子不多。但是不多,不代表一个没有。
连蔓儿就挥了一下蒲扇,这头顶的洋辣子扑到地上,又咕咕咕地叫了两声,就有一只高脚大公鸡从不远处的跑过来。
连蔓儿家在铺子的后院搭了鸡圈和鸭架,将家里的鸡鸭都搬过来了。白天,将鸭子放进河里。将鸡也松开,让它们庄园的菜地、杂树林随便走,到了晚上再将它们轰回院子里。
连守信现在每天都住在这边,照料起来也方便。
连蔓儿经常喂鸡,家里的鸡听惯了她这咕咕咕的叫声,只要她这么一叫,附近的鸡听到了都会跑过来。
这只大公鸡跑过来,没看到美味的野菜拌糠皮。也没有成串的蚂蚱,只有连蔓儿用蒲扇指着地下一只洋辣子。
这大公鸡也生冷不急,颠颠地跑过来。一伸脖子,就把洋辣子给吞了。这洋辣子,和蚂蚱一样,对它来说是美味。
吃了洋辣子的大公鸡没有走,而是绕着大木床,又绕着几棵杨树悠闲地转悠起来,洋辣子味道不错,它还想找几只打打牙祭。
连蔓儿也没撵她,只和张氏、连枝儿说话。
说了一会话,她就有些犯困。
“困了。就睡一会。娘给你看着洋辣子。”张氏就道。
“嗯,那我睡一会。”连蔓儿说着,就躺在凉席上,枕着凉枕,一开始她还时不时地和张氏搭两句腔,一只手也慢慢地摇着蒲扇。过了一会,她就不说话了,手也垂在了身侧,只是手里还松松地握着蒲扇柄。
张氏做着针线,扭头看连蔓儿是睡着了,就笑了笑,轻轻地将她手里的蒲扇抽走。她和连枝儿就都压低了说话的声音,做一会针线,就看连蔓儿一眼,又拿了蒲扇替连蔓儿扇几下。
凉风习习,即便不用蒲扇扇风,连蔓儿也睡的很舒服。
不知睡了多久,连蔓儿听见细细的说话声,这才睁开眼睛。
连守信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了,搬了个凳子,坐在大床的对面,正在和张氏说话。
“……偷青杆喂家里的牲口,……抓住了……想让我出个面,说是折了玉米杆子,给送县衙去严办他,……我没应承。 ……这是他不对,按着村里的规矩,打一顿,赔钱,教训他以后别再这么干了,就了事了。 要真送县衙去,县太爷正盯着这,怕不好给沈六爷交代,到时候还不得扒了他一层皮。 偷青杆是让人恨,该咋地咋地。咱也不能借着六爷的势……”
“那应当,一是一,二是二。”张氏就道。
听到这,连蔓儿才算完全清醒过来,她一动,张氏坐在旁边就感觉到了。
“醒了,起来洗把脸去吧。”张氏就道。
“嗯。”连蔓儿就坐起身,“爹,你啥时候回来的?”
“刚回来没多会,地里的香瓜熟了,我摘了几个,刚洗了,吊井里了,现在该凉了,要吃不?”连守信问。
连蔓儿就知道,连守信这是刚从地里回来。春耕的时候,连守信在地头种了一小片的香瓜,现在正是香瓜成熟的季节。
“我洗脸去,顺便吃瓜。”连蔓儿就从大木床上下来。
连枝儿也放下针线,跟了过来。
铺子的后院里,有一口井,井口用石块砌了一圈井台。这井是这两个月里新挖筑出来的。铺子里用水多,以前在庙前门房的时候,都是用的庙里的井,后来搬出来了,她们就想着还是自己挖一口井方便。手里有了闲钱,又腾出工夫来,就挖了这口井。
三十里营子的水土不错,地下水很丰富,一般的井挖到六七米就有水了,为了得到更好的水质,连蔓儿家这口井挖了整整九米。
夏天的瓜果清洗干净,就用篮子吊在井里,沁凉了再吃。就是剩下了饭菜,也可以用篮子凉在井里,即便过了一碗再吃,也不会变质。
这口井,简直就是一个保鲜冰箱。
连蔓儿和连枝儿走到井边,连枝儿就去摇辘轳。
“蔓儿,你洗脸别用井里新打上来的水,用那边缸里的水,温和的。娘说了,就是大夏天,咱最好也别贪凉。”连枝儿告诉连蔓儿,这是怕她刚睡醒,就打井里的凉水洗脸,冰着了。
连蔓儿就点头,从旁边缸里舀水出来洗了脸,这个时候,连枝儿已经将吊在井里的篮子提了上来。篮子里,放着几只椭圆形状、翠绿花纹的香瓜。
连枝儿就拿了一个小盆,捡了几只香瓜进去,连蔓儿擦干净手脸,另外也拿了一个小盆,姐两个走了回来。
一家四口,就都拿了香瓜吃。
连蔓儿坐回到大木床上,拿了一个香瓜,看外皮上的花纹,就知道是熟了的。不过,她还是将香瓜拿到鼻子前闻了闻,等闻到了香甜的瓜味,她才满意了。
没有刀,连蔓儿小手小脚地,要将香瓜掰开,还真不容易。她就笑嘻嘻地将香瓜递给了连守信。连守信接过来,两手一用力,便将香瓜掰成了两半,里面黄色的瓜瓤和瓜子就流了出来。
瓜瓤和瓜子就都甩进连蔓儿带来的那个小盆子里,不能扔在地上,即便这是院子外面。
这是她家的规矩,连蔓儿提议的。不能随地扔垃圾,屋子里这是肯定的,但是一般的庄户人家到了院子外面,就不这样了。连蔓儿家,不管是在屋里,院子里,还是院子外头,都是一样。所有的垃圾,都要及时地、统一地扔到离院子比较远的一个集粪坑里。
这样就就可以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减少苍蝇、蚊虫的滋生。
吃了两个香瓜,就是傍晚时分了,五郎和小七放学回来了。
“洗洗手,先吃个瓜,再去做功课。”张氏对扑到她怀里的小七笑着道。
吃了瓜,五郎去做功课了,小七没去。他和五郎不同级,功课压力没有五郎的大。
“明天休沐,娘,我先去捡鸭蛋,回来我再做功课。”小七就和张氏商量。
张氏点点头,小七就提着篮子跑了,一会工夫回来,篮子里铺了整整一层鸭蛋。
“今天这个,加上前面几天攒下的,又能腌一坛子了。”张氏将鸭蛋清点了一遍,就笑道。
现在连蔓儿家的鸡蛋和鸭蛋,除了自己吃,也拿在店里卖。腌出油的咸鸭蛋、糖水荷包蛋、煎荷包蛋、煮的五香茶叶蛋、还有蒸麻蚶子肉鸡蛋羹,每天都有熟点着要。
张氏去腌鸭蛋,小七并没有向他所说的那样,就去做功课,而是凑到了连蔓儿身边。
“姐,咱下地吧。”小七眨巴着一双大眼睛看着连蔓儿。
连蔓儿看小七的神情,就知道,他这不是想吃什么,就是想玩什么了。
“天都要黑了,下地干啥?”连蔓儿就道,“今天的草和野菜,都够了。”
“姐,地瓜。”小七仰着脸,笑的露出两颗尖尖的小虎牙来。“姐,你不是说,就这几天,地瓜就能吃了吗?”
连蔓儿就笑了,她确实说过这样的话。
“姐,咱刨地瓜去吧。”小七就央求道。
第三百五十四章 呼地瓜
连蔓儿想了想,就点了头。然后和小七一起来找连守信。
“要刨地瓜吃?现在地瓜能吃了吗?”连守信就问。
“能吃了,我姐说的。”小七就抢着道。
连蔓儿笑着揉了揉小七的头。
“爹,我算了日子,现在的地瓜肯定能吃了。”连蔓儿就道。
王幼恒当初曾答应写信给送他家地瓜的人,询问地瓜的培植、栽种等的详细情况。后来,果然收到了回信,按照信中所说,这地瓜在栽种后三四个月,就可以收获了。连守信还曾经询问过林阿水,就是帮助他们培育地瓜秧的那个福州府的人,得到的结果也是一样的。
连蔓儿也模糊地记得,地瓜的生长期比玉米、高粱这些作物短,现在已经栽种了三个多月了,虽然还不到四个月,但是肯定已经有地瓜可以吃了。
“行,那咱就刨地瓜去。”连守信就答应了。
连守信套了小牛车,连蔓儿和小七拿了铁镐、篮子都放到车上,姐弟俩随后也爬到车上坐了,连守信赶着车,爷三个就往地里来。
因为有县太爷立的那块牌子,玉米地周围的庄稼都得了益,即便没人看青,也没有受到任何的损失。连蔓儿家的地瓜就种在玉米地旁边的地头,长势非常喜人。
到了地头,几个人就下了车,连蔓儿和小七提着篮子跟着连守信的身后,走进了地瓜地里。至于小牛车,就放在了地头,任由小黄牛自己吃地头的青草。
连连守信捡了一条垄,蹲下身,先将地瓜秧子拨拉开,露出地瓜垄。先轻轻地将顶层的土抛开,等看见了地里埋着的地瓜,就估摸着位置用铁镐刨了起来。
先刨出来两个大地瓜,连守信就将铁镐放在一边。再次蹲下身,将地瓜拿在手中掂了掂。那一个地瓜,比连守信的手掌还要大。
“这还真是好东西,这一个,我掂量着,就算不到两斤,也差不了多少。”连守信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有什么能比高产的作物更让庄稼人高兴那?作物高产。就意味着同样的土地,可以收获更多的粮食,一家人能够吃的更饱,有更多的余粮能够换钱,可以过上更富足的日子。
连蔓儿就从连守信手中接过那个大地瓜,地瓜长的饱满,外皮有一处被连守信刚才不小心刨掉了,露出里面像白梨一样雪白色的瓤。还有一丝丝的浆水泌出来,抱在手里,沉甸甸的压手。
小七也在连蔓儿身边蹲下。两只小手抱着一个大地瓜,笑的见牙不见眼。
傻笑了一会,连蔓儿和小七就将两个地瓜收进篮子里,然后退开了一些,让连守信继续刨地瓜。一棵地瓜秧子,通常都是下面长几个大的地瓜,然后根须继续向四周和下面扩展,地瓜就没那么大了。像这棵地瓜秧,这么大的地瓜只有三个,接下来刨出来的三四个就小了一圈。不过大都也在一斤左右,最小的据连守信掂量,也有半斤多。等再往深一些刨,就是地瓜须连着的一串小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