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机身 作者:迈克尔·克莱顿-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1992年7月17日,起初报告为严重湍流;但其后了解到,前缘缝翼打开是阻力板/前缘缝翼手柄移位的结果。五乘客受伤,三人伤势严重。

  4、1992年12月20日,在驾驶舱阻力板/前缘缝翼手柄未移位情况下,前缘缝翼在巡航飞行中打开。两名乘客受伤。

  5、1993年3月12日,飞机在0。82马赫速度下进入失速前抖振。前缘缝翼打开,手柄不在上位锁定位置。

  6、1993年4月4日,副驾驶手臂放在阻力板/前缘缝翼控制手柄上并将手柄压下,打开前缘缝翼。一些乘客受伤。

  7、1993年7月4日,飞行员报告阻力板/前缘缝翼手柄移位,前缘缝翼打开。飞机巡航速度为0。81马赫。

  8、1994年6月10日,飞机巡航飞行中阻力板/前缘缝翼手柄未移位,前缘缝翼打开。

  她拿起电话,再给巴克挂过去。“你愿意面对摄像机谈论这些事故吗?”

  “我已有好多次在法庭作证,”巴克说,“我将很高兴公开和你谈。事实是,我要求这种飞机在更多的人死亡之前能修理好。没有人愿意做这种事——公司不愿做,联邦航空局也不愿做。这是莫大的耻辱啊。”

  “你是怎么确信这次又是前缘缝翼事故?”

  “我在诺顿公司内部有消息来源,”巴克说,“一个很不满意的雇员厌倦了所有谎言。我的消息来源告诉我是前缘缝翼,而公司正在掩盖这一点。”

  詹妮弗挂断电话,手摁内部通话纽。“黛伯拉!”她尖叫说,“给我安排好出差!”

  詹妮弗关上办公室门,静静地坐下。她心里明白她这一来就有戏啦。

  一篇无与伦比的报道。

  现在的问题是:从什么角度?如何设计?

  在《新闻线》这类节目中,设计是最为重要的环节。老一代制片人在节目中谈论的是“来龙去脉”;他们把一段报道置于更广泛的背景中去,通过报道过去发生什么,或者报道已发生过的类似事件,来指出这段报道的意义。

  詹妮弗不同意这种做法。这不是有用的方法,因为来龙去脉只意味着频繁提及过去。

  詹妮弗对过去毫无兴趣;她是新一代搞电视报道的人,懂得电视能吸引人之处在于它的即时性,也就是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来龙去脉”本质上要求比此时此刻更多的东西,而她的兴趣仅限于此时此刻的范围。她也不认为现在还有什么人当真对此时此刻之外的事感兴趣。过去已经死亡,一去再不复返。谁关心你昨天吃的什么?昨天你干了什么?直接的和最能吸引人的就是此时此刻。

  电视的最大优势就在表现此时此刻。

  巴克这张过去事故的鬼单子的确是个问题,因为它会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那褪了色的令人生厌的过去。她得找个办法处理好它——提到它,然后一笔带过。

  她正在冥思苦想的是一种形成报道的方法,以一种观众可以领会的形式,从而揭开此时此刻。最能吸引观众的设计是上演一段善恶冲突的道德故事,因为观众吃这一套。如果你沿这条路子进行设计与报导,你马上就会得到观众的认可。你就是在为他们说话。

  但是由于报道展开的节奏必须很快,这段道德故事就得用一连串惊心动魄的手段揭示出来,这样就无须另外多费唇舌解释那些观众已知的事实。他们早已知道大公司的腐败,他们的头头脑脑是贪得无厌而又专搞性别歧视的猪猡。你无须在节目中去证明这些;你只须稍稍提起即可。他们早已知道政府官僚机构碌碌无能而又懒惰懈怠。你也无须去证明这一点。他们早已知道产品是不负责任地制造出来的,毫不考虑消费者的安全。她必须从这些人所公认的因素出发来构建她的道德故事。

  一个快节奏的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故事。

  当然,设计之前还有别的任务要完成。首先,她必须向迪克·申柯推销这个段子。她必须提出一个能吸引申柯,并且符合他对事物看法的报道角度。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申柯比观众更为世故和复杂,讨他的欢心很难。

  在《新闻线》的各个办公室里,申柯因为他枪毙报道段子建议的严酷方式而被大家称作“批评家”。申柯在各办公室来回走动的时候,脸上总带着和蔼可亲的面容,扮演着一个老前辈的角色。但当他听取一份节目计划书时,这一切就变了。他变得十分危险。迪克·申柯受过非常好的教育,而且很聪明——非常聪明——当他愿意的时候他也可以很招人喜欢。但说到底他是个刻薄的人,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变得日益刻薄,越发养成他的恶意的天性,甚至把这当成他事业有成的关键所在。

  现在她就要向他交一份计划书了。她知道申柯现在极想要一段好片子。他会对帕西诺的事气急败坏,对马蒂的事火冒三丈,而且他也会随时迁怒于詹妮弗和她正在计划拍的片子上。

  为了避开他的怒火,让他接受这段报导,她得小心从事。

  她拿过一本拍纸簿,开始草拟她打算和申柯谈话的提纲。

行政办公大楼下午1时04分

  凯西走进办公大楼的电梯,里奇曼紧随其后。“我不明白,”他说,“为什么每个人都对金这么气愤?”

  “因为他撒谎,”凯西说,“他明明知道飞机并没有落到离太平洋不到500英尺高的地方。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所有的人早都死光了。事情发生在37000英尺的高度。飞机倒栽葱最多也就是三四千英尺。这已经是够糟糕的了。”

  “是这样吗?他是想出风头。这么说对他接手更多的新客户有好处。他知道他在干什么。”

  “是的,他的目的很清楚。”

  “诺顿公司过去和他搞过庭外调解协议?”

  “搞过三次。”她说。

  里奇曼耸耸肩膀说:“如果你们手头有强有力的证据的话,可以把他送去受审。”

  “是的,”凯西说,“但审案是很花钱的,而很多事情公开了对我们也没什么好处。庭外解决比较便宜,只须把他讹诈的费用加到我们飞机的价格上就行了。航空公司付了这个价钱,又把它转移到乘客身上。于是到最后,所有的飞机乘客为他们的机票额外多付了几个美元。这就像一种隐性的税,姑且称之为布拉德利·金税吧。世界就是这样运作的吧。”

  电梯门开开,他们走出电梯来到四楼。她急匆匆地沿着走廊向她的质保部走去。

  “我们现在去哪儿?”里奇曼问。

  “去取那个被我完全遗忘了的非常重要的东西。”她看看他,“你也忘了。”








4

《新闻线》下午4时45分

  詹妮弗·马龙朝迪克·申柯的办公室走去。一路经过的墙上面挂满了照片、光荣匾和奖状。照片展现了他和那些富人与名流之间亲密无间的时刻:申柯与里根一同骑马;申柯与克朗凯特在游艇上;申柯与蒂施在南安普顿垒球赛上;申柯与克林顿;申柯与本·布赖德利。在角落里的一张照片上是留着长发、年轻而滑稽的申柯,肩上扛着一台阿里夫莱克斯摄影机,正在椭圆形办公室拍摄约翰·肯尼迪。

  迪克·申柯的职业生涯始于60年代,当时他是一个敢作敢为的纪录片制片人。那个时代,新闻部是各个电视广播网内影响力极大而又不惜血本的部门——完全自治,预算充裕,而且人手也很多。那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白色文件》和全国广播公司的《报导》节目如日中天的时代。那时候的申柯是个扛着一台摄影机来回奔忙的毛头小伙子,正在满世界搜寻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成就的接踵而至,申柯的活动范围变得越来越狭窄。他的世界现在仅限于他在康涅狄格州的周末别墅和纽约的高级住宅。如果他到什么别处去,那就总是坐一辆豪华轿车。尽管他出生于特权家庭,那鲁大学毕业,有几个漂亮的前妻,生活安适,事业上极为成功,但60岁的申柯现在对他的生活并不满意。他坐在豪华轿车里四处兜风时,总感到这个世界并不如意,他的成就没有得到足够的承认,也没有受到足够的尊敬。那个曾经扛着摄影机四处追踪新闻的小伙子,年龄日益增长,变成了一个吹毛求疵牢骚满腹的老人。既然总感到自己没有得到他人足够的尊敬,于是申柯也就不肯再尊敬他人,而是对周围的一切持仇视的态度。詹妮弗心里头觉得踏实,认为这就是他可能接受她关于诺顿公司的节目的原因。

  詹妮弗走进外间办公室,在玛丽安的写字台前停下脚。“要见迪克?”玛丽安问。

  “他在吗?”

  她点点头。“你要人陪吗?”

  “我要人陪?”詹妮弗说着扬起眉梢。

  “啊,”玛丽安说,“他一直在喝酒。”

  “没事儿,”詹妮弗说,“我能对付他。”

  迪克听着她说,双眼紧闭,两手手指顶在一起。她讲话的时候,他会时不时地点点头。

  她扼要描述了报道段子的计划,提起了每一个重要之处:迈阿密事件、欧联航许可证的故事、太平洋航空公司班机、处境维艰的中国交易;前联邦航空局专家说到飞机长期存在的无人理会的设计问题;报道航空界新闻的记者提到管理不善,工厂生产线上存在吸毒和流氓滋事;有争议的新任总裁试图扭转销售萎缩的局面。总之是一幅曾经欣欣向荣现在陷入困境的公司的形象写照。

  她说,节目设计的主旨是揭示表面之下的腐烂。她展开自己的思路:管理不善的公司多年来制造劣质产品;了解情况的人不停抱怨,但公司毫无反应;联邦航空局与公司沆瀣一气,不愿迫使其解决问题,现在终于真相大白;欧洲人延缓颁发许可证;中国人对其失去信心;恰如批评者所言,飞机在继续杀害乘客;然后是录像,极富震撼力的录像,伴随数人的死亡,显现乘客们遭受的痛苦折磨。在片子结束时,所有的人都很清楚了,N—22是死亡陷阱。

  她讲完了。接着是长时间的沉默。然后申柯把眼睁开。

  “不坏。”他说。

  她笑起来。

  “公司方面有什么反应?”他懒洋洋地问。

  “顽固不化。飞机很安全啦;批评者都在说谎啦。”

  “都是完全可以预料到的反应,”申柯摇摇头说,“美国货就是蹩脚。”迪克开的是德国宝马车,戴的是瑞士表,喝的是法国葡萄酒,穿的是英国皮鞋。“这个国家生产的所有的东西都是臭垃圾。”他说着朝椅子里猛地一倒,像是被这个想法弄累了。他的口气又变得懒洋洋的,若有所思的:“但他们能提供哪些证据呢?”

  “不多,”詹妮弗说,“迈阿密和太平洋公司事件还在调查之中。”

  “报告什么时候出来?”

  “还要几个星期吧。”

  “啊,”他慢吞吞地点点头,“我喜欢这个建议,我很喜欢它。这是非常引人入胜的新闻报道——而且它肯定能压倒哥伦比亚公司的《60分钟》。他们上个月播过一个飞机零部件不安全的节目。而我们谈的是整个飞机不安全的问题,一个死亡陷阱,太完美了!所有的人都会吓得魂飞魄散的。”

  “我想是的。”她说。她笑的时候嘴巴张得更大了。他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