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摩天楼的怪人-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筑伤害到都市的呼吸,终于引起“城市规划法”的讨论。

一九一六年
  发布了世界第一个高楼层建筑规制法案“城市规划法”。规定建筑物的墙壁,不可以超出从面对着的马路中央,以一定的角度划出去的斜线。
  这是用在纽约的大楼的特有的退缩设计(setback)。但是,这个限制只和建筑占地的四分之一部分有关,没有实际上的高度限制。
  人鱼像进驻中央公园。
  七月三十一日,梅莉莎·贝卡死于家中。
  八月十四日,伊玛·布隆戴尔死于家中。

一九一七年
  四月六日,美国对德国宣战。

一九一八年
  日本政府出兵西伯利亚。
  十一月十一日,德国向协约国求和,签下停战协定。

一九二〇年
  国际联盟成立。

一九二一年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be)发表了一个完全用玻璃帷幕建盖的大楼建筑案。但是,这个提案并没有被实现。
  九月五日,潘特罗·桑多利奇死于钟楼。
  九月十日,奥森·达尔马吉死亡。
  九月二十七日,玛格丽特·艾尔格死于家中。
  十月三日,弗来迪利克·齐格飞死亡。

【第二次高楼层化的时代,和装饰艺术样式的时代】

一九二五年
  巴黎世界博览会。这次博览会所呈现的装饰艺术设计,得到美国建筑师们的共鸣,从此,装饰艺术的设计在美国大流行。
  从二〇年代后期到三〇年代初期,曼哈顿街头出现了许多装饰艺术风格的大楼建筑。

一九二九年
  旧曼哈顿银行大楼落成,现在称为华尔街四十号大楼。它有七十一层楼,两百八十二公尺高,高度超过了伍尔沃斯大楼,坐上世界第一的宝座。

一九三〇年
  建筑师威廉·凡艾伦(William Van Alen)设计的克莱斯勒大厦落成。
  这栋大楼原本的设计是七十七层楼,两百八十二公尺高,但是在建造的过程中,因为比旧曼哈顿银行大楼低了六十公分,所以在顶楼加上一座尖塔,全高变成三百一十九公尺,比下了曼哈顿银行,也比艾菲尔铁塔高,成为世界最高的建筑。

一九三一年
  帝国大厦落成。由谢里夫·蓝柏·哈蒙建筑事务所( Shreeve;Lamb;and Harmon)设计完成。最初设计的高度是三百二十公尺。
  但是,因为和附近建造中的克莱斯勒大厦的塔尖只有六十公分的差距,所以在顶楼盖了全高六十公尺的飞艇碇泊塔。全栋大楼完成时的高度是三百八十一公尺,确定取得了世界第一的宝座。
  在一九七四年世界贸易中心(World Trade Center)落成前,帝国大厦以世界最高之名,在曼哈顿称霸三十四年。

【现代建筑的时代】

一九四一年
  爆发珍珠港事件,开始了太平洋战争。

一九四五年
  太平洋战争结束。

一九五一年
  二月四日到五日,发生乔蒂·沙利纳斯的疯狂戏迷闯入沙利纳斯家,挟持乔蒂的事件。

一九五二年
  联合国总部大楼落成。建筑师哈里森(Wallace  Harrison)的设计团队,反应了代表那个时代的主张,把联合国总部设计成箱形的大楼。

一九五六年
  中央公园内设置了安徒生塑像。

一九五八年
  西格兰姆大楼(Seagram Building)落成。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与飞利普·强生(Philip Johnson)共同设计,以钢铁和玻璃为建材的直线性高楼建筑,终于出现在曼哈顿。这栋大楼彻底排除装饰性的设计,又有相当高的隐密性,简单又原始的设计,带给世人很大的冲击。因为大楼只用了全部建筑用地的四分之一面积,所以大楼前有一片无阻碍空间,这个空间也就成为市民活动的都市广场。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的名言“Less is more”(少即是多)、“God is in the details”(上帝就在细节里),给纽约的建筑界带来大革命。

一九五九年
  “爱丽丝梦游仙境”塑像在中央公园内落成。

一九六一年
  纽约市废除“城市规划法”的形态法规,鼓励业者在大楼前增设广场,进而建设出绿洲般的小公园;或在室内的大空间里,创造出可以采到自然光的天井。
  从一九五〇年代末期到六〇年代,用钢铁和玻璃组成,外型简洁的高楼层建筑,取代装饰艺术风的建筑,在曼哈顿大量出现。
  越战爆发。

一九六九年
  十月三日,乔蒂·沙利纳斯长眠。
  十月六日,亚当·卡里耶夫斯基医生死于家中。



后记

  我不是特别喜欢写后记的人,但是,在写这本《摩天楼的怪人》的过程中,我的周围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偶发事情,又得到了许多人善意的支持,因此,我觉得我有必要在这本书的最后写一些话。
  有很长一段时间,《摩天楼的怪人》是以《狮子大道》这个标题,在我的脑子里酝酿的。有些读者应该记得吧!我也有好几次在网路的世界里,以《狮子大道》这个标题,来讨论我的这个作品。为了不被误解为这是两部作品,我要在此再一次说明,以这两个标题发表的作品,其实是同一部。
  这个作品曾经在东京创元社的推理专门志《mysteries》上连载。当我把第一回合的内容,以e…mail传给负责的编辑后,编辑很高兴地以《摩天楼的怪人》的标题回信给我,我因此得到灵感,决定改变这个作品的标题。
  其实我之前也想过要用《摩天楼的怪人》这个标题。因为如果要找一个明确的标题的话,《摩天楼的怪人》确实比《狮子大道》更适合。但是,《摩天楼的怪人》这个名字似乎太过直接地呼应这个作品的结构,而且好像是照着文字在作文,让我觉得有点对不起读者,因此抗拒使用《摩天楼的怪人》这个标题。
  可是,另一方面,我也觉得如果用《摩天楼的怪人》这个名字作为标题,那么我就必须更挖空心思写出更精采的内容。那样一来,为了让这个作品更有宽度,或许我能写出更吸引人的情节。而透过一定的解说,也更能呈现曼哈顿这个地方的特色与魅力。
  二〇〇三年四月,我去“东京车站艺廊”,参观了在那里举办的“安藤忠雄建筑展”。因为这个展览,《摩天楼的怪人》的写作计划,终于在我的心中成型。我在这个展览会场,获得了许多灵感,在安藤先生的诸多作品中,曼哈顿阁楼的创意,最吸引我的目光。我站在这个可以表现我的计划的模型前,足足有三十分钟之久。
  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把整个展览看过一遍,然后再度回到这个有着一张玻璃片的大楼模型前面。我反覆地、来回地看着这个模型,怎么看都看不腻。在二〇年代的装饰艺术风的高楼层建筑上,插入一片从东洋飞来的水晶——我被呈现在我的构思里的“诗”感动了。
  我常有“心中的那首诗”从日语的世界来回一趟的感觉,也常有“诗跑到哪里去了”的问题。这时我觉得诗像在空中飞翔的隼的鸟巢,被筑在曼哈顿岛的摩天楼上。许多影像不断地飞过来,在我的脑袋四周盘旋。诗和推理是性格相容的组合,这种话我以前就说过很多次了。
  这个高楼层阁楼的模型被放在展览会场的走廊上。我坐在模型旁边的椅子上,一边看着模型,一边思考。就这样,我渐渐感觉到以前一直在构思,却总觉得构思中的某些地方有不合情理之处的情节,慢慢变得清晰起来,最后也有了答案。我的这个构思,就是二〇〇三年的四月午后,在外面下着大雨的东京车站红砖建筑里完成的。
  从日本回到美国后,我完成了《螺丝人偶》(即将于今年年底出版),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就是在东京创元社的《mysteries》杂志上连载《狮子大道》。为了这个新作品,我认为我有必要走访一趟曼哈顿,去那里寻找写作的材料。其实以前我也去过一次纽约,但是那时停留的时间短暂,只能说是走马看花地到过纽约。这一次,我在纽约停留了数日,并且好好地在中央公园内散步,也充分地欣赏了我所喜欢的建筑物。
  这一次纽约之行的取材成果,和在那里思考的问题,很多都反映在这个作品里。然而这次的取材之行,最让我感到震撼的事情,就是我在时代广场的美琪戏院看到的“歌剧魅影”舞台剧。
  因为以前看过电影,所以早就很清楚“歌剧魅影”的故事情节了。但是看完舞台剧后,这出可以长期在舞台上演出的“歌剧魅影”,还是让我感到非常的惊讶。这出戏不仅细腻地表现出细微的情节,也把不同于一般舞台的非安全性布景效果做得非常完美,让我很感动。
  在看“歌剧魅影”的舞台剧之前,我一直很担心《狮子大道》的表现方法会类似“歌剧魅影”,那样会让我有自卑感。因为害怕受到“歌剧魅影”的影响,所以我希望《狮子大道》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可以给人不同于“歌剧魅影”的印象,我就是因为有这种逃避性的想法,所以一直抗拒使用《摩天楼的怪人》这个标题。
  可是,在美琪戏院看看了“歌剧魅影”之后,我的想法改变了。我的作品与“歌剧魅影”相似的地方,其实只有美丽的女演员与外貌丑陋的男子这种表层的部分,两者的情节与背景的部分,根本完全不同。“歌剧魅影”要表现的是爱情故事,但我的故事想表现的,却是二十世纪型的机械构造体,及那样的机械里出人意表的结构。所以就算我的作品与“歌剧魅影”有相似的部分,也可以堂堂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
  在二十世纪初是最新的机械,到了六九年左右,却变成了骨董。以“这是当时划时代创新的机器”,而想要将机器完全地保存起来的文明论思想,应该不会让人联想到“歌剧魅影”。忘了“歌剧魅影”的存在,全心展开自己的创作,或许再回头看时,会意外地发现自己的作品和“歌剧魅影”有相似之处,但那样正好可以期待这种“歌剧魅影”型的故事内容,可以产生误导读者的作用。
  曼哈顿的建筑历史非常有意思,也是我一直很感兴趣的东西。但是,当那些摩天楼实际就出现在自己眼前时,我心里的感动不是笔墨能够形容的。关于这一点,请容我在别的地方谈论。另外,我在曼哈顿的那一段时间里,还经历了一件难得的事件,那就是“New York Blackout”,也就是纽约历史性的大停电。
  非常偶然地来到纽约,又非常偶然地遇到大停电。大停电让我觉得很惊奇。那时所有窗户的灯光全消失了,每一栋大楼都像是高耸入云的黑色长箱子,而走在那些长箱子脚下的经验,也运用到这个作品里,增加这个故事的谜样气氛。
  为了帮助我完成这个作品,负责这个作品的编辑和安藤忠雄先生取得联络,请他同意让我在作品中使用曼哈顿阁楼的创意。老实说我很担心不被同意,没想到安藤先生很爽快地同意了,并要我出书的时候送他一本当作纪念。
  我在感谢安藤先生的好意之时,也应该以作者的立场,在此做严正的声明——在我的作品中出现的玻璃露台,和安藤先生的阁楼,不仅在用途上有若干差异,在力学的计算上恐怕也有很多不及格的地方。所以我的玻璃露台绝对不等同于安藤先生的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