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多人可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20岁刚开始学挑担时,一般只能挑100斤左右,如果你每次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挑,一点一点往上加,用不了一年你就能挑起200斤的担子;如果你拈轻怕重,能挑100斤却只愿意花八成力气,只挑80斤,那么一年以后即使你使出全力也只能挑起80斤。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尽全力多挑一点呢,人的力气和时间一样,是不能储存在银行里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拿来用的,全力以赴不仅可使你今天表现优秀,还能让你今后更卓越!
懒惰和自大是全力以赴的大敌,这种人最终会得到惩罚。如果你对工作漫不经心,甚至对布置的任务也推三阻四,你势必会发现自己总是生活在麻烦之间,没有一件事是如意的。在工作上,老板责罚,同事鄙视;在生活上,配偶瞧不起,家庭争吵不断。这就像多米诺骨牌,“工作”之牌位于首位,只要这张牌倒下,人生中其他的牌也将随之倒下。很多人就是这样毁掉自己的人生的。
他们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不够,而是因为他们没有集中精力、没有全力以赴地去做自己的工作。他们让自己的精力浪费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这样一来,原本应该做好的事情只用了少量时间和精力,最后只能敷衍了事,自然不会有什么成就。
如果能把全部精力集中到自己的事业上,那么你一定会惊讶地发现,成功不只是某些人的专利,自己原来也那么能干!
一个人无法一下子折断一百根筷子,但若是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全力以赴地折断每一根,那么我们就能很容易地将筷子一一折断。
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把精力集中在一个方面比平铺十个地方更容易成功。人的精力非常有限,只有当他全力以赴致力于一个方面时,他才能精益求精,时刻想方设法弥补自己的缺陷,努力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而把精力平铺十处的人就不同了,他一定会忙不过来,既要顾及这一头,又要顾及那一头,事事只能做到“尚可”的水平,结果往往是没有一件事能够取得成功。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如此的激烈,我们必须专心致志,对自己的工作全力以赴,才能把分内事干好、干漂亮,才能拥有出色的业绩,让自己走向成功。
第6节 坚持,不达目的不罢休
许多人的失败不在于驽钝,而常常在于缺乏坚持。
有一则寓言是这样的:
在一间工具房中,有一些工具聚在一起开会,大伙商量要怎样对付一块坚硬的生铁。
斧头首先耀武扬威地说:“让我来,我可以一下子就把它解决了。”于是斧头很用力地对着铁块砍下去,可是,只有一会儿的功夫,斧头便钝了,刃都卷了起来。
“还是我来吧!”锯子信心十足地说着,它用锋利的锯齿在铁块上来回地锯,但是没有多久,锯齿都锯断了。
这时锤子笑道:“你们真没用,退到一边去,让我来显显身手。”于是锤子对铁块一阵猛锤猛打,其声震耳。但锤了好久,锤子的头也掉了,铁块依然如故。
“我可以试试么?”小小的火焰在旁边请求说。大家都瞧不起它,但还是给它一个机会试试。
小火焰轻轻地围着铁块,不停地烧,不停地烧。过了一段时间,在它坚韧的热力之下,整个铁块终于烧红,并且完全熔化了。
小火焰的恒心提醒你了吗?想一想周围的成功者和失败者,你经常会发现,有的人很聪明,却毫无建树,而有的人虽然生性驽钝,却常常有所成就。其中的奥秘就在于笨人能坚持不懈地来弥补自己的缺陷。而聪明人常自以为是,忽视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常常轻易就选择了放弃。
许多人都读过一则经典故事。
1948年,牛津大学举办了一个“成功秘诀”讲座,邀请到了当时声誉已登峰造极的伟人邱吉尔来演讲。三个月前,媒体就开始炒作,各界人士引颈等待,翘首以盼。
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会场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全世界各大新闻机构都到齐了。人们准备洗耳恭听这位大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的成功秘诀。
邱吉尔用手势止住大家雷动的掌声后,说:“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我的演讲结束了。”
说完就走下讲台。
会场上沉寂了一分钟后,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没有失败,只有放弃,不放弃就不会失败。
失败是对韧性和钢铁意志的最后考验。它或者把一个人的生命击得粉碎,或者使它更加坚强。
伦敦曾有一个贫穷的青年,决心要拜访每一家商业公司和机构的每一间办公室,不管需要花费多长的时间,直到他找到一份工作为止。然后,他就出发了,在后来的岁月里,他经历了大多数青年都会彻底绝望的艰难情形,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后来有一天,他又进入了一间新的办公室,那里的人告诉说他们不会雇佣没有经验的人,并且问是谁介绍他到这儿的。
青年告诉办公室里的一位老先生,没有人介绍他,但他决心要拜访每一间办公室,直到找到一份工作为止。了解到这种情况,这位老先生非常欣赏他的勇气,于是,这个青年被留了下来。事实证明,这个孩子非常出色,从那时起,他一直在那家公司工作,并且有着骄人的业绩。
正是这种永不放弃的精神,使这个青年产生了奇迹般的力量,而正是这种力量帮助他取得了成功。可见,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只要我们永不放弃,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天随人愿,取得成功。
如果我们天生没有永不放弃这种韧劲,那么我们一定要在后天培养它。有了这种品质,我们才能成功,才能战胜困难,才能克服消极、怀疑和彷徨的情绪,才能具有自信。没有这种品质,即使拥有最为卓越的天赋也不能保证我们的成功,而且很可能会败得一塌糊涂。
第7节 投入,满腔热忱地工作
热忱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足以克服一切障碍和不如意。
热忱是一种工作的精神特质,代表一种积极工作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稳定的。不同的员工,热忱程度与表达方式不一样;同一个员工,在不同情况下,热忱程度与表达方式也不一样。但总的来说,热忱是人人具有的,善加利用,可以使之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同样一份职业,同样由你来干,有热忱和没有热忱,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使你变得有活力,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创造出许多辉煌的业绩;而后者,使你变得懒散,对工作冷漠处之,当然就不会有什么发明创造,潜在能力也无所发挥;你不关心别人,别人也不会关心你;你自己垂头丧气,别人自然对你丧失信心;你成为这个职业群体里可有可无的人,你也就等于取消了自己继续从事这份职业的资格。可见,培养职业热忱,是竞争至关重要的事情。
但是很不幸的是,我们很多人缺乏这种品质,对自己的工作和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忱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人的生存状态让人难以恭维:
早上懒洋洋的醒来,一想到要去上班就心中不快,磨磨蹭蹭地挪到公司以后,无精打采地开始一天的工作,好不容易熬到下班,立刻就高兴起来,和朋友花天酒地之时总不忘痛陈自己的工作有多乏味、有多无聊。如此周而复始。有人做过一项调查:在实际的工作中,有82%的人视工作为苦役,迫不及待地想要摆脱工作的桎梏。剩下的18%也并不是都喜欢工作的,大多数还是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只有很少的2%~3%的员工,是真心的为工作付出全部热忱。而这很少的职员正是那些公司里的精英。可见,热忱是职场人士的生命。
当我们在职场中遇到挫折或失败的时候,我们总喜欢从外界找借口为自己开脱——比如说竞争太激烈、大幅度裁员……而很少会仔细地审视一下我们自己。我们总认为无精打采地上班,磨磨蹭蹭去工作,并不是什么大事情,然而,实际上正是这些因素让老板下定决心辞退你的。
不管你所处的环境是多么的恶劣,也不管你的担子有多么重,你绝对有能力扭转,所做过的美梦终必有成真的一天。然而如何才能实现呢?那就是你必须满腔热忱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你愈投入,事情就愈显得容易。当你认真地去做,一切都变得很有可能,没有什么是太麻烦或太困难的。障碍就像田径赛的栏栅,等着被征服。外来的干扰会被视为学习的机会,并能激励人继续进步。
反之,投入意愿很低的时候,任何事都会对你产生威胁。事事让你感到棘手、头痛,精力与热情也跟着低落。就像必须用双手推动一堵牢固的墙似的,费好大的劲儿才能完成某件事情。
投入愈强烈,工作变得愈可行,信心跟着大增。因此,同样一件工作,在不同的人看来,会成为不一样的事情。积极投入的人看见的是机会,消极等待的人却看见的是障碍。
热忱和积极心态与成功过程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汽油和汽车引擎之间的关系一样:热忱是行动的动力。
热忱对你潜意识的激励程度和积极心态的激励程度是一样的。当你的意识中充满热忱时,你的潜意识也同时烙着一个印象,亦即你的强烈欲望和你为达到该欲望所拟定的计划是坚定不移的。当你对热忱的意识变得模糊时,你的潜意识中仍然留存着对成功的丰富想像,并会再次点燃残存在意识中的热忱火花。
培养热忱的方法有许多:
(1)制定一个明确目标。
(2)清楚地写下达到目标的计划,以及为了达到目标你愿意做的付出。
(3)用强烈欲望作为达成目标的后盾,使欲望变得强烈,让它成为你脑子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4)立即执行你的计划。
(5)正确而且坚定地照着计划去做。
(6)如果你遭遇到失败,应再仔细地研究一下计划,必要时应加以修改,别只因为失败就变更计划。
(7)与你求助的人结成智囊团。
(8)断绝使你失去愉悦心情以及对你采取反对态度者的关系,务必使自己保持乐观。
(9)切勿在过完一天之后才发现一无所获。你应将热忱培养成一种习惯,而习惯需要不断地补给。
(10)保持着无论多么遥远,你必将达到既定目标的态度推销自己,自我暗示是培养热忱的有力力量。
(11)随时保持积极心态,在充满恐惧、嫉妒、贪婪、怀疑、报复、仇恨、无耐性和拖延的世界里不可能出现热忱,它需要积极的思想和行动。
培养、展现和分享热忱,是成功学背后精神原则的完美表现。你在这个世界上付出的热忱愈多,就愈能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
第8节 合作,团结协作成大业
一滴水要想不干涸的唯一办法就是融入大海,一个员工要想生存的唯一选择就是融入团队。
今天的企业界,靠个人单打独斗已经很难赢得市场的决胜权,只有通过团队的力量才能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力。
作为企业的一分子,一个优秀的员工能自觉地找到自己在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