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历代皇陵命运大揭秘之来龙去脉-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尸体将来的命运。三百年后的报应万历皇帝的定陵:
定陵是非常幸运的,它是我国第一座按照国家计划发掘的皇帝陵墓。但对它的主人明朝大名鼎鼎的万历皇帝来说又是不幸的,三百年前,万历皇帝把自己葬进了定陵,三百年后,人们出于对他与他所处时代的兴趣,毅然将他从不见天日的地下抬了出来。他的尸体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蹂躏,他妻子的尸体也未能幸免。如果说报应之说属于迷信,那我们宁愿相信这种迷信,万历皇帝生前做的缺德事太多,才在三百年后得到了尸骨不得安宁的报应。若我们再迷信一点,万历皇帝选的陵址就注定了自己尸体将来的命运。选陵的原因
大明帝国万历十年(1582年),首辅张居正与世长辞。张居正不但是明帝国的首辅,还是万历皇帝的恩师,他与万历皇帝的感情相当的深厚。张居正的死让年仅二十一岁的万历皇帝痛不欲生,而更让他痛苦万分的是,张居正死后,士大夫们便联合起来展开了声势宏大的倒张运动。一时间,张居正成了伪君子、独裁者的代名词。为了让万历皇帝从悲痛与愤恨中挣脱出来,新任首辅张四维提议建造寿宫,也就是万历皇帝的陵寝。张大学士想用这一办法来分散皇上对张居正事件的不快。万历皇帝欣然同意了。万历十一年(1583年)一月二十三日,万历皇帝宣布,自己将于闰二月去天寿山祭谒祖陵,同时在那里选择自己的寿宫理想地点。张四维随即通知礼、工二部大臣偕同钦天监官员、风水先生,到天寿山挑选。在风水先生与钦天监官员的联合努力下,几天后,礼部就把勘察结果报告交给了万历皇帝。报告中共有三处是为风水宝地,分别为明世宗永陵东边的潭峪岭、明穆宗昭陵北边的祥自岭、东井南边的勒草洼。报告中分析了此三处的同一性,那就是风水奇佳,实乃帝王必居之地。其实古代所谓的风水并不那么神秘,如果我们从字面上去理解,风就是流动的空气;水就是大地的血脉,万物生长的依靠。《葬万历皇帝的定陵:三百年后的报应209
来龙去脉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也就是说,在聚集气的同时,又让气能畅通无阻。这样的地方无论在什么时代都可称为宝地。万历皇帝很认真地将报告交给定国公徐文璧与首辅张四维和司礼监太监张宏观看,并且要三人前往核查。三人报回的答案一致:吉壤,举世无双的吉壤。万历皇帝觉得太不可思议了,仅仅几天时间就在祖宗陵寝附近找到了吉壤,难道真是天意?!到了闰二月十二日,他陪同两宫皇太后前往天寿山谒陵。三天后,他带领百官亲自观察那三处吉壤。让风水先生和百官失望的是,万历皇帝看毕后,频频摇头。虽然不懂风水,但他说此三处不是吉壤,就肯定不是。首先,他是皇帝,其次,明定陵玄宫平面图①金刚墙②隧道券③前殿④中殿⑤后殿⑥左配殿⑦右配殿210
坟墓是他自己要住的,如果他不愿意,谁也不能勉强他住。于是,这三处吉壤成了平庸之地。万历皇帝回宫后又命令礼、工二部及钦天监诸官,再去选择两三处来看。礼部的官员见皇帝年纪轻轻,居然对这种事如此挑剔,心中不乐,就给皇上写信说:我等无能,还是要带更多的风水先生前去踏勘,只有这样,才能选取更多吉壤供皇上选择。万历皇帝就下谕旨:凡在京有谙晓地理风水的内外大小官员,都可到天寿山参与实地踏勘。选取皇陵建址本来就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麻烦就麻烦在皇帝本人有他自己的意愿,而他的意愿又没有人可以违背和说服。就在礼、工二部重新组织人马,紧锣密鼓地赴天寿山再择吉壤之际,通政司左参议梁子琦自告奋勇要为万历皇帝挑选吉壤。他说,自己从小就对风水学感兴趣,后来还特意拜堪舆大师为师学习过勘察风水。如今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风水大师了。万历皇帝大喜,也不考验梁子琦,直接就把挑选皇陵建址的任务交给了梁子琦。而戏剧性的场面就在梁子琦上任后出现了,梁子琦先后三次前往天寿山相择皇陵建址。第一次与南京刑部尚书陈道基前往;第二次与钦天监官员和风水先生同往;第三次与礼部尚书徐学谟前往。三次前往,宝地没有找到,争执倒一次未落下。在争执声中落下帷幕

第66节:万历皇帝的定陵:三百年后的报应

南京刑部尚书陈道基也是风水大师,但此人性格秉直,与梁子琦常发生矛盾。梁子琦向万历皇帝告状,万历皇帝就让陈道基回了南京。接着,万历皇帝命令梁子琦与礼部郎中李一中、工部郎中刘复礼和钦天监监副张邦垣及术士连世昌等去查勘。礼、工二部及钦天监等人从东山口至九龙池逐一察看,最后选中了形龙山、大峪山、宝山、平岗地、黄山岭等六处吉壤,而梁子琦个人择得黄山一岭、黄山二岭、团山、珠窝圈、石门沟山、蔡家山、长岭山、景陵左山等八处。万历皇帝的定陵:三百年后的报应211
来龙去脉定陵地宫是建筑在劳动人民的累累白骨之上,当时民谣云:十三陵、十三陵、陵陵都有三千六百屈死鬼。史载,营建定陵所用的汉白玉石、花斑石、南杉大木分别是从河北房山、河南、云南、四川运来,每天施工人数最多达三万人以上。据说仅定陵一块三丈长、一丈宽、五尺厚的大石料,从大房山石窝运到京城就用了两万民工,历时二十八天。《丰润县志》记载着明人曹光祖写的一首诗,其中有这样的诗句:天生美石为人器,石生此地为人累。寻山老匠夜经营,撼石壮夫日憔悴。切磋滤砀动经旬,少不周完即损弃。尽日攻山石将断,野外人家无一片。反映了采石的艰难和修建定陵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中国历代陵寝纪略》
当这些吉壤名单呈给万历皇帝看时,万历皇帝脑袋都大了。他无法想象在那么一块地方居然有这么多吉壤,更让他气愤的是,梁子琦与风水先生们所选择的吉壤没有一处相同。他再次下令这群人从十四处中选择最上吉地三四处并绘图来看。于是,礼部尚书徐学谟、工部尚书杨巍,通过四处遍阅实地比较之后,认为形龙山、大峪山、石门沟山三处最吉。而这三处吉壤中有一处是梁子琦寻找到的。他很高兴,但这一喜悦之情没有维持多久,大学士申时行代替张四维坐上了内阁首辅的位子。万历皇帝随即谕令内阁首辅申时行、定国公徐文璧、司礼监太监张宏前去陵区核视此三处。两天后,申时行递给万历皇帝一份意见书,上面写道:臣将择过吉地逐一细加详视,尤恐灵区奥壤伏于幽侧,又将前所献地图自东往西遍行复阅,随据监副张邦垣等呈称,原择吉地三处,除石门沟山坐离朝坎,方向不宜、堂局稍隘、似难取用外,看得形龙山吉地一处,主山高耸,叠嶂层峦,金星肥员,木星落脉,取坐乙山辛向,兼卯酉二分,形如出水莲花,案似龙楼凤阁,内外明堂开亮,左右辅弼森严,且龙虎重重包裹,水口曲曲关阑,诸山皆拱,众水来朝,诚为至尊至贵之地。又见大峪山吉地一处,主势尊严,重重起伏,水星行龙,金星结穴,左右四铺,拱顾周旋,云秀朝宗,明堂端正,砂水有情,取坐辛山乙向,兼戊辰一分。以上二处尽善尽美,毫无可议。也就是说,申时行不但否定了梁子琦所选定的212
不祥事件
石门沟,还将另外两处说得尽善尽美。梁子琦自然大怒,他认为,申时行本是死读书的儒生而已,对风水学一窍不通,他否定自己所选定的吉壤,根本就是无理取闹。一个人的功劳被人否定,其心情可想而知。但他不敢直接攻击申时行,而是先攻击与申时行关系比较好,并支持申时行意见的礼部尚书徐学谟。他跟万历皇帝讲,申时行与徐学谟本是儿女亲家,附势植党,故意不给皇上选择最上的吉壤。万历皇帝见到梁子琦的奏疏后,非常恼火。万历皇帝一朝的党争在历史上相当的有名,万历皇帝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当他看到附势植党这四个字时,就莫名地愤怒。他立即将徐学谟罢职,申时行马上反击,他联合礼、工二部及钦天监重臣,一起揭露梁子琦在踏勘过程中颐指气使,固执褊狭,自以为是,不顾吉凶等罪行。可想而知,在朝中有极大影响力的申时行的这一招绝对能把梁子琦打进万劫不复之境地。几天后,万历皇帝谕旨:子琦挟私渎奏,夺俸三个月。于是,剩下的两处吉壤只好由万历皇帝亲自定夺了。一处是形龙山,申时行用风水师的评价说就是,主峰高耸,诸山拱抱,河水绕脚,众水来贺,形如出水莲花,案似龙楼风阁,明堂开亮,辅弼森严,堪称至尊至贵之地。而小峪山更符合风水宝地格局,山脉主势尊严,水星行龙,金星站穴,左右四辅,拱顾周旋,明堂端正,砂水有情。经过仔细斟酌,万历皇帝在当年九月九日借秋祭之名,亲自去看了形龙山和小峪山两地,现场初定小峪山,请求两宫皇太后之后才能正式敲定。第二年(1584年)九月,奉两宫皇太后之命,万历皇帝再借秋祭陵之机,正式定下了小峪山,即现在的定陵陵址,并易小峪山为大峪山。选取陵址一事这才算尘埃落定,接下来就是建陵事宜了。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月初七,万历皇帝任命了一个庞大的工作万历皇帝的定陵:三百年后的报应213

第67节:万历皇帝的定陵:三百年后的报应

来龙去脉班子,负责筹建工作。工作班子的领导都是帝国举足轻重的臣子,定国公徐文璧、首辅申时行为知建造事,兵部尚书张学颜、工部尚书杨兆为总督,工部侍郎何起鸣为提督,礼部尚书陈经邦总拟规划。另外,万历皇帝还组织了内宫班子,由司礼督太监张宏为总督,带领几百名太监配合申时行领导的朝廷班子。万历十三年(1585年)八月初一,定陵正式破土动工。但是,在开挖地宫时却出现了不祥的事件。这一不祥事件成了当时万历朝的重要事件。动工不久,钦天监官员就向万历皇帝报告说,在宝城西北角的地下发现大量石块。再继续一挖,发现石块下面又有一大石块,这就说明石块下面无土。按照风水学的观点,宝床下无土,陵基建在石头上,龙基不稳,属于不祥之兆。钦天监官员的报告还没有被万历消化,有大臣就上疏万历皇帝,说陵址有石数十丈如屏风,其下皆石,恐宝座将置于石上。万历皇帝惊慌不已,立即跑到天寿山,查看了大峪山附近一带地形地貌,又详细询问了在场官员,怒气冲冲地回到皇宫,将那位造谣的大臣贬到外地。但是,挖出石头确有其事,虽然没有那位造谣的大臣说得那么悬乎,可万历皇帝心里还是不踏实。他找来申时行,希望申时行能给他安慰。申时行果然就安慰他,说,石头大抵是土中之骨,有骨有肉才为吉壤。这种安慰果然起了作用,万历皇帝下定决心要把建陵事业进行到底。为了让其他人安心,他说,祖宗山陵既卜于天寿山,圣子神孙,千秋万岁,皆当归葬于此山。同时下诏,以后不允许有大臣再为此事争论,寿宫吉地就是大峪山。后来,认为大峪山不吉利的大臣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处罚。一些明史学家说,万历皇帝并不是不信邪,他之所以坚定地认为大峪山是吉壤,无非是想平息朝廷的党争。他刚即位不久,就已经领教了214
士大夫们拉帮结派的厉害。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